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复习
初中数学知识点:三角形的内心、外心、中心、重心

初中数学知识点:三角形的内心、外心、中心、重心三角形的四心定义:1、内心: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即内切圆的圆心。
内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线交点的原理:经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这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原理: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2、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中心:三角形只有五种心重心、垂心、内心、外心、旁心,当且仅当三角形是正三角形的时候,四心合一心,称做正三角形的中心。
4、重心: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唯一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4.OA=OB=OC=R5.∠BOC=2∠BAC,∠AOB=2∠ACB,∠COA=2∠CBA6.S△ABC=abc/4R三角形的内心的性质: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2.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内切圆半径r3.r=2S/(a+b+c)4.在Rt△ABC中,∠C=90°,r=(a+b-c)/2.5.∠BOC = 90 °+∠A/2 ∠BOA = 90°+∠C/2 ∠AOC = 90 °+∠B/26.S△=[(a+b+c)r]/2 (r是内切圆半径)三角形的垂心的性质: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初中三角形知识点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图形与几何知识点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叫做三角形.2、组成三角形的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3、三角形的分类⑴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⑵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4、三角形的性质⑴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且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⑵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⑶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等于︒360.⑷三角形的内外角定理:①互补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②相等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③不等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⑸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等边对等角,小边对小角;反之,大角对大边,等角对等边,小角对小边也成立.5、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1=⨯底⨯高2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三角形中的中位线⑴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⑷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知识点三: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5、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C BC CD AB ⋅=⋅ ★★★6、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从一定向一直线所引垂线的垂足,叫做这个点在这条直线上的正射影;一条线段在直线上的正射影,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正射影间的线段.点和线段的正射影简称为射影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推论: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条直角边是该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即22290CD AD BDACB AC AD ABCD AB BC BD AB︒⎧=⋅⎫∠=⎪⇒=⋅⎬⎨⊥⎭⎪=⋅⎩知识点四: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⑵角角边定理:任意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⑶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⑷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 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4、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①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②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③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知识点五:相似三角形1、比例线段的概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a c b d=或:=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⑴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⑵当两个比例式的每一项都对应相同,两个比例式才是同一比例式. ⑶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d c b =. 2、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1bc ad d c b a =⇔=::;2b a c b c c a ⋅=⇔=2::. 反比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cd a b d c ba =⇒=.合比性质:ddc b b ad c b a ±=±⇒=.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d c dc ba b a cc d a a b d c b a 等等.等比性质:如果)0(≠++++====n f d bm e c a ,那么am e c a =++++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逆定理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梯形中位线定理的逆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第三边. 4、相似三角形⑴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定理的基本图形语言:数学符号语言:BC DE // ∴ADE ∆∽ABC ∆.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4: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都相似.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联系列表如下:“对应边成比例”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用类比的方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并从中探究新知识掌握的方法. 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相似三角形内切圆与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⑷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相似直角三角形引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线段成比例,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类似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直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经过归纳和总结,相似三角形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ADE ∽△ABC如下左图,已知1=B ∠∠,则由公共角A ∠得,△ADC ∽△ACB ;如下右图,已知B D ∠=∠,则由对顶角12∠=∠得,△ADE ∽△ABC③旋转型:已知BAD CAE ∠=∠,B D ∠=∠,则△ADE ∽△ABC ,下图为常见的基本图形.④母子型:已知90ACB AB CD ︒∠=⊥,,则△CBD ∽△ABC ∽△ACD .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关键是要善于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构造出上述基本图形.知识点六: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建立在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之上 1、如图,在△ABC 中,∠C=90° ①sin A a A c ∠==的对边斜边;②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 ③tan A a A A b ∠==∠的对边的邻边;④cot A bA A a∠==∠的邻边的对边2、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30°45°60° 90°111 不存在不存在13、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tanA=cot90°—A,cotA=tan90°—A2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 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4弦切关系:tanA=AAcos sin。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和常见题型总结,推荐文档

P,若∠A=500,求∠BPC 的度数。
A
20.已知,如图 8,∠ABD=∠DBC,∠ACD=∠DCE (1) ∠A=500, 求∠D 的度数。 (2)∠D 与∠A 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D B
P (图 6)
E C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7.2.2 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1.在△ABC 中,若∠A=∠B= 1 ∠C,则∠C 等于(
)
2
A.45° B.60° C.90°
D.120°
2.如图所示,∠1+∠2+∠3+∠4 的度数为(
)
A100° B.180° C.360°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AB∥CD,AD,BC 交于 O,∠A=35°,∠BOD= 76°,则∠C 的度数是( )
A.31°
B.35° C.41° D.76°
4.如图所示,∠1+∠2+∠3+∠4 的度数为
.
第 2 题图
第 4 题图
第 3 题图
第 6 题图
5.一幅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 图中 a 的度数为(
11.如图 11 所示,在△ABC 中,∠A=70°,BO,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求∠BOC 的度数.
A
A
A
D
O
B
O
C
D
E
图9
初中数学知识点:三角形的内心、外心、中心、重心

三角形的四心定义:1、内心: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即内切圆的圆心。
内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线交点的原理:经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这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原理: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2、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中心:三角形只有五种心重心、垂心、内心、外心、旁心,当且仅当三角形是正三角形的时候,四心合一心,称做正三角形的中心。
4、重心: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唯一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4.OA=OB=OC=R5.BOC=2BAC,AOB=2ACB,COA=2CBA6.S△ABC=abc/4R三角形的内心的性质: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2.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内切圆半径r3.r=2S/(a+b+c)4.在Rt△ABC中,C=90,r=(a+b-c)/2.5.BOC = 90 +A/2 BOA = 90 +C/2 AOC = 90 +B/26.S△=[(a+b+c)r]/2 (r是内切圆半径)三角形的垂心的性质: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者说,三角形的内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
例如在△ABC中3. 垂心O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的外接圆圆上。
4.△ABC中,有六组四点共圆,有三组(每组四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且AO?OD=BO?OE=CO?OF5. H、A、B、C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称这样的四点为一垂心组)。
初中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中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初中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篇一」1.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2.公式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中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篇二」初中三角形数学知识点总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接下来为大家整合的是上海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知识点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中考知识点总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
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
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
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
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
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
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4。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1. 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指的是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
当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相等时,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2. 判断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条件有三个:•SSS(边边边)法则:当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时,它们是全等的。
•SAS(边角边)法则:当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边和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时,它们是全等的。
•ASA(角边角)法则:当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边分别对应相等时,它们是全等的。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具有以下性质:•对应边相等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完全相等。
4.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测量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通过构造辅助的全等三角形,可以测量一些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
•几何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用于几何证明过程中,简化证明的步骤。
•建模和仿真:在建模和仿真过程中,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可以用于确定相似物体的尺寸和位置。
5. 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技巧和事项:•注意给定条件:仔细阅读题目,了解给定条件,判断是否可以使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解题。
•画图辅助理解:通过画图,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辅助解题。
•注意证明过程:在使用全等三角形进行几何证明时,需要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多做练习:通过多做一些练习题,加深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总结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简化几何证明过程,并应用于建模和仿真。
在学习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判断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注意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初二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二三角形知识点总结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初二三角形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1】初二三角形知识点总结1.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2.公式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三条边的比为1:1: ,12+12=( )2,故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三个角满足关系∠B+∠C=∠A,则∠A为90°,故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若已知角,只要求得一个角为90°即可.
A.28°B.22°C.32°D.38°
【答案】B
【解析】
【分析】
延长AB交CF于E,求出∠AB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EC,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2=∠AEC,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解:如图,延长AB交CF于E,
∵∠ACB=90°,∠A=30°,
∠ABC=60°,
∵∠1=38°,
∴∠AEC=∠ABC-∠1=22°,
【详解】
解:如图
∵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6,BD=8,
∴AB= =5,
作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PE+PF的最小值,
∵AC是∠DAB的平分线,E是AB的中点,
∴E′在AD上,且E′是AD的中点,
∵AD=AB,
∴AE=AE′,
∵F是BC的中点,
∴E′F=AB=5.
故选C.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将题干中生活实例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再利用相关知识求解.
8.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平分BAD交BC于点E,且∠ADC=60°,AB= BC,连接OE.下列结论:①AE=CE;②S△ABC=AB•AC;③S△ABE=2S△AOE;④OE= BC,成立的个数有()
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故AB=2BC=2×4=8cm,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11-3-1,在四边形ABCD中,∠A=∠B=∠C,点E在边AB上,∠AED=60°,则一定有()
【详解】
∵CE∥AB,
∴∠B=∠DCE,∠BAD=∠E,
在△ABD和△ECD中,
∴△ABD≌△ECD(AAS),
∵GH∥EF,
∴∠2=∠AEC=2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平行线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13.如图,Rt△ABC中,∠C=90°,∠B=30°,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则∠CAD的度数是( )
∴∠BAD=90°,
∵∠BAF=60°,
∴∠DAF=30°,
∵长方形ABCD沿AE折叠,
∴△ADE≌△AFE,
∴∠DAE=∠EAF= ∠DAF=15°.
故选C.
【点睛】
图形的折叠实际上相当于把折叠部分沿着折痕所在直线作轴对称,所以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部分就是对应量.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
A.6B.8C. D.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设∠A=x,
则∠B=2x,∠C=3x,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x+2x+3x=180°,
解得x=30°,
即∠A=30°,∠C=3×30°=90°,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作图原理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如图,OA=OB,OC=OD,∠O=50°,∠D=35°,则∠OAC等于()
A.65°B.95°C.45°D.8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OA=OB,OC=OD证明△ODB≌△OCA,得到∠OAC=∠OBD,再根据∠O=50°,∠D=35°即可得答案.
∴∠DAB=∠B=30°,
∴∠CAD=∠BAC-∠DAB=30°,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中垂线的作图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如图,在 中, ,分别是以点A,点B为圆心,以大于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的连线交 于点 ,交 于点 ,连接 ,若 ,则 ()
A. B. C. D.
故选D.
7.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装满水的无盖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浸没在杯子里面的长度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A.h≤15cmB.h≥8cmC.8cm≤h≤17cmD.7cm≤h≤16cm
【答案】C
【解析】
【分析】
筷子浸没在水中的最短距离为水杯高度,最长距离如下图,是筷子斜卧于杯中时,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
∴S△ABE=S△ACE=2S△AOE,故③正确;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CO,
∵AE=CE,
∴EO⊥AC,
∵∠ACE=30°,
∴EO= EC,
∵EC= AB,
∴OE= BC,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个数为3个,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证得△ABE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A.1个B.2个C.3个D.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ADC=60°,∠BAD=12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B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推出AE=BE= BC,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进行推理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ADC=60°,∠BAD=120°,
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复习
一、选择题
1.如图,长方形ABCD沿AE折叠,使D点落在BC边上的F点处,∠BAF=600,那么∠DAE等于()
A.45°B.30 °C.15°D.6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DAF=3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ABCD是长方形,
A.∠ADE=20°B.∠ADE=30°C.∠ADE= ∠ADCD.∠ADE= ∠ADC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ADE=x,∠ADC=y,由题意可得,
∠ADE+∠AED+∠A=180°,∠A+∠B+∠C+∠ADC=360°,
即x+60+∠A=180①,3∠A+y=360②,
由①×3-②可得3x-y=0,
【详解】
解:OA=OB,OC=OD,
在△ODB和△OCA中,
∴△ODB≌△OCA(SAS),
∠OAC=∠OBD=180°-50°-35°=95°,
故B为答案.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ABC中,∠A:∠B:∠C=1:2:3,最小边BC=4cm,则最长边AB的长为()cm
15.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三条边的比为2∶3∶4B.三条边满足关系a2=b2﹣c2
C.三条边的比为1∶1∶ D.三个角满足关系∠B+∠C=∠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
【详解】
A、三条边的比为2:3:4,22+32≠42,故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6.如图,在△ABC中,点D为BC的中点,连接AD,过点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D≌△ECDB.连接BE,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边形
C.DA=DED.CE=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DCE,∠BAD=∠E,然后根据AAS证得△ABD≌△ECD,得出AD=DE,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到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边形,CE=AB,即可解答.
9.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8,BD=6,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
A.3B.4C.5D.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其边长,再作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PE+PF的最小值,再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E′F的长度即可.
∵ ,
∴ ,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角平分线的绘制方法.
11.如图,已知AB=AE,AC=AD,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AED的是()
A.BC=EDB.∠BAD=∠EAC
C.∠B=∠ED.∠BAC=∠EAD
【答案】C
【解析】
解:A.∵AB=AE,AC=AD,BC=ED,∴△ABC≌△AED(SSS),故A不符合题意;
所以 ,即∠ADE= ∠ADC.
故答案选D.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6.图中的三角形被木板遮住了一部分,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