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详细介绍

合集下载

以太网介绍分析 (一)

以太网介绍分析 (一)

以太网介绍分析 (一)以太网介绍分析以太网 (Ethernet) 是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一种计算机通信技术。

它是由Robert Metcalfe和他的研究团队于1970年代末在美国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发明的。

与其他局域网技术相比,以太网更加廉价、易于部署和维护,因此被广泛使用。

一、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利用一种称为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的协议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这种协议要求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包之前侦听网络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网络中没有数据包,则计算机可以发送数据包。

如果两个或多个计算机同时开始发送数据包,它们会发生碰撞,并自动停止发送,然后稍微等待一段时间再次发送。

这种反复检测和等待的过程称为CSMA/CD过程。

二、以太网的拓扑结构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其中,星型拓扑是最为常见的拓扑结构。

它的特点是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交换机上,交换机起着调度和转发数据的作用。

总线型拓扑的特点是所有节点都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环型拓扑的特点是各节点连接成一个环形,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的节点,直到到达目的节点。

三、以太网的速率和传输距离以太网的传输速率通常为10Mbps、100 Mbps或1000Mbps。

在实际应用中,越高的传输速率意味着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效率。

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受网线材料和信号衰减等因素影响。

一般而言,100米是以太网正常的传输距离。

四、以太网的优缺点以太网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原因之一是其优良的性价比。

与其他局域网技术相比,它更加便宜。

此外,它的部署和维护也更加简单。

另一方面,以太网的主要缺点是其速度相对较慢。

与一些现代的局域网技术(如光纤网络)相比,它的速度远远不够快。

总之,以太网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的计算机通信技术。

以太网原理通俗易懂图文说明PPT课件

以太网原理通俗易懂图文说明PPT课件
• 但VLAN技术也有缺点:
• 使用VLAN来划分网络后,网络的效率提高不少,可是本来不需要相互 访问的两个部门,现在又要少量的访问需求,该怎么办到呢?
我有个办法,你看行吗—— 让VLAN只限制 广播报文,不限制单播报文!
第28页/共44页
解决办法(一)
解 决办法 (一)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VLAN
成固定的?
第4页/共44页
以太网帧结构
DMAC SMAC Length/T DATA/PAD
FCS
Ethernet_II 802.3
Length/Type值
含义
Length/T > 1500 代表了该帧的类型 Length/T <= 1500 代表了该帧的长度
第5页/共44页
以太网原理---CSMA/CD
( L2+路 由 器 ) 模 式的缺 陷
1.需要多个设备,组网复杂; 2.VLAN间通信通过路由器完成; 3.路由器价格昂贵,速率较低。
LANSwitch单个100M端 10.110.10.0
口64字节包转发能力 148,810pps
工程部 VLAN
10.110.20.0
市场部 VLAN
传统路由器整机64字节包 转发能力通常< 100,100pps
共享式以太网传输介质
共 享式以 太网传 输介质
10Base5:粗同轴电缆(5代表电缆的字段长度是500米)
10Base2:细同轴电缆(2代表电缆的字段长度是200米)
• 在共享式以太网之时,使用一种称为抽头的设备建立与同轴电缆的连接。须 用特殊的工具在同轴电缆里挖一个小洞,然后将抽头接入。此项工作存在一 定的风险:因为任何疏忽,都有可能使电缆的中心导体与屏蔽层短接,导致 这个网络段的崩溃。同轴电缆的致命缺陷是:电缆上的设备是串连的,单点 的故障可以导致这个网络的崩溃。

以太网

以太网

直通网线制作示例图
交叉网线制作示例图
百兆以太网标准
IEEE802.3u规定了快速以太网标准,也叫做百 兆以太网。IEEE802.3u在物理层使用 100BaseTX或100BaseFX标准。IEEE802.3中规 定物理层采用4B/5B编码,可以适应半双工或 全双工工作方式。工作在半双工状态下时,在 数据链路层同样采用CSMA/CD介质占用规则。 100M以太网在采用光纤连接时物理标准为 100BaseFX。工作方式和传输距离与10M以太 网相同。
Ethernet 组成
Ethernet 基本网络组成:
共享媒体和电缆:双绞线,同轴细缆,同轴 粗缆,光纤; 转发器或集线器; 网桥; 交换机。
Ethernet地址
为了标识以太网上的每台主机,需 要给每台主机上的网络适配器分配一个 唯一的通信地址,即Ethernet地址或称 为网卡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以太网帧的结构
以太网的帧前面都有一段前同步信号,作为帧 开始的标记,以及同步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 前同步信号包括64位二进制码,前面62位是连 续的“1010……”间隔,最后两是“11”,称为 “开始标记”。前同步位没有意义,虽然它也 是帧的组成部分,但严格地说不属于帧的有效 字段。
以太网帧的结构
数据传输形式
a.单播unicast:数据包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 用目的节点的地址为数据包编址,将数据包发 送到网络上,由网络将数据包最终传送到目的 节点。 b.多播multicast:由单一数据包组成,被复制后 发送到网络上某些特定的节点:源节点用多播 传输的地址为数据包编址,然后将其发送到网 络上,数据包在网络上得到复制并被传送到多 播地址指定的节点上去。 c.广播broadcast:由单一数据包组成,被复制后 发送到网络上所有节点。方式类似于多播。

以太网技术基本原理

以太网技术基本原理

以太网技术基本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基于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采用共享介质的方式实现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以下是以太网技术的基本原理的详细介绍。

1.CSMA/CD协议:CSMA/CD协议是以太网的核心协议,用于解决多个终端设备同时访问共享介质时产生的冲突问题。

其工作原理是,在发送数据之前,终端设备会先监听共享介质上是否有信号传输,如果没有,则可以开始发送自己的数据。

如果检测到有信号传输,表示介质正在被占用,终端设备会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再次进行监听,以便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数据发送。

如果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终端设备检测到介质上有冲突,就会终止发送并等待一段时间,再次检测介质是否被占用,然后重新开始发送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CSMA/CD协议可以有效地解决冲突问题,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2.介质访问控制:以太网采用的是共享介质的方式,多个终端设备共享同一根传输介质。

为了保证每个终端设备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以太网采用了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具体来说,以太网将共享介质分割为多个时隙,并将每个时隙划分为一个最小的数据传输单元(称为“帧”)。

终端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等待一个空闲的时隙,然后按照时隙进行数据发送。

这种介质访问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地保证每个终端设备的公平访问权,并避免了数据传输的混乱和冲突。

3.MAC地址:以太网使用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每个终端设备。

MAC地址是一个48位的全球唯一标识符,由6个字节组成。

其中前3个字节是由IEEE管理的组织唯一标识符(OUI),用于标识设备的生产厂商,后3个字节由设备厂商自行分配。

每个终端设备在生产时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MAC地址,以太网通过这个地址来确定数据应该发送到哪个设备。

4.帧格式: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通过帧来进行,每个帧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包。

以太网的帧格式包括了源MAC地址、目标MAC地址、协议类型和数据部分。

以太网介绍

以太网介绍

3
第 三 章 以 太 网 介 绍
以太网概述

IEEE 802标准
IEEE 802标准是由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 程师学会)制订的局域网标准 IEEE 802委员会有10多个分委员会

第 三 章 以 太 网 介 绍
802.1A,概述、体系结构和网络互连,网络管理 802.1B,寻址、网络管理、网间互连及高层接口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802.3,CSMA/CD共享总线网,即Ethernet 802.5,令牌环网(Token-Ring) 802.11,无线局域网
第 三 章
以太网介绍
本章要点
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的物理层 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 帧格式 帧捕捉工具介绍

第 三 章 以 太 网 介 绍
2
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的诞生
1973年,施乐(Xerox)公司设计了第一个 局域网系统,被命名为Ethernet,带宽为 2.94Mbps 1982年,DEC、Intel和Xerox联合发表了 Ethernet Version 2规范,将带宽提高到了 10Mbps,并正式投入商业市场 1983年,IEEE通过了802.3 CSMA/CD规范

NAME表示局域网的名称
Ethernet,以太网 FastEthernet,快速以太网 GigaEhternet,千兆以太网


Y表示传输媒体
5指粗同轴电缆 2指细同轴电缆 T指双绞线 F指光纤

5

例如:IEEE 802.3 10BaseT Ethernet,不过 通常缩写为10BaseT
100BaseT2 3类以上双绞线
2对
100米

以太网工作原理

以太网工作原理

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了一种称为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的协议来控制数据传输。

在以太网中,数据被分割成帧,然后通过网络传输。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首先,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来控制数据传输。

这意味着当一个设备想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会监听网络,确保没有其他设备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网络空闲,设备就会发送数据。

但是,如果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碰撞。

当检测到碰撞时,设备会随机等待一段时间,然后重新发送数据。

其次,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识别设备。

每个以太网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它由48位二进制数组成。

当数据帧被发送到网络上时,它包含了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太网设备会根据这个地址来决定是否接收数据。

此外,以太网使用了CSMA/CD协议来控制网络的拓扑结构。

在以太网中,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和树型。

总线型拓扑中,所有设备都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星型拓扑中,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设备上;树型拓扑则是将多个星型拓扑连接在一起。

最后,以太网使用了以太网交换机来提高网络性能。

交换机可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数据,而不是像集线器一样简单地将数据广播到整个网络上。

这样可以减少网络拥塞,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总之,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了CSMA/CD协议来控制数据传输,使用MAC地址来识别设备,使用不同的拓扑结构来搭建网络,同时利用以太网交换机来提高网络性能。

通过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局域网的工作方式,从而更好地设计和管理网络。

以太网详细介绍

以太网详细介绍

Balanced Copper Xcvr Shielded Balanced Copper Cable
2005©
zqiangwu@
GBN支持的传输供介质
1000 Mbps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802.3z CSMA/CD Ethernet
1000BaseLX (1300 nm)
多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550米 单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3000米
铜基连接距离最大为25米,基于5类无屏蔽双绞线的连接距离增至 100 米的技术
可选的千兆位介质无关接口(GMII) 基于光纤的全双工和半双工操作

2005©
zqiangwu@
GBN的优点

千兆以太网采用和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一样的可变长的 (64-1514byte)IEEE802.3帧格式 千兆以太网在不改变现有的网络结构的前提下得到更高的 带宽。千兆网和以前的以太网以及快速以太网几乎一样, 都支持相同的IEEE 802.3帧格式、全双工和流控制模式。 根据IEEE802.3x的定义,当两个节点以全双工通讯时,线 路上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千兆以太网在全双工模式 下遵循该标准进行通讯 ,也遵循标准以太网的流控制模 式来避免冲突和拥挤简单、直接的转移低成本;支持新应 用程序能力强;弹性化的网络设计简单、直接的转移到高 性能平台
2005©
zqiangwu@
千兆网的技术规范
规范名称
1000BASE-LX
传输介质
62.5um 多模 50um 多模 10um 单模 62.5um 多模
编码方式
8B/10B 8B/10B 8B/10B 8B/10B
传输带宽
500MHz 400/500MHz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EC、l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IEEE 802.3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 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 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

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lanced Copper Xcvr Shielded Balanced Copper Cable
2005©
zqiangwu@
GBN支持的传输供介质
1000 Mbps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802.3z CSMA/CD Ethernet
1000BaseLX (1300 nm)

2005©
zqiangwu@
Syllabus
100M以太网 1000M以太网 10G以太网 不同以太网的接口规范

2005©
zqiangwu@
GBN功能单元的设计要求
Ethernet Upper Layers

IEEE 802.3z 目标



由于采用CSMA/CD协议,可与10BASE-T并行工作,避免了 协议转换造成的系统开销,因此效率更高

标准化已经形成,而代价却比较低廉
2005©
zqiangwu@
FDDI系统

FDDI规定了利用光纤媒体,以100Mbps的速率传输的基于令牌 的双环局域网技术

FDDI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它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FDDI可利 用两种类型的光纤:单模和多模。

在一般的环型网络中,只有一个主时钟,但是由于在绕环运 行时,时钟信号会有一点点的偏移,虽然偏移量不是很大, 但每个节点产生的偏移累积起来还是相当可观的。 100Mbps光纤环中,由于速率的大幅提高,因此,时钟偏移

的现象更为严重。因此,FDDI标准规定使用分布式的时钟偏
移解决方法。每个节点有独立的时钟和弹性缓冲器。进入节 点缓冲器的数据,其时钟是按照输入信号的时钟确定的,但
MAC PHY
8B/10B Encoding/Decoding
Copper PHY Encoder/Decoder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Xcvr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MAC & PHY标准

简单
利用现有技术
LWL SWL Fiber Optic Fiber Optic Xcvr Xcvr Single-Mode Multimode or Multimode Fiber Fiber
1000BASE-SX
160MHz
220m
62.5um 多模
50um 多模 50um 多模 1000BASE-CX 1000BASE-T STP UTP 5 Class
8B/10B
8B/10B 8B/10B 8B/10B
Trellis/Viterbi
200MHz
400MHz 500MHz
275m
500m 550m 25m
1997
1999
1995
Ethernet FDDI
10x 100x
Fast Ethernet/ OC-3 ATM
1000x
Gigabit Ethernet/ OC-12, 48 ATM
迎合带宽与服务的需求!
2005©
zqiangwu@
10 Gigabit Ethernet/ OC-192 ATM/PoS
125MHz
100m
2005©
zqiangwu@
GBN技术特点

千兆位以太网标准IEEE802.3z

1000Mbps通信速率


802. 3以太网帧格式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CSMA/CD)技术 在一个冲突域中支持一个中继器(Repeater)
10BASE-T和100BASE-T向下兼容技术
传输介质 传输技术 传输速率 数据速率 介质段长 物理范围

100BASE-TX 2 对,STP/5 类 UTP 4B5B,NRZI , MLT-3 125 MBaud 100 Mbps 100 m 200 m
100BASE-FX 2 对,光纤 4B5B,NRZI 125 MBaud 100 Mbps 100 m 400 m
Long Reach Lasers: 15 to 60 km
1000BaseSX ~850 nm “Long-Haul Copper” (802.3ab) 1000BaseCX Copper
Balanced Shielded Cable
//
25m 机房内 100m 写字间 220m 500m 550m 楼宇内的主干 5 km 校园网主干
2005©
zqiangwu@
千兆网的技术规范
规范名称
1000BASE-LX
传输介质
62.5um 多模 50um 多模 10um 单模 62.5um 多模
编码方式
8B/10B 8B/10B 8B/10B 8B/10B
传输带宽
500MHz 400/500MHz
传输距离
550m 550m 5000m


它与10BASE-T一样采用了IEEE802.3 CSMA/CD的MAC协议
层,并具有同样的星型拓扑结构
2005©
zqiangwu@
100BASE-T特点

采用所有一般以太网做媒体,从而保护了现有网络投资,无 需网线的改变 采用现在流行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网管软件和以太 网管理信息库(以太MIB),所以完全兼容于现有的网管产
100BASE-T4 4 对,3、4、5 类 UTP 8B6T,NRZ 25 MBaud 100 Mbps 100 m 200 m
2005©
zqiangwu@
100Mbps 快速以太网
与10Mbps网络的比较: •拓扑结构和媒体布线方法几乎完全一样; •传输率快10倍; •帧结构和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沿用IEEE802.3。
3种不同的物理层标准:
MAC子层 100BaseTX 2对5类 UTP
2005© zqiangwu@
100BaseFX
100BaseT4 4对3类 UTP
光纤
快速以太网

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是直接由10BASE-T以太网标准 发展而来的,是10BASE-T以太网标准的扩展 它保留了众所周知的以太网的观念,同时开发了新的传输技 术,使网络速度提高了十倍
FDDI的逻辑拓扑是一个逻辑环。物理拓扑有星型或是环型。 FDDI规范定义了两种节点的入网方式。单端口连接点(SAS) 连接到双环的一个环上,而双端口连接点(DAS)

FDDI
DAS SAS 2005© zqiangwu@ 集中

802.3 帧格式 半/全双工 CSMA/CD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Full Duplex and/or Half Duplex Logical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GMII (Optional)
优化流量控制
传输介质是向前兼容
2005©
zqiangwu@
FDDI帧格式 (2)
PA SD FC DA SA INFO FCS ED FS
SA:源地址。标识发送帧的那个节点地址。和目的地址一 样,也包括6个字节多路或广播的地址 INFO:数据。包含上层传送过来的数据或控制信息 FCS:帧校验序列。长度为4个字节。由源节点根据帧的内 容,填入循环冗余校验的值。目的节点重新计算该值, 以判断该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差错。 ED:结束定界符。包含一些非数据信息用以标识帧的结束。 FS:帧状态。一个字节。使源节点可以判定是否该帧出现 了差错和该帧是否被接收节点确认和复制。
Gigabit Interface Cards (GBICs)
2005© zqiangwu@
RJ45
802.3z and 802.3ab 传输介质
1000BaseLX ~1300 nm
{
{
{ {
9u Singlemode
50u Multimode 62.5u Multimode 50u Multimode 62.5u Multimode 4 pr Cat 5 UTP
10,000x
Syllabus
100M以太网 1000M以太网 10G以太网 不同以太网的接口规范

2005©
zqiangwu@
快速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通过在物理层减少每一位的传输时间来提高网络的 带宽。为保持兼容性,快速以太网保留了 802.3 的分组格式、 接口以及算法和规则,只是减少位时。 由于双绞线(光纤)星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所有的快速以太网 均采用双绞线(或是光纤)星型拓扑结构。根据不同的传输介 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000BaseSX (780–850 nm)
MMF 550m SMF 3 km
IEEE 802.3z
MMF 220–500m
1000BaseCX Copper Balanced Shielded Cable 25m
1000BaseT Copper Category 5 UTP 100m
IEEE 802.3ab
是,从缓冲器中输出的信号的时钟是根据节点的时钟确定的。
2005©
zqiangwu@
FDDI帧格式 (1)
PA SD FC DA SA INFO FCS ED FS
PA:前导位。用以和节点的时钟同步,对于每个节点预 示着一个帧的到来 SD:开始定界符。一个字节,表明了一个帧的开始,它 包括与其他帧不同的信号模式 FC:帧控制。格式为“CLFFZZZZ”,C标识是同步帧还是 异步帧,L标识使用16位还是48位地址,FF标识是 LLC帧还是MAC控制帧,最后几位标识控制帧的类型 DA:目的地址。包含单路、多路或广播的地址,6字节
高速网络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