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食品工程原理 第9章(6) 浸出和萃取

合集下载

(NEW)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

(NEW)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

(NEW)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目录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867食品加工工艺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2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867食品加工工艺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867食品加工工艺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4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867食品加工工艺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867食品加工工艺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867食品加工工艺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867食品加工工艺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867食品加工工艺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867食品加工工艺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面筋2小麦的一次加工性3果蔬糖渍的速煮法4非酶褐变5升华干燥6食品化学保藏7系水力8水分活度9配方乳粉10老化二、简答题(每题8分)1小麦粉面团调制过程的面粉扩展的含义是什么?此过程主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烫漂操作是如何进行的,目的何在?3速冻优势。

4乳的分散体系。

5如何防止存贮中肉色变暗?三、论述题(每题16分)1面包发酵过程中造成面团中的相关物质变化的生物学及化学方面的变化有哪些?2腌渍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原理及腌渍品香味和滋味形成的原理。

3分析决定罐头食品热杀菌条件的主要因素。

4分析酸奶生产中发生的质量缺陷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5肠类生产的工艺及操作要点。

浸出工艺原理

浸出工艺原理

浸出工艺原理今天来聊聊浸出工艺原理。

我最初接触到浸出工艺的时候,是在看到路边有人用盐水泡菠萝。

你们知道吗?菠萝吃的时候会有刺口的感觉,用盐水泡一泡就会好很多。

这个泡菠萝的过程呢,就有点像浸出工艺的一个简单类比。

浸出工艺,说起来简单理解呢,就是利用溶剂把固体物料中的某些成分提取出来。

专业点说,就是基于相似相溶原理。

我给你打个比方啊,就像咱们生活中,油和水不容易混合,但是油却可以很好地溶解在洗洁精里面,这就是不同物质之间不同的溶解关系。

在浸出工艺里,如果我们想要从一种矿物或者植物原料里提取某种有用的成分,就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溶剂,这个溶剂就像一个“小货车”,专门来拉走我们想要的“货物”,这个“货物”就是那些要提取的成分。

比如说从大豆中浸出油脂。

大豆里面有油脂,我们用有机溶剂,这个有机溶剂能够很好地和油脂混合,就像钥匙开锁一样匹配。

油脂就会离开大豆这个“房间”,跑到有机溶剂这个“大巴车”上。

然后呢,再通过后续的操作把有机溶剂和油脂分离,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大豆油了。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浸出的效果。

比如说温度,就像我们喝咖啡时糖在热水里溶解得比在冷水里快很多一样,提高温度可能会让浸出的速度变快,能更快地把那些有用成分提取到溶剂里。

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浸出需要特定的温度压力或者浓度条件。

后来才了解到,固体物料内部的结构对浸出也很关键。

就像一堵墙,如果墙很严实,上面的小孔又少又小,那么溶剂这个“攻城士兵”进入里面搬运有用成分就很困难。

但是如果给它点外力,比如加热提高溶剂的“活跃”程度(也就是溶解度增大),或者调整溶液的浓度让“攻城士兵”更强,那么就更容易把里面的东西提取出来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这种工艺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那是肯定的。

因为很多浸出工艺用到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往往是易燃、易爆和有毒的,这就像是在玩火药一样危险。

所以操作中必须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避免危险发生。

第9章第五节浸出技术PPT课件

第9章第五节浸出技术PPT课件
新鲜及易于膨胀的中药、价格低廉的芳香性中药; 不适用贵重中药、毒性中药及高浓度制剂; 耗时长,不宜用水为溶剂。
.
23
㈢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置渗漉器内,溶剂连续地
从渗漉器的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的从下部流出, 从而浸出所含成分的一种方法。
1.渗漉法的类型与设备: ⑴单渗漉法:单个渗漉装置 ①操作流程
成分多,主要用于除去药液中粒度较
大且有沉降趋势的悬浮颗粒;常用的
澄清剂有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 ZTC1+1天然澄清剂等。
.
47
3.透析——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 而大分子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方 法。
特点:用于除去中药提取液中的鞣质、蛋白质、 树脂等高分子杂质和纯化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 植物多糖。
解吸—溶剂解除细胞中各种成分间的亲和力作用; 溶解—经解吸的各种成分溶解或胶溶于溶剂中,使细
胞膜内外产生浓度差和渗透压差。
3、扩散与置换——植物细胞膜内外溶
剂中药物浓度的高低差别产生的渗透压差, 使细胞内外溶液互相渗透直至内外浓度相 等、渗透压平衡时,扩散终止。
.
6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1.药材的粉碎程度
.
30
§3 浸出液的纯化技术
.
31
一、分离:将固体–液体非均相体系用适当方法 分开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①沉降分离 ②离心分离 ③过滤分离
.
32
㈠沉降法——利用固体物与液体介质密度相差悬殊,
固体物靠自身重量自然下沉,用虹吸法吸取上层澄 清液,使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特点:
分离力:重力
.
51
• (2)液体蒸发面的面积 在 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一定 量蒸汽蒸发速度与蒸发面的大 小成正比,即蒸发的表面积愈 大,蒸发速度愈快。故常压蒸 发时应采用直径大、锅底浅的 广口蒸发锅。

浸出相关知识

浸出相关知识

油脂浸出的基本原理油脂浸出亦称“萃取”,是利用有机溶剂提取油料中油脂的工艺过程。

油料的浸出,可视为固-液萃取,它是利用溶剂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溶解度的性质,将固体物料中有关组分加以分离的过程。

在浸出时,油料用溶剂处理,其中易溶解的组分(主要是油脂)就溶解于溶剂。

当油料浸出在静止情况下进行时,油脂以分子的形式进行转移,属于“分子扩散”。

但浸出过程中大多是在溶剂与料粒之间进行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它除了有分子扩散外,还有取决于溶剂流动情况的“对流扩散”过程。

影响浸出效果的因素:(一)料胚性质的影响1.对料胚内部结构的影响2.对料胚外部结构的影响(二)料胚厚度的影响大豆:0.25㎜~0.3㎜;棉籽:0.3㎜~0.4㎜;其他油料:0.3㎜~0.4㎜;预榨饼:12㎜(粉碎成0.5㎜~0.8㎜,效果更好)。

(三)浸出温度的影响:(6#溶剂50℃~55℃,低于溶剂沸点8℃~10℃为宜)(四)料胚水分含量的影响(五)溶剂(或混合油)渗透量的影响(10000Kg/(h·㎡)(六)料层高(厚)度的影响(800㎜~1500㎜)(七)混合油浓度的影响* 混合油浓度一般在10%~27%之间,确定混合油地最佳浓度“料胚含油量(%)+5%”。

(八)浸出时间的影响(平转:100min)(九)溶剂比的影响所谓溶剂比,即单位时间内被浸出料胚与所用溶剂的重量比。

欲保证粕中残油率为0.8%~1.0%,浸泡或浸出时所采用的溶剂比为:1:1.6~2,对大豆胚片浸出,溶剂比max 为1:1.35。

min为1:0.85,一般情况为1:1,喷淋式浸出所采用的溶剂比为1:0.5~1。

(十)溶剂(或混合油)喷淋与滴(沥)干方式的影响第一蒸发器:80℃~85℃,混合油浓度:60%~65%;间接蒸汽压力0.2Mpa~0.3Mpa。

第二蒸发器:100℃,混合油浓度:90%~95%;间接蒸汽压力0.3Mpa~0.45Mpa。

气提:间接蒸汽压力0.2Mpa~0.25Mpa;直接蒸汽压力0.05Mp出油温度在105℃~120℃。

教学课件:第六章-浸提、分离与浓缩、干燥汇总

教学课件:第六章-浸提、分离与浓缩、干燥汇总

01
喷雾干燥
通过将物料喷雾成雾滴,然后在热空 气中迅速蒸发水分,达到干燥目的。
05
03
真空干燥
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水分子在真空中 不易凝结的特性,使物料中的水分蒸 发,达到干燥目的。
04
冷冻干燥
通过将物料冷冻成固体,然后在低温 低压条件下升华去除水分,达到干燥 目的。
干燥的原理
蒸发
在加热或通风条件下,物料中的 水分蒸发成水蒸气,从物料中逸
浓缩
是对分离后的目标成分进行浓缩的过 程,提高目标成分的浓度。
干燥
是对浓缩后的产品进行干燥处理的过 程,以便长期保存和运输。
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01
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技术在 制药、食品、化妆品、生物技术 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2
这些技术对于提取和纯化天然产 物、生物活性物质等具有重要意 义,为现代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 的技术支持。
生物制品浓缩
利用反渗透或超滤方法, 将生物制品中的水分和其 他小分子物质透过膜,得 到高浓度的生物制品。
海水淡化
利用反渗透技术,将海水 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截留, 得到淡水。
04 干燥
干燥方法
自然干燥
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如风、阳光等, 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达到干燥目的。
02
人工干燥
通过人工加热或通风,使物料中的水 分蒸发,达到干燥目的。
感谢您的观看
04
工业生产
在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中 广泛应用,如制糖、酿酒、制
药等。
实验室研究
用于科研和教学,如蛋白质纯 化、核酸提取等。
日常生活
如饮用水的净化、食品加工中 的分离技术等。
03 浓缩
浓缩方法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一)食品冷冻技术了解食品冷冻冷藏对食品保鲜作用的基本原理。

⏹过程:食品中的自由水形成冰晶体⏹特点:食品的冰点低于水的冰点(见附录表15 P.685)⏹食品的物理性质变化:⏹密度降低,内压升高,比热容降低,热导率升高⏹见图6-47 (1)(2)P.354冻结速度对食品结构的影响:冻结过程进行得越慢,细胞间隙里的水分就会形成冰晶聚集,冰晶颗粒越大,水分重新分布越显著,越容易破坏食品的细胞组织;反之,快速冻结使细胞内的水分大多数在原地冻结,冰晶体分布均匀且颗粒较小,可以在食品解冻时最大程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的组织状态。

(二)颗粒与流涕之间的相对运动1、了解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

1 沉降:分散相在连续相中运动。

⏹定义:利用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密度差,使分散相相对于连续相运动而实现分离的操作。

⏹如果沉降在重力场中进行,就称为重力沉降。

例如,将一桶含有泥砂的河水静置一段时间,水中的泥砂沉到桶底,就得到了比较清洁的水。

这个过程就是重力沉降过程,作用原理就是泥砂的密度大于水。

2 过滤:连续相相对于分散相运动。

3 离心分离:依靠分离设备的旋转,使物系处于离心场下从而使悬浮液分离的操作。

2、了解液体过滤的基本原理。

(三)乳化1、了解食品乳化操作基本原理;HLB概念及其在选择乳化剂时的参照意义。

(四)粉碎与筛分1、了解各种粉碎方法与原理。

2、了解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五)吸附1、了解基本概念;吸附过程和吸附理论。

2、了解吸附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六)浸出和萃取1、了解浸出和萃取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操作原理、2、了解浸出和萃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七)液体浓缩1、了解液体浓缩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2、了解各种蒸发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3、了解浓缩过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八)食品干燥1、了解临界水含量的概念;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的概念。

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当一定状态的空气和湿物料接触,达到平衡时的水分就称为平衡水分,即湿物料中水分的活度pw/ps 与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相等时物料的含水量。

《食品工程原理》第九章 萃 取

《食品工程原理》第九章  萃     取

萃 取
图9-5 第II类物系的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
萃 取
若组分 B 与组分 S 完全不互溶,则点 R0 与 E0 分别与三角 形顶点B及顶点S相重合。 一定温度下第Ⅱ类物系的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见图9-5, 通常联结线的斜率随混合液的组成而变,但同一物系其联 结线的倾斜方向一般是一致的,有少数物系,例如吡啶—
萃 取
①原料液中各组分间的沸点非常接近,即组分间的相 对挥发度接近于1,若采用蒸馏方法很不经济; ②料液在蒸馏时形成恒沸物,用普通蒸馏方法不能达
到所需的纯度;
③原料液中需分离的组分含量很低且为难挥发组分, 若采用蒸馏方法需将大量稀释剂汽化,能耗较大; ④原料液中需分离的组分是热敏性物质,蒸馏时易于 分解、聚合或发生其它变化。
萃 取
4. 温度对相平衡的影响
图9-9 温度对互溶度的影响(I类物系)
萃 取
通常物系的温度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
反之减小。因此,温度明显地影响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联 结线的斜率和两相区面积,从而也影响分配曲线的形状。 图9-9所示为温度对第I类物系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的影响。 显然,温度升高,分层区面积减小,不利于萃取分离的进
萃 取
分配系数表达了溶质在两个平衡液相中的分配关系。 显然,值愈大,萃取分离的效果愈好。值与联结线的斜率 有关。同一物系,其值随温度和组成而变。如第Ⅰ类物系, 一般值随温度的升高或溶质组成的增大而降低。一定温度 下,仅当溶质组成范围变化不大时,值才可视为常数。对 于萃取剂S与原溶剂B互不相溶的物系,溶质在两液相中的 分配关系为: Y=KX (9-5) 式中 Y—萃取相E中溶质A的质量比组成; X—萃余相R中溶质A的质量比组成; K—相组成以质量比表示时的分配系数。

《浸出和萃取》课件

《浸出和萃取》课件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浸出和萃取的原 理、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
图表制作
根据实验数据制作图表,直观展示实 验结果。
结论总结
总结实验的结论和收获,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
05
浸出和萃取的工业应用
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
浸出
将矿石破碎、磨细后与浸出剂混合, 使有用组分溶解于浸出液中,再对浸 出液进行提取。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 铜、铀等金属的提取。
优化浸出和萃取工艺,降低资源与能 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原理
浸出过程基于化学反应,通过反应使目标物质从固体中溶解到液体中;萃取则 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不混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
历史与发展
历史
浸出和萃取技术起源较早,随着 科技的发展和工业需求,不断得 到改进和完善。
发展
现代浸出和萃取技术正朝着高效 、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不断 有新的技术涌现,如超声波辅助 萃取、微波辅助萃取等。
萃取
在食品工业中,萃取技术常用于提取食品中的有效成分,如咖啡因、香精等。通 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可以将所需成分从原料中提取出来,用于食品添加剂或调 味品生产。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浸出
在环境保护领域,浸出技术可用于处理土壤、污泥等固体废物。通过将溶剂浸入废物中 ,可以将有害物质溶解于溶剂中,再通过蒸发、分离等方法回收或处理有害物质,达到
净化废物的目的。
萃取
在环境保护领域,萃取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水、废气等污染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 可以将废水、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提取出来,进行分离、转化或回收利用,达到治理污染
的目的。
06
浸出和萃取的未来发展与 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浸出和萃取浸出和萃取是指加溶剂于混合物,利用溶剂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溶解度,从而使混合物得到完全或部分分离的过程。

如果被处理的混合物为固体,则称为浸出或浸取;如果被处理的混合物为液体,则称为液—液萃取或萃取。

分离的依据:组分的溶解度不同。

1 浸出1.1 浸出理论1.1.1 浸出体系组成的表示方法浸出体系为三组分体系:①溶质A ;②溶剂S ;③惰性固体B 。

组成关系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图表示,如下图所示:在三角形相图中:①三个顶点分别表示三种纯组分(100%); ②三角形的任一边表示一个两组分混合物; ③三角形内的任一点表示一个三组分混合物;④平行于任意一边的直线表示其所对顶角组分的一个恒定组成,如图中的JK 直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B 组分的组成为40%。

按以上规定,得图中M 点的组成为: x A = 0.30;x B = 0.40;x S = 0.301.1.2 浸出系统的平衡关系浸出平衡:固体空隙中溶液的浓度等于固体周围溶液的浓度。

理论级:能够达到浸出平衡的浸出级(器)。

1.1.3 溢流与底流平衡关系的表达溢流:浸出完成后,从浸出器顶部排出的均相溶液(清液); 组成:A+S 。

底流:从浸出器底部排出的残渣; 组成:B+A+S 。

在三角形相图上,溢流的组成点位于AS 边上(图中E 点);底流的组成位于BE 联线上(图中R 点)。

下列符号的意义:(或y)-溢流中溶质A的组成;yA(或x)-底流中溶质A的组成。

xA1.1.4 杠杆规则表达组成与该点质量的关系。

对BME线段:EMER=(M为支点)RMM=(R为支点)ERMREM=( E为支点)RREME对FMS线段:F=(M为支点)FMMSS1.1.5 单级浸出过程的表示一定量的原料F(含A,B)与一定量的纯溶剂S混合,物系点M位于SF连线上;其位臵由S/F决定;浸出平衡后,得溢流E和底流R。

基本物料关系:F+S=M=R+E平衡关系:R=RMEME上两式联立可解得R,E。

1.2 浸出速率浸出过程由以下3个步骤组成: ①溶剂进入固体内,溶解溶质A ;②溶解的溶质从固体内部扩散到固体表面;③溶质从固体表面扩散到外部溶液主体。

浸出速率U :单位时间、单位浸出表面浸出的溶质质量,即τAd dWU =一般,U 可用下式表示:)(x x K Ad dWU a -==τ式中: A-固液接触面积,m 2;x-溶液主体内溶质的浓度;x a -固体表层溶质的浓度(溶质的溶解度); K-质量传送系数。

对间歇式浸出装臵,浸出液的总体积V 为定值,故有下列关系式: dW=Vdx)(x x K Ad Vdx a -=∴τ或)(x x VKA d dx a -=τ积分上式⎰⎰=-ττ00d V KAx x dx x x a得:τVKA x x x x Ln a a =--0一般,物料经过破碎或切片后表面积增加,浸出速率增大。

但应注意,物料如果过度破碎,往往会阻碍溶剂在罐内的流动,并导致一些杂质成分流入溶液中,反而造成分离困难。

1.3 浸出操作的流程 三种基本流程如下:(1)简单接触法为间歇式浸出操作。

基本过程为:混合、浸出→分离得溢流和底流。

如图(a)所示。

(2)错流多级接触法数组简单接触法浸出装臵依序排列,原料从头贯穿至尾,而每级分别有溶剂的进出。

如图(b)所示。

(3)逆流多级接触法逆流多级接触法是将数个浸出装臵串联,原料和溶剂均是从头贯穿至尾,但流动方向相反。

如图(c)所示。

(4)连续微分逆流接触法连续微分逆流触法是指在浸出装臵内,物料与溶剂互成逆向连续接触的浸出操作。

1.4 浸出操作计算计算项目:①浸出所需的时间;②浸出器的大小;③溶剂用量;④浸出级数。

①浸出所需的时间决定于浸出的速率。

②浸出器的大小,通常也凭经验确定。

一般,V料=75~80%V器。

③溶剂的用量由物料衡算式求出。

④浸出器的级数由操作条件和分离要求确定。

浸出效率:浸出所需的理论级数N与实际级数NR之比,即:η=N/NR浸出级数的求取有代数计算方法和图解法两种。

(1)浸出级数的代数计算法适用条件:恒底流。

恒底流:从每一个浸出器底部排出的底流量均相同。

在如图所示的N 级逆流系统中: F-原料流量,kg/h ;L-底流中的溶液量kg/h ; S-溶剂流量kg/h ; V-溢流量kg/h , V=S 。

第i 级的溶质衡算式为: Vy i +Lx i =Vy i+1+Lx i-1理论级,则 x i =y i (不计惰性固体)。

令a =V/L ,则上式变为: x i-1=(a+1)x i -ax i+1 对第2级:x 1=(a+1)x 2-ax 3=…… 或1111111+------=n n n n y aa a x a a x (1)对第1级, E ≠V ,对全系统进行物料衡算,总物料:F+V=L+E+B (2) 溶质:Fx F +Vy S =Ey E +Lx N (3) 将(1)代入(3),并注意到y E =x 1,整理可得:)1(111111aa a a a x y a a a R NW SN--+---+= 若y S =0(新鲜溶剂),则aa a R N--+=11111 (4)式中:FW F n Fx Lx Fx Lx R == 溶质损失率;L E a =1,LV a = 。

N-理论级数。

[例9-1] 某甜菜制糖厂,以水为溶剂每小时处理100 t 甜菜片。

甜菜含糖12%,水48%,甜菜渣40%,出口溶液含糖15%。

设浸出系统为多级逆流接触浸出,每一个浸出器内溶液与甜菜片有充分时间达到平衡,而且每吨甜菜渣含溶液3 t 。

今拟回收甜菜片中含糖的97%,若级效率为70%,问此系统需要几个浸出器? 解:A=100×0.12=12 t/h B=100×0.40=40 t/hh t y R A E E /6.7715.097.012)1(=⨯=-=L=BK=40×3=120 t/h总物料衡算:100+S=77.6+120+40 S=V=137.6 t/ha =V/L =137.6/120=1.15 a 1=E/L =77.6/120=0.647 新鲜溶剂,y S =0。

代入(4)式aa a R N--+=11111得:15.1115.11647.0197.011--+=-N解得: N=15.3 实际级数:N R =N/η=15.3/0.7=21.9=22 实际浸出级数为22个。

(2) 浸出级数的三角形相图法适用条件:恒底流与非恒底流。

以三级逆流浸出操作流程为例,如图所示:图中符号S ,V ,E ,F 的意义同代数计算法,但底流以总量为计算基准,即:L n =W 。

溢流中不含惰性固体,为两组分溶液(A+S ),底流为三组分混合物(B+A+S )。

各级的组成标于图中。

底流中惰性固体量的关系: Fx FB =L 1x 1B = L 2x 2B = L 3x 3B设对底流L i 而言,单位质量惰性固体所持有的溶液量为K i ,则第i 级的底流组成为:1)(+=+=i iiA iB i iB i i iB i i iA iAK K y x L x L K x L K y x 11+=+=i iB i iB i i iB i iB K x L x L K x L x 1)1(1+-=--=i iiA iB iA iS K K y x x x恒底流时,K 1=K 2=K 3=K∴ 常数=+=11i iBK x底流曲线为一条平行于斜边的直线mn 。

非恒底流时,K i 为变数∴ 变数=+=11i iBK x 底流曲线为一条曲线mn 。

若已知 K i ,y iA ,则可画出一条曲线。

由各级的物料衡算得如下关系: 第1级: F+V 2=E+L 1∴ E-F=V 2-L 1 (a ) 第2级:L 1+V 3=V 2+L 2∴ V 2-L 1=V 3-L 2 (b ) ………………… 由此得:E-F=V 2-L 1=V 3-L 2=S-W=Δ=常数按杠杆规则,在相图上Δ代表线段EF 、V 2L 1、 V 3L 2和SW 的共同外分点,此点称为差点(操作点)。

图中线段V i L i 代表第i 个理论级。

图解法求浸出级数的步骤:1)建立等腰直角三角相图,并绘出底流曲线;C1 恒底流时,按11+=K x B值作一条平行于斜边的直线mn 。

C2 非恒底流时,由给出的K i ,y iA 按下式求x iA ,x iS :1+=i i iA iA K K y x ,1)1(+-=i iiA iS K K y x描出一条曲线mn 。

2)确定Δ点由x FA ,y EA ,x S 定出F ,E ,S 三点,联EF 得一线段EF ,C1 恒底流时,有 )1(+=K x Rx x FB FA WA,按此值在AB 边上定出一点,并作水平线与底流线相交,得交点W ,联SW 得一线段SW ,线段EF 与SW延长线的交点即为Δ点。

C2 非恒底流时,有FB FA WB WA x Rx x x ::=据此比例,可在AB 边上定出C 点,则EF与SC 联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即为Δ点。

(SC 联线与底流线mn 的交点为W 点) 3)联BE 在底流曲线mn 上得交点L 1,再联ΔL 1在斜边上得交点V 2,之后再联BV 2,在底流线mn 上得交点L 2,……,如此下去,直到BV n 联线过W 点或低于W 点为止。

过B 点的线段数目(不包括两直角边)就是所求理论级数。

1.5 浸出装臵(1)单级浸出罐为间歇式操作方式。

如图所示:(2)连续移动床浸出器连续式浸出操作是原料和溶剂同时作连续的逆流流动。

食品生产中常见的浸出装臵有:①斗式渗滤浸出机如图所示:②立式浸泡式浸出器如图所示:2 萃取几个名词:萃取剂S:萃取操作加入的溶剂;溶质A:被萃取的物质;稀释剂(原溶剂)B:原料液中的溶剂;萃取相E:萃取后分出的富含萃取剂的一相;萃余相R:萃取后剩余的原料液;萃取液E0:萃取相除去萃取剂后的溶液;萃余液R0:萃余相除去萃取剂后的溶液。

对萃取剂的基本要求:与稀释剂完全不互溶或部分互溶。

萃取操作过程如下:①混合→②澄清→③回收溶剂。

2.1 液—液相平衡关系萃取体系为3组分体系:A+B+S。

组成表示:三角形相图。

以部分互溶体系情况(最常见)为例讨论。

(1)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溶解度曲线:在一定温度下,组分的溶解度与混和液组成的关系曲线。

如下图所示:萃取操作必须位于两相区内。

共轭相:互成平衡的两个液相(图中R和E);RE);联结线(平衡线):联结共轭相的线段(线段(2)辅助曲线和临界混溶点辅助曲线:用于关联平衡关系的曲线。

作用:求取平衡关系(联结线)。

临界混溶点:辅助曲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意义:联结线的长度无限短(或两共轭相的溶液浓度无限接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