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七年级地理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的第一和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略呈椭球形的天体,赤道略大于两极。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公转一周约365.25天。
3.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的轴倾斜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变化,导致季节变化。
4. 经纬度系统:经度是指地球上某个地点东西方向上的位置,纬度是指地球上某个地点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5. 地球的地理坐标和时区:通过经纬度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时区则是根据经线的划分来确定时间。
第二单元:中国的陆地
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大陆架,毗邻14个国家,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2. 中国地势特点: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呈阶梯状,西部高,东部低。
西南地区为高原和山地,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的主要平原地区。
3. 中国的主要山脉和高原:中国包含了许多著名的山脉和高原,如长江、黄河、珠江、辽河等。
4. 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长江、黄河等,以及一些著名的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
5. 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第一和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1 认识地球面貌(分层练)

1.1 认识地球面貌分层练习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在图中填出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的大小。
(2)地球是一个稍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答案】(1)6371 4 5.1亿(2)两极赤道2.地球仪是我们学好地理必备的工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纬线的名称。
B ;E ;F 。
(2)A、G是南北极点,其中A是极,G是极。
(3)D指示的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作线,在地图上指示方向。
【答案】(1)南回归线/23.5°S 北回归线/23.5°N 北极圈/66.5°N(2)南北(3)经南北3.地球仪、经纬线(1)图中①表示,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最北端的叫,最南端的叫.(2)代号②表示的是线,它指示方向,最长的一条叫.(3)甲位于乙的方向,丁位于甲的方向,丙位于甲的方向。
(4)按高、中、低纬度划分,甲属于纬度,丙属于纬度。
(5)甲所在的纬线长度比丁所在的纬线长度(长或短)。
(6)如果在南极点建一座房子,它的四面都朝(方向)。
【答案】(1)地轴北极南极(2)纬东西赤道(3)正西正南东南(4)中低(5)短(6)北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点的纬度,C点的经度。
(2)甲乙丙丁位于中纬度的是;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3)甲点位于(东/西)半球;乙点位于(北/南)半球。
甲地位于乙地的方向,B地位于D地的方向。
(4)与乙点所在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
(5)沿赤道坐飞机飞行一周,飞机飞行的行程大约是千米,如果要给地球做一件外套,这件外套的大小约是亿平方千米。
【答案】(1)60゜N 150゜E(2)甲丁(3)东北东北西北(4)180゜(5)4万 5.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下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A.正球体B.椭圆形C.扁球体D.不规则球体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③①②3.下列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A.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B.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C.地球平均半径为6378千米D.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4.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①太阳东升西落②站在海边看归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见船身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地球公转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D 2.C 3.C 4.C【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 ( 赤道 ) 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而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指示南北方向。
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
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2)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3)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 ”表示 ;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大于20°W或大于160°E )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小于20°W或小于160°E )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 与地轴垂直而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 ( 0?纬线 ) 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3)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
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 ”表示 ; 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 ”表示。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甲不动,眼睛保持与木板等高,乙将竖直铅笔由D向C 缓慢移动,甲观察到:随着铅笔位置的变化,其长度 ____不__变___(改变/不变)。
(2)用篮球代替木板,当竖直的铅笔由A向B缓慢滑动时, 会发现铅笔的长度将会逐渐变___短____(长/短),直至铅 笔___上____(上/下)端消失;当竖直的铅笔由B向A缓慢滑 动时,铅笔长度发生的变化是逐渐变___长____(长/短);随 着位置的移动先出现铅笔的____上___(上/下)端,后出现 铅笔的___下____(上/下)端。
【疑难点拨】 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纬线在地球上都不存在,是人们为 方便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而假想的。
【易错易混】 地球仪的形状与地球的形状不同: 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仪的形状是正球体。
探究主题一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例证 探究过程: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两名同学面对面 站立,距离2米左右。如图所示:
【考点小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人造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是球体。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描图填图】 ·在图中描出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 ·在图中方框内的横线上填出地球仪各部分的名称。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 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表示方法:用不同的颜色、____符__号___和文字表示陆 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 __位__置___、形状和名称。 3.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____地__球__的__面__貌___,了解地球 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____分__布___。
【操作说明】 按任意键进入 →上下选择键 ↑键↓键 →确认键 enter键
点击进入 放松一刻
(3)观察大海上驶向远处的帆船,与上面实验中由_A_ (A/B)到____B__(A/B)移动铅笔类似。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km ,表面积约5.1亿km 2。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的。
(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三、纬线、纬度a、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纬度: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那么,北极为90°N(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
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亿km 2。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 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的。
(4)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 三、 纬线、纬度a 、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 、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 、纬度: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 ”和“S ”表示。
那么,北极为90°N (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 (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 。
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1、古人的地球观:中国古人的盖天说、浑天说、古代巴比伦人的想象和印度人的龟背大蛇。
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猜想。
(1)海边观船现象: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在海边看日出,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站在海岸上看着远去的帆船,当船身已经看不见时,仍能看见船的桅杆在水面上,这说明海洋的水面不是平面的,而是弯曲的。
(2)观察月食现象:公元前4世纪大学者亚里士多德从逻辑上论证了大地“球形说”,他注意到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亮上的影子边缘是弧形的,由此推测大地不是平的。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个圆球。
3、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4、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①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①地球是个球体;①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思考讨论】问题: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是为什么?结合铅笔在桌面或球面的移动情况,说一说,可能是什么原因?答:由铅笔在平面和球面上的移动情况可知,铅笔在平面移动时,铅笔长度不变,故以铅笔代表船只,桌面代表水平面,则水平面不是平面的。
而铅笔在球面上移动(远去)时,笔在下部先消失不见,上端慢慢消失,最后整个铅笔不见了。
相反,其中铅笔是从相反方向靠近观察者,则会先看到笔的上端,而后慢慢地变长直到看到笔的下端(看到整支笔)。
将笔看作是船只,则可说明,地面是球面的而不是平面的。
【拓展】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飞跃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月面上的地影呈圆形,第一次论证了大地是个球体。
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使人们确信大地是球面,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册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二、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1.2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海陆分布与气候: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2 浑天说示意图
东汉时期,以张衡为代 表的“浑天说”提出,“天 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动
做一只带帆的小纸船,把它分别沿球
活
体和正方体的背面自下而上移动,从上方
观察有什么不同,并记录下来:
在正方体上,总是先 看到小纸船的_船__身_ , 再看到__船__桅______。
在球体上,总是先看 到小纸船的__船__桅__,
再看到___船__身____。
图1.3 纸船小实验
图1.4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线路示意图
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 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先向西南渡过大西洋,然后
1穿.过说南一美说大,陆麦南端哲的伦海船峡队,航进行入太证平实洋了。地一球路的上船形员状们是历什尽么了?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 了解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探索形状
古人认识的地球形状 近代开始认识地球形状
地球的形 状与大小
1
现代认识地球形状
2 探究大小
赤道周长
平均半径 表面积
1 地球是圆的吗
图1.1 盖天说示意图
我国古代的人们认为,大地是 平的,天空如同一个巨大的圆形车 盖罩在大地上,因此有“天圆如张 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地球是一个巨 大的球体。但经过
科发现学地家今球的是精天一密人个测们两量, 极通稍过扁从、赤宇道宙略空鼓 的间不站规或则球各体种。宇 宙探测器发回 的照片,就能 看清地球的真 实形状。
还有哪些事实 可以证明地球 是个球体呢
先当量年一麦量哲地伦 船队球环的绕最地大球一 周用“了腰近围三”年—的 时间—,赤而道今。,人 们乘坐飞机环绕 地球一周所需时 间不足两天,是 地球变小了吗? 地球到底有多大 呢?让我们给地 球量一量“身” 吧!
A.海边看船
B. 环球航行
C. 地球卫星照片 D. 观察日月形状推测
2.首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航海家是(D )
A. 哥伦布 B. 伽利略 C. 魏格纳 D. 麦哲伦
3.麦哲伦探险航线证明了( B ) A.地球是方形的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的陆地是相互连通的 D.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走,回不到出发点
4.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 (2)赤道周长约为: 4万 千米 (3)表面积:约 5.1亿 平方千米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活动:
1.在网上查找关于“探索地球形状与大小”的 文章或故事,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在班级文化墙上。
2.查找相关视频,下次在课堂上展示。
B B
C D
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介入岛上
2部 员.族,从纠他人纷们类,向对被西地当穿地过球居印形民度状所洋的杀,认。绕识最过后非过只洲程剩南,下端你的1艘得好帆到望船角什和,么1在0启多15名示2船2?年
9月回到西班牙,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图1.5 “阿波罗”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2.根据赤 道的长度,算一 算地球的平均半 径大约是多少千 米。
北极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地心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
图1.6 地球的大小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了解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课堂反馈
1.下列证据中不能确证地球是球体的是( D )
C D
B D
A D
C D
B D
A D
C C
C B
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 认识地球
地 球 是 圆 的 吗 ?
第一章 认识地球
地 球 上 为 什 么 有 季 节 变 化 ?
第一章 认识地球
怎 样 知 道 地 球 的 大 小 呢 ?
第一章 认识地球
你能在 地球上找到 自己所处的 位置吗?
地球上 的五带是怎 样划分的?
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北极 地心
图1.6 地球的大小
毛泽东的诗 《七律·送瘟神》 中有一句“坐地日 行八万里”。假设 你坐在赤道上,以 自己在宇宙中原来 的位置为参照物,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 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吗?
图1.7 坐地日行八万里
2 探索大小
1.根据毛 泽东的诗词“坐 地日行八万里”, 算出地球赤道的 长度。 (1千米=2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