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市 CDC
报 告 区CDC 调 查
疫点
报告 报告
灭蚊
市爱卫办 报 告
区爱卫办 委 派
PCO
核心区
半径100米 诱蚊诱卵器
双层叠 帐法
布雷图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办公室有水生植物,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校园景观建筑的有反槽、假山、空穴、花盆托盘、水池 同时少数阔叶植物叶腋雨后或浇水后雨后形成小型清洁 静止的积水,这些积水都能成为白纹伊蚊孳生地。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学校建筑设施覆盖着防雨塑胶薄膜,在雨后形成了很多 小积水,大多数积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诊断正确、报告及时、流调清楚、判断准确 • 联防联控,各司其职、灭蚊彻底、监测有效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预测: • 今年输入性病例多于往年,开学初半个月学生病例 • 校园绿化好,蚊媒密度高,传播风险大。
3.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理流程
口岸
报告
医院
报告
其它
街道办 社区站
2023年秋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主要内容
• 登革热基本知识
1.1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
1.2人如何得病,哪些症状?
注入
症状
发热、头痛、眼痛、 背痛、骨肉痛、关 节痛,皮疹, 鼻血、牙血、便血
1.1潜伏期?
内潜伏期(病人3-14天) 症状
病毒进入人体到发病时 间(有传染性)
外潜伏期(蚊子:8-12天)
病毒进入蚊体到排出的 时间(有传染性)
RNA、NS1、IgM,IgG
孳生地:各龄期都有
产卵
羽化
幼虫
化蛹
为什么我们只盯着白纹伊蚊?
如何预防登革热的小知识作文

如何预防登革热的小知识作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如何预防登革热!别看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可怕,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小知识,就能轻松应对这种疾病。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要了解一下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这两种病的症状都差不多,就是发烧、头痛、关节痛等,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出血。
所以,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就是防蚊叮咬。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蚊叮咬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三招”。
第一招是穿长袖长裤。
这样可以遮挡住我们的皮肤,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第二招是使用驱蚊液。
市面上有很多种驱蚊液,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第三招是安装蚊帐。
如果你住在一个蚊子比较多的地方,那么安装蚊帐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防蚊叮咬之外,我们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因为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我们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
尽量不要吃那些不干净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免疫力,抵抗病毒的侵袭。
我们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说,不要熬夜、不要喝酒、不要吸烟等等。
这些都是对我们身体有害的习惯,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登革热。
我想说的是,预防登革热并不是一件难事。
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小知识,就能轻松应对这种疾病。
所以,亲爱的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家人和朋友,让我们共同努力,战胜登革热!。
夏季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夏季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夏季是登革热高发季节,因此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1.清除积水:登革病毒的蚊子主要繁殖在积水中,因此要清除家中的所有积水源。
空桶、花盆、瓶盖等容器应该倒掉水,放在室外的水桶要盖好盖子。
花园和庭院需要定期清理,将积水流掉。
2.使用蚊帐和窗纱:在夏季睡觉时,使用蚊帐可以有效地防止蚊子叮咬。
窗户上安装纱窗也可以防止蚊子进入室内。
3.使用驱蚊剂:在户外活动时,使用含有DEET等成分的驱蚊剂可以有效地保护皮肤免受蚊子叮咬。
同时,使用驱蚊剂也可以防止其他蚊媒疾病的传播。
4.穿着适当的衣物:穿长袖长裤可以有效地防止蚊子叮咬。
同时,选择浅色衣物也可以减少蚊子叮咬的几率。
5.定期检查住宅周围的环境:户外场所经常检查,以确保没有积水和其他潜在的蚊子繁殖地。
同时,及时处理发现的潜在蚊子滋生地。
6.加强个人卫生: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减少蚊子在皮肤上停留的机会。
切勿挠痒痒的蚊子叮咬部位,以免引起感染。
7.加强社区卫生:社区应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做好环境卫生管理。
在社区中广泛宣传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8.加强全球合作:登革热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互通信息、分享经验,共同应对登革热的疫情。
总结起来,预防登革热需要从源头上打破蚊子的繁殖环境,采取清除积水等措施。
此外,还需要使用驱蚊剂、穿着适当的衣物、加强个人和社区的卫生习惯,并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
通过巧妙结合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保护自己和社区的健康。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该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其中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传播,宣传登革热的预防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宣传登革热预防知识。
一、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感染登革病毒的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当感染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类时,病毒会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复制。
然后,感染病毒的人类将成为潜在的传播源,当被另一只蚊子叮咬时,病毒将再次传播给新的宿主。
二、登革热的症状登革热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4-7天内出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眼部疼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恶心和呕吐等。
重症登革热的症状可能包括出血、器官损伤和休克等。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登革热至关重要。
三、登革热的预防措施1. 消灭蚊子滋生地:蚊子滋生的主要场所是积水处,因此要定期清理和消毒水缸、花盆、垃圾桶等容器,以减少蚊子的滋生。
2. 使用防蚊措施:在登革热高发地区,人们应采取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涂抹防蚊剂、穿长袖衣物和长裤等。
3. 加强社区宣传:政府和社区组织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册、举办健康讲座和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传递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4. 提供教育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登革热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同时,学校和工作场所也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和员工的防蚊意识。
四、如何宣传登革热预防知识1. 制作宣传海报:可以设计简明扼要的海报,介绍登革热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海报应具有吸引力,以便引起公众的关注。
2. 发放宣传册:制作小册子,详细介绍登革热的预防知识,包括如何消灭蚊子滋生地、如何正确使用防蚊措施等。
将宣传册发放给社区居民、学校和工作场所的师生和员工。
3. 举办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医生或疾病防控专家举办健康讲座,向公众介绍登革热的相关知识。
登革热防治知识问答

登革热病防治相关知识问答(一)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通过带登革病毒的媒介蚊虫叮咬人群而引起传播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
(二)传播登革热的蚊类主要有哪些?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伊蚊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
(三)哪些人易传染上登革热?人群不分年龄、性别均对登革热病毒感染较敏感,前往疫区旅游的游客(广东的广州和佛山市、云南)是登革热的高危人群。
(四)登革热的临床症状?突然发热,头部、眼眶、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极度疲乏,出现皮疹和面、颈、胸部潮红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剧烈持续的上腹痛,畏寒,鼻腔、口腔及牙龈出血,脉搏弱而快,呼吸困难,有的出现休克或死亡。
(五)登革热有无特殊防治方法?登革热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但是,登革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
(六)登革热的主要分布情况?登革热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现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登革热疫情。
(七)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措施1、消除各种积水。
要翻缸倒罐,包括各种大小容器如桶、缸、罐、盆景、酒瓶、可乐罐、矿泉水瓶等,要疏通阳台积水,消除阴井、阴沟、排水沟、天棚、地下停车棚积水,尤其是雨后积水。
对一时不能消除的积水,投放化学杀虫剂杀死孑孓。
2、消灭成蚊。
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约半小时开展灭蚊效果最好,化学杀虫剂可选择高效低毒的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以每平方米15—20mg喷雾进行空间喷洒灭成蚊。
室内用市售杀虫剂喷洒于阴暗墙角、衣柜背面进行杀灭成蚊。
3、加强传染源管理。
要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发现患者并及时隔离,为安全起见,从发病之日起隔离15天。
收住登革热病人的病房应有防蚊设备。
4、做好个人防护。
在室外工作时应穿长袖长裤,或在皮肤上涂防蚊油。
白天、晚上睡觉应挂蚊帐、点蚊香,防止被蚊虫叮咬传染。
5、防止疾病扩散蔓延。
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 一般经过5-8天出现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等症状和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或皮疹等体征, 部分病人会发展为登革出血热。
20世纪, 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 其中90%的病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 它是仅次于疟疾的重要热带病。
一、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二、传播媒介——伊蚊,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广东、广西、海南多为白纹伊蚊传播。
伊蚊只要与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 即可获得感染, 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 传染期长者达174日, 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 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三、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1.发热: 所有患者均发热。
起病急, 先寒战, 随之体温迅速升高, 24小时内可达39~40℃。
2.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 如头痛、腰病, 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 似骨折样或碎骨样, 严重者影响活动, 但外观无红肿。
3.皮疹: 于病程3—6日出现, 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也有猩红样皮疹, 红色斑疹, 重者变为出血皮疹。
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多有痒感, 皮疹持续5—7日。
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 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多有浅表淋大巴结肿大。
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 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
四、登革热防治到目前为止, 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 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健措施。
由于登革热的预防接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不能用于疫区, 所以灭蚊、防蚊是防止登革热的唯一有效措施。
灭蚊的主要措施是清除积水, 消灭蚊子孳生地。
(一)处理孳生地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登革热预防措施知识

最新登革热预防措施知识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后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
下面是为大家分享最新登革热预防措施知识,欢送大家阅读浏览。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安康带病毒者。
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
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
传播媒介:伊蚊,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
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
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
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后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
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的登革病毒继续进展复制,再次释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引起临床病症与体征。
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与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亦可导致血管水肿和破裂。
登革病毒的复制可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再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病理改变表现为肝、肾、心和脑等器官的退行性变,出现心内膜、心包、胸膜、腹膜、胃肠黏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
幼儿园如何预防登革热小常识

幼儿园如何预防登革热小常识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环境,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预防登革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下面将介绍幼儿园如何预防登革热的小常识。
一、保持幼儿园环境清洁整洁登革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因此保持幼儿园环境的清洁整洁非常重要。
定期清扫教室、操场、花坛等地的积水,避免蚊子滋生。
清除废纸、瓶盖等易积水的垃圾,确保环境干燥。
二、加强蚊虫防护措施在幼儿园周围设置蚊帐或蚊香,减少蚊子的数量。
教室内可以使用电蚊拍等电子驱蚊设备,注意使用时的安全。
另外,可以使用驱蚊喷雾或驱蚊液等驱蚊产品,预防蚊子叮咬。
三、教育幼儿掌握预防知识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幼儿掌握预防登革热的知识。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游戏等形式,向幼儿普及蚊子传播疾病的方式,如咬人、咬猪等。
告诉幼儿蚊子叮咬会引起病毒感染,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被蚊子叮咬。
四、加强家园合作,共同预防登革热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合作,加强家园合作,共同预防登革热。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蚊子传播疾病的方式和预防措施,提醒家长注意防蚊措施,避免孩子被蚊子叮咬。
五、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登革热监测机制,定期检查幼儿身体状况,发现有可能感染登革热的症状时,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在幼儿园内加强卫生消毒工作,确保病毒不会传播给其他幼儿。
六、加强幼儿园管理幼儿园应加强管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定期清洗幼儿园的水池、水管等设施,防止蚊子滋生。
加强员工的卫生意识,提醒员工注意防蚊措施,避免蚊子叮咬。
七、定期开展登革热防控培训幼儿园应定期开展登革热防控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登革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员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登革热。
幼儿园预防登革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持环境清洁整洁、加强蚊虫防护、教育幼儿掌握预防知识、加强家园合作、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加强幼儿园管理以及定期开展防控培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一、何谓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
近期,上海市周边部分地区爆发登革热疫情,截止 9月 24 日,杭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 951 例,本市也在 9 月27 日公布首次发现 1 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
夏末秋初季,降雨增多,气温适宜,蚊虫仍处于高峰期,周边城市疫情的爆发和本地首例病例的发现,大大增加了登革热疫情传播甚至暴发的风险。
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二、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到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到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到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到5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牙流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三、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
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
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
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
水
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
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
清理露天堆放轮胎。
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药物杀蚊。
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
3、用蚊香驱蚊。
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驱避剂。
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帐。
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6、植物驱蚊。
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
7、气味驱蚊。
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
8、服药驱蚊。
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了维生素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9、光源驱蚊。
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
(二)做好个人防护
白纹伊蚊吸血有二次活动高峰(即日出前1-2小时左右和日落后2-3小时左右)。
夏秋季外出注意防护,野外活动穿长衣裤、鞋袜,避开二次活动高峰。
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
流行期间少外出,不到病人家中。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夏秋之间,注意保暖,防感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个人或家庭、邻居有疑似病人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保健室
2017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