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4有机化学基础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第3节第2课时

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镉(Cd)为负极,发生还
原反应 ⑤放电时正极区 pH 升高
(2)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 新型的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的突出优点是把化学能直接 转化为电能,发生的反应为:2H2+O2KOH,2H2O,则负极 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KOH 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A.使用时电子由 Zn 极经外电路流向 Ag2O 极,n 是 负极
B.使用时电子由 Ag2O 极经外电路流向 Zn 极,Ag2O 是负极
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Ag2O+2e-+H2O===2Ag+2OH- D.Zn 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 极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 根据总反应式 Zn+Ag2O===2Ag+ZnO 可 知,Zn 失电子被氧化应为负极,Ag2O 得电子被还原应为正 极,电子应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由 Zn 到 Ag2O。
一次电池:只能 放电 ,不能 充电
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放 充电 电时 时— —— —
原电池 电解池
反应 反应
燃料电池
2.常见电源 (1)锌锰干电池(一次电池) ①酸性锌锰干电池 负极: Zn-2e-===Zn2+; 正极:2NH+ 4 +2e-===2NH3↑+H2↑。 总方程式: Zn+2NH4Cl===ZnCl2+2NH3↑+H2↑。
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
示为:
Cd+2NiO(OH)+2H2O
放电 充电
2Ni(OH)2+Cd(OH)2,已知
Ni(OH)2 和 Cd(OH)2 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中正 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1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和反应热课件2 (共37张PPT)

各组按要求实验记录数据计算各反应的反应热
试 验 组 1 2 3 实 验 溶液初始温 溶液最高温 度 T1 度 T2 反应热
NaOH溶液与盐酸 KOH溶液与盐酸 NaOH溶液与硝酸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 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 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 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 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
已知 V酸=V碱=50 mL。 c酸= c碱=0.50 mol/L。 ρ酸=ρ碱=1 g/cm3 c=4.18 J/(g· ℃) 请把以上数据代入式②,得出Q的表示式。其中热量的单 Q 得出结果。 = 0.418(t2-t1)kJ ③ 位用kJ。
思考:③式表示的是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为什么?
③式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因为反应热是有正负的, 中和反应放热,故其ΔH为“-”。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水,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思考:③式表示的是中和热吗?为什么? 中和热是稀的酸、碱中和生成 1 mol水的反应热,而 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 氢氧化钠 反应后生成的水只有0.025 mol,故③式表示的也不是 中和热。
简易量热计示意图
3.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向量热计内筒中加入1.0mol/L的盐酸100mL,盖上杯盖, 插入温度计,匀速搅拌后记录初始温度T1 (2)向250 mL烧杯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0mL,调 节其温度,使与量热计中盐酸的温度相同。 (3)快速将烧杯中的碱液倒入量热计中,盖好杯盖,匀速 搅拌,记录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T2。 (4)假设溶液的比热等于水的比热并忽略量热计的热容, 根据溶液温度升高的数值,计算此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1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件 (共35张PPT)

G
Zn Cu
盐桥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 胶的KCl饱和溶液
探究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G
Zn Cu
此装置中正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负极分别发生 了什么反应? 电流是如何 产生的?
探究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理论分析 负极:氧化反应 (失电子)
手机专用电池
笔记本电脑专用电池
用于“神七”的太阳能电 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设计原电池来进一步认识 原电池原理。 探究1 设计原电池:利用锌与硫酸铜溶 液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探究1 写出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 用双线桥和单线桥分别描述电子转移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写出电极反应式 根据电极反应选择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学以致用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Cu(s)=Cu2+(aq)+2Ag(s) 设计原电池。 - = Cu2+ Cu 2e ⑴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 e- = Ag Ag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⑵负极的材料是 Cu ; 极的材料是 Ag ; 电解质溶液Y是 AgNO3 ; ⑶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Cu 电极 流向 Ag 电极。
盐桥的作用: (1)连接两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通过 离子在盐桥中的定向移动,传导电流。 (2)平衡电荷,通过盐桥中的阴阳离子的定向 移动而使两极电解质溶液保持电中性。
小结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一、单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如何设计原电池 1、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写出电极反应式 3、根据电极反应选择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三、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Zn Cu
盐桥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 胶的KCl饱和溶液
探究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G
Zn Cu
此装置中正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负极分别发生 了什么反应? 电流是如何 产生的?
探究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理论分析 负极:氧化反应 (失电子)
手机专用电池
笔记本电脑专用电池
用于“神七”的太阳能电 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设计原电池来进一步认识 原电池原理。 探究1 设计原电池:利用锌与硫酸铜溶 液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探究1 写出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 用双线桥和单线桥分别描述电子转移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写出电极反应式 根据电极反应选择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学以致用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Cu(s)=Cu2+(aq)+2Ag(s) 设计原电池。 - = Cu2+ Cu 2e ⑴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 e- = Ag Ag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⑵负极的材料是 Cu ; 极的材料是 Ag ; 电解质溶液Y是 AgNO3 ; ⑶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Cu 电极 流向 Ag 电极。
盐桥的作用: (1)连接两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通过 离子在盐桥中的定向移动,传导电流。 (2)平衡电荷,通过盐桥中的阴阳离子的定向 移动而使两极电解质溶液保持电中性。
小结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一、单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如何设计原电池 1、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写出电极反应式 3、根据电极反应选择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三、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ppt课件(共56张ppt).ppt

池。如:表层镀锌的镀锌铁破损后,铁为正极,不腐
蚀;锌为负极,被腐蚀,可以不断补充锌,保护铁,
延长钢铁的使用期。而表层镀锡的镀锡铁,价格虽比 栏
镀锌铁低,但表层磨损后,锡为正极,铁为负极,加
目 链
接
快了钢铁的腐蚀。此外,还可将铁钝化使之表面形成
一层致密的Fe3O4氧化膜。
(3)电化学保护法。
①接锌块形成原电池,牺牲锌(负极)保护铁(正极),
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 栏
目
金 属 为 正 极 ( 注 : 一 定 要 注 意 实 际 情 况 , 如 : Mg—
链 接
Al—NaOH,Al才是负极;Al—Cu—浓硝酸,Cu才是
负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
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碱性锌锰干电池。
栏
(2)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
目 链
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这类电池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接
如铅蓄电池等。
(3)可充电电池放电时是一个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充电时是一个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常见的化学电池。
(1)锌锰干电池。
(2)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的电极反应:
链
从溶液中析出,溶液颜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 接
C项正确;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装置
为电解池,铜电极为阳极,铁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中 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因此,即使电压足够大,Cu2+也
只能向阴极移动,故D项错误。
知识点二 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性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全套PPT课件

【问题导思】
①依据碳骨架的形状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哪些类
别?
【提示】
链状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环状化合物脂 芳环 香化 化合 合物 物
②烯烃和炔烃有官能团吗?如果有,它们的官能团分别 是什么?
【提示】 烯烃和炔烃均有官能团,它们的官能团分别
是
③怎样识别醇和酚、醛和酮、羧酸和酯? 【提示】 醇和酚:官能团相同,醇中—OH 连接在链 烃基上,而酚中—OH 直接连在苯环上。
单键
碳碳双键
碳碳叁键
(3)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有关原子 或
原子团 取代后的产物,如乙醇(CH3CH2OH)、乙醛 (CH3CHO)、一氯甲烷(CH3Cl)等。
(4)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比较活泼、容易发生
反应并反映着某类有机化合物 共同特性 的原子或原子团。
(5)同系物 分子 结构相似
18世纪 酸、苹果酸、乳酸和草酸
萌发 和形 成阶段
基本有机理论形成:①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 贝采里乌斯 提出“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②1828年,维勒首次在实验室里合成了有机物
尿素 ,进入了有机合成时代 19世纪
③1830年,李比希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法 ④1848~1874年,完善了碳的价键、碳原子的空间 结构理论,建立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 体系, 有机化学成为较完整的学科
烷烃的命名可图解为:
主链 取代基 取代基
3.甲、乙两学生对有机物
的命名分别为
“2-乙基丙烷”和“3-甲基丁烷”,他们的命名正确吗?为 什么?
【提示】 都错误。有机物
的主链碳原
子有4个,且由从距离取代基较近的一端给碳原子编号可 知,其系统命名为2-甲基丁烷。甲同学主链未选对,乙同学 编号不正确。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3章第1节水溶液第1课时

(1)电解质的键型不同,电离程度就不同。已知典型的离 子化合物,如强碱 [NaOH 、KOH、Ba(OH)2]、大部分盐类 (NaCl、CaCl2 等)以及强极性化合物(如 HCl、H2SO4 等),在 极性水分子作用下能够全部电离,我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能 够完全电离的物质为强电解质。而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如 CH3COOH、HCN、NH3· H2O 等,在水中仅部分电离,我 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物质为弱电解质。
水的电离和KW
1.水的电离 (1)电离特点:微弱, 可逆 过程。 (2)电离方程式: H2O
H +OH 。
+ -
2.水的离子积常数
+][OH-] [H (1)水的离子积常数表达式为:KW= 。
(2)KW 及影响因素 ①25 ℃时:KW= 1.0×10-14 mol2· L-2 。
②水的电离是 吸热 的可逆过程, 故温度升高, KW 增大 。 ③水的离子积常数只受 温度 的影响,与[H ]、[OH ]的
【答案】 D
1. 25 ℃时, 水存在平衡状态: H2 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H++OH- ΔH>0,
A.加热, KW 增大,[OH- ]增大 B.滴入稀氨水,平衡向左移动,[OH- ]减小, KW 减小 C.加少量 NaHSO4 固体,平衡向左移动,[H+ ]减小, KW 不变 D.加少量金属 Na,平衡向右移动, [H+ ]增大
●教学地位 本课时内容涉及水溶液化学研究的第一步 ——溶剂水自 身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单一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形态, 能使学生在更深入的层面上,从更宽广的视角认识水溶液中 的行为,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本章整体内容具有奠基 的作用。
●新课导入建议 安全用电常识要求“严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 拭电器;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 棍等物体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湿手”“湿 布”“湿木棍”与“干手”“干布”“干木棍”的区别在于 是否含“水”,“水”会引起触电。水能否导电?为什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2-1.pptx

③S(混合物)S(纯净物)。 >
越大
2.熵变
(1)概念:与反之应差产。物总熵
反应物总熵
(2)计算式:ΔS=。ΣS(反应产物)-ΣS(反应物)
(3)正负判断依据
①物质由固态到液态、由液态到气态或由固态到气态的过
程,熵变为,正是值熵的过程增。加
②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反应熵变的数值通常都 是,是正熵值的反应。 增加
①的ΔH(298K)=74.848kJ·mol-1 ΔS(298K)=80.674J·m ol-1·K-1
② 的 ΔH(298K) = 376.426kJ·mol - 1 ΔS(298K) = 220.211 J·mol-1·K-1
已知焓变和熵变随温度变化很小。请帮助这位同学考虑如 下问题:
(1)判断反应①是高温自发还是低温自发________(填“高 温”或“低温”)。
答案 A
自发过程中的焓变和熵变的关系
【 体 验 1】 下 列 关 于 化 学 反 应 的 自 发 性 叙 述 正 确 的 是 ( )。
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解析 ΔH<0,ΔS>0,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ΔH> 0,ΔS<0,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ΔH>0,ΔS>0,该反应 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ΔH<0,ΔS<0,该反应在较低温度 下能自发进行。 答案 A
答案 B
实验探究六 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据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案例】碳黑是仅次于钛白粉的重要颜料,全世界年消耗橡 胶碳黑约六百万吨,着色和其他用途等特殊碳黑约为二十五万 吨。已知甲烷隔绝空气在不同温度下有可能发生如下两个裂解反 应:①CH4(g)―→C(s)+2H2(g) ②2CH4(g)―→C2H2(g)+3H2(g)。 某同学为了得到用天然气制取碳黑的允许温度范围和最佳温 度,在图书馆查到如下热力学数据:
2020版化学鲁科版选修4课件:第3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Word版含解析(15张ppt)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影响因素、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 平衡的影响等。考查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 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析 Ka1=[H2[AHs3OA-4sO][4H] +],K 仅与温度有关,为方便计算,在图 2 中取 pH= 2.2 时计算,此时[H2AsO-4 ]=[H3AsO4],则 Ka1=[H+]=10-2.2,pKa1=2.2。
(3)溶液的pH对吸附剂X表面所带电荷有影响。pH=7.1时,吸附剂X表面不带 电荷;pH>7.1时带负电荷,pH越高,表面所带负 电荷越多;pH<7.1时带正电荷,pH越低,表面所 带正电荷越多。pH不同时吸附剂X对三价砷和五 价砷的平衡吸附量(吸附达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 X吸附砷的质量)如图3所示。 ①在pH 7~9之间,吸附剂X对五价砷的平衡吸附量随pH升高而迅速下降,其 原因是_在___p_H__7_~__9_之__间__,__随___p_H__升__高__H__2A__sO__- 4_转__变__为___H_A__sO__24-__,__吸__附__剂__X__表__面__ _所__带__负__电__荷__增__多__,__静__电__斥__力__增__强__。 解析 从图 2 知,pH 由 7 升至 9 时,H2AsO- 4 转变为 HAsO42-,由题中信息知,pH>
例析 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使用吸附剂是去除水中砷 的有效措施之一。 (1)将硫酸锰、硝酸钇与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可 获得一种砷的高效吸附剂X,吸附剂X中含有CO 32,- 其原因是__碱__性__溶__液__吸__收__了__ _空__气__中__的__C_O__2 _。 解析 吸附剂 X 中含有 NaOH 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 CO2 生成 C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