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葬礼习俗
广东韶关人办丧事的规矩

广东韶关人办丧事的规矩广东韶关人办丧事的规矩是一个古老而庄重的传统,它代表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和亲友们将严格遵守一系列的规矩和仪式,以表达他们的悼念之情。
下面,我将一步一步回答广东韶关人办丧事的规矩,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
第一步:声明丧事当有人在家中去世时,家属首先会发布丧事通知,一般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公告。
这一通告往往包括逝者的姓名、年龄、家庭背景等信息,同时通知亲友于何时何地前来吊唁。
第二步:家庭准备在丧事期间,家属会认真准备一切必要的物品,如供奉神灵的香炉、香火、鲜花、纸钱等。
此外,家属还要清扫屋子、摆放维妙维肖的丧椁(包括内椁和外椁)以及逝者的遗像,以示尊重和追思。
第三步:家属穿戴在韶关,家属在主持丧礼期间会穿一件黑色的丧服,外罩黑色围脖和黑纱。
女性家属还要佩戴黑纱帽,以示他们正在悼念逝者。
此外,家属还要注意不佩戴装饰品和鲜艳的衣物,以示哀悼之情。
第四步:亲友来访在丧事期间,亲友会前来吊唁逝者并安慰家属。
来访者会戴上黑纱,低声哀悼,并用寄托哀思和慰问的话语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之情。
双方还会交换香烟、白酒等物品,以表达友好和怀念之情。
第五步:丧礼仪式韶关人的丧礼仪式非常庄重和隆重。
在家属和亲友的见证下,家属会焚香祈祷,祈求逝者安息,同时也祈求神灵保佑家庭平安。
随后,亲友们会一起扶椁,并有专业人士带领进行告别仪式和悼词朗诵。
期间,丧礼现场通常会奏响凄凉的乐曲,增添哀伤之情。
第六步:安葬仪式当丧礼仪式结束后,亲友们会携丧椁送往墓地,进行安葬仪式。
家人和亲友们会带着纸钱、鲜花等物品在墓地瞻仰逝者,表达最后的思念之情。
同时,还会向逝者扔掷一块白布,以表示祝福和告别。
第七步:丧期结束根据广东的传统风俗,韶关人的丧期通常为三天。
在这期间,家属和亲友们要严格遵守各种禁忌和规矩,如不参加娱乐活动、不吃辣食、不拜祭神灵等。
丧期结束后,家属会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并为逝者办理后事,如出具死亡证明、火化或土葬等。
广东茂名办丧事风俗

广东茂名办丧事风俗广东茂名位于中国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在茂名的传统习俗中,讲求“敬老、尊祖、好客、重义”,重视家族和谐、人情味道,丧葬礼仪也不例外。
在茂名,人们办丧事时,不仅要维系家族情感关系,还要讲究丧事节俭、庄重、规矩,以示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尊重。
一、通知社会、缅怀先人在茂名,家中有人去世,家人首先要向社会发出丧事通知,并且要选好丧事办理负责人。
传统的丧事通知方式有以下几种:1.拜表通知:在公共场所或者大门口放置一张白底黑字的通知,让外人知道家中有人去世。
2.请柬:家中请亲朋好友来参加葬礼仪式或者照顾丧居。
3.电话通知:通过电话告知亲朋好友家中有人去世,询问是否前来参加丧事仪式。
在发出丧事通知之后,家人还要到先人的墓地或者祭祀处供奉香烛。
这是为了缅怀先人的功德,并向先人祈求保佑自己的生活幸福美满。
二、布置灵堂、“三朝”祭拜家属为逝者修建临时灵堂,摆放逝者生前喜爱的物品、照片、衣物等,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缅怀。
灵堂的布置要简洁、庄重,不过分奢华和浪费。
在丧事中,“三朝”祭拜是举行时间最长、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所谓“三朝”,就是祭拜的三天。
一般以晚上七点左右开始,由男女长辈共同主持。
祭拜包括点烛、烧纸钞、焚香、祷告等步骤,亲朋好友轮流发表悼词,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三、参加告别仪式、安葬告别仪式是丧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茂名传统习俗中,告别仪式要尽量简化、节约,绝不铺张浪费,以节俭精神体现对故人的尊重和哀思。
丧事仪式结束后,家人和亲友一同前往公墓进行安葬仪式。
在祭仪仪式中,家人还会为逝者抚长发、饮胡琴酒、散花瓣、投盂水等,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告别。
茂名的办丧事风俗是在家庭中体现孝道、敬业、尊亲、尽孝的传统文化,它使家族中的血缘关系和感情更加牢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珍视和继承。
广府人红、白事风俗

广府人红、白事风俗广州的故事红事风俗广州西关人家民风淳厚,民性善良,其婚嫁、丧葬的习俗日久经年地承继古风传统,也时时受到外来西风的拂面掠心,因而积下一薄流动演幻的陈厚民俗画卷,为历史的变迁驻存了许多形像生动的注脚。
旧中国的西关人家,兢兢恪守着“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包办婚姻,男女新人并无自主选亲权,双方经媒人撮合后,取“年庚八字”进行推算,如无“冲克”,则可成婚。
婚礼的程式实在繁琐累人,必经“三书”、“六礼”等祖宗陈俗。
男家择吉日进行定婚,双方交换信物,接着再过大礼。
男方给女方送礼金和点心、饼类,称为“嫁女饼”,有钱大户送这种嫁女饼可以多达数千斤呐!而女方家为“千金小姐”赠送的嫁妆宝贝多是衣物、家什(如箱、柜之类的日常生活品),更阔绰的豪门富家还会陪送上使妈、婢女,甚至可观的物业等。
待一切互送妥当,随后男家便向女方通知婚期喜日了。
在老西关,那些待嫁出门的女子在婚前一两天,多半同相好的姐妹们聚在一起戏闹一场,称为“叹情”,也有称“叹命”,为的表示她们与父母、兄弟、姐妹分别离家,依依不舍,眷眷伤怀,也有的怕嫁出后寄人篱下,或恐到男家受冷落和虐待的。
这种叹情哭闹实际就是哭唱,早有固腔陈调,人人唱的如出一辙,而哭唱的内容则多半依据女方婚姻的家庭情况而定。
旧时西关,在荔湾泮塘一带,还有专门从事“代哭”之业的妇女,她们的“铁嘴生涯”很似为不谙世事的西关小姐们送别青丝红颜快乐无忧时日,迈入妇人门槛时所须经受的悲情沐浴和长大成人的精神洗礼。
结婚当天,就更热闹了。
先是男家派彩轿和乐队到女家迎亲,而女方姐妹则将迎亲队伍拒之门外;待男家送上“利是”后方开门,笑颜迎进。
时辰一到,新娘即被罩上红罗帕,两眼一片黑,听任大妗姐背负出门,坐入花轿,踏上婚程。
新娘抵达了男家,又是一阵规矩:先由新郎打开轿门,并用花伞向新娘连击三下,再由大妗姐背着新娘跨过门口放置的火盆直入夫门。
广府人人熟知熟睹的新郎新娘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始为礼成。
广东报丧请舅舅的规矩

广东报丧请舅舅的规矩广东是一个充满着繁荣、多元化文化和传统风俗的地方。
在广东地区,报丧请舅舅的规矩历史悠久,由来已久。
按照规矩,在建造新房、更新年代、婚丧嫁娶等场合,都需要向舅舅家报喜或报恩。
而在丧事中,也必须给舅舅家送披红布、摆供品等礼物,这被称为“报丧请舅舅”。
报丧请舅舅在中国南方已有数百年历史,其中最早可以找到的记录是在明代。
明代的广东地区,人们将舅舅视为家族权威,是一个笃信宗教、注重礼教的地方,所以舅舅在当时的社会是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明代,广东地区社会风俗非常严谨,每一个节日、节气都有相应的活动和礼节,而报丧请舅舅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传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传承,成为了一种广东独有的文化传统。
在广东地区,报丧请舅舅的规矩是在宗族中非常重要的传统。
而且这种传统不仅局限于宗族,而是扩散到了整个社会和各个群体中。
广东一些市民已经将“报丧请舅舅”定为家庭中的一项传统。
在具体执行上,人们会先向自己的舅舅通知,然后再开展其他的手续。
同时,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规则,人们必须遵守。
如果不按照规定来执行,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报丧请舅舅的规矩中,最为重要的礼品是披红布。
在广东地区,披红布是为死者赎罪、抵消过失的一种表现方式,而送给舅舅则是表示对自己舅舅的感激和敬意。
人们认为舅舅在家族中担任着仲裁、调解和维持家族和谐的角色,而且威望极高。
所以报丧请舅舅,也是想让这样威望极高的人物为亡者祈福,帮助自己祈求家族的好运。
同时,人们也认为报丧请舅舅能够帮忙祭告亡灵,带来好运。
此外,在报丧请舅舅中还需摆放供品,包括鲜花、水果、肉、酒等等。
人们认为这些供品能够达到神灵的效果。
不过,为了避免文化冲突,有些人会将传统的供品改为水果、糖果、饼干等一些轻便易携带、简化运输的物品。
在广东地区,报丧请舅舅的规矩是一个很神圣、很古老的传统,也是铭刻着人们对家族和生命的尊重、感恩、祈求而奉行下来的。
这种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已经逐渐被淡化,早已不如何以前显得那么神圣、那么传统。
茂名死人的文化传统是什么

茂名死人的文化传统是什么
茂名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其死人的文化传统也是深厚而独特的。
在茂名,人们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有着特殊的方式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当地人对生死的态度和对逝者的深情。
首先,茂名人对死者的尊重体现在丧葬仪式上。
在茂名,丧葬仪式通常是非常
庄重和隆重的,家人和亲友会为逝者举行盛大的葬礼,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尊重。
在丧葬仪式上,人们会燃起香烛,祭奠逝者的灵魂,同时也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期安抚逝者的灵魂,使其得到安息。
其次,茂名人对逝者的纪念也体现在祭祀活动上。
在茂名,人们会定期举行祭
祀活动,以纪念逝者的生日、忌日等重要日子。
这些祭祀活动通常包括祭拜祖先、烧纸钱、献上鲜花和食品等,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这种祭祀活动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也是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传承,体现了茂名人对家族和传统的重视和珍视。
此外,茂名人对逝者的纪念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在茂名,人们会在家中设置
神龛或祭坛,供奉逝者的牌位和照片,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纪念。
同时,人们也会在逝者的生日、忌日等日子前往墓地祭拜,献上鲜花和食品,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纪念之情。
总的来说,茂名的死人文化传统是一种充满深情和敬意的传统,体现了对逝者
的尊重和纪念,同时也体现了对家族和传统的珍视和传承。
这种传统不仅是茂名人民的文化特色,也是对生命和人情的一种深刻体验和诠释。
希望这种传统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成为茂名文化的独特魅力。
客家族丧葬习俗

客家族丧葬习俗客家人是分布最广最多的及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然而不同的地区跟民间都有着为去世者举办丧葬的习俗。
关于客家族丧葬习俗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客家族丧葬习俗客家族丧葬习俗有哪些1、送终送终,又称“送死”。
老人弥留之际,子孙们要守候床前。
临终时要从房间移至厅堂,男左女右,首内脚外,有的地方尸体横放。
要开中宫门,男丧谓“寿终正寝”,尸体放在中宫门外,女丧谓“寿终内寝”,尸体放在中宫门内。
人到病危,便牵动着全家乃至至亲好友的心神,一旦寿终正寝,便为其后事忙碌。
“后事” 者,总的是围绕为死者“送行”、“安灵”而费力费财,丧家既发自以情,也囿于俗归,更崇于鬼神。
葬前仪规中,送终、殡殓、道场、停柩、祭奠等,莫不如此。
送终是生和死的诀别,客家人非常重视,出门在外的亲属,都要千方百计回家送终,俗称“奔丧”。
死者的子女若不能在临终前见上一面,会被视为不孝。
病者临终前,子孙们守候床前,被认为是老人最大的福气。
病人断气前,守候者不能放声大哭。
2、殃榜殃榜是丧葬活动中用于记载死者生卒、生肖相克及有关殡殓的榜文。
民间认为人死后有殃,离魂飘荡空中,谁冲谁要倒霉。
因此,在人亡故之后,就要请道士或阴阳先生按死者生肖及死亡时辰的月令干支,以五行说法择定入殓、发引、出殡、破土、下葬之时,推算出犯冲的生肖和忌违事项,并张榜公布。
这种文书,也成“批殃榜”、“开殃榜”、“批书”等。
3、小殓死亡绝气之后,进行小殓。
这是汉民族人的丧葬风俗,指给死者沐浴更衣,包裹尸体。
广东客家人的习俗,在气绝之后,要敲打铜锣三响,表示已经寿终,随即在厅堂悬挂白色帐幕,俗称“孝帘”。
孝子孝孙剃发、赤足,手提竹箧挂灯,箧内盛香纸蜡烛,前往河边,跪告河神,并向河里投铜钱三枚,用新瓦罐盛水回家,用这些水为死者沐尸,然后更衣。
一面举哀,一面焚烧纸扎的轿和轿夫,俗称“魂轿”,意为给亡灵乘了归阴。
又将新棉花放在死者的口和鼻子上,以观察是否气绝了。
焚香烧纸,在尸脚距离尺余的地方,设置油灯一盏,叫“脚尾灯”或“长明灯”。
广东茂名办丧事风俗

广东茂名办丧事风俗
广东茂名办丧事风俗是一种传统文化习俗,一般来说,办丧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和程序。
首先,要请一位道士来为逝者超度,以保佑其在来世能够得到安宁。
其次,要请来亲友前来送别,表达哀思和悼念之情。
在送别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些仪式和礼仪,如摆放灵位、焚香礼拜、哀乐悼词等。
最后,要进行火化或土葬等后续处理。
在整个办丧事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如服饰、饮食、礼仪等等,都需要遵循相应的规矩和习惯。
总的来说,广东茂名办丧事风俗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传统习俗,不仅代表了人们对逝者的感恩和缅怀,也是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1 -。
广府人红、白事风俗

广府人红、白事风俗广州的故事红事风俗广州西关人家民风淳厚,民性善良,其婚嫁、丧葬的习俗日久经年地承继古风传统,也时时受到外来西风的拂面掠心,因而积下一薄流动演幻的陈厚民俗画卷,为历史的变迁驻存了许多形像生动的注脚。
旧中国的西关人家,兢兢恪守着“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包办婚姻,男女新人并无自主选亲权,双方经媒人撮合后,取“年庚八字”进行推算,如无“冲克”,则可成婚。
婚礼的程式实在繁琐累人,必经“三书”、“六礼”等祖宗陈俗。
男家择吉日进行定婚,双方交换信物,接着再过大礼。
男方给女方送礼金和点心、饼类,称为“嫁女饼”,有钱大户送这种嫁女饼可以多达数千斤呐!而女方家为“千金小姐”赠送的嫁妆宝贝多是衣物、家什(如箱、柜之类的日常生活品),更阔绰的豪门富家还会陪送上使妈、婢女,甚至可观的物业等。
待一切互送妥当,随后男家便向女方通知婚期喜日了。
在老西关,那些待嫁出门的女子在婚前一两天,多半同相好的姐妹们聚在一起戏闹一场,称为“叹情”,也有称“叹命”,为的表示她们与父母、兄弟、姐妹分别离家,依依不舍,眷眷伤怀,也有的怕嫁出后寄人篱下,或恐到男家受冷落和虐待的。
这种叹情哭闹实际就是哭唱,早有固腔陈调,人人唱的如出一辙,而哭唱的内容则多半依据女方婚姻的家庭情况而定。
旧时西关,在荔湾泮塘一带,还有专门从事“代哭”之业的妇女,她们的“铁嘴生涯”很似为不谙世事的西关小姐们送别青丝红颜快乐无忧时日,迈入妇人门槛时所须经受的悲情沐浴和长大成人的精神洗礼。
结婚当天,就更热闹了。
先是男家派彩轿和乐队到女家迎亲,而女方姐妹则将迎亲队伍拒之门外;待男家送上“利是”后方开门,笑颜迎进。
时辰一到,新娘即被罩上红罗帕,两眼一片黑,听任大妗姐背负出门,坐入花轿,踏上婚程。
新娘抵达了男家,又是一阵规矩:先由新郎打开轿门,并用花伞向新娘连击三下,再由大妗姐背着新娘跨过门口放置的火盆直入夫门。
广府人人熟知熟睹的新郎新娘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始为礼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广州人碰到有着诸多忌讳的丧事,会感到相当“头痕”(烦恼)——“帛金”要不要给,给多少为好?去参加告别仪式,是否要留下来吃饭?究竟怎么做才是符合礼仪之举呢?记者就时下广州城里通行的“白事”程序和习俗进行了梳理。
“白事”不需广而告知
广州人在治丧的习惯和风俗方面和外地都有所不同,各种文化经过多年融合,丧葬习俗也形成了一套比较简化的程序。
从治丧方来说,前期主要有3个步骤。
首先,人死之后,家里人要在家里先设一个小的灵堂,主要是摆一个供桌,上面放着逝者的相片,设香炉,供以水果若干盘。
有亲戚朋友上门吊唁慰问,可以为此上香表达心意。
其次,就是要选择出殡时间,关先生说,按照广州人口口相传,有3天不择日之说,就是说,人死后3天内出殡下葬,可以不用挑选日子。
如果是在3天后的话,就要看皇历,选择适合出殡的日子方行。
在选好日子出殡或开告别会后,家里人就要分头准备。
有的人负责通知亲友,有的人负责联系殡仪馆、布置场地、购买必要的用品等。
第三就是开遗体告别会。
追思逝者,告别会后,由主人家请来宾吃饭,进行答谢。
“‘白事’与喜事不同,只需要告知亲属就可以了。
并不需要广而告知。
”家里头出了这种事,一般人都是比较低调的。
如果不是特别好的朋友,并不用专门通知他们。
一般人都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主动上门吊唁的,主人家一般不会主动通知别人。
这期间,主人家一般不会到别人家里做客,外人无事也不会登门。
许多人都会问:
出席丧事是否要给“帛金”?广州人也有给“帛金”的习惯,但是它与喜宴的“红包”不同,并不是一定要给,而且多少也没有定数。
不过在多年的演化下,
现在一般人在出席遗体告别会时,通常的惯例是包100元的“帛金”。
“帛金”源于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亲友家里发丧,出席丧礼的都会送些数目为单的钱,帮补一下亲友办丧事支出,除了是对死去的人聊表心意,也实实际际地帮助一下在生的人。
“帛金”是包装在白信封内的。
“帛金”不能事后补送
“帛金”与红包不一样,不能在事后补送。
只能在出殡前送达主人家。
在香港,会在白信封上写明“奠仪”。
广州人会在白信封的抬头上写明逝者名姓,落款注明“某某某敬挽”。
有一些广州人在包“帛金”时也学习了一些香港的做法,如给“帛金”不能整数,如100+1,200+1,500+1,以此类推。
在告别会当天,每个前来殡仪馆参加逝者遗体告别会的亲友都会收到主人家的一个白毛巾:
里面放着3样xx:
第一样是一个小“红包”。
“红包”非常小,只有三指宽的一个小纸包,里面包一块硬币。
寓意恭喜发财。
第二样是糖果。
广州人的习俗是放一块水果糖。
寓意甜甜蜜蜜。
来宾走的时候必须把糖给吃了。
第三样是小折刀,或者在小“红包”上别两枚针,象征“利利是是”。
每个前来参加追悼会或告别会的亲友,在进场前,会在胸口别上一个小黑纱。
开完后,走之前,可以取下丢弃。
自然老死视为“喜丧”
现在,许多老广州人还保持着一个传统,就是出外进饭馆吃饭时,一般不会点刚好7样菜。
如果小辈点了7个菜,有老人在的话,他就会叮嘱加多一个菜,或是点多一个小菜。
这个规矩也是由丧葬习俗语引发而来。
因为,旧时在出殡后,主人家都请来宾留下吃饭,而每桌的菜也正好是7个,与“去”同音。
有些地方,还有7不出(出嫁),8不埋的规矩。
当然,由于丧宴与喜宴不同,主人家和来宾的心情都不是很好。
这顿饭大家也“味同嚼蜡”,现在,很多来宾都选择不吃这顿饭就离开了。
不过也有另例,家住黄埔的黄先生就告诉记者,前年他们村里的一位百岁老寿星去世了,全村人就高高兴兴地大吃了一顿,认为老人这个年纪去世,实在是一件有福的事情,不必太过悲伤。
旧俗认为这是“喜丧”。
自然老死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
出席遗体告别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注意事项,来宾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很尴尬。
比如说不能穿艳色的衣服,不能迟到。
“白事”与“喜事”有别,主人家到点就会开始,不会推迟。
迟到有对死者不敬之嫌
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孔先生就告诉记者一件他经历过的难堪事。
他出席一位同事的遗体告别会。
结果他迟了5分钟,没想到,遗体告别会提前了10分钟举行了,他到的时候,已经快结束了,负责签到的主人亲属十分讶异地看着他,到场的来宾们也“眼神怪怪”地盯着他。
“虽然主人家没有责怪我,但是我心里十分不好过。
觉得对逝者很不尊敬。
”小孔说。
广州人现在在参加白事和追悼会时,大家都会变得相当守时。
因为这是不能迟到的,否则就会有对死者不敬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