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
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4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问【教学目标】1.了解熵变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存在熵变。
2.了解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能利用熵变判断反应方向。
3.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过渡通过以上分析,知道上述三个过程的自发不是由能量决定的,那是什么因素决定它们的溶解能自发进行?学生讨论回答:体系的混乱度切入主题出示课件用一体机展示几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从直观上了解有序到无序的变化过程,获得直观认识板书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因素:体系的混乱度。
一、熵——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的物理量。
符号:S单位:J·mol—1·K-1意义:K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思考:从熵的单位分析熵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清本节课知识脉络,使学生易掌品红在水中扩散握小结1.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S(g)>S(l)>S(s)2。
与温度有关:S(高温)>S(低温)3。
与物质的量有关:4.S(混合物)>S(纯净物)学生思考,并讨论总结出熵变化的规律从规律的总结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过渡如果把混乱度放到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混乱度一定有差别,那怎么用化学语言来表示?学生回答:熵变引入熵变板书二、熵变ΔS= S(反应产物)-S(反应物)熵判据(△S):在与外界隔离的学生聆听从定义的角度熵值最大熵值最小【结论】同一物质的熵值:气态>液态>固态A.此过程为混乱程度小的向混乱程度大的方向的变化过程,即熵增大的过程B.此过程为自发过程,而且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C.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度增大D.此过程是自发可逆的检测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
化学选修4鲁科版第2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课件(1)

思考:
ΔH -TΔ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发生吗?
ΔH -TΔS<0只是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有 自发发生的趋势,即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并不 能说明能实际发生,反应能否实际发生还涉及 反应速率问题。
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 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一、化学反应的方向
• 判据(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情况下)
若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若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若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练习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D 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B.ΔS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为正值 D.自发反应也需要一定条件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A. 增大 C(CH3COCH3),v(Br2)增大 B. 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 增大c(HCl), v(Br2)增 大 D. 增大c(Br2), v(Br2)增大
练习7、(09山东14)
2SO2(g)+O2(g) 2SO3(g)是制 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度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 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l1、l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 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 平均速率为 c2 c1 u t2 t1
练习1.反应 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 件下的反应速率为:
(1)v(A)=0.3mol/L· s (3)v(C)=0.4mol/L· s (2)v(B)=0.6mol/L· s (4)v(D)=0.45mol/L· s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的方向》说课稿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的方向》说课稿一、引言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的方向》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
化学反应的方向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能否实现以及反应的方向性。
本节课将通过介绍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
二、知识点梳理2.1 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平衡理论是化学反应方向问题的重要基础。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稳定,反应速率前后相等,并且反应系统中没有净反应物和净产物的生成或消失。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平衡的特征,通过示意图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理论的基本概念。
2.2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量。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速率前后相等,即反应物和产物的生成和消失达到了动态平衡。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示例,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
2.3 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化学反应的方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本节课将分别介绍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方向,从而加深对于化学反应方向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理论,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和概念。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3.理解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能够分析和讨论不同因素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理论的介绍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的作用机制4.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理论的抽象概念理解•对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的深入理解五、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通过板书将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以及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等概念和关系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框架和逻辑思维。
2019年鲁科-选修4-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1精品教育.doc

(鲁科版)化学 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方向,使学生了解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有关,但不是惟一的影响因素。
2. 通过介绍熵变的概念,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存在熵变。
3. 通过分析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使学生了解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有关,但也不是惟一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理解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教学过程【师导入】播放城市公路上,成群结队的汽车图片,讲解并提出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进入家庭。
汽车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城市中的大气污染。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NO和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CO,它们是现代城市中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通过以下反应来进行尾气处理:2NO(g)+2CO(g)=N2(g)+2CO2(g) 。
这一方案是否可行?理论依据是什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师】说明研究化学反应方向的意义【师】一个化学反应在某种条件下能否自发进行,在什么条件下有可能按预期方向进行,我们可以寻求一种客观的依据来判断。
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有哪些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师讲解】在一定条件下,不用借助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
例如:水的流向高处低处热的传递高温低温室温下冰会熔化,常温下铁生锈等。
【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有些反应向着体系能量增加的方向进行,有些反应向着降低反应体系能量的方向进行。
化学变化是否和自然界的许多变化一样,能自发地向着减少反应体系能量的方向进行?吸热反应是否都不是自发的?【师】19世纪的化学家曾认为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是反应热(反应焓变),放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而吸热反应则不能。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能否举例说明?【师生交流】与同学讨论下列反应在室温下能否自发进行。
化学:2.1《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鲁科版选修4)

第一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目标】1、理解能量判据、熵的概念2、理解能量判据和熵判据对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共同影响3、学会利用能量判据和熵判据分析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重点】利用焓判据与熵判据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难点】综合利用焓判据与熵判据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过程】【引导】在地球这个环境中,高山流水和低水高流现象能否自动发生?低水高流要实现采取什么办法?在低水高流过程中外界停止做功,过程还能否实现?归纳自发和非自发过程的定义。
自发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不需外力能自动发生的过程。
而非自发过程必须外界持续做功,否则,过程就会停止,这样的过程才叫做“非自发过程”。
根据定义判断以下过程的自发性。
1、盐酸滴加到石灰石上2、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思考与交流】⑴、高山流水是一个自动进行的自然过程。
高处水一定会流到低处吗?流动的速率如何?⑵、低处水可以流至高处么?可采取什么措施?⑶、在“低水高流”的过程中一旦外界停止做功,该过程还能继续进行下去吗?一、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的过程;非自发过程:在通常状况下,的过程。
【讨论】请尽可能多地列举你熟知的自发过程。
【探究】以“物体由高处自由下落”为代表,探究自发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趋势。
观察下列几个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1)钠与水反应:2Na (s) + 2H2O (l) = 2NaOH (aq) + H2 (g) △H=-368 kJ/mol(2)铁生锈:3Fe (s)+3/2O2 (g)=Fe2O3 (s) △H=-824 kJ/mol(3)氢气和氧气反应:2H2(g)+O2(g)=2H2O(l ) △H=-571.6kJ/mol共同点:二、自发过程的能量判据能量判据:自发过程的体系取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这时体系会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这一经验规律就是能量判据。
注:能量判据又称焓判据,即△H 0的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焓判据是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之一。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方向(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赛教课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化学反应的方向》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方向》第1课时。
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方向》是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以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为主线索,以学生熟悉的汽车尾气治理反应为切入点,开门见山地提出化学反应存在方向问题。
首先由上一章的热化学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并建立起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有关的概念;然后从学生熟悉的几种化合物的溶解现象着手引入熵这一新的物理量,引导学生建立起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有关的概念;最后归纳为一个完整的思想:等温、等压条件下,反应焓变与反应熵变共同决定反应的方向,并且服从于一个定量关系式。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接触热力学理论,从而初步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化学反应存在方向问题的感性认识,知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有些反应容易进行而有些反应不能进行;有些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不能进行的反应在加热或者加压条件下则可以进行。
在此基础上,本节明确提出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通过分析最常见的等温、等压条件下决定反应方向的因素,介绍理论判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的意义、思路及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热力学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2.1化学反应的方向第1课时

3、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增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2)某些熵减小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自发进 (3)熵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行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2课时 反应熵变和反应方向
(3)熵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一个因素, 追踪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2课时 反应熵变和反应方向
学习目标:
1、了解熵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存在熵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通过探究熵增、熵减反应,来了解反应熵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成功往往偏向于有准备的人 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
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丈夫志气薄,儿女安得知?
结论:
固体的溶解、水的汽化、墨水在水中的 扩散以及气体的扩散过程,都是体系混乱度增 大的过程,即熵增加过程。反之,是熵减小过 程。
化学反应过程存在着熵变。反应的熵变也 有熵增和熵减之别。
分组讨论:
1、什么是反应的熵变?
2、如何用计算式表示?
有立志者 难能也使,石不头在长胜出人青,草在来自。胜。
3、根据化学方程式熵变值的正负如何判断? 志死高犹山 未峰肯矮输,心路去从,脚贫下亦伸其。能奈我何!
2、熵变
(1)概念:反应产物的总熵和反应物总熵之差。 (2)计算式:
△S=S(反应产物)- S(反应物) (3)正负判断依据 ① 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S>0,是熵增大的反应。 ② 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S<0,是熵减
小的反应。
想一想:
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信息讨论:
鲁科版选修4 第二单元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课件(18张) (共18张PPT)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放
热 反
△H<0
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能量判据:自发过程的体系倾向于从高能 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这时体系会对外部做 功或释放热量),这一经验规律就是能量判 据。
能量判据又称焓判据,即△H<0(放热)的反 应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焓判据是判断化学 反应的方向的判据之一。
这两个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何?
【归纳小结】
1、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 下,不借助外部力量
(光、电等)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自发反应:在给定的一组条件下,一个反应可
以自发地进行到显著程度,或具有自发可能性的
反应,就称为自发反应。(自发反应从属于自发过 程)
3、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需持续借助人为 作用才能进行的过程。
室温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自发反应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知识与技能:1.了解焓变、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2.能通过△H-T△S及给定的△S数据定量判断反应的方向过程与方法:分别通过分析反应焓变与反应熵变与反应的方向,从而进一步了解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根据定量关系△H-T△S及给定数据判断反应方向。
课型:新课及练习讲评课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2课时练习讲评教学过程:【导入】为了减轻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人们提出通过2NO(g)+2CO(g)=N2(g)+2CO2(g)来处理,这一方案是否可行,反应物之间是否可以发生反应?你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自发反应:【教师】大家预习P35—P39,看看反应的自发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预习P35—P39(10分钟)【教师】科学家根据自然界中能量有由高到低的自发性和混乱的程度有由有序到无序的规律来研究化学反应……【板书】一、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反应焓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一般的讲,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
【讲解】阅读P36并思考:NH4NO3(s) 、NaOH(s)、NaC1(s)和蔗糖都能溶于水,它们的溶解过程与焓变有关吗?是什么因素决定它们的溶解能自发进行?固体溶解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板书】二、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描述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2.符号:S 单位:J•mol-1•K-13.大小判据:(1)物质的混乱度:体系混乱度越大,熵值越大;(2)同一条件: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3)物质的存在状态:S(g) > S(l) > S(s)。
4.反应熵变(1)符号:△S(2)表达式:△S = S总和(生成物) – S总和(反应物)(3)正负判断:①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S>0,熵增加反应②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S<0,熵减小反应【过渡】那么决定反应方向的因素是什么呢?经许多化学家在研究大量的化学反应后得出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及熵变都有关系。
【板书】三、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板书】1.判据:△H-T△S2.判据与反应的自发性:< 0 反应自发△H-T△S = 0 达平衡状态> 0 反应不能自发3.适用判据应注意的问题:(1)判断反应的自发性要结合△H和△S,利用△H-T△S(2)条件是温度、压强一定条件下(3)反应具有自发性,只能说明这个反应有进行的趋势,但这个反应到底能不能反应,那还要看反应进行的限度和反应进行的速率。
【练习】阅读P38内容,填写:化学反应变化△H-T△S 能否自发2KClO3(s) == 2KCl(s)+3O2(g)CO(g) == C(s,石墨)+1/2O2(g)4Fe(OH)2(s)+2H2O(l)+O2(g) == 4Fe(OH)3(s)NH4HCO3(s)+CH3COOH(aq) == CO2(g)+CH3COONH4(aq)+H2O(l)【板书】恒T恒P下△H △S △H-T△S 反应的自发性—+ —一定自发+ —+ 一定不能自发——低温—,高温+ 低温自发+ + 高温—,低温+ 高温自发【小结】△S△H【作业】P40 2、3【板书设计】一、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反应焓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一般的讲,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
二、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2.符号:单位:3.大小判据:(1)物质的混乱度:(2)同一条件: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3)物质的存在状态:S(g) > S(l) > S(s)4.反应熵变(1)符号:(2)表达式:(3)正负判断:三、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1.判据:△H-T△S2.判据与反应的自发性: < 0 反应自发△H-T △S = 0 达平衡状态 > 0 反应不能自发3.适用判据应注意的问题:(1)判断反应的自发性要结合△H 和△S ,利用△H-T △S(2)条件是温度、压强一定条件下(3)反应具有自发性,只能说明这个反应有进行的趋势,但这个反应到底能不能反应,那还要看反应进行的限度和反应进行的速率。
【作业】P40 2、3(第二课时)【题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D )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B.ΔS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 为正值D.如果ΔH 和ΔS 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解析】大多数放热反应可自发进行,但有些放热反应需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引发反应,如炭的燃烧等,故A 错。
ΔS 为正值,即熵值增加的变化,不一定是自发反应,如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 错。
反应前后物质的量是否改变与熵值增加与否无必然关系,故C 错。
而对D 选项,当ΔH 和ΔS 均为正值时,温度越高则T ΔS 越大,故ΔH -T ΔS 可能小于零,所以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题2】反应CH 3OH(l)+NH 3(g)=CH 3NH 2(g)+H 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其 |ΔH|=17kJ •mol –1,|ΔH -T ΔS|=17kJ •mol –1,则下列正确的是(A) A. ΔH > 0,ΔH -T ΔS < 0 B. ΔH < 0,ΔH -T ΔS > 0 C. ΔH > 0,ΔH -T ΔS >0 D. ΔH < 0,ΔH -T ΔS < 0【解析】当此反应在某温度下自发向右进行时,ΔH -T ΔS < 0,即ΔH -T ΔS <-17kJ •mol –1,因此排除B 、C ,由于正反应方向是熵增加的反应,即ΔS > 0,故只有ΔH > 0时,才可能满足条件。
【题3】下列反应中,ΔS 最大的是(A )A.CaCO 3(s)=CaO(s)+CO 2(g)B.2SO 2(g)+O 2(g)=2SO 3(g)C.N 2(g)+3H 2(g)=2NH 3(g)D.CuSO 4(s)+5H 2O(l)=CuSO 4•5H 2O(s)【解析】对同一物质来说,S(g)>S(l)>S(s),B 、C 、D 均为熵减少的反应,即ΔS 均小于零;只有A 是熵增加的反应,故选A 。
【题4】已知下列反应在常温下均为非自发反应,则在高温下仍为非自发的是(D )A.Ag 2O(s)=2Ag(s)+21O 2(g)B.Fe 2O 3(s)+ 23C(s)=2Fe(s)+ 23CO 2(g)C.N2O4(g)=2NO2(g)D.6C(s)+6H2O(l)=C6H12O6(s)【解析】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个原理叫做熵增原理。
在用来判断过程的方向时,称为熵判断依据。
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S(g)>S(l)>S(s)。
A、C 都是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即ΔH>0,又是熵增反应,即ΔS > 0,因此当高温时可能有ΔH-TΔS < 0,故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而B也是熵增反应,也是吸热反应,同A、C 一样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
D是熵减小反应,温度越高,则ΔH-TΔS的值越大,因此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题5】某反应2AB(g)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ΔS应为(C)A.ΔH < 0,ΔS > 0B. ΔH < 0,ΔS <0C. ΔH > 0,ΔS > 0D. ΔH > 0,ΔS < 0【解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前提是反应的ΔH-TΔS<0,与温度有关,反应温度的变化可能使ΔH-TΔS的符号发生变化。
ΔH > 0,ΔS < 0,在任何温度下,ΔH-TΔS>0,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ΔH> 0,ΔS <0,在较低温度下,ΔH-TΔS<0,即反应在降低温度时才能发生。
ΔH < 0,ΔS < 0,若使反应自发进行,即ΔH-TΔS<0,必须提高温度,即反应只有在较高温度时自发进行。
ΔH < 0,ΔS > 0,在任何温度时,ΔH-TΔS<0,即在任何温度下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题6】水的三态的熵值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C)A.S(s)>S(l)>S(g)B. S(l)>S(s)>S(g)C. S(g)>S(l)>S(s)D. S(g)>S(s)>S(l)【解析】按H2O(g)→H2O(l)→H2O(s),水分子的排列越来越有序,水分子的运动范围越来越小,故混乱度越来越小,其熵越来越小。
【题8】已知2CO(g)CO2(g)+C(s),T=980K时,ΔH-TΔS=0。
当体系温度低于980K 时,估计ΔH-TΔS的正负号为,所以CO将发生反应,当体系温度高于980K时,ΔH-TΔS的正负号为。
在冶金工业中,以C作为还原剂温度高于980K时的氧化产物是以为主,低于980K时以为主。
【解析】由CO气体反应生成CO2气体和C的反应是一个熵增反应,即ΔS > 0。
因此由T =980 K时ΔH-TΔS=0知,当T<980 K时,ΔH-TΔS<0;当T>980 K时,ΔH-TΔS>0。
【题9】有A、B、C、D四个反应:反应 A B C DΔH/kJ•mol –110.5 1.80 -126 -11.7ΔS/J•mol –1•K –130.0 -113.0 84.0 -105.0则在任何温度都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任何温度都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另两个反应中,在温度高于℃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在温度低于℃时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解析】对反应B,则在任何温度下,ΔH-TΔS<0,故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同理可分析反应C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对A、D两反应可代入数据计算,可知A 温度必须高于350 K时,可自发进行,D温度必须低于111.4 K时可自发进行。
【题10】下列反应:①C(s)+O2(g)=CO2(g) ②2CO(g)+O2(g)=2CO2(g)③NH4Cl(s)=NH3(g)+HCl(g) ④CaCO3(s)=CaO+CO2(g)按ΔS减小的顺序排列为③④①②。
(填写序号)【解析】我们知道同种物质S(g)>S(l)>S(s)。
③是1种固体变成2种气体的反应,ΔS很大;④是1种固体变成1种气体和1种固体的反应,ΔS>0,但增加值比③小;①是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生成一种气体的反应,属于熵减小反应;②是两种气体生成一种气体的反应,属于熵减小反应,且减小程度比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