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七上科学3.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合集下载

浙教版、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比分析

浙教版、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比分析

75 ・
维普资讯
朱郁华 : 浙教版 、 华师大版初中《 科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比分析 “ 对
开. 但是 ,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还需要补充一些 资料 , 这 些补充资料在华师大版教材 中都有详实 的介绍 。
浙教版教材注重科 学探 究能 力和科 学精神 的培 养, 如教材 中设计 了“ 笔头分别在篮球 表面 和水 平 铅
木板上移动” 一探究活动 . 这 让学 生 通 过 证 实 的 、 伪 证
的方法习得地面是球 面而不是平 面这一科学知识 ; 教 材呈现了人类对地球 形状 的认识过程 :从 “ 非球 ” 到 材料选择 较为精练 , 教材整体篇 幅合理 , 以一 幅古 仅
二、 浙教版 与华师大版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体” 到“ 内 球 再 椭球体” 有助 于学生认识科学 的本质 ; , 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对 比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 科学教材 内容的选择应改变 代印度人 的地球观的图片呈现“ 古代人对地球形状 的
只注重知识 的偏 向 , 面考虑 内容标准 的要 求 , 全 科学 认 识 ”教 材 注 重 反 映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的 成 果 , 现 了人 ; 呈 教材的呈 现方式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 注意 造卫 星拍 摄 的地球 照片 , 拓展 了学生 的视野 , 体现 了 从 学生 日常生活 现象出发 ,精选 反映科学 发展的 图 教材 的时代性 ; 材文字通俗流 畅 、 教 图文并茂 , 能激 发 片,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拓展知识视野。 两种教材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开拓 眼界 。 总体来说 , 教材 内容 的选 在内容的选择 和呈现方式上各有侧重 , 各有特色 。 择符 合初 中学 生的认 知水平 ,有 利于探究活 动的展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5章 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5章 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并分析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形状认识的探究过程。

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资料收集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热情,提高地理学习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和学习我们的地球吧。

多面体视频: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地球在运动。

二、教授新课1.地球的形状提问: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学生:是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学生:阅读课本,讨论: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学生议论回答后,老师评价点拨。

设问:随着人们活动X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平,大地又变成了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2.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以下的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纸船(课前预备好的),在平面上和弧面上做一个对比实验:把纸船在水平桌面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2)把书卷成“拱桥形”,让纸船从“拱桥”的一端驶向另一端,在“拱桥”的另一侧观察,看船的部位有什么变化?(边做边互相讨论)。

(3)利用多媒体演示:“海边看船”的全过程,学生观察现象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4)联系实际提问: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观察、讨论、分析、交流……(5)教师:通过以上的实例、实验、讨论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那么是哪位探险家通过亲身实践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这一事实的呢?学生:麦哲伦。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说课课件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说课课件

月食
影子边缘是弧形
实验器材: 木球、圆锥、圆柱、半圆、正方体、长方体、 托盘、手电筒、月食纸等
实验步骤:手电筒的光模拟太阳光,不同形状的器材去 模拟地球,寻找“月食纸”上投影边缘为弧形的物体
注意事项:请不要用手电筒对着人眼睛。
实验器材: 木球、圆锥、圆柱、半圆、正方体、长方体、 托盘、手电筒、月食纸等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月 食 天圆地方
地球卫星照片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
第三次飞跃
......
天 驶 桅 达 想 月 伦 环 椭 两级稍扁 梨
圆 近 杆 哥 地 食 船 球 球 赤道略鼓 形
地 的后 拉球 方 船看 斯是
先到 猜球
队旅 行 麦
体 赤道半径6378km 体
一艘帆船哗变,返 回西班牙
验证地球是个球体
新知探究之三:地球是椭球体
17世纪以后
极半径为6357千
米 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108 平方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新知探究之四:地球是梨形体
通过人造卫星对地球 形状的精密测量,发 现北半球稍微细长, 南半球略为粗短一点 的不规则椭球体。
实验步骤:手电筒的光模拟太阳光,不同形状的器材去 模拟地球,“地球”是需要不停旋转,寻找“月食纸”上投影 边缘一直为弧形的物体 注意事项:请不要用手电筒对着人眼睛。
只剩一艘帆船,18名船员
5艘船组成,共265人
麦哲伦陷入当地 两无艘 法船 继体 续漏 航水 行土 被,著 杀人 船。
5.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 说教材 • 说学情 • 说教学目标 • 说教学重难点 • 说教学方法 • 说教学过程 • 说板书

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形状

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形状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
以下是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地球是椭圆形的: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圆体。

这意味着地球在赤道周围稍微胖一些,而在两极附近稍微扁平一些。

2. 地球的直径:地球的赤道直径比从极点到极点的直径要长,这是因为地球是椭圆形的。

赤道直径约为12,742公里,而两极之间的直径约为12,714公里。

3. 地球的地形:地球上有不同的地形特征,包括大陆、海洋、山脉、平原、河流等。

这些地形特征是地球表面多样性的一部分。

4.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旋转的运动。

这一运动导致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5. 地球的经线和纬线:经线是北极和南极之间的虚拟线,而纬线是赤道和两极之间的虚拟线。

经线和纬线帮助我们确定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位置。

6. 地球的地球仪表示:地球通常用地球仪来表示,这是一个三维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位置。

7.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最大的岩石行星。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以及如何使用经纬线来定位不同的地点。

这些知识对于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说起地球,咱们都熟得不能再熟了,毕竟咱天天踩着它转圈圈嘛。

但你知道吗?地球这家伙,不光是个大家伙,形状还特别有意思,就像个蓝色的大水球,还带点圆滚滚的。

咱们来聊聊它的形状和大小,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得通俗易懂点。

首先,说说地球的形状。

小时候,老师可能告诉我们地球是个正圆,但其实啊,它更像是个被轻轻按扁的橘子,或者咱们吃的柿饼子,扁扁的,两边鼓。

科学点说,这叫“椭球体”。

想象一下,从太空看下去,地球不是完美无缺的圆,而是有点扁扁的,那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把赤道附近给拉宽了点。

这事儿挺奇妙的,对吧?再来说说地球的大小。

嘿,这家伙可真不小,比咱们村里最大的广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具体多大呢?我跟你说啊,地球的直径差不多有1万3千公里,咱们绕它走一圈,那就是4万公里,相当于你从北京出发,一直走一直走,走到深圳,再走到北京,这样来回走个十几趟才够数。

听起来就让人腿软,对吧?但这还只是地球的周长,它的表面积更吓人,有5亿多平方公里,咱们国家的面积跟它比,就像是蚂蚁身上的一个小点。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地球这么大,咱们人类是怎么知道的呢?这可得感谢那些聪明的科学家和探险家们。

他们用了各种方法,比如测量影子的长度变化、观察星星的位置变化,还有现在的卫星技术,才慢慢揭开了地球的神秘面纱。

这些知识和技术,就像是咱们手里的望远镜,让咱们能看得更远、更清楚。

所以你看,地球这家伙,不光是个大家伙,还是个充满奥秘和惊喜的宝贝。

它的形状和大小,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神奇礼物。

咱们要珍惜它、爱护它,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

毕竟,地球是咱们共同的家园,是咱们赖以生存的地方。

让咱们一起努力,保护好这个蓝色的大水球吧!。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第五章 地球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第五章 地球

新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所知道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古人“天圆地方〞的—“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球中。

〞•能证明大地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现象:1、远方来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2、时月面上的地影是圆的你还有什么证据吗?〔讨论一下〕•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1、加加林在“东方一号〞上所见2、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所见3、船队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阅读P78-79的内容说出人类对地球认识的三次飞跃:1、确信大地是球面;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椭球体;确切地说,地球具有独特的地球形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

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比拟第2节地球仪和经纬网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

地球仪的功能——查阅经纬度位置、演示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

〔即作为一种仪器的功能〕上的一些概念:地轴、两极〔南极、北极〕经纬网•〔子午线〕:地球外表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从两极上空看。

规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

人们把赤道定为0°纬线。

•和:0°经线向东180°为东经〔E〕,向西180°为西经〔W〕。

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南纬〔S〕,以北的纬度为北纬〔N〕。

东经160°表示为160°E,北纬30°表示为30°N。

90°N就是北极,90°S就是南极。

经线•所有的纬线都不相交•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除了0°纬线其他度数的纬线有两条,分别用南纬和北纬表示。

赤道和四条特殊的纬线1、赤道:是地球上距南北两极相等的大圆,是所有纬线中最大的一条纬线。

2、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这两条特殊的纬线称为回归线南回归线——南纬23.5°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的纬线。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word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word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word教案课题 3.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日期设计者慈溪市匡堰初级中学孙文涛重点难点分析关于地球的形状学生都差不多明白,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动身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

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同意。

利用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的例子生动的教育学生的爱国激情以及对以后地球和宇宙进展的展望。

课程资源的预备与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资料的查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我们差不多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

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讨论回答: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2、有没有外星人,星星离地球远吗?3、……课堂探究一、地球的形状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点(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4)古代希腊人——地球是圆的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对?现在我们差不多明白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拍到了第一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

但假如你古代人,他们没有走出过地球,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能够通过那些现象去判定地球的形状呢?(1)画书本上P76右图,用纸船模拟地球仪实验:老师演示,全班一起观看,讨论:P83:在地球外表面移动的纸船,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逝,而纸船上的桅杆则可不能消逝,那个和帆船消逝远去的原理一样,证明地球是圆的。

(2)发生月食时,它的边缘呈弧形。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师画图说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壮举有力的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2、看地球外貌,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地球。

能够每一排派一个代表,描述地球的外貌特点——形状,颜色,陆地,海洋和大气(通过各种从太空拍照的图片进行讨论)3、现在认识的地球的形状:通过周密的运算,我们发觉,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缘故:地球的自转)【实验】:弄一个木杆,然后在上面装上两个象纸风车一样的纸片,然后旋转,发觉上下两端变扁。

华师大版科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件

华师大版科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件

( 2 )铅笔在篮球表面移动时,看到的铅 笔 笔尖(填“笔尖”或“笔尾”)先消失, 然后 笔尾 (填“笔尖”或“笔尾”)消 失。

二、近代人对地球的形状的认知
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在海边看日出, 常常看到驶向远方的船……
二、近代人对地球的形状的认知
公元前4世纪大学者亚里士多德从逻辑上论
证了大地“球形说”,他注意到月食时 地球投射到月亮上的影子边缘是弧形的, 由此推测大地不是平的。
一、古人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
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盖 天 说
天 圆 地 方
在春秋時期,有人提出「地像棋盘一样 方的,天像圆盖一样盖在上面」
一、古人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古代印度人 认为:大地是 一个圆盾,由 几只大象驮着, 站在乌龟背上, 一条蛇围绕在 周围。
一、古人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
古代巴比伦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巴比伦人认为: 大地是一个龟背 般隆起的空心山。 大地四面环绕着 海水,有一个浑 圆的巨大天罩盖 在上面。
一、古人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
古代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埃及人认为: 天被高高的山撑 着,星星则从天 上垂下来,太阳 乘着一艘小船顺 着一条大河流到 各地。
好像有点儿道理, 那你又有何证据证 明地不是平的?
两极稍扁、
三、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R
地球表面大圆周长2π R
地球表面积4 π R2 地球赤道半径a 地球极半径b
40000Km
5.1亿Km2
6378Km 6357Km
地球的扁率 (a-b) / a
0.0034
今天我学到了?
练一练:
1、有甲、乙两人,身强力壮,意志坚定,夸 下海口要跑步环绕地球一圈。甲绕赤道跑一 圈,乙绕两极方向跑一圈,且跑的速度一样, 日行20千米。 请问:甲、乙两人,哪一名最先跑完一圈? 为什么?绕赤道跑完一圈要几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椭球体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Fra bibliotek极 半 径 6356 千 米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与地球体积相等的 正球体的球半径
计算地球大圆的周长和表面积
地球平均半径 地球表面大圆周 长2π R 地球表面积4π R2 6371千米
约40000千米
约5.1亿平方千米
计算地球的扁率
地球的赤道半径a
地球的极半径b 地球的扁率(a-b)/a
6378千米
6356千米
约1/300
地 球 是 个 十 分 接 近 正 球 体 的 扁 球 体
地球“梨形体”
爱 护 我 们 的 家 园
地 球
3.1地球的形状和 大小
1、地球的形状
你认为我们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地面是球面还是平面?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中国人
古代印度人
古代希腊人
中国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浑天说的 代表作《张衡浑仪注》。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 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 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 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 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浑 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 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 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 球概念十分接近。因而浑天说采用 球面坐标系,如赤道坐标系,来量 度天体的位置,计量天体的运动。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跳出地球,从太空中看看地球的全貌!
啊!地球原来是这样的一个蓝色的大球!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美国 “阿波罗11号”宇航员
我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人 造 卫 星 从
36000
千 米 的 高 空 拍 摄 的 地 球 照 片
体使 ”我 们 确 信 地 球 是 个 “ 球 :
2、地球的大小
盖 天 说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时候印度人认为,世 界是四只大象顶着, 而这四只象又站在一 只大龟的背上。地球 绕着太阳转,是谁带 动着呢?又是谁拖着 地球不往下掉呢?如 果说有一只大龟背着 地球走,也是个很生 动的描述。
太阳东升西落
月面上的地影
说明地球表面是个球面!
亚里士多德
葡 萄 牙 航 海 家 麦 哲 伦 :
浑 天 说
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 据《晋书· 天文志》记载,宇宙 图式,天是一个穹形,地也是 一个穹形,就如同心球穹,两 个穹形的间距是八万里。北极 是“盖笠”状的天穹的中央, 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 盖天说认为,日月星辰的 出没,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 离远了就 看不见,离得近了, 就看见它们照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