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苯主要工业生产方法及其危险性分析
乙苯、苯乙烯安全生产要点

乙苯、苯乙烯安全生产要点1. 引言乙苯和苯乙烯是常见的有机化学品,在许多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具有易燃、易挥发、可燃性高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乙苯和苯乙烯的生产过程安全可靠,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
本文将重点介绍乙苯和苯乙烯安全生产的要点。
2. 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在乙苯和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设备和设施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乙苯和苯乙烯的泄漏。
泄漏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等危险。
•设备和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相关设备和设施应安装气体检测仪器,及时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以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设备和设施周围应设置防火措施,如灭火器、干粉灭火系统等,以防止火灾扩散。
3. 安全操作和作业规程安全操作和作业规程是确保乙苯和苯乙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安全培训,并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在操作乙苯和苯乙烯前,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反工艺要求和标准操作程序。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等易造成火灾的行为。
•在操作完成后,必须及时清洁工作区域,并妥善处理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4. 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虽然我们努力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但事故仍可能发生。
因此,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及时处理事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公司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并组织定期的演练和培训。
•应急预案中应包括对乙苯和苯乙烯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处理措施和详细步骤。
•事故发生时,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报警、撤离、停止相关操作等,确保人员安全。
•在进行事故处理时,应根据事故性质和规模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适当的灭火剂、隔离泄漏源等。
5. 安全意识和文化建设除了具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作业规程外,塑造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文化也至关重要。
乙苯、苯乙烯安全生产要点

乙苯、苯乙烯安全生产要点
乙苯和苯乙烯是广泛用于化工、制药、染料等领域的有机化合物,但其具有易燃、易爆、毒性大等危险性质,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本文将介绍乙苯、苯乙烯的安全生产要点。
1. 乙苯的安全生产要点
1.1 灭火措施
乙苯着火后难以熄灭,因此在发生火灾时应采取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方式进行扑灭。
不要使用水或油类物质进行灭火,以免使火势扩大。
1.2 防护措施
乙苯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容易透过皮肤吸收。
因此,在生产和使用乙苯时需做好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面罩等装备,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避免乙苯蒸气的直接接触。
1.3 废弃物处理
乙苯废弃物应分类存放,避免混合存放。
不要将乙苯废弃物淋溶于水中,应使用特殊的废物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2. 苯乙烯的安全生产要点
2.1 防爆措施
苯乙烯是易爆物质,发生爆炸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对人体、环境造成伤害。
因此生产过程中应采取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爆设备、配置降温措施、建立紧急疏散通道等。
2.2 操作规范
在搬运、装卸和加工苯乙烯时应注意不要碰撞、撞击容器,避免摩擦产生静电和火花,以防止苯乙烯着火或爆炸。
2.3 废物处理
苯乙烯废物应将其储存于单独密封的容器中,以避免其挥发。
苯乙烯废物可以通过运用催化剂再生方式进行处理,回收再利用。
3. 结论
通过对乙苯、苯乙烯的安全生产要点进行梳理,可以有效的防范化工生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场所的安全环保。
乙苯

及实验室安全一、乙苯的基本知识中文名称:乙苯英文名称:ethylbenzene分子式:C8H10 结构简式:C6H5-CH2-CH3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熔点(℃):-94.9 沸点(℃):136.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66 饱和蒸气压(kPa):1.33(25.9℃)结构简式乙苯的主要来源和作用乙苯是一个芳香族的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主要用途是在石油化学工业作为生产苯乙烯的中间体,所制成的苯乙烯一般被用来制备常用的塑料制品—聚苯乙烯。
尽管在原油里存在少量的乙苯,但大批量生产仍然是靠在酸催化下苯与乙烯反应。
乙苯经过催化脱氢,生成氢气和聚苯乙烯。
乙苯也存在与某些颜料中。
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和用作溶剂。
乙苯的危险特性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由于其挥发性比较大,在地表水体中的乙苯主要迁移过程是挥发和在空气中的光解,故生物富集量不多。
乙苯对健康的危害对皮肤、粘膜有较强刺激性,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轻度意识障碍及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及呼吸循环衰竭。
可有肝损害。
直接吸入本品液体可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慢性影响: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
皮肤出现粘糙、皲裂、脱皮。
乙苯的实验室管理操作的管理: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储存的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乙苯、苯乙烯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乙苯、苯乙烯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9 页乙苯、苯乙烯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苯乙烯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乙烯、氢气为甲类火灾危险气体,苯、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等均为甲、乙类易燃、易爆危险性液体。
这些物料一旦泄漏,遇明火或静电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火花就能引发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该生产装置属于甲类火灾、爆炸危险性生产装置,装置大部分区域为爆炸危险Ⅱ区。
乙苯脱氢改造后,增加了氧化脱氢反应器SMART,工艺要求反应系统中加入氧气,生产过程中要保持氧气加入量的高度准确,以保证乙苯的高转化率(即苯乙烯的收率),同时还须稳定控制脱氢尾气氧含量。
乙苯脱氢反应尾气氧含量在线分析仪必须确保准确无误,当控制氧含量的表ASHH—3005、3006、3007三个中有二个达到含氧量1%时联锁停车。
装置投产后,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在操作区内操作,稳定控制温度、压力,防止物料泄漏,严格控制乙苯脱氢系统中的氧含量,以避免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SMART乙苯氧化脱氢反应爆炸情况分析:根据SMART乙苯氧化脱氢反应器生产过程情况,结合上述事故分析,乙苯氧化脱氢反应器爆炸部位主要集中在反应器的上部气相,易损坏设备包括上封头和气相换热器和管线。
导致爆炸的情况有以下两种:①根据UOP公司专家的经验,反应器在超温、飞温时非常危险。
在1.07kPa、300℃以上情况下,反应器混合物蒸汽外泄漏都能自燃,发生剧烈燃烧,即使反应器处于保持状态,也有可能导致反应器爆炸。
②反应器尾气中的氧含量超高。
这时含有高浓度的尾气,氢气含量达80%,只要气相处于运动状态或遇静电、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一)开停工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1.苯乙烯装置开工时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装置的检修后开车是安第 2 页共 9 页全生产中最重要环节之一。
乙苯生产工艺

以负载在Al2O3上的BF3为催化剂的反应法
该法以负载在Al2O3上的BF3为催化剂,可用浓度低达8%~10%(质量分数)的 乙烯为原料进行烷基化反应,因此可以用处理后的FCC干气或焦炉尾气为原 料。该反应在100~150°C和2.5~3.5MPa下进行,乙烯和苯的摩尔比控制在 0.15~0.2之间。烷基转移反应在另外的反应器中进行温度为180~230°C。 从两个反应器出来的物料合并后进入提纯系统。 优点:成品的乙苯纯度可达99.9%。该方法主要优点是催化剂活性高、寿 命长、乙苯选择性好、无腐蚀无污染、流程简短、能耗小,可用于低浓度 乙烯的综合利用。 缺点:催化剂制备条件苛刻,费用也较贵,并容易中毒失活。原料在反应前 必须净化,要求H2S、CO2和H2O等杂质的含量小于1×10-6。
生产方法比较分析
乙苯是生产苯乙烯的中间产品,少量的乙苯也用于溶剂、稀释剂以及生 产二乙基苯等。目前在工业生产中,90%以上是在适当催化剂存在下由 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来制取乙苯。
苯和乙烯烷基化是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若以所用催化剂分类, 可分为三氯化铝(AlCl3)法、BF3—Al2O3法和固体酸法等。液相三 氯化铝法又可分为传统的两相烷基化工艺和单相高温烷基工艺。 AICI3催化剂液相反应法 传统的AlCl3法反应器内反应物和催化剂形成三相,液态芳烃、气态乙 烯和液态的催化剂配合物。催化剂配合物呈红色,与液态芳烃不互溶, 反应时乙烯鼓泡进入含有两个液相的的反应器内,使它们分散混合。 乙烯与苯的摩尔比为0.3~0.35,反应在低于130°C以下及常压进行。
2 乙烯浓度的影响
由表2可知,乙烯浓度对催化精馏过程有影响。干气 中乙烯浓度提高,乙烯的转化率提高,乙苯选择性降低 。这是由于在反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干气中乙烯浓 度增加,乙烯分压增大,有利于乙烯在液相中的溶解吸 收,提高了乙烯的转化率。又由于乙烯在液相中的溶 解度增加,继续烷基化反应速率增大,生成更多的二乙 苯和多烷基苯等,降低了乙苯的选择性
乙苯生产方法解读

乙苯生产方法1 前言乙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脱氢生产苯乙烯,少量的乙苯也用于溶剂、稀释剂以及生产二乙基苯等。
当前,全世界乙苯产量已达约2000万吨,其中99%的乙苯用于生产苯乙烯。
中石化安庆分公司原油加工能力500万吨/年,拥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裂解、延迟焦化、催化重整等主要生产装置。
其中催化(裂解)干气中含有大量的乙烯,目前都作为燃料消耗,没有进行经济有效的利用。
利用催化(裂解)干气中乙烯制备乙苯,进而生产苯乙烯,充分利用炼厂干气中的乙烯资源,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对安庆分公司催化干气中的乙烯资源,以及由稀乙烯制备乙苯的工艺技术路线进行了专门讨论。
2 干气中乙烯资源及利用炼厂干气主要来源于石油的二次加工过程,如催化裂化、催化裂解、延迟焦化、加氢裂化等,其主要成份为氢气、甲烷、乙烯、乙烷以及少量C3/C4烃类。
安庆分公司的炼油装置结构中,拥有具有先进工艺的14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和7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
其中,14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采用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多产丙烯和清洁汽油的MIP-CGP新技术;催化裂解装置具有气体产率大、烯烃含量高的特点,其干气产率超过相同规模催化裂化装置的两倍,乙烯浓度也明显高于常规催化裂化。
两套催化装置副产大量富含乙烯的干气。
在炼油500万吨/年加工负荷情况下,催化裂化和催化裂解装置所产干气中乙烯量约3万吨/年。
干气中乙烯资源的回收利用,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已经开发的回收炼厂干气中乙烯的技术主要有深冷分离法、双金属盐络合吸收法、溶剂抽提法、膨胀机法、吸附法,此外还有干气直接制乙苯技术。
从目前国内外对干气中稀乙烯利用的技术开发情况来看,由于将乙烯通过分离提纯再行利用的方法投资较大,经济性差,因此稀乙烯的利用倾向于将稀乙烯直接加工,这方面的技术开发则集中于乙苯/苯乙烯的生产。
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发了利用稀乙烯直接烃化制乙苯的工艺技术。
乙苯生产的工艺原理

乙苯生产的工艺原理
乙苯是一种芳香烃,其化学式为C8H10。
它可以通过苯乙烯的加氢制备,这是乙苯最主要的工业生产方法。
具体来说,乙苯的生产流程如下:
1. 用乙烯和苯反应生成苯乙烯。
2. 将苯乙烯加氢,生成乙苯。
3. 将乙苯蒸馏分离出来并进行后续的加工。
这个过程需要高温高压,并且需要使用催化剂来促进反应。
一般来说,乙苯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除了加氢法以外,乙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制备,比如萘基化法、甲苯甲醇法等,但是这些方法的应用比较有限。
浅谈乙苯_苯乙烯装置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浅谈乙苯/苯乙烯装置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发布时间:2021-04-20T09:48:19.15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第2期作者:候海滨[导读] 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良好的职业卫生保障,候海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延安炼油厂陕西省延安市 727406 摘要: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良好的职业卫生保障,能够有效的延长劳动者的有效工作年限,保持和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生产力。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职业危害,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制度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让他们在创造财富时减少对自己的伤害。
关键词:职业危害因素物理化学治理危害合格职业危害是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这诸多方面中,弄清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切入点、首要任务,是开展职业健康工作的前提,发现隐患及时治理是职业健康工作的关键,是职业健康工作永恒的主题。
1 乙苯/苯乙烯装置职业危害因素简介延安炼油厂联合三车间乙苯/苯乙烯装置是利用100万吨/年催化装置和200万吨/年催化装置的副产品-干气,干气经过脱硫后,其中的乙烯和苯进行烃化、反烃化反应生产乙苯,精馏后的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
1.1 乙苯/苯乙烯装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乙苯/苯乙烯装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有害因素、物理有害因素.1.1.1化学有害因素: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等。
1.1.2物理有害因素:噪声、高温等。
1.2 乙苯/苯乙烯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乙苯/苯乙烯装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塔、乙苯塔、苯甲苯分离塔、粗苯乙烯塔等设备运行过程中逸散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及非甲烷总烃等;反应器、加热炉、压缩机、空冷、机泵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工艺管线、设备高温部分产生的高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苯主要工业生产方法及其危险性分析安全071 李锦洋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工业上乙苯的主要生产方法及对其中危险性的分析关键词:工业生产、乙苯、烷基化、工艺技术、危险性乙苯是生产苯乙烯的中间产品,少量的乙苯也用于溶剂、稀释剂以及生产二乙基苯等。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除极少数(≯4 %)乙苯来源于重整轻油C8芳烃馏份抽提外,其余90%以上是在适当催化剂存在下由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来制取。
1工业生产乙苯工艺到目前为止,工业上乙苯主要由苯与乙烯的烷基化反应来生产的。
由烷基化制乙苯的工艺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三氯化铝为催化剂的烷基化反应路线,以ZSM - 5沸石为催化剂的气相烷基化法以及由Y - 沸石为催化剂的液相法制乙苯工艺路线。
近几年来,国内也开展了以沸石为催化剂生产乙苯的研究,并显示了良好的工业前景。
同时,催化蒸馏技术制乙苯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
1.1法法采用的是典型的Friedel - Crafts工艺,用配合物为催化剂。
反应的副产物主要为二乙苯和多乙苯,有液相法和均相法之分。
1.1.1 液相法传统的液相法是DOW化学公司于1935年开发的最早的乙苯生产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外多家化学公司都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技术(Basf 、Shell 、Monsanto 、UCC 等) 。
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UCC/ Badger工艺。
传统的液相法使用- HCl催化剂,溶解于苯、乙苯和多乙苯的混合物中,生成络和物。
该络和物在烷基化反应器中与液态苯形成两相反应体系,同时通入乙烯气体,在温度130℃以下,常压至0.15MPa下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乙苯和多乙苯,同时,多乙苯和乙苯发生烷基转移反应。
反应器中乙烯与苯摩尔比为0.30~0.35 ,乙烯转化率接近100%,烷基化反应收率为97.5%。
催化剂、苯、多乙苯循环使用,每吨乙苯副产焦油1.8~2.7kg。
此反应中苯的烷基化反应和多乙苯的烷基转移反应在一台反应器中完成。
为限制多乙苯的生成,必须控制乙烯与苯的比例。
工业生产装置控制乙烯与苯的分子比为0.3~0.4 左右。
反应产物的平衡组成只与反应混合物中烷基和苯核有关。
工艺流程见图1。
1.1.2 均相法由于传统的法存在着污染腐蚀严重及反应器内两个液相等问题,1974年Monsanto/ Lummus公司提出了均相法。
该工艺通过控制乙烯的投料,使催化剂的用量减少到处于溶解度范围内,使反应可以在均一的液相中进行,提高了乙苯的产率。
反应温度为160~180℃,压力0.6~0.8MPa ,乙烯与苯的摩尔比为0.8。
均相法进料乙烯浓度范围可为15%~100%。
当用稀乙烯为原料时,原料气中、、C和O均需净化至质量分数约为5×以下。
1.2Mobil - Badger气相法1976 年由Mobil 和Badger公司合作开发了以高硅ZSM - 5沸石为催化剂制乙苯的气相法。
1980年在美国Hoechst公司实现了工业化,年产47.3万吨乙苯。
实际生产中,反应器有两种工艺。
一是回收的多乙苯进入同一反应器。
另一种是进入另外一个烷基化反应器。
苯在温度为400 ℃左右,压力为1.2~1.6MPa下,以气相进入顶部床层,进行气相烷基化反应,同时也进行烷基转移反应。
苯与乙烯的重量综合比为18.5 ,乙烯转化率达99.8 %。
苯循环,回收后的多乙苯进入烷基转移反应器进行烷基转移反应。
其操作条件为:压力0.6~0.7MPa ,温度440~445℃,苯与多乙苯分子比为(1~1. 52) :1 ,苯单程转化率为15%(Wt ) ,乙苯收率为98%。
该工艺可以用浓乙烯为原料,也可用稀乙烯混合气体为原料,但在处理FCC干气或焦炉尾气原料时,为了延长催化剂单程寿命,需对原料进行严格精制(原料气中丙烯、、和O等杂质均需净化至质量分数均为以下) 。
该工艺装置投资和能耗相对较高(苯单耗0.749t/ t乙苯,乙烯0.168t/ t 乙苯)。
第一套利用炼厂气为原料生产乙苯的工业化试验装置建成于1977年,并于1991年在英国Stanlow建成投产了16万吨/年乙苯的第一套大型工业装置。
工艺流程见图2。
1.3Unocal/Lummus/ UOP液相法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美国Unocal/Lummus/UOP公司联合开发了固体酸催化剂上苯与乙烯液相法制乙苯的新技术,以USY沸石为催化剂,为粘合剂。
在232~316℃和2.79~6.99MPa下进行反应, 苯的质量空速2~10/h ,苯/乙烯摩尔比4~10。
该法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废料, 反应温度低(一般不超过300℃) ,乙苯中二甲苯杂质含量仅为20~40×, 远远少于气相法。
催化剂的运转周期可长达一年, 对原料纯度要求不高。
使用后的催化剂可以进行器外再生,再生条件缓和,使用寿命可达3年。
1990年在日本Oita第一套工业装置投产,年产21.2万t乙苯。
世界上正式投产和正在组建中的装置有二十多套。
但该法只能用于浓乙烯的烷基化反应,而不适合FCC干气或焦炉尾气原料。
工艺流程见图3。
2危险性分析2.1物料危险性2.1.1 乙烯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
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
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2.1.2 苯由于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
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90)规定,苯属第三类危险货物易燃液体中的中闪点液体。
而且由于它的挥发性,可能造成蒸气局部聚集,因此在贮存,运输时要求远离火源和热源,防止静电。
2.1.3 乙苯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较强刺激性,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轻度意识障碍及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及呼吸循环衰竭。
可有肝损害。
直接吸入本品液体可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慢性影响: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
皮肤出现粘糙、皲裂、脱皮。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2.2工艺及设备危险性2.2.1 液相法该工艺反应介质的腐蚀性强,需要使用抗腐蚀的材料制造反应设备。
反应产物有机相经过水洗、碱洗后产生大量含有氢氧化铝淤浆的废水,加上废催化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于其它烯烃能同样进行烷基化反应而消耗苯,并给分离造成困难;硫化物和乙炔能使催化剂失活,水使发生水解而生成不溶物A1(OH,易造成管道堵塞。
2.2.2 Mobil - Badger气相法由于ZSM - 5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较高,因此反应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防止在反应时应防止被烫伤,并且需要对设备管道进行保温措施。
设备的密封性要做好,防止物料泄漏。
2.2.3 Unocal/Lummus/ UOP液相法因物料具有毒性,设备的密封性一定要好,并经常检查。
参考文献:[1] 王兰海,韩金玉,王小为,甘肃科技,第22卷第2期 2006 年2月乙苯合成生产工艺及技术研究进展[2] 杨立英,王志良,张吉瑞,陈曙,化学世界,第十期乙苯合成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