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集体备课研讨记录.doc
国学组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我校国学教育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国学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传承经典,创新教学”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探讨国学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国学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发展。
二、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国学组全体教师、部分语文教师、教务处负责人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环节- 主备人:张老师- 备课内容:《论语》中的“学而篇”- 参与教师:全体国学组成员2. 教学观摩环节- 执教教师:李老师- 教学内容:《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 观摩教师:全体国学组成员及部分语文教师3. 经验交流环节- 交流主题:如何将国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交流教师:张老师、李老师、刘老师4. 总结与反思- 主持人:王老师- 参与人员:全体国学组成员六、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环节张老师就《论语》中的“学而篇”进行了详细的备课,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与会教师就备课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 教学观摩环节李老师以《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为教学内容,通过情景教学、问题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内涵。
观摩教师对李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氛围活跃。
3. 经验交流环节张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如何将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经验。
他认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学元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李老师则从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刘老师就如何将国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思路。
他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将国学教育融入其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雷雨集体备课研讨过程记录

雷雨集体备课研讨过程记录一、背景介绍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话剧的第一部杰作”。
为了更好地教学和演出,我们学校语文组决定进行一次雷雨集体备课研讨。
二、前期准备1.确定研讨目的和内容:通过集体备课研讨,深入探讨雷雨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提高教师对雷雨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分工合作:确定参与备课研讨的教师名单,并按照各自专业领域分工合作,负责不同章节或角色的深入研究。
3.资料收集:收集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包括电影版、舞台版、小说版等多种版本,并与同行交流心得体会。
三、备课研讨过程1.整体框架分析首先,我们对整个剧本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讲解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时重点突出主题思想。
同时我们也就《雷雨》中涉及到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2.人物形象分析在人物形象分析环节,我们按照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每个角色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状态的揭示,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内心世界。
3.语言艺术分析在语言艺术方面,我们重点关注了王家卫导演版《雷雨》中的语言表现手法。
通过分析对白、舞台语言、音乐等多种元素,我们更好地把握了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氛围。
4.教学策略分享在教学策略分享环节,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了一些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选取适当片段进行阅读或观看、注重情感体验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5.总结与反思最后,在总结与反思环节,我们对备课研讨过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备课研讨工作的建议。
同时也就集体备课研讨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探讨。
四、备课研讨成果通过集体备课研讨,我们对《雷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策略。
此外,我们还将备课研讨成果进行了整理和汇总,并将其制成教案或PPT等形式,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五、结语通过这次雷雨集体备课研讨,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这部经典剧目的认知和理解,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策略。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标题: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引言概述:集体备课活动是教师们共同备课、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会议流程、讨论重点、总结反思、成果展示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方法。
一、准备工作1.1 制定备课主题:确定备课的主题或内容,明确备课目的和重点。
1.2 确定备课时间地点:协调教师们的时间安排,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备课活动。
1.3 分工合作:明确每位教师的任务分工,确保备课工作有序进行。
二、会议流程2.1 开场白:主持人简要介绍备课主题和会议流程,激发教师们的参与热情。
2.2 分组讨论:根据备课主题将教师们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和交流。
2.3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向全体教师汇报备课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三、讨论重点3.1 教学内容设计:讨论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确保教学目标明确。
3.2 教学方法选择:探讨适合该主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3 学生评价考核:讨论学生评价和考核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四、总结反思4.1 汇总讨论成果:主持人总结各小组讨论成果,梳理备课内容。
4.2 反思问题改进:教师们共同反思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4.3 制定下一步计划:根据总结反思的结果,制定下一步备课计划和目标。
五、成果展示5.1 教学设计方案:将备课成果整理成教学设计方案,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5.2 教学实施效果:记录备课后的教学实施效果,评估备课活动的实际效果。
5.3 经验分享交流:教师们可以在备课活动结束后进行经验分享,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记录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愿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收获。
语文组教研活动备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组于2023年10月26日下午在会议室开展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深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参与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2. 经验分享3. 问题探讨4. 总结与反思六、活动过程(一)集体备课1. 备课主题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设计。
该作品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备课内容讨论(1)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掌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思想。
-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价值。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作品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点明作品的主旨。
-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备课总结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经验分享1. 教师A分享教师A分享了在阅读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如:-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集体备课 《三峡》记录

集体备课《三峡》记录一、课程背景与目标《三峡》是初中语文的一篇经典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领略三峡的美丽风光,理解文章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
本次集体备课的目标是深入研读教材,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三峡》,主要涉及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文章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教材分析方面,重点把握文章的结构与写作特点,探讨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文章深层内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本次集体备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1. 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三峡的美丽风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章的结构与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朗读、背诵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
4.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教师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
3.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探讨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小组探究的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教师进行点评和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干货)(经典实用)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干货)(经典实用)时间:2023年10月22日上午9:00-12:00地点:XX小学语文教研室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1. 活动目标:- 分享和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 - 确定本学期语文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明确备课目标和安排。
2. 活动内容:- 教师1分享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实用教学方法,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一些可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技巧。
- 教师2分享了近期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和解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 教师3讲解了小学语文备课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了备课时要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
- 教师4就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和形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教学等。
- 教师5分享了个人的教学案例和经验,通过真实案例展示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 教师6分享了一些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介绍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活动成果:- 教师们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对语文教学的认知和理解,从中得到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 确定了本学期的语文教研活动主题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分阶段展开,形成一系列的教研成果。
- 制定了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明确了备课目标和安排,确定每位老师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 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教研团队,教师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4. 活动总结:- 本次语文教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备课安排将有效指导教师们的备课工作,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 教师们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继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
岳阳楼记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岳阳楼记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准备好好聊聊《岳阳楼记》。
这可不是一篇普通的文章哦,大家都知道,这是范仲淹的经典之作,听名字就让人觉得有点儿文艺气息。
其实呢,这篇文章背后藏着很多故事,情感丰富得很,今天就来轻松地聊聊这些。
想象一下,岳阳楼坐落在美丽的洞庭湖畔,四周风景如画,湖面波光粼粼,真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想去的话,带上好心情,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绝对值得。
范仲淹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章,心里肯定有不少感慨。
他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简直是心里有大爱的大哥啊。
这句话听着简单,但细细品味,背后的深意可不一般。
他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备课的时候,大家开始讨论这句话,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有的同学说,这就是领导者应该有的责任感。
也有人调侃道:“听了这话,我觉得自己也得多操点心。
”大家笑成一团,其实这就是学习的乐趣嘛,互相启发,思维碰撞。
又说到岳阳楼的景色,窗外的景色瞬间就映在大家心中。
想象一下,站在楼上,眼前的湖水浩浩荡荡,云朵悠然自得,心中不免涌起一股豪情。
有人说:“这简直就是一幅画呀,画得真好!”这时,大家纷纷拿出手机,争着拍窗外的风景,仿佛自己也是那个站在岳阳楼上的诗人。
大家又聊起了范仲淹的情感,那种胸怀壮志的感觉。
文章里的“我欲乘风破浪”真让人热血沸腾,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梦想?有的同学立刻站出来说:“我这几天就是想考个好成绩,乘风破浪啊!”大家哈哈大笑,这种轻松的气氛让备课变得特别愉快。
还有人提到,范仲淹在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时,依然能够乐观向上,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后来,大家开始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有的组提出,文章的结尾“登高作赋”就是对未来的期许。
另一组的同学说,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仿佛在和范仲淹对话。
大家热烈地讨论,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就连老师也忍不住插嘴:“岳阳楼不光是景色,还有情感在里面。
”说得大家都点头称是。
曹冲称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多功能厅参与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学校领导、特邀专家活动主题:以《曹冲称象》课文为例,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活动背景:《曹冲称象》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讲述了曹操的儿子曹冲机智地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这篇课文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教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理解和实施能力,我校语文组特此开展了此次教研活动。
活动流程:一、集体备课,深入研讨1. 分组讨论:将语文组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曹冲称象》课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讨论。
2. 代表发言: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3. 专家点评:特邀专家对各组发言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二、课堂展示,实践探索1. 教师课堂展示:由三位教师分别展示《曹冲称象》课文的课堂实践,每位教师选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 观摩学习:全体教师观摩课堂展示,认真记录教学亮点和不足。
3. 互动交流:课堂展示结束后,全体教师针对教学实践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心得体会。
三、总结反思,提升教学1. 专家总结:特邀专家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指出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师反思: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制定改进措施。
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深入研讨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掌握称象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思维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长辈的情感。
2. 重难点:(1)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体会曹冲的机智。
(2)难点:分析曹冲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展示,实践探索1. 教师课堂展示:(1)教师A: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11.《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淳化县方里学区寇润利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扇”。
能够正确读写“凉爽、丰收、油亮亮”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借此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雨的美好。
2、体会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妙处。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
师:秋天,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秋雨也来点缀这个多彩的季节,它不像春雨的缠缠绵绵,不像夏雨的急促暴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秋天的雨。
我们一起空书
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读写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声读),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读第一遍课文。
2.检查学生读文识字情况。
出示:“我会认”。
师:我们现在开始检查同学们自读课文识字情况如何。
屏幕上是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所在的句子,请几位同学读一读,看看读对了没有,其他同学可以纠正。
指名读句子。
师:老师要特别强调“匙”“裳”都读轻声。
出示:“我会读
师:大家都会认字,我们来看看词语读的如何。
我们来开火车读屏幕上的词语。
出示:“我会写”指导学生书写。
学生练习书写“爽、柿、杨”。
师:中国汉字方方正正,我们是否能写的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写字。
“爽”笔顺应该是怎样的?跟老师一起来写。
同学们注意:柿、杨、枚、仙、粮”这五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左窄右宽,写的时候遵循着让右原则。
特别注意:这里有一多音字“扇”。
一起来读句子,
跟老师念。
好,现在开始将“爽、柿、杨”写在书法书上。
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感知课文。
师:汉字写的很漂亮,课文能读好吗?(配乐)老师来读课文,同学们可以小声跟着读。
读书要求,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你可以想一想课文围绕秋天的雨写了什么?也可以画出你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
2.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画出的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读给小伙伴听,并说一说交流读书体会,也就是课文围绕秋天的雨写了什么。
3.完成板书。
出示:仿写句子: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是一把钥匙,它把打开了。
四、背诵积累
出示:课内积累
师:积累一直是我们的好习惯。
现在请同学们把屏幕上的好词佳句背诵积累下来。
先在书上画下来,再认真读一遍,课后抄写在你的积累本上。
五、课堂检测
出示:课时检测
师:我们分小组完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题目。
请同学说说最后一个题目“我会填”。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好词佳句。
2、写会课文中的生字。
3、课外积累。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n sè liánɡ shi yóu piào
()( ) ()
qīnɡ liánɡ bō luó yánɡ shù
()()()
二、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
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 )子,扇( )哪扇哪,扇( )走了夏天的炎热。
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 )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三、我会填:
秋天的雨,是一把。
秋天的雨,有一盒。
秋天的雨,藏着。
秋天的雨,吹起了,
它告诉大家,。
课内积累
好词
一枚枚厚厚的油亮亮的五彩缤纷你挤我碰频频点头舒舒服服
佳句
(1)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2)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3)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4)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5)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6)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课外积累
◆带“秋”字的成语
一叶知秋秋高气爽秋风落叶春华秋实
多事之秋老气横秋平分秋色千秋万岁
一日三秋秋收冬藏明察秋毫春兰秋菊
◆与秋天有关的诗句
1.秋风萧xiāo瑟sè,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jiě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cuī。
——汉乐府《长歌行》
5.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