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第二章

合集下载

物联网课程大纲课程体系:《物联网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大纲2019V2.1

物联网课程大纲课程体系:《物联网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大纲2019V2.1
1、WiFi传感网概述 2、WiFi传感网优势 3、WiFi传感网架构
1、WiFi与CC3200 2、WiFi SDK协议栈 3、CC3200网络特性 4、WiFi开发工具
1、WiFi协议栈工作原理 2、WiFi协议栈与智云框架
4、ZigBee无线数据包收发 5、ZigBee无线数据包解析 6、ZigBee农业预警系统设计与开发 1、BLE概述 2、跳频技术 3、BLE传感网优点 4、BLE网络架构 5、BLE微微网和分布式网络 1、CC2540微处理器介绍 2、BLE协议栈架构与组成 3、BLE网络模式 4、IAR开发与烧写工具 5、Flash Programmer工具 6、ZCloudTools与xLabTools工具 1、BLE协议栈初始化 2、BLE协议栈任务注册 3、协议栈任务调度原理 4、智云传感器框架 5、智云框架传感器程序解析 1、BLE采集类场景分析 2、BLE采集类协议设计 3、BLE程序接口分析 4、BLE无线数据包收发 5、BLE无线数据包解析 6、BLE家庭湿度采集设计 1、BLE控制类场景分析 2、BLE控制类协议设计 3、BLE控制类程序接口分析 4、BLE无线数据包收发 5、BLE无线数据包解析 6、BLE家庭灯光控制系统设计 1、BLE报警类逻辑分析 2、BLE报警通信类协议设计 3、BLE程序接口分析 4、BLE无线数据包收发 5、BLE无线数据包解析 6、BLE家庭门磁报警系统设计 1、WiFi传感网概述 2、WiFi标准的发展历程 3、WiFi关键技术 4、WiFi传感网优势 5、WiFi网络架构 1、CC3200微处理器介绍 2、CC3200 SDK的安装和工程结构 3、CC3200的Station和AP示例程序 4、IAR开发与烧写工具 5、PortHelper工具 6、ZCloudTools与xLabTools工具 1、WiFi协议栈初始化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作者:暂无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3年第5期与GSM、CDMA等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相比,短距离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虽然非常有限,但是其更高的接入速率、更低的部署成本以及更小的功耗,不仅能够与公共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而且能给用户带来更加方便和灵活的接入体验。

尤其是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兴起,在物联网发展如火如茶的今天,为了让用户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数据业务体验,全球运营商、设备商及服务提供商正纷纷加大短距离无线通信的部署力度,以RFID、WiFi、ZigBee、蓝牙等为代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正在大规模走进我们的生活。

文/曹方物联网从英语“The Internet of Things”翻译而来,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当前的电信网、Internet等网络连接的主要是人与人、计算机与人、计算机和计算机,而物联网意味着更加广泛的互联,包括人、计算机和其他物体。

正因为这种广泛的互联,使物联网需要很多新的技术,也有很多个性和特点。

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为C3SD(控制系统、计算系统、通讯系统、感知系统和数据海)。

从技术上来说,物联网可以分为三层:传感层、通信层和应用层。

在传感层中,有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来感知生活中的温度、湿度、位移、工业数据、人员信息等,并具有各种类型的执行器进行控制操作。

在通信层中,需要将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安全可靠地通信和传输,除了有线传输,就是无线传输。

在应用层中,要对各种物品和人员的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运用,从而形成各行业、各领域丰富多彩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层次结构,可以预见在传感领域、传输领域和应用领域都将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产业化成果。

就目前来看,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高速大容量RFID、微小传感器、超薄二维条码、短距无线传输、IPv6、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等。

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技术。

它可以实现广泛的连接和传感,为智能化奠定坚实基础。

《物联网概论》第二课之短距离无线通讯PPT(精华版)

《物联网概论》第二课之短距离无线通讯PPT(精华版)

20
时分多址TDMA


TDMA是中一个信道上对时间进行分配,让设备在不 同的时间中完成数据的交互通信。 模块TX1和模块TX2利用在编程时,程序的写法是完 全相同的,模块TX1和模块TX2不断检测按键,如果有按 键按下,发送模块(以后称为节点模块)就开始接收模块 (以后称之为主机)定时发送出来的同步信号。收到同时 信号后,就产生一个与自己ID相关的廷时函数后直接把按 键值发送出去。而主机每时每刻自动扫描监视空气中的信 号并在一定时间内发送一次同步信号,发现有合格的数据 包,就会自动进行接收。 这就实现了点(主机模块)对多点(节点1和节点2)的可靠 无线数据通讯。很多工业控制的无线系统,无线传感器系 统,很多都常用TDMA的无线通信传输方式。
15
频分多址FDMA

在实验中,使用三个无线通信模块,两 个发送模块Tx1和Tx2,一个接收模块Rx,如 图所示。当发送模块有按键按下时,发送模 块就会向接收模块发送数据,直到发送成功 或者超时退出。
16
频分多址FDMA
17
频分多址FDMA
18
频分多址FDMA
19
时分多址TDMA


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是把时间分 割成周期性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 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 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 端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予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终端只要 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 分并接收下来。 TDMA较之FDMA具有通信口号质量高,保密较好,系统容量较 大等优点,但它必须有精确的定时和同步以保证移动终端和基 站间正常通信,技术上比较复杂。

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作者:程丽芬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22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物联网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以现阶段物联网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特点,分析在物联网建设过程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内容、特点以及实际应用方向,以此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依据。

【关键词】物联网建设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创造出了更多的新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就是一种。

智能手机的推广,让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变得更加优越,连接无线局域网可以快速获取信息、付费等性能。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形式,且具备成本低、操作简单、达到目标等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理念和特点1.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作为有效通信距离在厘米到百米之间的无线通信技术,实际最高的信息传递速度可以达到超出100兆比特每秒,同时通信距离小于十米,这种通信形式满足多种物联网的应用需求。

一般情况下,在无线频率信息数据传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约束,但这种形式在很多免费区域中展现出了一定的发展过程。

由此,在发展目前的通信产业过程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拥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1.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对传统意义上的无线通信技术来说,其主要是用在航海防护以及军事领域当中,但是随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广,人们的生活形式得以改变,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效展现出了自身的优势,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短距离无线网络通信是电子设施与电子设施之间的信息,具备短距离传递的特点,这种信息传递中不需要线路的设施沟通,因此拥有信息传递迅速的优势。

(2)因为短距离无线通信具备距离短、成本低且实际推广范围较大的特点,因此实际信息资源的传递形式较为丰富,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要求。

(3)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中应用,可以全面展现出信息加密的处置形式,符合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标准(高职)

《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标准(高职)

《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简称无线通信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修读学期第四制订时间2018 年8 月课程代码1343240 课程学时64+22 课程学分4+1课程类型 B 类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先修课程通信原理后续课程物联网工程应用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助理物联网工程师合作开发企业无执笔人合作者无审核人修定日期2019 年8 月二、课程定位《短距离无线通信》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了解无线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无线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理解无线通信重要理论,WiFi、4G、GPRS、Zigbee、蓝牙、红外以及简单网络,从点到点、点到多点,到网状无线网络等基础网络的搭建。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通信原理》相衔接,是对在校所学知识的一次实践应用,同时与平行专业课程《Java 程序设计基础》、《物联网工程基础施工》、《物联网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等,共同构成学生在物联网工程岗位群中相关岗位就业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将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之中,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锻炼职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根据校内外实训、实习资源情况贯彻模拟无线通信网络项目(校內实训室)或承担真实的无线通信网搭建(工程现场)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工程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兼职教师)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

将物联网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开发岗位群中的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调试、维护与管理的技能进行归纳,提炼出与物联网无线数据通信网络的搭建与实施相关的行动领域,再转换成学习领域,然后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畴里,因此这一技术在实 际发展 中 占据 一定地 的无 线通信技术,实际最高的信 息传递速度可 位 。 以达 到超出 1 0 0兆 比特每秒 ,同时通信距离 小 . 3 I r D A 技 术 于十米 ,这种通信形式满足多种物联 网的应用 2 需求 。一般 情况下 ,在无线频率信息数据传递
2物联 网中的短距 离无线 通信技术研究
2 . 1蓝 牙技 术 对 蓝 牙 技 术 来 说 , 其 是 一 种 语 言 通 信 和
人们创 造适宜的移动计算环境 。应用者可 以在
无规 定地点、无规定实施应用无线 网络 ,这 就 对应用 者的使用安全提 出了全新的规定 。在 高 速发展 的移动环境当中 ,移动工作站依 旧可 以
升单位频谱 的传递速度 。正 交频分复用调制编
码技术主要是将频段 中提 出的信道 划分成多个 正交字信道 ,之后在每 一个 区域中安装一个载 波实施调节 ,子载波一起进 行传递, 以此全面 去除信号波构成 的影 响。同时,这 一技术应用 了多输入输 出技术 ,其 结合 了分立 式多天线 , 引用 了多接收天线实施 空间分集 ,可 以让通 信 链路得 以划分成 多个并行 的子信道 , 以此提升 实 际通 信容量 。同时,T D. L T B在实 际发 展 中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T e c h n o l o g y・ 通信技术
物联 网现出信息加密 的处置形式 ,符合信 息 短 距 离无 线通信 技 术是 物联 网发展 阶段 的重要 内容 , 以现 阶 段 物联 网发 展 情 况为基 础 ,结合 近 年来 短距 离无线 通信技 术的应 用 特点 ,分析 在 物联 网建设 过程 中短 距 离无线 通信 技术 的 内容 、 特 点 以及 实际应 用 方 向, 以此 为 我 国社 会 经济发 展 ,科技 技 术创 新提供更多的依据 。 传 递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由此可知 ,短距 离无

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物联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在设备之间进行快速、高效的数据传输,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建设中常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和NFC等,并分析它们在物联网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在设备之间进行快速、低功耗的数据传输。

在物联网建设中,蓝牙技术常常被用于连接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

蓝牙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快速配对和数据传输,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蓝牙技术还支持低功耗通信模式,可以在保证较长的续航时间的同时实现稳定的数据传输。

Wi-Fi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它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在物联网建设中,Wi-F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连接家庭智能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智能城市等场景。

Wi-Fi技术有较大的覆盖范围和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满足物联网应用中对数据带宽和传输速度的需求。

Wi-Fi技术还支持多设备同时连接,为物联网中多设备协同工作提供了便利。

NFC技术是一种近场通信技术,它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近距离数据传输。

在物联网建设中,NFC技术常常被用于移动支付、智能门锁、智能标签等场景。

NFC技术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可以为物联网应用中的设备互联提供便利。

由于NFC技术的近距离特性,可以有效防止数据的泄露和被恶意攻击,提高了物联网应用的安全性。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传输距离有限、信号穿透能力较差、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并结合其他通信技术来实现全面的通信覆盖和支持。

为了进一步提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其传输速度、覆盖范围、安全性等方面的能力。

物联网应用下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应用下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应用下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作者:张秩惟刘菁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0期张秩惟刘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无线技术部【摘要】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要通过无线电波互相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在传输距离比较受限制在较短的情况下,通常是仅仅在几十米的范围内就可以叫做短距离无线通信。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增长,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短距离的无线通信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增加,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方便么快捷、准确定位的特点。

【关键词】短距离无线通信通信技术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他的主要特点是在几十米的范围内的工作领域里,通信的双方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交流,这些都可以称作为叫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

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在任何地方接收到对方的信息,也减少了对有限的连接的要求,提高了信息交流的灵活性,可移动性、应用范围的广泛性,最主要的特点是他的传播速度是相当快的。

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1.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是指通信范围在 100 米以内的无线通信。

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中包括很多的先进技术,例如,半导体连接的传输技术、计算机的网络电子技术还有最为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把他们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

也是由于他的数据传输速率比较高,所以他还有更外一个名字,叫做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同时,他还有另一种形式,叫做低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他的传输速率相比而言是比较低的。

1.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在现代生活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为我们的生活提高了很多的便利,并逐渐成为人类社会中最为主要的通信方式,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两个电子设备实现对信息的传输,因此我们并不需要用有线连接,所以我们用起来会非常的方便。

2、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利用对数据的传输范围、与输出距离来决定同心金属的利益,以此来满足不同阶层的人们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牙技术通信距离为10m,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选用 放大器使其扩展到100m。这已经足够在办公室内任意摆放 外围设备,而不用再担心电缆长度是否够用。
15
2.1.3 蓝牙技术的特点
4.安全性 同其它无线信号一样,蓝牙信号很容易被截取,因此蓝牙协 议提供了认证和加密功能,以保证链路级的安全。蓝牙系统认证 与加密服务由物理层提供,采用流密码加密技术,适合于硬件实 现,密钥由高层软件管理。如果用户有更高级别的保密要求,可 以使用更高级、更有效的传输层和应用层安全机制。认证可以有 效防止电子欺骗以及不期望的访问,而加密则保护链路隐私。除 此之外,跳频技术的保密性和蓝牙有限的传输范围也使窃听变得 困难。
18
2.1.4 蓝牙系统组成
但是,要实现数据的无差错传输,FEC就必然要生 成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比特而降低数据的传送效率。这 是因为数据包对于是否使用FEC是弹性定义的。包头总 有占 1/3 比例的 FEC 码起保护作用,其中包含了有用的 链路信息。
19
2.1.4 蓝牙系统组成
3.链路管理(软件)单元 链路管理(LM)软件模块携带了链路的数据设置、 鉴权、链路硬件配置和其它一些协议。 LM 能够发现其 它远端LM并通过LMP(链路管理协议)与之通信。LM模 块提供如下服务:发送和接收数据;请求名称;链路 地址查询;建立连接;鉴权;链路模式协商和建立; 决定帧的类型。此外,还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即激活 ( Active) 、呼吸( Sniff )、保持( Hold )和休眠( Park )四种模式。将设备设为呼吸模式, Master (主 机)只能有规律地在特定的时隙发送数据。
16
2.1.4 蓝牙系统组成
蓝牙系统一般由天线单元、链路控制(固件)单元、链路 管理(软件)单元和蓝牙软件(协议栈)单元四个功能单元组 成。
1.天线单元
蓝牙要求其天线部分体积十分小巧、重量轻,因此,蓝牙 天线属于微带天线。蓝牙空中接口是建立在天线电平为 0dB的 基础上的。
17
2.1.4 蓝牙系统组成
7
2.1.2 蓝牙技术概述
作为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 范,蓝牙技术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 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完 成数据信息的短程无线传输。其实质内容是要建立 通用的无线电空中接口(Radio Air Interface)及 其控制软件的公开标准,使通信和计算机进一步结 合,使不同厂家生产的便携式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 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在近距离范围内具有互 用、互操作的性能(Interoperability)。
6
2.1.2 蓝牙技术概述
它推动和扩大了无线通信的应用范围,使网络 中的各种数据和语音设备能互连互通,从而实现 个人区域内的快速灵活的数据和语音通信。“蓝 牙”技术的目的是使特定的移动电话、便携式电 脑以及各种便携式通信设备的主机之间在近距离 内实现无缝的资源共享。使现代现代通信设备与 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蓝牙 技术使便于携带的现代移动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 ,不必借助电缆就能实现无线上网。
25
2.1.4 蓝牙系统组成
第二部分为协议子集(Profile)部分,用以规定 不同蓝牙应用(也称使用模式)所需的协议和过程。 蓝牙规范的协议栈仍采用分层结构,分别完成数 据流的过滤和传输、跳频和数据帧传输、连接的建立 和释放、链路的控制、数据的拆装、业务质量(QoS) 、协议的复用和分用等功能。在设计协议栈,特别是 高层协议时的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重用现存的协议, 而且其高层应用协议(协议栈的垂直层)都使用公共 的数据链路和物理层。
20
• Sniff:从设备被周期性的激活; • Hold:此模式下,从设备停止监听来自主设备的数据分组,
但保持其激活成员地址;
• Park:主从设备扔保持同步,但从设备不需要保留其激活成员
地址。
21
2.1.4 蓝牙系统组成
Master可把Slave从机置为Hold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只有 一个内部计数器在工作。Slave也可主动要求置为Hold模式 。一旦处于Hold模式的单元被激活,则数据传递也立即重 新开始,工作在hold模式的设备为了节能在一个较长的周 期 内 停 止 接 收 数 据 。 Hold 模 式 一 般 被 用 于 连 接 好 几 个 Piconet的情况下或者耗能低的设备,如温度传感器。
2.1.1“蓝牙”的由来
1000年后的今天,世界范围内电子设备技术高速发 展。瑞典的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成立了一个专项科研小 组,对移动电话及其附件的低能耗、低费用无线连接的 可能性进行研究,他们的最初目的在于建立无线电话与 PC卡、耳机及桌面设备等产品的连接。但是随着研究的 深入,科研人员越来越感到这项技术所独具的个性和巨 大的商业潜力,同时也意识到凭借一家企业的实力根本 无法继续研究,于是,爱立信将其公诸于世,并极力说 服其他企业加入到它的研究中来。 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小范围无线通 信技术,并将此技术命名为“蓝牙”,来表达要将这种 全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在全球推广,并实现全球通用的雄 4 心。
2. 链路控制(固件)单元 在目前蓝牙产品中,人们使用了3个IC集成电路分 别作为连接控制器、基带处理器以及射频传输/接收 器,此外还使用了 30 ~ 50 个单独调谐元件。基带链路 控制器负责处理基带协议和其它一些低层常规协议。 它有 3 种纠错方案: 1/3 比例前向纠错( FEC )码、 2/3 比例前向纠错码和数据的自动请求重发(ARQ)方案。 采用FEC(前向纠错)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重发 的次数,降低数据传输负载。在ARQ方式下,数据包被 重传。
5
2.1.2 蓝牙技术概述
蓝牙是一个开放性的无线通信标准,设计者的初衷是用隐 形的连接线代替线缆。其目标和宗旨是:保持联系,不靠电缆 ,拒绝插头,并以此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将取代目前多种 电缆连接方案,通过统一的短程无线链路,在各信息设备之间 可以穿过墙壁或公文包,实现方便快捷、灵活安全、低成本小 功耗的话音和数据通信。
8
2.1.2 蓝牙技术概述
BLUETOOTH1.0技术指标和系统参数
9
2.1.2 蓝牙技术概述
10
• 全双工:指可以同时(瞬时)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A→B且
B→A)。指A→B的同时B→A,是瞬时同步的。
• 半双工:指一个时间内只有一个方向的信号传输(A→B或
B→A)。
• 举例说明其原理:一座桥的两头分别有车要过桥,如果桥比较
皮网( piconet ),也叫微微网,蓝牙最基本的拓扑结构 ,每个皮网由一个主节点和最多7个激活的从节点组成。
2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4 蓝牙系统组成
在Park模式下,设备依然与Piconet同步但没有数 据传送。工作在Park模式下的设备放弃了MAC地址,偶 尔收听Master的消息并恢复同步、检查广播消息。 连接类型定义了哪种类型的数据包能在特别连接中使 用。蓝牙基带技术支持两种连接类型:同步定向连接 (SCO,Synchronous Connection Oriented)类型, 主要用于传送话音;异步无连接(ACL,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类型,主要用于传送数据包。蓝牙 基带部分在物理层为用户提供保护和信息保密机制。 鉴权基于“请求——响应”运算法则。
4. 软件(协议栈)单元 蓝牙的软件(协议栈)单元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 统,不与任何操作系统捆绑。它必须符合已经制定好 的蓝牙规范。蓝牙规范是为个人区域内的无线通信而 制定的协议,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核心( Core )部分,用以规定诸如射频、基带、连接管理、业务 搜寻(service discovery)、传输层以及与不同通信 协议间的互用、互操作性等组件;
23
2.1.4 蓝牙系统组成
鉴权是蓝牙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它允许用户为个人 的蓝牙设备建立一个信任域,比如只允许主人自己的 笔记本电脑通过主人自己的移动电话通信。加密被用 来保护连接的个人信息。密钥由程序的高层来管理。 网络传送协议和应用程序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较强的 安全机制。
24
2.1.4 蓝牙系统组成
14
2.1.3 蓝牙技术的特点
2. 功耗低、体积小 蓝牙技术本来目的就是用于互连小型移动设备及其外 设,它的市场目标是移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小型的 PDA以及它们的外设,因此蓝牙芯片必须具有功耗低、体 积小的特点,以便于集成到小型便携设备中去。蓝牙产品 输出功率很小(只有1mW),仅是微波炉使用功率的百万分 之一,是移动电话的一小部分 3.近距离通信
26
2.1.4 蓝牙系统组成
蓝牙协议可以分为4层,即核心协议层、电缆替代协 议层、电话控制协议层和采纳的其它协议层。在蓝牙协 议栈中,还有一个主机控制接口(HCI)和音频(Audio )接口。HCI是到基带控制器、链路管理器以及访问硬件 状态和控制寄存器的命令接口。利用音频接口,可以在 一个或多个蓝牙设备之间传递音频数据,该接口与基带 直接相连。 发送端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 )的原始电信号,其特点是频率较低,由于在近距离范 围内基带信号的衰减不大,从而信号内容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传输距离较近时,计算机网络都采用基带传输 方式,说的通俗一点,基带信号就是发出的直接表达了要 传输的信息的信号,比如我们说话的声波就是基带信号 27 。
宽,就可以来左去右,互不影响,这就是全双工;如果桥窄, 只能先过一边的车,然后再过另一边的车,这就是半双工。
• 在通信产品中,对讲机就是半双工的典型例子;电话是全双工
的应用。
• 此定义在计算机通信中提到最广。
11
• 频分双工(FDD),操作时需要两个独立的信道。一个信道用来
向下传送信息,另一个信道用来向上传送信息。两个信道之 间存在一个保护频段,以防止邻近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产 生相互干扰。
13
2.1.3 蓝牙技术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