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与艺术
文学的独特之处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对比

文学的独特之处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对比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艺术形式。
在艺术世界中,文学与其他形式的艺术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文学独特之处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对比。
一、表达形式文学作品以文字为表达形式,通过构建情节、塑造人物、描写场景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相比之下,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则以视觉、听觉或肢体动作来传递信息。
文学因其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借助大量的文字描述更加生动地展现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创作过程文学的创作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的文字铺陈和思考。
作家通过精心的选词、句式以及结构等手法来组织思想,塑造人物形象和渲染情感。
而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则强调视觉或听觉上的表达。
绘画艺术家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表达情感和思想,音乐家通过旋律和节奏传递情感,舞蹈演员则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情绪。
三、沟通方式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阐述和读者的理解来实现创作与欣赏的交流。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理解作者的意图,并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个绚丽的场景和形象。
而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则通过直接的感官体验来传递信息。
观众可以通过观察色彩、听音乐或欣赏舞蹈动作来获得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四、虚拟空间的构建文学作品有着强大的虚拟空间构建能力。
通过文字的描述,读者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种想象空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可以在其中动态地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而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则相对较少地给观众提供虚拟空间的构建。
观众可以凭借想象力来将艺术作品与自身的经验、情感进行联系,但空间的构建程度并不如文学作品那样丰富。
五、影响力与传承文学作品因具有文字的媒介特点,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被广泛传播,并在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典文学作品成为社会共识,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并广泛阅读。
而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则因其媒介和表演形式的限制,传承的方式相对较为困难。
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主要表达方式1、人物描写,描写人物形象的用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
主要作用: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有的还有推动情节,体现主旨的作用。
赏析方法:分清描写类别,指出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景物描写:作品中对自然风光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主要作用:交代或暗示时代背景,为人物设置活动空间;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使形象更突出;有时具有推动情节、预示结局作用。
赏析方法:概括说明景物内容,分析作用、好处。
4、对称:第二人称,又叫枝节谈话式,第一人称的变化形式。
主要作用:直接对话,亲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若对象为事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赏析方法:说明使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5、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主要作用:能有力的论证文章观点;能丰富文章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增加可信度,增强说服力;显得真切自然,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赏析方法:概括材料内容,指出论证对象,说明作用,好处。
6、比喻论证:用设喻的方法阐明观点。
主要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将道理讲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增强语言得生动性,增强议论得说服力。
赏析方法:指出喻体、本体,说明所论证观点,分析作用好处。
7、夹叙夹议:叙事中穿插议论、抒情。
主要作用:熔多种表达方式于一炉,笔法灵活,摇曳多姿;以叙事为基础,以议论画龙点睛,以抒情煽情造势,以描写渲染铺垫,增强文章表现力、感染力。
赏析方法:概括叙事、议论、抒情内容,分析如何结合,解说写法好处。
二、主要表现手法象征:用具体事物代表特定意义。
主要作用:形象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深沉、含蓄之美;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
赏析方法:照准本体,指出征体,归纳象征意义,分析效用。
对比:衬托:用次要事物做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有正衬、反衬二类。
主要作用: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表意委婉,含意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赏析方法:找出衬托双方,揭示衬托用意,说明衬托效用。
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文学和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两个重要表现形式,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艺术则广泛涵盖了包括绘画、音乐、雕塑、舞蹈等多种艺术表达形式。
本文将探讨文学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一、文学与艺术的相互影响文学与艺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首先,文学和艺术都是表达美的方式。
文学通过文字描绘画面,艺术则通过色彩、音符、形态等来表现美感。
例如,诗歌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形式来描绘美景,而绘画则以鲜艳的颜色和逼真的线条展现自然景色的美丽。
文学和艺术相互借鉴,互相启发,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其次,文学和艺术都是对现实的反映。
文学以小说、散文、剧本等形式,通过虚构和描述来体现社会、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现实。
而艺术则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呈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场景等。
文学和艺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使得创作更加丰富多样,也更能触动人心。
再者,文学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文学以书信、诗词等形式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启迪思想。
艺术则以绘画、音乐等形式传递情感、传承文化,使得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永垂不朽。
文学和艺术在传承中心文化的同时也在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文学与艺术的社会作用文学和艺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文学通过文字表达情感,艺术通过形式表现情感,帮助人们理解和宣泄内心的情感。
无论是读一部文学作品,还是欣赏一幅艺术作品,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其次,文学与艺术对于人类思想的引导与启迪也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推动了人类思想的发展。
艺术通过触动人的感官、感受和感情,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社会的深入思考。
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独特,可以通过转换表象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启示。
再者,文学与艺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催化剂。
文学描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警醒和改变社会的作用。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 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 2、怎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 回答: • (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
物形象。 • (2)诗歌散文类作品,一般不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而着力于描绘某种
生活图景,抒发某种感情。 • (3)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
•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
感和思想。
•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 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 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括:①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②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 会环境。③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 (4)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 描写、心理描写。
• 鉴赏人物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鉴赏人物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
• 譬如写景,作家是如何感知这个景物的,是视觉?听觉?还是触觉?乃至通感 等,他抓住的是空间还是时间,空间中的事物是如何分布的,各自的远近高低 如何,每一景一物的声色、动静如何?又借助了哪些手段?是摹状、比喻、比 拟、衬托,还是夸张?写人也是这样。从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到言谈举止, 到细节透露内心,或通过环境衬托内心,由里到外,方能形神兼备。
创作中的文学语言与艺术特点

创作中的文学语言与艺术特点【创作中的文学语言与艺术特点】在文学创作中,语言是作家表达思想情感、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展示艺术特点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作家会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以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本文将探讨创作中的文学语言与艺术特点。
一、文学语言的特点1.1 形象化文学语言通过描写细节和运用形象比喻等手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视化程度。
这种形象化的语言让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1.2 艺术化文学语言注重艺术创造性,追求美感和审美效果。
作家运用修辞手法和音韵节奏,使语言富有艺术性,如“飘逸的诗行”、“铿锵有力的句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1.3 抒情化文学作品往往富有情感抒发,语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作家通过描写情感细腻、运用情感词汇和修辞手法等方式,深化作品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与作品情感共振。
二、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2.1 讽刺与幽默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讽刺和幽默的元素,通过夸张、对比、反讽等手法,对现实社会或人性弊端进行嘲讽和批判。
这种艺术特点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起到了对社会问题的警示和启发作用。
2.2 线索与悬念文学创作往往通过设置线索和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家巧妙地运用伏笔、设立难点和疑问,引发读者思考与猜测,增加作品的魅力和观赏性。
2.3 叙述与倒叙文学作品可以采用正叙、倒叙、双线叙事等多种叙事方式,通过控制时间和叙事角度,增加作品的变化和情节张力。
这种艺术特点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2.4 符号与隐喻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符号和隐喻的手法,通过物象的象征性意义和抽象意义的转化,增强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作家巧妙地运用符号和隐喻,给作品带来更多的思考与解读,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文学语言的特点和创作中的艺术特点相辅相成。
文学语言通过形象化、艺术化和抒情化等手法,为作品打下了基础。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与风格特点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与风格特点文学作品是以文字为媒介,通过对人类生活与情感的描绘,传递信息与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文学创作中,语言运用和风格特点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和风格特点,并分析它们对作品的影响。
一、语言运用语言是创作者表达思想与感情的主要工具,而语言运用的精湛与否直接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品质。
1.形象生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应力求形象生动,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作品所创造的世界。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巧妙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感触。
2.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语言艺术手段。
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能够使作品显得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意图。
例如,《水浒传》中,施耐庵通过大量的排比句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节奏感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节奏感对于构建作品整体氛围和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节奏感的准确运用可以让读者产生一种视听上的愉悦感。
例如,在诗歌创作中,艺术家使用韵律和押韵来构建特定的节奏感,使作品更具韵味。
二、风格特点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是作家个人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作品独特性的体现。
1.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是以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为重,通过诗意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世界的美妙与梦幻。
浪漫主义作品通常充满了细腻的描述、悲情的氛围和思绪纷飞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2.写实主义风格写实主义风格强调以客观真实的方式揭示生活的本质。
作品往往着重于真实情感和现实主义描写,通过对市井百态和社会问题的具体描绘,展现普通人的命运和社会的现实。
3.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是20世纪以来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追求对传统形式的突破和创新。
作品通常具有跳跃的叙事方式、碎片化的结构和符号主义的特征。
现代主义作品常常呈现出复杂而深奥的象征意义,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和风格特点是作品内涵与艺术性的体现。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属于对作品内容的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属于对作品形式的鉴赏。
作品的形式具体包括作品结构、体裁、语言、表现技巧等。
一、高考现代文涉及的表现技巧,有下列三方面:(一)运用修辞手法及技巧;见第五册课本129页。
常见修辞方法(12种):比喻、比拟、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二)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叙述:如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叙述人称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描写描写的对象1)人物描写:肖像、动作、对话、心理描写。
2)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
3)细节描写:对象可以是人、物、景,作用: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4)场面描写: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白描和工笔:白描指简笔勾勒,生动传神;工笔指细腻入微的笔法。
描写的角度1)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2)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3)远与近、高与低;4)实与虚抒情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三)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2、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形式与艺术表现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形式与艺术表现文学创作是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创作中,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艺术形式决定了艺术表现的方式和效果,而艺术表现又通过不同的形式来传递创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本文将从叙事、描写和对话等方面探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
叙事是文学创作中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叙事,作家可以将故事展开,将读者引入想象的世界。
叙事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直接讲述,也可以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
叙事的艺术表现体现在如何设置情节、刻画人物以及引发读者情感的能力上。
一个精彩的叙事既有紧凑的结构,又兼具情节的跌宕起伏,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共鸣。
描写是文学创作中的另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通过描写,作家可以展示出作品的背景、环境、人物等各个细节,使读者能够在想象中逼真地感受到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描写可以是客观的,如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可以是主观的,如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描写。
在描写中,作家可以借助修辞手法和细腻的语言表达,创造独特的艺术效果。
优秀的描写能够使读者沉浸在作品的情景之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的体验。
对话则是文学创作中的又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对话,人物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得以展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与情感。
对话可以直接透露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态度,也可以通过间接暗示来传递信息。
对话的艺术表现在于如何塑造独特的人物语言风格,使对话既贴近生活又具有艺术性。
通过对话的变化,作家可以展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冲突,为作品注入生动、动人的情感。
除了叙事、描写和对话,文学创作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
比如,象征手法可以通过物象的隐喻和象征来传达深层含义。
体裁多样化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特点,不同的文学体裁可以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创造出不同的文学效果。
另外,文学创作还可以通过时间、空间、节奏、语言等方面来进行艺术表现,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概念臆喻;情感习语;对比分析 一.引言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广泛体现于各种语言之 中。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情感隐喻,既存在一定的共性, 又有鲜明的个性。本文搜集了英汉表达喜悦、愤怒、恐惧和悲 伤四种基本情感的习语.拟从美国语言学家Lakoff的概念隐 喻理论人手。对这些习语中的隐喻进行归纳分析。找出英汉 两种语言中—和可能性——从来不会和另一种文学完全一
样”,换句话说,媒介可以分为两层。底层是绝对成分,是在各 国或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可以转化的部分.也正是这一部分 成就了翻译的可能性:上面一层则是必须通过语言才能产生 的特殊成分,这个部分具有文化的不可通约性.是不能转移 的。但是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限制是绝对的.但是艺 术家的个人直觉如果能与语言媒介内在的特殊艺术完美结
言的特殊构造——特殊的语言经验的方式”就理解为诗的语
言。关于诗和语言的关系。西方哲学家进行过十分深刻的思 考:维柯认为,语言就其本性和本质而言,是隐喻和类像的, 它不直接揭示事物本质。而是间接的、类同的或含混的描述 事物:赫尔德紧步其后尘。认为最早的语言就是诗歌成分的 汇集。洪堡特不仅将语言看成是人类精神力的产物,而且也 将其看作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到了20世纪.西方哲人从存在 论的角度对语言本质作了更深入的探究.卡西尔认为语言是 人诗性经验的凝聚,而非逻辑法则的表现:维特根斯坦所谓 “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海德格尔的 “语言乃存在之家”都力图强调:语言的本真即诗,语言就是 对存在的言说。总之,每一种语言中最深层、最本质、最能代 表语言特性的部分就是诗性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是至高无上的.它是存在之诗的表达形 式.又是诗意抒发的活水源头,语言统治着诗性言说与诗意 沉思的本质特征。我们就以诗的特点为基础来讨论语言中各 个部分对诗的限制和决定作用: 1、语音 (1)平仄 相对于大部分的西方语言来说.汉语中的声调恐怕是最 神奇的差异了。汉语音节除了元音和辅音之外,声调也是十 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声调就像框箍,对音节起着固定的作用, 是声调使得整个音节而不是单个辅音或元音成为汉语语素 的形式。声调是构成格律诗音乐美感的基础,如果没有声调,
关键词:文学语言:表现形式:艺术 文学是用语言或其书面代用品(文字)为物质媒介,构成 一种想象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现实生活和表达作家、诗人审美 意识的一种艺术形式。读者通过语言的朗读或默读而接受形 象,通过自己的想象进入作品中的艺术世界。可以简单地说,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 想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唯一媒介。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语言 运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正如高 尔基所言:“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要进行文学创作深 刻认识掌握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性至关重要。 20世纪在西方兴起的“语言学转向”深刻变革了人们的 思想.语言的本体性价值也随之凸现了出来.重新唤起了人 们的人文主义情怀。直到这时。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语言,重 新思考语言对于人类的意义。 萨丕尔认为“语言预先决定了精神的一切符号表达的形 式”.而文学就是“当这种表达非常有意思的时候”在他看来. 文学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由于“艺术的表达是非常有个 性的.所以我们不愿意感觉到它受制于任何预先确定的形 式。个人表达的可能是无限的,语言尤其是最容易流动的媒 介。然而这种自由一定有所限制.媒介一定会给它些阻力”。 简言之,语言形式对文学表达有限制作用。 一.语言形式对文学的两种限制 就文学表达来说,我认为,它受到两个层次的形式限制。 首先是表层的形式限制,即不同的文章体裁.或是格律、或是 小说、或是散文,一概都有自身严格的形式要求:其次是深层 的限制.即每一种语言作为独立的个体一定有一套区别于他 语言的表达要求.文学作品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该语言 所能提供的质料和采用的模铸方式.“一种文学的内在的形
万方数据
英汉情感习语中的隐喻认知对比
王 珏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摘要: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情感隐喻加以分析. 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当代隐喻理论。即 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臆喻来理解的。同时,文化因素以及认 知心理的差异.使得英汉情感隐喻又带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特
点。
二、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 1980年.Lako盯和Johnson在他们所著的Metaphors We
音。而且用声音加强意思。诗人取得音乐之美的方式有二:借 重于字音的选择与安排:借重于重音的安排。”虽然世界各国 的诗都使用押韵作为手段.但似乎都没有汉语诗文中的韵发 达。 汉语诗,无论是四言、五言、七言乃至后来的词、曲,所有 诗体主要是一韵到底的.一首诗从头到尾反复地押同一个 韵。通过规律的重复。使全篇或一段通过声音而结合为一个 整体,因而使意义更加明显。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2.语法 (1)诗句的增删和颠倒 我们已经知道汉语中的词没有形式的羁绊.也不用看前 后成分的脸色.显得十分的灵活、富有弹性,一个“高”字既可 以是形容词(他很高),也可以是动词(他高了许多),还可以 是名词(他有多高),单只看这个词,因为没有形式上的标志, 完全不能肯定它属什么词性。也正是因为汉语形态的简单, 大部分的词法、句法都隐藏在词语铺排的线性流程中,使得 汉语词的词性等语法特征可以随着在句中位置的变化而变 化。从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了很多饶有趣味的文学形 式,例如:一句多读。所谓“一句多读”是说一句诗文可以经 过删减字数或者颠倒顺序之后仍然能够成立。 (2)对偶(对仗)的修辞 对仗和对偶堪称汉语诗歌的“脊梁”.是汉语的又一“独 家绝唱”。从《易・乾》的排比(云从龙,风从虎)到《辞赋》的并 举(越女侍前,齐姬奉后)。从骈文的四六(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到律诗对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1983.P487。
【6】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Ⅱ】.中国语文,1998(01)。 阴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P41l。
【81辜正坤.互构语言文化学原叠z[MI.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P175。
万方数据
爹考文献:
【1】萨丕尔.语言论【MJ.商务印书馆.2003.P198。 【2】萨丕尔.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2003.P199。 p1鲍阿斯.原始艺g-[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P332。 【4J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册)【M】.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1988.P17。 【5】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
92
滚来),无不体现了汉语独具的形式之美,其他语言难以企 及。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语言的诗词中没有对偶、对仗等形 式存在.例如。英文中也有对偶。称之为“Antitllesis”,指的也 是“相邻的短语或句子通过语法结构的对称关系实现意思上 的对仗或反称效果”。 对偶的对称性原则.与汉语言文字的特性有密切关系。 在以单音节语言为主的古代汉语中。一字一音,一字一义,音 节的长短与意义相合;汉语声调的舒徐疾促,长短高低、平直 升降.适应对偶平仄抑扬的音韵要求。在六书基础上产生的 方块汉字.两两相对。适宜堆砌长短相齐的工整句式;而汉字 的表意特点.则是构成词语对称的更为直接的深层原因。
那么汉语诗词中就不可能出现平仄.没有平仄,汉语诗词的 音乐美感就必定会大打折扣。由于平仄律是汉语的声调在格 律诗中的实现.所以平仄也就成为汉语诗中独一无二的形 式。除此之外,平仄确实也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修薛效果。 一般来说,平声有的洪亮悦耳。有的细微柔和,常用来表现昂 扬的激情或幽雅的情趣;仄声。尤其是入声,因为有塞音韵 尾.带噪声成分,音色急促沉重,能创造一种沉郁急绝的气 氛,适于表现孤寂、冷清的感觉。 (2)押韵 押韵是指利用韵母的相同或相近来造成句子结构的回 环往复的乐音旋律,是诗歌的重要特征。对于诗歌来说。韵律 是第一要素.美国诗论家劳伦斯・坡林曾说过:“最不了解诗 的读者也知道诗的语言比非诗的语言更重视语言的音乐性。 诗人和使用语言表达信息的人不同.选字时既注重也注重声
“ve Bv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隐喻认知观一“概念隐
喻”。该观点认为,人们赖以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 隐喻的方式建构和界定的.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 式。 在此书中。Lakoff把概念隐喻分为以下三类: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指借助一事物的结构去理解 或认识另一事物.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用于谈论另 一概念。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问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概念,上 下、高低、前后等。人们将一些抽象概念,如情感、身体状况、 社会地位等投射到一些具体的方位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 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本体隐喻指我们可将抽象 的、无形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等概念看作具体的、有形的 实体。特别是人体本身。
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与艺术
张艳萍
(张家口教育学院)
摘要:文学是用语言或其书面代用品(文字)为物质媒 介。构成一种想象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现实生活和表达作家、 诗人审美意识的一种-m.术形式。语言形式对文学表达有限制
作用。
合。最终这种限制便会消失,使人浑然不觉。 二、语言对诗的制约 如果更加勇敢一点的话.我们可以把萨丕尔提到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