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5章碳素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第二章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 件下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能。差异?材料的内部结构不同。
§2-1 金属的晶体结构 凡原子或分子按一定规律周期性排列的物质,称为“晶 体”。 它具有各向异性,有固定熔点。 如:固体金属 1、晶 格: 抽象、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形式的几何空间格架。 2、晶 胞: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 3、晶格常数:晶胞的棱边长度。 ( 1Å =10-8cm) 4、晶 面: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 晶 向:晶体中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直线,表示空间排 列的一定方向。 同一晶格中不同晶面、晶向上原子排列的疏密程度不同→原子间结 合力不同→∴晶体是有“各向异性”原因。
4、失效:当零件使用时出现了无法正常工作,失去原有的预定 工作效能,如:过量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磨损、断裂等均 称为~ 。 5、内力:金属受载荷作用时,为保持其不变形,在材料的内 部作用着与外力相对抗的力。 6、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拉伸、压缩载荷下,横截面积上的应力计算: б = F / S (单位 Pa或 MPa N / m2或N/m m2)
注: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材料→国标规定用:规定残余伸长 应力б0.2表示. бs 或 б0.2都是衡量材料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数值↑,工 件允许工作应力↑,工作时工作应力不允许超过屈服点,否则 会出现塑性变形。它们是评定金属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机械零 件设计主要依据. 2)、抗拉强度:бb材料在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бb = Fb / So 注:零件在工作中所受的应力,不允许超过бb,否则会断裂. ∴它也是零件设计\选材的重要依据.
5、金属的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格: 其晶胞为一立方体,a=b=c; 原子位于8个顶角和立方体中心。
第五章碳素钢分析报告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
碳素结构钢的力学性能
碳素结构钢的性能和用途
二、优质碳素结构 牌号 ⑴普通含锰量 含 碳量小于0.25%的 钢, 含锰量为 0.35~ 0.65%; 而对于含碳量大于 0.25%的钢, 含锰 量则为 0.50~0.80%。 牌号用两位数字表 示, 数字表示平 均含碳量的万分之 几。例如20钢,
第二节 碳素钢的分类
(1) 平炉钢。 按冶炼方法及设备分 (2) 转炉钢。
(3) 电炉钢。 (1) 沸腾钢
按冶炼浇注时脱氧剂与脱氧程度分((32))
镇静钢 连铸坯
(1) 低碳钢 按含碳量分类 (2) 中碳钢
(4) 半镇静钢
(3) 高碳钢
⑴普通碳素钢
按钢的冶炼质量分类 ⑵优质碳素
钢
⑶高级优质碳素钢
⑷特级优质碳素钢
T8、T8A: 属于共析成分的钢, 淬火易过热, 变形大, 强度、塑性较低, 不易制 作受较大冲击的工具。但经热处理后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用于制造工 作时不宜受热的工具。如加工木材用的铣刀、斧、凿、冲子、手用锯、圆 盘锯、压缩空气工具等。
T10、T10A: 属于过共析成分的钢, 在700~800℃加热时仍能保 持细晶粒, 不致过热。淬火后钢中含有未溶的过剩碳化物, 增加 钢的耐磨性。用于制 造手工锯、麻花钻、车刀、刨刀、扩孔刀具、钻硬质石材的钻头等不受热 的工具。
35.40、45.50钢: 强度较高,综合力学性能好,淬透性低,水淬易产 生裂纹,小型件宜采用调质处理,大型件宜采用正火处理。经调质处 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用来制造齿轮、连杆、轴类零件 等。在零件需要耐磨的部分,还需要进行表面淬火及低温回火。
60、70钢: 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常用来制造弹簧、弹簧垫圈、钢丝 绳、低速车轮圈和轧辊等。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材习题答案:第五章 合金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材习题答案第五章合金钢1.什么是合金钢?答:所谓合金钢就是在碳钢的基础上,为了改善钢的性能,在冶炼时有目的地加入一种或数种合金元素的钢。
2.合金元素在钢中有哪些主要作用?这些作用对钢的性能会产生哪些影响?答: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是非常复杂,其中主要作用包括:一是形成合金铁素体。
由于合金元素与铁的晶格类型和原子半径的差异,引起铁素体的晶格畸变,产生固溶强化作用。
二是与碳能形成碳化物,当这些碳化物呈细小颗粒并均匀分布在钢中时,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三是抑制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使合金钢在热处理后获得比碳钢更细的晶粒,从而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
四是可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推迟其向珠光体的转变,减小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五是提高回火稳定性,在相同的回火温度下,合金钢比相同含碳量的碳素钢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在强度要求相同的条件下,合金钢可在更高的温度下回火,以充分消除内应力,而使韧性更好。
3.合金钢是如何分类的?答:合金钢最常用下面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用途分类: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
其中合金结构钢又可以分为低合金高强度钢,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等。
合金工具钢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和量具钢等。
特殊性能钢则有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等。
二是按合金元素总含量分类: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一10%)和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4.合金钢的牌号编制有何特点?答:我国合金钢牌号采用碳含量、合金元素的种类及含量、质量级别来编号,简单明了,比较实用。
其中合金结构钢的牌号采用两位数字(碳含量)+元素符号(或汉字)+数字表示,前面两位数字表示钢的平均含碳量的万分数;合金工具钢的牌号和合金结构钢的区别仅在于碳含量的表示方法,它用一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千分数,当碳含量大于等于1.0%时,则不予标出。
金属材料3_第五章 铁碳合金相图和碳钢

一、纯铁及其同素异构转变
图5-1 纯铁的冷却曲线及晶体转变
第一节 纯铁、铁碳合金的相结构及其性能
P58.tif
二、 Fe-Fe3C合金的相结构及其性能 (1)铁素体 纯铁在912℃以下具有体心立方晶格。 (2)奥氏体 碳溶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以符号A表示。 (3)渗碳体 渗碳体的分子式为Fe3C,它是一种具有复杂晶格的间 隙化合物。
(1)普通碳素结构钢 这类钢冶炼容易、工艺性好、价廉,而且在 力学性能上也能满足一般工程结构及普通机器零件的要求,所以 应用很广。
P72.TIF
1.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2)优质碳素结构钢 这类结构钢的硫、磷含量较低(wS≤0.030%, wP≤0.035%),非金属夹杂物也较少,钢的品质较高,塑性、韧性都 比(普通)碳素结构钢更佳,出厂时既保证化学成分,又保证力学性 能,主要用于制造较重要的机械零件。
表5-1 Fe-F C相图中的特性点
第二节 Fe-Fe3C相图分析
表5-2 Fe-F C相图中的特性线
二、碳钢的组织转变过程
第二节 Fe-Fe3C相图分析
图5-5 Fe-F C相图钢的部分
1.共析钢结晶后的组织转变
第二节 Fe-Fe3C相图分析
5z7.tif
5-41.eps
1.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表5-5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性能和用途(参见GB/T 699—1999)
1.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表5-5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性能和用途(参见GB/T 699—1999)
1.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3)碳素铸钢 在机器制造和工程结构上,有许多形状复杂难以用 锻造、切削加工等方法成形的零件,如轧钢机机架、水压机横梁、 机车车架及大齿轮等,用铸铁铸造又难以满足性能要求,这时一 般选用铸钢铸造。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及答案

复习自测题绪论及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自测题(一)区别概念1.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2.晶体和非晶体;3 刚度与强度(二)填空1.与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性是2.体心立方晶胞原子数是,原子半径是,常见的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有。
3.设计刚度好的零件,应根据指标来选择材料。
是材料从状态转变为状态时的温度。
4 TK5 屈强比是与之比。
6.材料主要的工艺性能有、、和。
7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的、、和四大要素以及这四大要素相互关系与规律的一门科学;材料性能取决于其内部的,后者又取决于材料的和。
8 本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和。
(三)判断题1.晶体中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就会使晶体的能量升高,因此能增加晶体的强度。
( )2.因为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的配位数和致密度都相同,因此分别具有这两种晶体结构的金属其性能基本上是一样的。
( )3.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中的各个晶粒类似于单晶体,由此推断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 )4.金属的理想晶体的强度比实际晶体的强度高得多。
5.材料的强度高,其硬度就高,所以其刚度也大。
(四)改错题1.通常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3.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0.68。
4.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晶粒越细小时,其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低。
5.体心立方晶格的最密排面是{100}晶面。
(五) 问答题1.从原子结合的观点来看,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有何主要区别?在性能上有何表现?2.试用金属键结合的方式,解释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等基本特性。
(六) 计算作图题1.在一个晶胞中,分别画出室温纯铁(011)、(111)晶面及[111)、[011)晶向。
2.已知一直径为11.28mm,标距为50mm的拉伸试样,加载为50000N时,试样的伸长为0.04mm。
撤去载荷,变形恢复,求该试样的弹性模量。
3.已知a-Fe的晶格常数a=0.28664nm,γ-Fe的晶格常数a=0.364nm。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一章习题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则OD=c/2,AB=BC=CA=CD=a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由于(BC)2=(CE)2+(BE)2则有(CD)2=(OC)2+(1/2c)2,即因此c/a=√8/3=1.63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2=0.414R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
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综合训练知识点训练解答模块5合金的结晶

模块五合金的结晶(P86)一、填空题1.合金状态图又称为相图或平衡图,它表示平衡状态下温度、成分、状态之间关系的图解。
2.二元合金状态图的基本类型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
3.共晶状态图可分为共晶和共析两类。
4.包晶转变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的一定成分的液相生成的一种新的固相的转变。
二、判断题1.合金状态图是表示平衡条件下,合金的性能、温度和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解。
(×)2.由共晶转变所获得的两相混合物称为共晶体。
(√)3.共析转变在固态下进行,比共晶转变内应力小。
(×)4.合金是由成分、结构都相同的同种晶粒组成的,其组织是同一相。
(×)5.合金状态图的水平线是三相共存线。
(√)6.二元共晶状态图共晶线以下的组织组成物就是相组成物。
(×)三、选择题1.具有二元匀晶相图的合金,固态下的组织一定是( C )。
A.间隙固溶体B.置换固溶体C.无限固溶体D.有限固溶体2.恒温下,由一个固相同时形成两个固相的转变称为( C )。
A.匀晶转变B.共晶转变C.共析转变D.包晶转变3.在发生L→α+β共晶反应时,三相的成分( B )。
A.相同B.确定C.不定4.共析成分的合金在共析反应γ→α+β刚结束时,其组成相为( C )。
A.γ+α+βB.α+βC.(α+β)+(α+β),其相组成物为(A)。
5、一个合金的组织为α+βA.α、βB.α、βⅡ、(α+β)C.α、β、βⅡ四、简答题1.二元合金状态图有哪些类型?画出示意图。
答: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三种基本类型。
示意图(略)2.设A、B两组元在液态时互相溶解,在固态时形成共晶,共晶成分中B质量分数为30%,A组元在B组元中有限溶解,溶解度在共晶温度时为15%,在室温时为10%,B组元在A组元中不能溶解,A组元比B组元熔点高,画出合金相图并填出各区域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分析B质量分数分别为12%、20%、30%、50%的合金结晶过程及组织。
工程材料习题册-打印-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性能一、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下同)1、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使用性能,它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
另一类是工艺性能,它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等。
2、大小不变或变化很慢的载荷称为静载荷,在短时间内以较高速度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称为冲击载荷,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变化的载荷称为交变载荷。
3、变形一般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
不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4、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5、强度的常用衡量指标有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用符号σb和σs表示.6、如果零件工作时所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σb或σ0.2,则不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
7、有一钢试样其截面积为100mm2,已知钢试样的。
拉伸试验时,当受到拉力为—————- 试样出现屈服现象,当受到拉力为————-—时,试样出现缩颈。
8、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金属材料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9、一拉伸试样的原标距长度为50mm,直径为10mm拉断后试样的标距长度为79mm,缩颈处的最小直径为4.9 mm,此材料的伸长率为————-,断面收缩率为———-——。
10.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11.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洛氏硬度C标尺HRC,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冲击韧度αk,疲劳极限σ-1。
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
下同)1、弹性变形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
(√)2、所有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都会出现显著的屈服现象。
(×)3、材料的屈服点越低,则允许的工作应力越高。
(×)4、洛氏硬度值无单位。
(√)5、做布氏硬度试验时,当试验条件相同时,其压痕直径越小,材料的硬度越低。
(×)6、材料对小能量多次冲击抗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1 按钢的含碳量分类
1.低碳钢:C≤0.25% 2.中碳钢:C0.25%~0.60% 3.高碳钢:C≥0.60%
微量的氢在钢中会使钢的塑性剧烈下降,出现“氢脆”,造成局部显 微裂纹(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白色圆痕),称“白点”。它是一种使 钢产生突然断裂的根源。减少钢中含氢量的最有效方法是在炼钢时对 钢进行真空处理。
总之,钢中的气体元素一般都是有害的,对钢的性能和质量影响很大,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含量。
5.2 碳素钢的分类
严重时还会使钢在热加工与热处理时产生裂纹,或使用时造成钢突然 脆断。非金属夹杂物也促使钢形成热加工纤维组织与带状组织,使钢材 具有各向异性。
严重时横向塑性仅为纵向的一半,并使钢的冲击韧度大为降低。 因此,对重要用途的钢,如弹簧钢、滚动轴承钢、渗碳钢等,需要检
查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形状、大小与分布情况,并按相应的等级标准 进行评定。
5.1.2 锰(Mn)
锰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锰是炼钢时由生铁和锰铁脱氧剂带入而残留在钢中的杂质元素。锰具有
较好的脱氧能力,能清除钢中的FeO,把钢中的FeO还原成铁,降低钢的 脆性,改善钢的质量;锰能与硫形成MnS,从而减轻硫对钢的危害,改 善钢的热加工性能。锰与FeO、硫的反应产物大部分进入炉渣被除去, 而小部分残留在钢中形成非金属夹杂物。锰大部分溶于铁素体中,形成 置换固溶体,使铁素体强化,其余部分的锰溶于Fe3C形成合金渗碳体。 锰能使钢中珠光体的相对量增加并使之细化,从而使钢的强度和硬度提 高。因此,一般认为锰适量时,锰是一种有益元素。 钢中锰的含量一般为0.25%~0.80%之间。
钢中的硫和磷是有害元素,应严格控制它们的含量。但是,在易切 削钢中,常适当地提高硫、磷的含量,以增加钢的脆性,有利于在 切削时形成断裂切屑,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从而提高切削效率 和延长刀具寿命。此外,钢中加入适量的磷还可以提高钢材的耐大 气腐蚀性。
5.1.5非金属夹杂物
在炼钢过程中,由于少量炉渣、耐火材料及冶炼中的反应物可能进入 钢液中,从而在钢中形成非金属夹杂物,如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 氮化物等。它们都会降低钢的力学性能,特别是降低塑性、韧性及疲劳 强度。
多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铁的冶炼
钢的冶炼
第5章 碳素钢
5.1 钢中杂质元素对碳素钢性能的影响 5.2 碳素钢的分类 5.3 碳素钢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5.1 钢中杂质元素对碳素钢性能的影响
5.1.1 硅(Si)硅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5.1.2 锰(Mn)锰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5.1.3 硫(S)硫是钢中的有害元素 5.1.4 磷(P)磷是钢中的有害元素 5.1.5 非金属夹杂物 降低钢的力学性能 5.1.6 氮、氧、氢等气体存在于钢中,对钢的性能会造
通常情况下硫是有害杂质元素,应严格控制其含量,一般不超过0.生铁带入的有害元素。磷能溶解于铁素体中形成固溶体,使 铁素体强化,钢的强度、硬度有所提高。但是,在结晶时磷也可形 成脆性很大的化合物(Fe3P),使钢在室温下(一般为100℃以下) 的塑性和韧性急剧下降,这种脆化现象在低温时更为严重,这种现 象称为冷脆。磷在结晶时还容易偏析,从而在局部地方发生冷脆。 因此,磷是一种有害杂质元素,应严格控制它的含量,一般钢中含 磷量<0.04%。
5.1.3 硫(S)
硫是钢中的有害元素。
硫是在炼钢时由生铁和燃料带入钢中的杂质元素,在固态下, 硫在铁中的溶解度极小,主要以化合物FeS的形式存在于钢 中。FeS能与铁形成低熔点共晶体(Fe+FeS),其熔点约 为985℃,并分布在奥氏体晶界上。当钢材加热到1000~ 1200℃进行轧制或锻造等热加工时,晶界上的Fe+FeS共晶 体已熔化,晶粒间结合被破坏,导致钢材在加工过程中沿晶 界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性。
5.1.3 硫(S)
硫不仅使钢产生热脆性,而且还会降低钢的强度和韧性。适当增加钢中 锰的含量,可减轻硫的有害作用,因为硫和锰的亲和力较硫和铁的亲和 力强,锰能从FeS中夺走硫而形成高熔点的MnS(熔点1620℃),MnS 呈粒状分布在奥氏体晶粒内,它在高温下不熔化且具有一定塑性,在钢 材轧制时,故能有效地避免钢的热脆性。因此钢中锰、硫含量常有定比。 MnS是非金属夹杂物,在轧制时会形成热加工纤维,使使钢的性能具有 方向性。但在易切削钢中,可适当提高硫的含量,其目的在于提高钢材 的可加工性。此外,硫对钢的焊接性有不良的影响,容易导致焊缝产生 热裂,产生气孔和疏松。
5.1.6氮、氧、氢
氮、氧、氢等气体存在于钢中,对钢的性能会造成严重危害。氮存在 于钢中,会导致钢硬度和强度的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使钢产生时 效而变脆。
氧存在于钢中,会使钢的强度和塑性降低,特别是氧化物(Fe3O4, FeO,MnO,SiO2和Al2O3)等夹杂存在于钢中,加剧了钢的热脆现象, 降低了钢的疲劳强度,因此,氧是有害杂质元素。
成严重危害
5.1.1 硅(Si)
硅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硅来源于炼钢时使用的生铁和硅铁脱氧剂。
硅具有较强脱氧作用,可有效地清除FeO,改善钢的质 量;大部分硅能溶于铁素体,形成含硅铁素体并使之强化, 从而提高钢了的强度、硬度和弹性,但降低钢的塑性和韧 性; 总的来说,硅可以提高钢了的强度、硬度和弹性,是钢中 的有益元素。 钢中的含硅量通常控制在≤0.5%,在碳素镇静钢中一般控 制在0.17%~0.37%之间。
第5章 碳素钢
知识目标: 了解钢中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掌握碳素钢常用的分类方法 技能目标: 掌握碳素钢牌号的表示方法 根据用途正确选用碳素钢牌号
碳素钢,简称碳钢。是指含碳量大于0.0218%, 小于2.11%,且不含有特意加入合金元素的铁碳合 金。
碳素钢冶炼容易,价格便宜,工艺性能好,力 学性能可满足一般工程构件、普通机械零件和工具 的使用要求,故在机械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