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上海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内含范文)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内含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70分)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实践创新:技术运用、问题解决科学精神:批评质疑、勇于探究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引导语要求考生“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考生的“思考和感悟”不能脱离题目给出的材料,写作时要从材料出发,最终落点还应在材料上。
2.立意限制。
材料的重点不是音乐的“中国味”,而是考生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认识和感悟,或进一步上升为对“如何认识事物”的思考。
要抓住关键词,比如“中国味”“寻找”“认识事物”等,也要注意表述,注意在对比中发现差异,找到“中国味”的真正内涵,并对其做相应的阐发。
3.思维限制。
材料关键词为“中国味”,材料由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递进为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寻找。
材料暗含的归纳推理暗示考生,思维的起点是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思维的过程是对“中国味”的寻找,思维的终点是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认识事物的规律。
考生应注意材料本身的逻辑,构思时不可只抓住一个关键词简单列举。
4.选材限制。
选材要突出的不是音乐的“中国味”,更不是“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而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
不能机械罗列,而要对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做一些适当的分析归纳,从而体现考生分析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自由的。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谈对材料的思考,也可以由“这段材料”谈谈自己对如何认识“中国味”乃至“认识事物”的思考。
比如要写“中国味”是个限制,但写什么样的“中国味”则具有开放性,考生可写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家国情怀、中国的特色文化或政治经济形态,可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和发扬;还可以赋予“中国味”新的时代内涵。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解析及高分作文

大考瞭望 性的事物的独特性:拓展视野,见识、了解更多与自身不一样的事物,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自我的 体认,以便更好地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
立意分析
立意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1.必须坚持文化自信 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 3.民族文化在互鉴中升华
4.眼界开阔,方能正视自 我
熬。熟悉的门铃声——小提琴曲《梁祝》响起,
奇怪,这么晚了谁会来?打开门,一位长者走了 进来,原来是夏乐的恩师——托马斯先生。
“孩子,曲目定了没有?” “没有,这不,我正为此事发愁呢!” “说说你的想法吧。” “恩师,我来自中国,我的音乐骨子里都 有‘中国味’,这么多年来,我倾听了不同国家 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 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 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但寻找到最后,我发 现‘中国味’还是在我早先多年演奏的中国曲目 中。我一直将《梁祝》作为我的门铃声,就是因 为听着它,每天都能感觉生活在自己国家里。所 以,我想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奏《梁祝》,只 是担心您老不高兴,因为这不是您老传授给我的 曲子。” “孩子,你多虑了。我这次来,就是要你 演奏你们国家的《梁祝》,你虽然是我的学生,
大考瞭望
2019年高考 上海卷作文题解析及高分作文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 孟晓东
文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 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 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得了多届少年小提琴大赛冠军。不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对中国小提琴曲的演奏,让夏乐渐渐失去了兴趣,他开始尝试
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版 附《项经传》《爱山楼记》译文及作文范文)

2019.6.7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任重而道远__。
《〈论语〉七则》(2)_休说鲈鱼堪脍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_》(3)《琵琶行》中,“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考点:①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②再现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题型:第⑴题名句默写,第⑵题名句默写+相关文学,第⑶题情景默写方略:①精准记忆要求背诵的内容②突破易写错的难字。
③揣摩提示的情境,紧扣关键填名句。
④诗歌术语要理解。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2分)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考点:在提供的新情境中使用名篇、名句等。
题型:语言得体题---名句运用题。
方略:首先要认真审读题目,明确题干要求---新语境。
其次要理解名句的意思。
最后作出合理判断。
A.是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B.是寂寞之中,佳客临门表欢迎之意。
C.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岳飞悔恨自己没什么成就。
D.反映卓异不凡的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强敌的气势。
所以为了激励参赛选手A最确当)(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3分)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考点:根据语境,使用语文知识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
题型:语言连贯题--句子组合方略:①看陈述主语要一致②看选项先排除或确定③看顺序,时空及事物、情感的变化…④从空格前后文内容看⑤看语意是否连贯。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评析及满分作文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评析及满分作文On June 7th。
after the Chinese language exam for the 2019nal College XXX known as the "Gaokao") in Shanghai ended。
the Shanghai XXX topic for the exam。
The Institute then XXX to analyze the topic。
and they unanimously agreed that the essay topic for the 2019 Shanghai Gaokao led to an open cultural perspective。
self-XXX。
and a XXX.XXX。
modern atmosphere。
and XXX。
intellectual。
physical。
artistic。
XXX literacy n。
XXX virtue。
XXX。
and e Chinese people with a vibrant Chinese heart。
facing the world。
the future。
XXX.The XXX of the topic were based on XXX Chinese values ina global perspective。
combining the rhythm of tism with XXXreal-world problems in a global context。
achieving the ideal of n。
The topic not only XXX of Shanghai as an nal cultural city butalso pointed to the new era task of XXX perspective.XXX "XXX"Feeling," "being more us," and "finding" are respectively the ways。
2019年语文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及优秀范文精选点评

2019 年语文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及优异范文优选评论作文题聆听了不一样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一样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觉,从而更存心识地去找寻“中国味”。
这段话能够启迪人们怎样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对上述资料的思虑和感悟。
要求:( 1)自拟题目 ; ( 2)许多于 800 字。
范文一、心的归属“假如说国际路线的英文歌是我的翅膀,能够带我飞得更远 ; 那传统的中文,传统的东方风采就是我的根,能够带我回家。
”这是歌手张靓颖在第三届全世界风格论坛的演讲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她的话让我更坚定地认为,不论走多远走多久,心的归属都会是最先的起点。
中国,拥有她独到的“滋味”。
正所谓聆听不一样国家的音乐,接触不一样风格的异域音调,才能更存心识地去找寻“中国味”。
“聆听”不是简单的听,是在开放的心态下去理解,而“不一样风格”意味着现代文明有着巨大差别,才需要我们有自己看法地去感觉,认知属于中国的滋味。
第一,我想先来说说“中国味”。
上下五千年,中国是不断发展的,也在不断开放。
而所谓的“中国味”,或许是一首《青花瓷》,或许是上海的小弄堂,又或許是一段京口相声,四川的大熊猫。
我们谁都不可以否定,“中国味”是绚丽多彩,好似说年初的《漂泊地球》,中国式的科幻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这意味着“中国味”发展向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既有传统的保存,更有新的发展。
但是当下,有愈来愈多的人面对不一样风格的地区文化时失掉了自己的思想,要么盲从,要么固守,前者缺少思虑,没有主见,终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 ; 后者执拗己见,一味的固守终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裁减。
所以,在我看来,应当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
认识事物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应当是认识自我,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想要知人,第一要自知。
一个人假如连自己都不认识,何谈去认识认识他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水平,从而取别人之所长,避他人之所短,才能更好地调整、提高自己。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评析例文10篇+点评

★例文1:走出去,返回来罗素曾言:“多远乃万物之本源。
”正如大千世界,古老的华夏文明乃是古埃及、古巴比伦等诸多历史起源中的一支,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该如何认识我们认为自己早已熟识的事物。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走出去”进而“返回来”的过程。
不同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认识事物时带有简化作用的偏见的产生。
布朗斯说过:“偏见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思考能力缺乏的体现。
”我们以“中国味”的大气磅礴定义所有中式风格的音乐,而以西方的小夜曲、圆舞曲最为著名,在不知不觉中便沦为了偏见的奴隶,此时便具有了“走出去”的必要性。
华为老总任正非否定了“自主创新”所带有的光辉,这并非是否定“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倡导人们避免陷入偏见的泥沼,一再简化前进的目的,而无法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多样,以致丧失了认识自我的感情。
沉重的历史积淀化作包袱,迫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浮于表面,使我们安逸于认识的舒适圈中。
失去了交响曲的激情澎湃,我们如何体悟高山流水的悠扬绵长;失去了摇滚音乐的自由舞动,我们如何沉醉陕北民歌的精神支柱。
失去了与其他事物的交融与荟萃,我们在认知惰性中越陷越深,正如路遥所写:“当一个人沉浸在温柔之乡以后,就再也难以获得重回风暴的勇气。
”走出去,突破局限,更为全面而理性地看待与认识事物。
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走出去,让我们窥探到一个更为全面的世界。
同时,“返回来”的重要性也是应当重视的。
若是只管“走出去”那便向鲁迅先生笔下“拿来主义”所批判的那样所靠拢,只知“进去”而不知“拿来”。
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我们冲破了偏见与局限的束缚,我们要“返回来”,形成更为深刻的感受。
中国社会具有“从旧见行古道”的传统意识。
我们寻找的“中国味”常常是能令我们孤芳自赏的“历史荣耀”,可是,缺失了对于多样事物的认识,我们如何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似已熟知的事物,缺失了深刻的认识,很快我们的兴趣或许便灰飞烟灭,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创造自己的价值?走出去,返回来,这是缺一不可的过程。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评析

2019年高考作文评析真题再现: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立意,逻辑建模如果各位考生,潜心研究过上海这几年的高考真题和一模二模试题,我们会发现,2016-2019年一模二模透露出来的趋势是在“审题”和“逻辑结构”二个维度上,思维水平要求的加强,也是后面几届同学要务必注意的重点。
一,试题切层解读——逻辑的定位我们看到今年的作文出题形式是对“关键词导向”+“提示性”的二维结构出题。
1,我们来切分下作文题目的内部层次: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请你认真读一遍题目,把你认为关键的语句词语圈出来,试着解读下他们的逻辑关系。
第一层:动词结构逻辑:倾听了……,接触了……,由此……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更有意识地去寻找……第二层:解读逻辑关系:因果关系——以音乐为介质,表现了“各类”不同/异域音乐后,更对“中国味”有了更深感受/更有意识地寻找。
第三层:提示语——目的解读: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所以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才是真正的核心。
题目本身的内部层次,我们切得相对清楚了。
(注意,我们的同学们都知道,上课解读我们一般会解读比较多,但考试现场,以实用性,快速清楚解决试题为第一要义!所以一定要清晰+简洁)2018年的上海卷:在审题立意部分,你的中心是围绕“需要和被需要去探讨人生价值”的,都是切了题目的;但同时,也要突出“被需要”的普适性。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和分析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和分析【题目回放】(70分)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很多于800字。
【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总体标准:能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
有新意,有文采。
一类上(68~70分)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1.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文采优美的。
2.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语言朴实无华而有一定功力的。
3.在立意、构思、文体应用等某一方面有创新的。
4.思考角度独特且富有说服力的。
一类中(65~67分)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1.能从材料中引出有深度的道理,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2.在立意、思考角度、结构、文体某一方面有创新,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一类下(63~64分)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角度比较独特,但在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二类卷(52~62分)总体标准: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40~51分)总体标准: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9分)总体标准: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0~20分)总体标准: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1.脱离材料。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
【一类文上(69分)】:预测与立命“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赵雷《成都》2016年,赵雷的一曲《成都》让多多少少被命运刺痛过眼睛的入暗自垂泪:生活的无奈在于你预测到了余路,却还是在挣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中国味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权威专家解析】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上海卷作文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导向和追求,充分发挥了文化浸润的功能,增强文化自信,凸现教育与生活的关联。
文题由不同国家的音乐说起,在异域音乐与中国音乐的对比中,突出中国特色,在比较了解中对“中国味”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由音乐拓展到其他“事物”,“事物”可实可虚,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中国味”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可以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色彩斑斓的文化、丰富多彩的艺术、坚忍不拔的精神、开阔博大的襟怀等等的独有的“中国符号”。
在行文过程中,考生可选择某一具体事物,并由此发散开去,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知,试题也让考生在行文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但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对此认知必须是在“中国味”的前提之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所有中国人包括考生该认真思考: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血脉、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勇于奋斗,争取美好未来的动力来源什么。
上海的作文试题,以“中国味”为宏观指导,实现了文化引领,让考生深刻认知中华文化、思想、精神的多样性、丰富性,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充分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语文核心素养。
同时,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也要在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同时,了解、认知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开阔的胸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