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_柯里亚建筑设计作品形式构成分析
“九宫格”案例分析

平面
当面对一个落后国家的有关统治诉求的立法机构建筑设计时,康 使用了一个纯粹集中式的古典神庙逻辑以及一个变形的中轴线: 将四角 对称的入口中心扭转了 45° 角,这带来两个流线上的巨大改变。
首先,主要入口虽然仍然居中,但是不是主立面延展上的对中, 而是以一个独特的角部进入的方式,突出了主入口,但消解了一个纯 粹威权的城墙式门前广场氛围。这个广场因为主要建筑立面的放射性 退后,使得虽然立面仍然采用大尺度手法处理,但是竟然在实际中产 生了更容易接近的温和性格。
“对空空间”的空间构成
“曼荼罗”是一种中心型构图模式,其中心“梵天”,是能量的源泉,是万 物之根本。这种古印度构图模式中心的虚空间,对应于建筑,则是九个方 块正中的中央庭院,一个阶梯式的露天剧场,其中央的方形空间为象征宗 教的“圣池”。这个露天空间表达的是空空如也,却吞吐万象,仿佛整个 宇宙的能量都汇聚其中。在建筑内部,以露天剧场为中心,将散布在周围 的建筑空间和游览路线高度统一于位于中央位置的开放空间———中央 庭院,在保持建筑多样性的同时突出了统一的主题。
他首先确定了一个集中式的主要建筑居中在地段中轴线上,两边 呈 V 字形排开一系列小型建筑群,以逐渐加强中心的国会大厦的殿堂 感。这是一个与当时现代主义截然不同的古典构图。
这个庞大的草稿来自于康在达卡的第三个晚上从睡眠中醒来的灵 感突袭。关于这个古典的形式,康甚至提到了清真寺与它的集合,谈 到了点亮灵感的古罗马浴室。
在建筑中表达古代宇宙的形式,是自古以来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目 标,正如古印度的“曼荼罗”和中国的“天圆地方”。在柯里亚建筑中, 从博帕尔会议中心、新班卡格特规划再到斋普尔艺术中心都使用了古 老的“曼荼罗”空间图式,折射出极强的东方艺术个性,蕴含着东方远古 吠陀精神的延续。建筑师意欲从这份延续中,表达深厚而独特的印度精 神,再现一种非凡的东方神韵。显而易见,这种精神上延续的震憾远比头 上加个大屋顶或洋葱头,身上套着罗马柱式等形式模仿要强烈的多。
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王 栋
沧州市建筑设计研 究院
摘要 :文章探析 了建 筑设 计的六种方法。
关键词 :建 筑 堤计
一
方法
虽然 建筑 是 一个三维 向量 的产物 , 不应该也不 可能单一谈论一个局 部, 但 是对于建筑 的今后 使用, 平 面分 析还 是有 必要 单独 提 出和 研究 的。平面处 理的好坏直接 作用于 建筑 的使用 功能 。我们所 要研究 的是怎样通 过使 用流线 的分析, 设计 出合理 的建筑 功能来 。比如我们 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 的时候, 常常要从使用人 员的使用流 线之 间的关系 、密集 人群 的安全 设计 、个体 私密性等 问题进行平 面功能 的组 合: 应该提供 一个 开放、安全、稳定 、有 亲和 力的公共 空问 。而这 些处理在大 多数情况下 建筑 师 在 分析 平 面功 能 关 系时 必 须全 面考 虑。 平面 功能( 流线) 法是 目前建筑设计人员大 建筑沿 革法 , 就是要对 以往 的建筑 设计进 行 系统的分析, 从 中提炼 自然法 则、历史、文 化和 人们 的生活习惯 、情趣 以及 人们 的思想. 作 为建筑 设计 的 出发点, 从而进 行建 筑设计 , 力 求通过建筑 设计来改变人 们的生活 习惯及 行 为 习惯 。 6 、综合 法 我们在建筑 设计 的过程 中并不 是只针对 个简单建 筑而言 。大 量的群体建筑 的建筑 设计中, 将不 同的个体建筑 分析为不 同的几何 形 体作为 总体的设计方 向和研究 。使之对于 每 个 单 体建 筑 之 间有 着 一种 相 互依 存 的 关 系 。这种 关系是清晰地 、明辨 的。我们运用 这种手法 设计 出了大 型的、综合 的建筑和城 市来。这种方法 是以上 几种方法 的综合 。
地域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地域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作者:黎子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9期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印度的柯里亚是在建筑和规划领域中都做出巨大成绩的为数不多的建筑大师之一。
在建筑方面,他立足于彼时彼地,创作出有浓郁印度地域特色的节能建筑作品在规划方面,兼顾不同收入家庭的利益,致力于用平等规划的手段平衡社会的问题从而真正地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中国与印度同属于第三世界,其建筑与规划思想的立足点较贴近我国的国情,对于我国当前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柯里亚的创作源泉(一)对传统的继承柯氏的建筑作品里一个重要的构图范式是印度传统曼荼罗的意象。
曼荼罗起源于古印度的神话传说,折射了印度文化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柯氏在他的建筑里反复使用曼荼罗作为构图和组织元素,强烈地表达了对传统的关注和折射。
除此之外,柯氏还使用了诸如贡德、露天空间和漫游路径等组织手法。
这些手法的使用,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回忆和共鸣。
对传统建筑语汇的使用并没有和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原则相悖。
基于人们在不同建筑中的活动模式,柯里亚致力于寻求功能与重新注入具有活力的地方传统的融合点。
在斋普尔艺术馆等作品中,曼荼罗构图形式的使用不仅折射了传统印度文化精神,也成功地解决了建筑功能和流线的组织问题;“漫游路径”本是对宗教模式的反映,但柯里亚却成功地将其与博物观览建筑的功能或世俗的生活要求完美结合;贡德的使用,已经将其从单纯的宗教功能中淬炼、升华为建筑组织和冥想空间的角色。
在他的建筑里,地域文化传统的折射和现代建筑功能性的呼应不是矛盾,而是有机的整合。
(二)对地域条件的回应地域的特征还反映在对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上。
柯氏认为“在深层的结构层次上,气候决定了文化及其表达形式……”,客观存在的地域条件、地理环境以及自然气候对长期栖息于此的人们影响极大,也造就了建筑的地域特色。
印度是一个自然气候特征十分突出的国家,干热和湿热气候并存。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思想、设计理念以及作品成就,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杰出建筑师的才华和创新精神。
建筑思想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上。
他坚信,现代建筑应当尊重和融入当地文化,而不是简单地取代或排斥。
这种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既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又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设计理念查尔斯柯里亚的设计理念主要围绕“形式服从功能”展开。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应该以最简洁的形式满足实际需求,并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美感。
同时,他也强调建筑与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作品成就查尔斯柯里亚的作品涵盖了各种类型,如住宅、公共建筑、博物馆等。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印度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印度管理学院新校区等。
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查尔斯柯里亚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实用的空间,还成为了一个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查尔斯柯里亚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建筑师,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通过深入了解他的建筑思想、设计理念和作品成就,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和创新精神,以及他为印度建筑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印度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充分体现了对未来建筑发展的探索与创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传统建筑的价值、查尔斯柯里亚的设计理念、从传统到未来的转变以及结语四个方面,探讨查尔斯柯里亚在传统与未来之间的探索与创新,以及对当代建筑师的启示。
传统建筑的价值印度传统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印度民族多样的宗教、艺术和社会生活。
传统建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印度文化的载体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这个背景下,查尔斯柯里亚充分认识到传统建筑的价值,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之中。
干城章嘉公寓

Biblioteka 此户型为B户型,上图为上层平面,下图为 下层平面。此户型为三室两厅平型。 由平面图可看出,B户型楼梯也是在每户入 口处,而向下走半层到达位于西南方向的房 间,向上走半层到达位于西北方向的房间。 此户型的阳台要通过起居室且下几步台阶才 能到达。花园阳台也是两层高,上层的房间 也有面向它的小阳台。
干城章嘉公寓布局分析
该建筑采用东西向布局,可使每层围绕电梯间对称布局 两户,每户占据纵向的两个狭长的开间,东西贯通,有 很好的穿堂风。为了使剖面设计更有利于通风和遮阳, 住宅采用半跃层形式交错布局,并且每户形成朝西或朝 东的两层高的大花园阳台。
干城章嘉公寓局部分析
这个大阳台有时是每户住宅的 主要生活起居空间,很适合当 地居民的生活习性。在炎热的 夏季或一天的清晨和晚上,大 部分居民把它当做居室或卧室 使用,如同传统住宅中的露天 庭院一般,既凉爽又随意。
干城章嘉公寓户型分析
此户型为A及C户型,下图为下层 平面,上图为上层平面。此户型 为六室两厅型。 由平面图可看出,A及C户型,一 进大门,通往上层的楼梯便展现 在眼前。面朝西向的房间一共有 四间。 此户型的东面有一个两层挑空的 花园阳台,阳台上层的房间还有 小阳台向花园开敞。
干城章嘉公寓户型分析
干城章嘉公寓照片欣赏
印度地域分析
在高温湿热的南亚地区,印度建筑常常被打散成一系列既彼此分 离有相互依存的独立体量,然后围绕露天的中庭或廊道加以组织。 这样的布局方式既适合当地的生活方式,又在采光、通风、遮阳 等方面有极大的优点。 这种侧重于露天空间的离散状空间布局方式成为柯里亚建筑创作 的基本原型。
干城章嘉公寓地理位置及简介
干城章嘉公寓技术分析
建筑技术先进,是印度第 一座采用当时(20世纪70 年代)属于先进的钢筋混 凝土滑模技术的高层建筑, 外形简洁,但一个个错开 的转角平台打破了高层公 寓常有的千篇一律,给城 市带来了全新的面貌。这 幢大楼在当时“既新潮, 又有印度风格”。
西方建筑解读-查尔斯科里亚

1984
1985
1992-1998 担任普利茨克建筑 奖评委
主要作品简介
作品:圣雄甘地 纪念馆 时间:19581963 地点:艾哈 迈达巴德
设计手法:露天 庭院,漫游路径
作品:管式 住宅 时间: 1961-1962 地点:艾哈迈 达巴德 设计手法: “大炮”通 风口、可调 节百叶窗
作品:印度巴哈汶艺术中心 时间:1975-1981 地点:博帕尔中央邦
曼荼罗图形
中央邦议会大厦
于此同时,印度的实际国情决定了柯里亚成为了第三世界 发展低收入者住宅的先驱者,柯里亚为穷人提供了可供选 择的住宅模式。最著名的莫过于“管式住宅” 。这种独特 的形式,在不能使用空调的社会里,被认为是一种节能手 段。
作为建筑师,他所获 得的成就和荣誉,已 可让他置身于大师之 列;作为文化传承和 发展者,他更是竭尽 所能。希望我们此次 对柯老的解读对列位 之后的建筑之路能有 所启迪。
除了致力于自身的建筑事业外, 除了致力于自身的建筑事业外,作为 地道的印度人, 地道的印度人,柯里亚极力的传承和推广 印度的本土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 印度的本土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重 的宗教色彩、丰富的民族习俗, 的宗教色彩、丰富的民族习俗,都为柯里 亚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借鉴元素。 亚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借鉴元素。
设计手法: 屋顶平台, 露天庭院, “大炮”通风 口
作品:国家工艺品博物馆 时间:1975-1990
地点:印度 德里 设计手法: 漫游路径, 露天庭院, 屋顶平台。
作品:中央邦 议会大厦 时间:19801996 地点:博帕尔, 中央邦 设计手法:漫游 路径,气候缓冲 区
作品: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校际 研究中心 时间:1988-1993
建筑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形式要素分析

建筑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形式要素分析作者:赵颖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0期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很多新型的材料都被运用到了现代建筑设计中。
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使各种结构形态关系形成和谐的美感。
建筑物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是由许多形式要素所组成的,设计人员需要对这些要素进行灵活的应用,这样才能真正的设计出具有美感的建筑物。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建筑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形式要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构成;形式;设计;要素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一、建筑平面的形态构成这里所说的“构成,有很多含义,比如“组织、重合、组装”等等,构成是一种造型活动,同时也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一种方式。
构成包含了两种,一种是平面构成,一种是立体构成,将不同形态、不同材料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概念和内容。
同时也在其中赋予了视觉化以及力学的一些概念,而且它是现代造型设计中的一个用语。
在建筑平面形态当中,主要由点、线、面等二维基本元素所组成,本文对其形态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基本几何形态基本几何形态是建筑平面当中最基础、最简单的一种形态,但是它的逻辑性却非常强。
它有几种形式,比如矩形形态、圆形形态、三角形态等等,在平常的建筑物中,福建、台湾、广东一带的客家土楼就是采用圆形形态。
在基本几何形态的建筑物中,都有墙体将其包围,仅仅留下可供通气透风的一扇小门和小窗,而且没有和外界联系的通道,所以感觉非常的封闭。
但是,客家的土楼却体现出了团结一心、抵御外族的含义。
2.如何对基本几何进行变形在应用各种基本几何的时候,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的组合,比如旋转、扭曲、倾斜等方式,对这些基本的几何原形进行组合可以体现出非常更加丰富视觉效果。
国外很多建筑物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比如迪拜阿联酋的旋转塔,就采用的外翻和旋转的方法,这就将建筑物的含义所体现了出来。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王辉[注]今天,当建筑在某些建筑师手中变成了观念的创造时,也不乏有人回归到对建筑本质观念的思索上。
他们的作品质朴无华,却包含着伟大的洞察力和深遂的思想,虽然外表上没有历史的痕迹,但也洋溢出浓郁的传统色彩。
印度当代建筑师柯里亚便是其中之一。
查尔斯·马克·柯里亚(C·M·Correa)1930年9月1日生于印度的斯昆德拉巴德,早年求学于孟买大学的圣·夏威尔学院。
1949—1953年就读于美国密执根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
之后转入麻省理工学院深造,1955年获硕士学位,学成归国。
从1958年起至今,一直在私人事务所中从事建筑实践活动。
如今,他还是数所名牌大学的客座教授,美国建筑师学会的名誉院士,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声赫学界。
1984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的金质奖章,同年获国际建协的罗伯特·马修爵士奖。
1990年获国际建协金奖。
一、早在五十年代,柯里亚就已崭露头角。
1958年他接受了甘地纪念馆设计任务。
该馆位于萨巴尔马蒂,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向当地进军的起点;而纪念馆设计则是柯里亚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建筑的平易纯洁,很好地体现了甘地那种坚毅不拔、而又与各种对立面调和的圣雄精神;还在于精湛的建筑处理本身:舒展的水平轮廓线,网格上建筑单元的自然生长,灵活的平面布置,空间的渗透与穿插,庭院的介入及其对气候的调节等等。
这种以单元重复为母题的手法在他的作品中时隐时现,后来柯里亚著文道出其中的历史蕴含:在一些拉贾斯坦的自然村落中,房子是由一系列独立的小圆屋构成的,它的形式相同、功能不一,共同组成一个院落,进而组织成聚落。
这种重复的单元组合既赋予聚落整体以复杂多变的形象,又能因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而异,具有可增长性和可变更性。
正如结构主义哲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所指出的:“人们利用这些单元,来拟制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扮演着观念与事实之间的综合者的角色,从而把事实变成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哈文艺术中心
概况:
巴哈汶艺术中心位于博帕尔湖,艺术湖中 心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由部落艺术博 物馆、印刷和雕塑作坊、艺术家工作室、 室内以及室外剧场等几部分组成。建筑为 单层,从主入口顺随山势逐级下沉,为绕 着三个庭院(喷泉庭院、安塔朗庭院、部 落艺术博物馆庭院)展开,拥有大面积的 平台,朝向湖水的方向展开。三个庭院是 相通的,非常有利于空气流动,创造了宜 人的小气候。
1990年获得国际建筑师协会金奖;
1994年获得日本皇家奖励; 1990年获得国际建筑师协会金奖; 1994年获得日本皇家奖励; 1998年获得阿卡汗建筑奖。
1.3、主要作品年表
• • • • • • • • • • • • • 1958—1963 1961—1962 1964 1965—1968 1967—1968 1968 1969—1974 圣雄甘地纪念馆 管式住宅 新孟买规划 印度电子有限公司办公楼 帕里克住宅 瑞罗吉大道改造方案 克瓦拉姆海滩度假村 •1979—1982 •1980—1996 •1983—1986 •1985—1988 •1985—1992 •1986—1992 •1987—1992 •1988—1992 •1991—今 •1994—今 •1995—1999 •1997 •2000—2003 海湾岛酒店 中央邦议会大厦 贝拉布斯移民住宅社区 提坦住区规划 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 斋普尔市博物馆 英国文化委员会办公楼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校际研究中心 新孟买中心商业区规划 阿拉梅达公园开发办公大楼 海布尔海别墅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TATA技术学院
工作原理:
其设计构思是将住宅剖面设计成类似烟囱的通风管 道 ,其剖面形式为热空气顺斜坡屋顶上升 ,从顶部的 通风口将热空气带走 , 下部继续吸入新鲜空气 , 形成空气对流 , 建立起室内自然通风系统 , 室内 风量大小可通过可调节百叶窗来控制。
帕雷克住宅
帕雷克位于印度西南部 ,毗邻阿拉伯海 ,为热带季风 气候区 ,全年分为 3季: 3月~5月为热季 ,降水不多 , 气温高达 40℃;6月~9月为雨季 ,降水量大 ,气温较 高;10月~次年 2月为凉季 ,降水稀少 ,气温为 5 ℃~ 帕雷克住宅
帕雷克住宅基地南北向进深较大 , 造成住宅 东西两侧要接受大量日照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 , 柯里亚将住宅平面设计成三开间 ,最西面为楼梯 , 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服务空间;东面为起居室、 卧室组成的" 冬季剖面" ;" 夏季剖面"居中且平 面南北向内收 ,以有效减少日照。 为进一步降低烈日侵袭的影响,柯里亚在建筑 顶部采用了遮阳棚架的手法遮阳棚架,遮阳棚架 不仅遮挡了部分光线,而且可以种植藤蔓作物, 利用植物来降低屋面,温度并美化生活环境。同 时遮阳棚架相对遮阳板和百叶窗这些局部构件而 言,更易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形象,其斑驳 的光影可为建筑立面增添层次感,其深远的挑檐 富于强烈的亚热带建筑特色。
第一篇
——走进查尔斯· 柯里亚
1.1、查尔斯· 柯里亚简介
查尔斯· 柯里亚,1930年出生于印度,曾在美国密执安州大 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1958年毕业后,在印度孟买 成立建筑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 作为一个建筑师、规划师、活动家和理论家,他所设计的 作品大部分在印度,其涉及范围很广,从圣雄甘地纪念馆、 博帕尔邦国民议院,到在德里、孟买等几个印度大城市的 城镇规划和低造价公共住房。 在50年左右的建筑实践中,查尔斯· 柯里亚注重将建筑和城 市规划紧密结合,并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因发展而带 来的人民生活问题,敏锐地了解他的国家和社会面临的种 种棘手问题:城市化问题、大城市问题、人口猛增、城市 用地、低收入住房以及小城镇发展问题,等等。
1.2、获得奖项
• • • • 1972年查尔斯柯里亚获得印度总统设在帕德玛希来里奖; 1979年被接纳为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 1984年,由于他对改善人类居住质量的贡献,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和UIA罗伯特马修 (Robert Mathew)奖 1987年获得印度建筑师学会金奖;
•
• • • •
地方材料技术的运用
社会经济的不发达,决定了一味地追求西方现代 高技材料必然会背上沉重的浪费恶名。放弃大量 唾手可得的当地材料,例如当地的砂石、大理石 等不去使用,这在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显然是不 明智的举措。除此之外,地方技术的劳动密集型 生产方式又给劳动力过剩的印度带来更多的就业 机会。
作为一个在西方受过教育的印度建筑师,柯里亚回国后坚持在印度的 本土进行设计,并在40余年的建筑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印度特色的 现代地域主义建筑道路。分析柯式的作品不难得出,其作品都立足印 度这个第三世界国家现状,充分利用当地典型的文化、气候、和资源 条件,并把这些条件作为处理建筑空间的决定性要素。下面对柯里亚 的建筑作品形式构成拟从 (1)环境气候因素、 (2)经济技术因素、(3)文 化传统因素、 (4)个人设计偏好因素 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帕雷克住宅
帕雷克住宅中 ,柯里亚将管式住 宅观念进一步演化 ,形成两个不同 的相互并置的剖面 , 分别来适应夏 季和冬季不同的气候条件 ,一起放 置在一个连续的住宅空间内。夏季 剖面室内公共部分成金字塔状 ,使 内部空间与外界天空隔离能够有效 减少热季和雨季烈日照射的面积和 强度 , 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空气吹 拔效果 , 这主要是适应于炎热天气 的午后使用;相反 ,倒金字塔的冬季 剖面 ,使室内向天空开敞 ,主要供 炎热天气的夜间或凉季的白天。
2.2 形成构成分析——环境层面
印度气候环境 印度地形总的来说南北高中间低,北侧的高山阻 挡住了北方的冷空气,加之三面临海形成了典型的热 带季风气候。 印度气候分区: 1、西部塔尔沙漠地区 2、西南部沿海地区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全 年气候分为 3 季。 3、南部滨海地区,日夜温差较小,全年温度变化 幅度不大。但全年降水量超过 3000 毫米,相对 湿度极大。 4、中北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温湿气候,夏季高 温多雨,冬季凉爽湿润。
管式住宅
1961年全印度低收入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的 “管式住宅”,它的面宽仅 3.6米,进深 18.2 米,两承重侧墙不开窗,自然通风完全依靠正 面的百叶窗及坡屋顶。为减少空气阻力,室内 不作门窗及隔墙而通过不同的地坪标高来分隔 空间。这种夹缝式的处理方式日后逐渐成为柯 里亚常用的建筑手法之一。
在印度,建筑技术的革新远不如世界上其它地区那么明显,只有把“技术功能主义的内涵 加以扩展”结合落后的经济、炎热的气候以及当地特殊的审美,等多个领域综合考虑,才有可 能是正确的。
结合经济水平
结合地理气候
结合传统文化
低层高密度住宅的建造模式
柯里亚的建筑作品大都采用一种低层的建 造模式。他认为高层的建造只能造成非常 低劣的生活环境,缺乏人性且难以使用。 在印度,通过修建高层住宅来解决低收入 者的住房问题也是行不通的。在温暖的气 候条件下,如果建造低层住宅,它可选用 多种简易材料——从泥土、竹子到晒干砖 。可是修建中、高层住宅时,结构形式必 须得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上——不仅仅是 因为气候的原因,也是结构强度的需要。 这样造价必然会大大提高,这是大多数第 三世界国家的低收入者承受不起的。 这种低层住宅的建造模式也有其独特的优 点:低技术能够加快建房速度,减低造价 ,而且运用廉价的材料方便使用者自己进 行维修或者替换。
1970—1983 干城章嘉公寓楼 1974—75,1983—85 萨瓦卡教堂 1975—1981 印度巴哈文艺术中心 1975—1986 印度人寿保险公司办公大楼 1975—1990 国家工艺品博物馆 1978—1982 奇达得德戈沃酒店
主要作品
休闲类建筑
住宅建筑
教堂建筑
第二篇
查尔斯· 柯里亚建筑设计作品赏析
巴哈文艺术中心
柯里亚建筑的重要特征是熟练的掌 握了一套调节气候的手法。博帕尔市位 于印度中北部,维亚热带季风气候,夏 季高温多雨,冬季凉爽温润。在这个建 筑中,柯里亚主要利用庭院作为调节气 候的手段,这种露天空间是科里亚建筑 广泛运用的建筑主题。庭院中的阴凉为 人们提供了宜人的室外活动场所,庭院 和建筑的合理组合利于室内的通风。另 外,艺术中心为半覆土建筑,屋顶平台 还种植了绿色植物。这些措施都有利于 创造舒适环境。
贝拉布斯移民住宅社区
贝拉布斯移民住宅社区总面积5.4hm2,按每公顷500人(约 100户)进行设计,共可居住550个家庭。建成后社区很像一 个自由而有生命力的村落,由于设计中为住户参与建造提供 了可能,社区又有“艺术家之村”的称呼。住宅的基本户型 有5种,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而有所变化。每户均不向邻院 开窗。住宅平面立面设计、建造工艺都非常简单。这就给公 众提供了机会参与到房屋建设过程中。住户可以请掌握传统 技艺的泥瓦匠和手工艺人来帮助建造和增扩,同时每个家庭 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色彩和符号,来表达个性和文化价值观 。建筑材料也非常朴实,屋顶采用灰瓦砖,室内采用抹灰整 平,外墙为砖承重,砂石和水泥饰面。
他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忘记这些亚洲国家的人们 真实的生活条件,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所进行的 苦苦挣扎”,他根据自己的经济社会条件洞悉迫 切的需求,发掘自己的资源优势,脱离发达国家 的生活标准和通用的模式,另辟蹊径,创造性地 寻找自己的答案,如“形式跟随气候”,“在热 带气候条件下,空间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没 有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如此受到技术的制约”,“ 传统建筑,尤其是乡土建筑,使我们从中受益匪 浅,它们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具有基本共性的建 筑原型”。他的思想、理论、著作、作品等都体 现了他的探索与创造,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现 代化过程中开拓了新的道路,并以其独特的内涵 丰富了世界建筑文化宝库。
干城章嘉公寓是柯里亚建成的唯一的一座高层住宅。建筑场地位于孟买风 景优美的山区,周围有一片值得保留的传统村庄。柯里亚为了在最大程度 上保留这批传统村庄,决定将住宅向高层发展,做成高层塔楼的形式。
2.2 形成构成分析——经济技术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