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声现象基础知识排查
中考物理 一轮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核心知识归纳考点题型分类)

第二章声现象目录:核心知识归纳考点题型分类核心知识归纳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① _振动__产生的。
物体② _振动_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传播(1)形式:声音以①波_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② __介质_ ,真空③ _不能_传声。
3.声速(1)影响因素:与① __介质的种类___和② ___介质的温度_有关。
(2)声速的比较:v固③ _>_ v液④ _>_ v气。
15 ℃空气中的声速是⑤ _340 m/s___。
4.回声:声音在传播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① _被反射__。
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② __0.1__s以上,或障碍物离人至少③ 17___ 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2.不同声音的波形比较(1)甲、乙① _音调__相同,② __响度__不同,乙的③ _响度___大。
(2)乙、丙④ _响度__相同,⑤ __音调__ 不同,丙的⑥___音调__高。
(3)甲、丁⑦ ___音调_ 相同,⑧ __音色__不同。
3.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人耳可听见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从① ___ 20 Hz _到② __ 20000 Hz ___。
频率高于③ ___ 20000 Hz _Hz 的声波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④ ___ 20 Hz _Hz的声波叫作次声波。
知识点三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__(中医诊病时的“闻”,做“B超”检查,敲铁轨听声音,倒车雷达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_ (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也振动发声;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除去身体内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讲,是指发声体做① __无规则_振动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② __妨碍_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③ __干扰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021年中考 物理复习:第2章 声现象附答案

2021(年)中考人教物理:第2章声现象附答案第2章声现象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2、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公共场合要“轻声细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D.“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音调高4、如图所示的超声波应用事例中,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 )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教室外婚庆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音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C. 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D.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更浅一些,是因为光发生折射形成的7、智能语音门禁系统通过“辨音识人”开门,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特征来工作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8、下列选项能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狗的主人呼唤狗时,狗向主人跑来B.发出怪叫声会引起别人的注意C.站在单元门楼梯口吼一声,路灯亮了D.汽车鸣笛,行人马上让路9、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得很远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11、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12、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13、如图是使用钓鱼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二、填空题14、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分析实验现象,运用(选填“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声音的传播需要.15、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16、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
第02讲—声现象(模拟检测)—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保密★启用前第02讲——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了()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碎纸振动使喇叭发声C.空气可以传播声音D.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答案】D【详解】将小纸片放在喇叭上,小纸片“跳舞”,是由于喇叭振动导致的,所以这个现象能够说明发生的喇叭正在振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小明和小华读出a、o、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A.小明声音音调低B.小明声音响度大C.小华声音音调低D.小华声音响度大【答案】A【详解】表中单位是Hz,所以测的是频率,反映了音调,小华声音频率高,音调高,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答案】A【详解】A.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四溅”,故A正确;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4.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C.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D.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B【详解】A.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B符合题意;C.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测验—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测验—声现象(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C.睡在地上能感觉地面振动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答案】D。
【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2.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铃声渐弱,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声音由纸团振动发生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D.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后,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说明酒精蒸发吸热【答案】B。
【解析】A. 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铃声渐弱,是为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 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声音由鼓面振动发生,纸团的跳动只是起放大振动的作用,不是纸团的振动发声,故B错误,符合题意;C. 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是屋内较高温度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液化而形成的,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故C正确;D. 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所以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后,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故D正确.选B。
3.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答案】D。
【解析】ABC.开着窗时,部分声波会传出室外,减小了声音的反射,且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所以声音变弱.故ABC不符合题意;D.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所以空教室内讲话声音响亮,故D符合题意;4.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测试题声现象含解析

声现象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B。
【解析】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2.端午节龙舟赛是我市传统比赛项目之一.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音色;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答案】A。
【解析】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鼓声传播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故其响度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观众是依据音色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故D错误。
3.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由上可知,选项B、C、D 的说法不正确;故选A。
2021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声现象,光现象 (知识点总结+试题+答案)

声现象,光现象声现象一:知识框架图;二:详细知识要点讲解;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空气:340m/s<液体<固体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
声速大小与物质种类有关,一般地讲,在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大。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的听音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神经,听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三:难点、易错点;1.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 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 m 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那么声音传播这100 m 所用的时间为t =340100s=0.294 s 而短跑100 m 的成绩在10 s 左右.若不考虑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 综上所述选择D.2.频率:[例3]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解析:蜜蜂和苍蝇的嗡嗡声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是,蝴蝶的翅膀同样地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 Hz 到20000 Hz 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四:考点举例(例题讲解)例1:节日里同学们玩的气球,不小心有的气球会突然破裂发出“啪”的响声,气球破裂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解答:气球中充满了压缩气体,当气球受到挤压时,气球里的压缩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引起周围空气的急剧振动,产生声音,传到耳朵,我们就听到了气球破裂的声音。
(人教通用)201x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声现象基础知识排查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排查■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及传播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2.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会听到,人听到声音的振动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________Hz.3.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________,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快,________次之,________最慢.(3)在15 ℃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m/s.(4)________不能传声.4.回声现象(1)回声是指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改变________,又反向传播回声源处的现象.(2)人耳若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两个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因此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__m(假如空气的温度为15 ℃).(3)如果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不到0.1s,人耳就不能区别回声与原声,人会感觉自己的声音特别洪亮.■考点二:声音的特性5.声音的三个特性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6.音调指声音的___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___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音色指声音的________,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7.定义:从物理角度讲物体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讲,凡是________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__的声音都是噪声.8.噪声强弱的等级:人们用___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9.控制噪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防止噪声________——在________处减弱.例如,给机器加橡皮垫、给噪声源安装消声器等.(2)阻断噪声的________——在传播________上减弱.例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墙或植树造林等.(3)防止噪声进入________——在________处减弱.例如,可以戴上防噪声耳塞,或者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考点四:声的利用10.分类:声分为可听声与不可听声,其中频率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叫做超声波.11.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__,也可以传递________.B超诊断疾病说明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利用超声波去污说明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振动振动振动2.20 200003.(1)介质介质声波(2)固体液体气体(3)340 (4)真空4.(1)传播方向(2)175.音调响度音色6.高低频率大小振幅特色音色7.不规则影响干扰8.分贝9.产生声源传播路径人耳人耳10. 20 2000011.信息能量信息能量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物理复习提纲初中物理总复习初中全册1 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 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 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 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 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 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2 物理复习提纲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排查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会听到,人听到声音的振动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________Hz.
3.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________,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快,________次之,________最慢.
(3)在15 ℃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m/s.
(4)________不能传声.
4.回声现象
(1)回声是指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改变________,又反向传播回声源处的现象.
(2)人耳若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两个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因此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__m(假如空气的温度为15 ℃).
(3)如果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不到0.1s,人耳就不能区别回声与原声,人会感觉自己的声音特别洪亮.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5.声音的三个特性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音调指声音的___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___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音色指声音的________,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7.定义:从物理角度讲物体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讲,凡是________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__的声音都是噪声.
8.噪声强弱的等级:人们用___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9.控制噪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防止噪声________——在________处减弱.例如,给机器加橡皮垫、给噪声源安装消声器等.
(2)阻断噪声的________——在传播________上减弱.例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墙或植树造林等.
(3)防止噪声进入________——在________处减弱.例如,可以戴上防噪声耳塞,或者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
■考点四:声的利用
10.分类:声分为可听声与不可听声,其中频率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叫做超声波.
11.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__,也可以传递________.B超诊断疾病说明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利用超声波去污说明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振动振动振动
2.20 20000
3.(1)介质介质声波(2)固体液体气体(3)340 (4)真空
4.(1)传播方向(2)17
5.音调响度音色
6.高低频率大小振幅特色音色
7.不规则影响干扰
8.分贝
9.产生声源传播路径人耳人耳
10. 20 20000
11.信息能量信息能量
【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