医古文一考试题集
医古文练习题

医古文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请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1 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答题表格中。
)1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中的“艺能”意思是( )A .方药B .占卜C .技能D .艺术2 .“望见桓侯而退走”中的“走”意思是( )A .向前走B .走路C .跑掉D 。
溜走3 .“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中“见”意思是( )A .看见B .同“ 现”C .见解D .相当于“被”4 .“何忍无疾去药”中“去”是( )A .通“ 彝” ,储藏B .离去C .到D .购买5 .“恶用乎黄发”中的“黄发”意思是( )A .黄头发的人B .年纪高的人C .死的婉词D .起不来的人6 .“(江)民莹将捐馆舍”中的“捐馆舍”意思是( )A .搬迁宿舍B .死的婉词C .推荐人才D .谋划策略7 .“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中的“炫”义为( )A .显示B .赞许C .欣赏D .夸耀8 .“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中的“盍”意思是( )A .通“河” B.何不 C .为何 D .应该9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中的“生命”指( )A .虻虫B .鸡卵C .水蛭D .活物10.“亦仅仅晨星耳”中的“晨星”喻( )A .常见的人和事B .早上的星星C .宝物稀少D .人才稀少11.“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传方于下走”此句说明作者对走方医的态度是( )A .感叹其鲜为人知B .批评其乃小道C .挪揄只能止痢疗嗽D .赞扬其也有可取之处12.“因上着粉”中的“因”意思是( )A .于是B .因此C .因为D .原因13.“能使良医得蚤从事”中的“蚤”是“早”的( )A .通假字B .古今字C .异体字D .繁简字14.“先生得无诞之乎”中的“诞”意思是( ) A .诞生 B .生日 C .荒诞D .欺骗15.“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赍”意思是( )A .奉献B .拿着C .赏赐D .断送16.“视见垣一方人”中的“垣”意思是( )A .矮墙B .土堆C .土坡D .隔断17.“国中治禳 (rang,祈祷消除灾殃) 过于众事”中的“治”意思是( )A .举行B .治理C .正常D .攻治18.“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中的“信”意思是( )A .确实B .有根据C .相信D .信誉19.“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中“鲜”的意思是( )A .多B .新鲜C .少D .比较多20.“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中的“三纲五纪”是( )A .奴隶社会伦理道德B .封建社会伦理道德C .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D .没有时代界限的伦理道德21.“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A .何荣势B .之C .彼D .何22.“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怵惕”意思是( )A .忧虑B .恐惧C .警惕D .痛苦23.《大医精诚》文所说的“精”是指( )A .医技精湛B .精于计算C .精心研究D .精通本草24.“载归家,中宿死”中的“中宿”意思是( ) A .过去发生B .旧的事情 C .留住过夜D .半夜25.“应便拔针,病亦行差”中的“应”意思是( )A .反应B .立即C .应该D .疗效26.“坐失机宜,谁之咎乎”中的“咎”意思是( )A .罪过B .责备C .惩罚D .祸患27.“窃闻高义之日久矣”中的“闻”意思是( ) A .闻见 B .闻名 C .听说 D .闻诊28.“又病室孕时,喘逆不眠,用逍遥散立安”中的“室”意思是( )A .寝房B .妻子C .家庭D .住宅29.“流涕长潸”中的“涕”意思是( )A .泪水B .鼻涕C .汗水D .眼泪和鼻涕30.“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中“上元日”指( )A .农历正月十五B .农历正月初一C .除夕日D .农历三月三日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体字(每字l 分,共10 分)禳( ) 綁( ) 斷( ) 慮( )雖( ) 邊( ) 穀( ) 譽( )歲( ) 劇( )三、判断题(每题l 分,共10 分。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古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是中医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针灸治疗法D. 外科手术技术答案:D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王叔和D. 皇甫谧答案:A4. “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声、色C. 望、闻、问、药D. 望、闻、切、药答案:A5. 《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是?A. 系统总结了中药的性能和用途B. 创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完善了针灸理论D. 阐述了内伤外感的病因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的“________”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答案:气一元论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而“________”则指体外的器官。
答案:脏;腑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4. “________”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等来了解病情。
答案:望诊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________”是指无毒,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答案:上品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依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
此外,它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医学典籍被誉为“医家之圣”?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2. “医圣”是指哪位古代医学家?A. 扁鹊B. 张仲景C. 华佗D. 李时中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什么?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触摸病人的脉象4.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切5.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它们分别对应人体的哪些器官?A. 肺、肝、肾、心、脾B. 肝、心、脾、肺、肾C. 肾、肝、心、肺、脾D. 心、肺、肾、肝、脾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之间存在着相互________的关系。
7. 《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其中“气”的升降出入主要通过________来实现。
8.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而“六腑”则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________。
9. 中医治疗疾病时,常用的方法有针灸、按摩、拔罐和________。
10.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其中“阴”代表________,“阳”代表活力和动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12. 解释“辨证论治”在中医中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3. 描述“五行相生相克”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黄帝内经》对后世中医发展的影响。
15. 论述中医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D4. D5. A二、填空题6. 制约与协调7. 经络8. 三焦9. 草药10. 营养和滋润三、简答题11.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摄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医古文考试试题

医古文考试试题医古文考试试题古代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了千百年来医学家们的智慧和经验。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许多学校和机构都设立了医古文考试,以考察学生对于古代医学文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些医古文考试试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古代医学的奥秘吧!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请简述《黄帝内经》中的“阴阳”理论,并说明其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
2. 古代医学家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情况和预测病情的发展。
请解释中医脉诊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3.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本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临床治疗的宝典。
请选取其中一种疾病,如感冒、发烧等,简述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4. 中草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药性和功效由古代医学家通过长期实践总结而成。
请选取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如黄芪、当归等,简述其药性、功效和应用范围。
5. 古代医学家注重养生和预防疾病,提出了许多养生方法和健康理念。
请选取一种养生方法,如针灸、按摩等,简述其原理和效果,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说明其可行性。
6. 古代医学家还研究了许多疑难杂症,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
请选取一种疑难杂症,如癫痫、帕金森病等,简述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并说明其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医学在医学理论、临床实践、药物应用、养生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底蕴。
学习和理解古代医学文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精髓,还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希望广大医学爱好者和从业者能够重视医古文考试,不断深化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古文等级考试

选择题:在医古文等级考试中,下列哪部作品通常被视为必读经典?A. 《史记》B. 《黄帝内经》(正确答案)C. 《资治通鉴》D. 《红楼梦》下列哪项是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可能考查的古代医学家?A. 李白B. 张仲景(正确答案)C. 杜甫D. 王羲之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对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此类考查内容?A. 理解古代医学术语的含义B. 掌握古代医学文献的写作风格C. 分析古代医学文献的学术价值(正确答案)D. 识别古代医学文献中的修辞手法下列哪部作品在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可能会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A. 《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西游记》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对古代医学典籍的熟悉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下列哪项不属于此类考查范围?A. 《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B. 《千金方》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正确答案)C. 《难经》的学术地位和影响D. 《神农本草经》的成书背景和价值下列哪项是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可能考查的古代医学教育思想?A.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正确答案)B.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C.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D. “博学多才”的培养目标在医古文等级考试中,下列哪项是关于古代医学文献翻译能力的考查点?A. 将古代医学文献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答案)B. 将现代医学文献翻译成古代汉语C. 将古代医学文献翻译成英语D. 将英语医学文献翻译成古代汉语下列哪项是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可能涉及的古代医学伦理思想?A. “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正确答案)B.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C. “格物致知”的求知精神D. “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注释和解读能力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此类考查内容?A. 对古代医学术语进行准确注释B. 对古代医学文献中的疑难字句进行解读C. 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整体结构和思想进行阐述(正确答案)D. 对古代医学文献中的典故和引文进行解释。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医古文练习题(打印版)

医古文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______密切相关。
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辨证施治。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的分类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分类法。
4.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5. 王叔和在《脉经》中详细论述了______种脉象,为后世脉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7.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辨证论治,因时制宜。
8.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
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补肾为本,调和阴阳。
10.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温热经纬》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2. 试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六经辨证”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4.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的“治未病”原则有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实践进行分析。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王叔和在《脉经》中对脉诊的贡献及其对后世中医脉诊的影响。
2. 论述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的“阴阳平衡”治疗原则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五行学说2. 辨证论治3. 草部、木部、金石部4. 治未病5. 二十四6. 调和阴阳7. 辨证论治8. 脾胃为后天之本9. 补肾为本10. 清热解毒二、简答题1.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张通过调养身体,增强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古文(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编次”中“有”义为( )。
A.有时
B.有的
C.有人
D.又
2.“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中“长物”义为( )。
A.长条的东西
B.多余的东西
C.好的东西
D.擅长的东西
3.“存其可济于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中“别白”义为( )。
A.另外明白
B.区别空白的地方
C.区别明白
D.另外用空白的方式
4.“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中“遂”义为( )。
A.实现
B.称心
C.于是
D.接着
5.“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中“负”义为( )。
A.负责
B.承担
C.牵累
D.失败
6.“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一句出自( )。
A.《陈情表》
B.《进学解》
C.《前赤壁赋》
D.《兰亭集序》
7.“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猥”义为( )。
A.担忧
B.卑下
C.句首语气词,无义
D.我
8.“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的“适”字义为( )。
A.调适
B.询问
C.使…顺畅
D.诊查
9.“悬车边,欲造佗”的“造”义为( )。
A.告诉
B.请教
C.前往
D.给……看
10.“委付凡医,恣其所措”的“恣”义为( )。
A.请求
B.不管
C.希望
D.听凭
11.《赠医师葛某序》的作者为( )。
A.袁枚
B.宋濂
C.顾景星
D.刘禹锡
12.“则仓促之间,何所趋赖”一句出自课文( )。
A.《不失人情论》
B.《大医精诚》
C.《病家两要说》
D.《养生论》
13.《用药如用兵论》选自( )。
02976# 医古文(一)试题第1 页共5 页
A.《医宗必读》
B.《千金要方》
C.《景岳全书》
D.《医学源流论》
14.指出下列句中的“寻”字作时间副词“很快”义的句子( )。
A.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B.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患正同
C.佗遂下手,所患寻差
D.石之精粗疏密,寻尺特异
15.指出下列句中的“与”字作介词“跟”义的句子( )。
A.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B.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C.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D.与君散两钱,当吐二升余脓血,讫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虚词可作发语词的是( )。
A.盖
B.其
C.夫
D.夷
E.焉
2.下列句子中含有形容词活用的是( )。
A.从类分门,然后附意阐发,庶晰其蕴
B.阴阳既立,三才位矣
C.疾之中人,变态莫测,明能烛幽,二竖遁矣
D.故凡遇驳正之处,每多不讳,诚知非雅
E.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
3.下列虚词可作疑问代词的是( )。
A.盖
B.焉
C.胡
D.安
E.莫
4.下列句子中含有复音虚词的是( )。
A.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
B.除去秽疾,既而缝合
C.奚独吾侪小人理身之弊而已
02976# 医古文(一)试题第2 页共5 页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E.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5.下列句子中含有主谓倒置的是( )。
A.宜乎前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
B.岐伯曰:“明乎哉问也!”
C.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则仓卒之间,何所趋赖
D.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
E.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6.《说文解字》是( )。
A.我国最早的字典
B.作者是西汉的许慎
C.共收字9353个
D.共分540个部首
E.它是从形音义三个方面来解释汉字的
7.下列汉字在结构上属于同一类的是( )。
B.下
C.叉
D E.芩
8.下列句中含有异体字的句子是( )。
A.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春心若游魂
B.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C.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
D.而医者安然娱,傲然自得,此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
E.火官司令,铄金于炉
9.指出下列句中的“卒”字具有“结果”含义的句子( )。
A.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B.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
C.言未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泻横
D.诸岐黄家目忄堂心骇,帖帖龙言服,而卒莫测其所以然
E.燕哙、子之何尝不讠乇尧舜以鸣高,而卒为梓匠轮舆所笑
10.指出下列句中具有“穷尽”含义的句子( )。
A.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B.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02976# 医古文(一)试题第3 页共5 页
C.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必殚定
D.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以致舞刀夺槊、勾卒、嬴越之法,靡不宣究
E.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然而其文简,__________,其理奥,_________
2.其余五气,概未之及,__________。
虽然,__________,述者为明。
3.士志于道而__________,未足__________。
4.乌鸟私情,__________。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实
所共鉴。
5.虚词“然”的主要用法是作代词、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北山之木,虽离奇液瞒、空中立枯者,皆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孰大于是,而何必__________?
8.得毋以“__________”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_______者也。
9.于是建藏书之策,_________,下及诸子传说,__________。
10.六书中的象形、__________、__________、形声,是汉字的四种结构方法。
四、词语解释题(每词语0.5分,共10分)
1.三部同归
..非一。
..,文多重复,错互
同归:错互:
2.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
..。
..,直窥渊海
究竟:渊海:
3.诘其所习,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
..然,鲜.有通贯者。
所以:鲜:
4.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
..也。
履:得职:
5.广以良家子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良家子:用:
6.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
..之志。
重:裁慎:
7.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
...。
治:举子业:
02976# 医古文(一)试题第4 页共5 页
8.遂赋.工属役
..,民不扰而工已竣。
赋:属役:
9.目惑玄黄
..。
..,耳务淫哇
玄黄:淫哇:
10.过矣!即或衰年无俚
..。
..,有此附会
无俚:附会:
五、今译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方书虽有使佐畏恶之性,而古人所未言,人情所不测者,庸可尽哉?
2.承其后者又不能阐明其意,裨补其疏。
而下士闻道若张景岳之徒,方且怪而訾之。
3.近仆自淮南携累而东归也,奔走水陆之艰,触冒霜露之惨,既抵而俱病焉,盖老稚数口无
免者。
呻吟咿嘤,僵卧满室,汤粥之奉不时,恤问之友不至,相视目兮然为沟壑矣。
4.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
誉,甚不仁矣!
5.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唯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不
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
六、阅读理解题(阅读短文并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每词语1分,共10分)
1.气一耳,以.其行于脉外,则曰卫气;行于脉中,则曰营气;聚于胸中,则曰宗气。
名虽有
三,气本无二。
气与血并根柢
..于先天,而长养于后天。
《经》谓营气出于中焦,又谓心生
血,不过以胃受谷气,蒸化成血,血色之赤,禀于心火为言耳。
要.之,血既天一
..之水,气为坎中之阳,同根于肾,无歧.出也。
以:根柢:要:
天一:歧气,以通.吾之神明。
02976# 医古文(一)试题第5 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