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音乐教导论

合集下载

题目音乐教导论

题目音乐教导论

题目音乐教导论————————————————————————————————作者: ————————————————————————————————日期:音乐教导论1素质的概念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可以通过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2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何种素质从以下4个方面来探讨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1、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作为人的素质)2、音乐素质(作为音乐家的素质)3、教育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4、教育研究能力(作为研究者的素质)3在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中,你认为哪种素质最为重要?说明理由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最为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个性能够影响个性”。

音乐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直接涉及到音乐教师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是音乐教师的人格。

音乐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饱满的音乐教育热情、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气质风度、崇高的教师威信、健康的心理人格等方面。

在具体的教学中,音乐教师的人格将表现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中。

优秀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不仅会使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喜爱和信任感,而且会使学生乐于接受音乐,增强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得影响和熏陶。

其次,是音乐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心理素质。

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基础教育的对象群体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求教师要拥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力等心理素质,以便能够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解决教学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4音乐教师的职业权力指的是什么?5什么是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所谓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其实质是要强调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从职业的角度来评价教师所具备的条件,即并不仅仅指教师所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而是指在这个专业领域内,作为教师的职业能力。

6新时期音乐教师角色转变表现在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1、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成为音乐生活的指导者•2、教学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4、师生关系转变•5、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发展7教育、学校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的概念1教育:广义: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音乐教育导论

音乐教育导论

音乐教育导论1.什么叫体态律动?答.体态律动又叫和乐动作,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现节奏感,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性,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通过训练使学生耳聪目明,反应敏捷捷。

2.达尔克罗兹的教学哲学是什么?答.~是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学习。

3.达尔克罗兹的教学要点?答:a.人体的基本节奏,这些动作分为十个方面,拍手,列队行进,走,跑,跳。

跃,单脚跳,摇摆等。

b.身体各部分的配合,我们可以把人体称为一个管弦乐队,它包含有不同的乐器,如手,脚,头和眼睛等,训练学生们可以意识到这些不同乐器的功能,并且选择一种或是多种乐器表达所需要变现的节奏或乐思。

c.头脑和身体的协调与动作的控制和反应。

d.时间和空间,体态律动学十分注重活动场地这一因素,必须使学生在活动时相互不发生任何冲突,一开始先用慢速度进行训练,然后逐渐增快乃至跳,跑,直至感受到自由自在的活动。

e.紧张和放松。

任何一个活动都不要持续的太长,要穿插采用放松的练习或采用对学生的好奇心有直接吸引力并能造成一个宁静状态的练习。

4.达尔克罗兹的训练方法?答。

当人的听觉接受了音乐的信号产生感觉后,用动作来变现音乐,也就是用身体动作吧把音乐的音响与音乐的符号联系起来,从而达到理解化为理性认识。

5.柯达伊教学·叫法要点?答:a.以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方式。

b.以五声音阶和四分·八分音符节奏为视唱教学基础。

c.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及节奏读法.6.奥尔夫教学法:什么是"元素音乐"?答;~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材料的,原始起点的,适合开端的"音乐这种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肌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

适合儿童的等7.奥尔夫教法要点?答:a.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导论

音乐教育导论

1、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将音乐作为审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传承文化,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在我国传统的约定俗成的概念中,音乐教育一般又被分为学校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这四类。

3、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和实现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

人的精神因素包括智力、道德和情感三部分,心理学上称作知、意、情,相应的哲学范畴是真、善、美,分别以它们为内容的教育则是智育、德育和美育。

4、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

5、上好音乐课提高教学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①、千方百计的搞好音乐音响,创造优美的音乐环境,带给学生真正优美的音乐,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因素之一;②、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发展学生的听觉记忆能力,通过各种方法使之以律动的形式参与到音乐中去,是保证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二;③、作为表演的艺术,音乐具有情感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的特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音乐的演唱演奏技能,同时努力提高音乐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演奏水平(因为演唱演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乃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三。

6、20世纪初的音乐教学法:1903年清政府正式将音乐列为学校的必修科,设立“唱歌”和“乐歌课”,这就是近现代中国以“学堂乐歌”为特征的学校音乐教育的起源;1917年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他认为“教授法”只强调教师如何教,而未注意到学生如何学,“教授法”更名为“教学法”是我国学科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7、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类别,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它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与审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8、第一个将审美教育作为一个独立范畴提出来的是德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学设计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学设计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学设计
一、导论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
美意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音乐教育应当早期开始,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当注重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将介绍音乐教育的导论以及相应的教材教法和教学设计。

二、教材教法
1、教材
音乐教育的教材应当具有可读性、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它应该既能传达音乐
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教材内容应该具有严谨性和深度,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

此外,应当注重教材的创新性和时代性,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和音乐形式。

好的音乐教材应当有普及性和使用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学生,包括职业音乐人和普通爱好者。

2、教法
音乐教育的教法有多种方法,如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

在集体教学中,教师会
使用各种教具(如谱子、CD、视频、教案等)辅助教学。

在个别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帮助和指导。

目前,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在特殊时期(如疫情)、地理位置偏远等情况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和演绎音乐作品。

1。

音乐学导论

音乐学导论

音樂繪本創作
• 注意事項 (1)報告內容需含: a.音樂繪本呈現 b.選用背景音樂PPT簡介(含作曲者、 創作年代、樂曲簡介、音樂特色、 選用之原因) (2)若繪本中選用他人之圖片及音樂, 請於影片最後標明
參考目
• 音樂理論基礎 作 者:李重光 出版社:世界文物 I S B N:9575612922 • 音樂-認識與欣賞 作 者:Roger Kamien 著 譯 者:王美珠、洪崇焜、黃瑞芬、 陳美鸞、楊湘玲 出 版 社: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86157221X
音樂繪本創作
材料: (1)田野採集錄音數段 (2)自由創作或自選圖片數張 (3)自編或自選配樂
音樂繪本創作
步驟 (1)田野採集錄音: 從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採集,範圍包 括 歷史音、文化音、社會音與自然音。 (2)自由創作或選擇圖片 (3)選擇合適背景音樂 (4)將田野錄音片段適度穿插於繪本創作 中 (5) 將圖片與音樂結合,以MV方式呈現
音樂學導論
授課教師 陳靜潔
課程綱要
• • • • • • • • • • • 音樂要素大解碼 音樂元素超連結 中古到巴洛克時期音樂 古典時期音樂 浪漫時期音樂 20世紀音樂及其後 音樂劇大觀園 中國音樂與世界音樂 舞蹈音樂 當音樂遇見繪畫 音樂繪本創作發表
評分方式
• • • • • 課堂參與、出缺勤狀況 期中筆試 小組作業(一):音樂元素超連結 小組作業(二):走入”Cats”的世界 小組作業(三): 音樂繪本創作 30% 20% 10% 20% 20%
參考書目
• 音樂概論 作者: 米勒、泰勒、威廉斯 出版社:桂冠 ISBN:9577301940

专业课音乐学导论

专业课音乐学导论

1、“木管,两端饰铜,管长一尺四寸一分,上加芦哨吹之。

”是对中国哪种乐器的描述( )。

A 、笙B 、竽C 、唢呐D 、箫2、哪个学派在清代各个学术领域都产生众多的学者( )。

A 、康乾学派B 、康嘉学派C 、乾嘉学派D 、道光学派3、《判断力批判》的作者是谁( )。

A、柏拉图 B、庶族子弟C 、康德D 、贝多芬4、音乐感又称什么( )。

A 、音乐欣赏B 、音乐理解C 、音乐表现D 、音乐质5、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的用途是什么( )。

A 、借鉴B 、改进C 、做论文D 、创作6、音乐社会学重点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

A 、音乐现象B 、音乐形态C 、音乐意识D 、社会与音乐之间的社会关系7、《中国歌舞短论》是谁发表的( )。

A 、冼星海B 、谭盾C 、聂耳D 、于润洋1、下列作品由杨荫浏先生创作的是哪些( )。

A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B 、《中国音乐史纲》C 、《中国音乐史》D、《诗歌集》2、19世纪,德国音乐学家加茨归纳的两个对立学派是什么()。

A、自律论音乐美学B、浪漫主义音乐美学C、他律论音乐美学D、形式美学3、音乐心理学研究涉及哪些内容()。

A、音乐美学B、音乐史学研究C、音乐实践领域D、音乐创新领域4、西尔伯曼提出了怎样的具体课题()。

A、研究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音乐效果B、探讨音乐如何对某个社会集体的形成起到影响C、研究通过音乐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形态D、研究音乐生活中各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消亡5、音乐考古学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

A、综合学科的性质B、人文学科的性质C、大众学科的性质D、边缘学科的性质6、民间音乐包括哪些内容( )。

A 、民歌B 、歌舞C 、说唱D 、戏曲1、和声感表现在横向的音响方面。

对错2、杨萌浏十分重视文献考证与实物考古相结合的研究工作。

对错3、音乐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

对错4、“世界音乐”包括中国的传统音乐。

对错5、乐器声学对乐器演奏技术具有指导性作用。

音乐教育导论 考试范围

音乐教育导论 考试范围

音乐教学过程规律:1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由审美规律所决定的2音乐教学过程是亲历的知和学理的知的有机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音乐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相统一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规律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规律。

音乐教学过程本质特征:由于音乐学科性质、教学领域、教学内容、学生素质、教师素质和能力等因素不同教学过程也不可能相同因此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发展性、教育性、多样性。

实施音乐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音乐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2)音乐教学过程的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3)正确处理音乐审美与综合的关系(4)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5)问题处理及偶发事件的应变音乐教学模式类型:一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的音乐教学模式分类1情感模式1)参与—体验模式2)情境—陶冶模式2行为模式1)示范—模仿教学模式2)行为—辅助教学模式3认知模式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3)自学-指导教学模式4)探索—创造教学模式二以音乐美学理论观点为依据—审美哲学模式(操作体验模式,主体经验模式,文化体验模式)三以音乐学和教育学理论观点为依据—审美心理学模式、审美发生学模式、认知心理学模式.音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1全面回归学生主体2注重目标全面性3教学程序具有灵活性4教学形式趋向个别化5教学手段多媒化教学方法的分类中小学常用音乐教学方法:(1)体验性音乐教学法 [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音乐教学方法未来发展趋势:其特征主要有:( 1 )音乐教学方法研究的重心向“过程研究”发展;(2)音乐教学方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教学方法体系向复杂化发展;(3)音乐教学方法的直接价值形式由一维取向向多维取向发展;(4)音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由教学方法依赖教学手段向二者积极配合发展。

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1.音乐课程目标音乐课程目标主要是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规定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后应该达到的最终结果,是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主体部分。

音乐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两个主要内容: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2.热巴舞“热巴”原是藏族人民对民间歌舞艺人的称呼,后来人们将他们表演的歌舞称做“热巴舞”。

它包括了说、唱、舞、戏剧、杂技等艺术形式,是一种形式自由活泼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3.交响诗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

文字性的交响诗称为“音诗”;描写自然景物等绘画性的交响诗称为“音画”;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称为“交响童话”。

4.河北吹歌中国传统器乐中吹打乐的一种,流行于河北中部。

多以管子、唢呐、海笛(小唢呐)为主奏乐器,辅以丝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吹奏的曲目大多是民歌和戏曲唱腔,因而得“吹歌”之名。

其音乐风格大多活泼爽朗、热情粗犷。

5.江南丝竹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浙江、安徽一带。

主要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笛子、萧等。

江南丝竹乐没有固定的领奏乐器,而是以乐队中最高明的演奏者为首,大家默契配合,在乐曲的基本旋律骨架上即兴发挥。

曲调清新秀丽、明快活泼。

6.大合唱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内容富有史诗性和戏剧性,常用来表现重大的现实题材,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

其中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多种形式,有时穿插朗诵。

通常用管弦乐队伴奏。

7.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在我国很多的民歌中体现,比如著名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就很能体现这一种结构形式。

8.简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

a.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b.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c.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d.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e.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9.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内容(可能名词解释,可能简答)a.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b.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c.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编,创作实践)d.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生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以上四个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导论1素质的概念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可以通过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2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何种素质从以下4个方面来探讨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1、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作为人的素质)2、音乐素质(作为音乐家的素质)3、教育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4、教育研究能力(作为研究者的素质)3在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中,你认为哪种素质最为重要?说明理由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最为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个性能够影响个性”。

音乐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直接涉及到音乐教师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是音乐教师的人格。

音乐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饱满的音乐教育热情、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气质风度、崇高的教师威信、健康的心理人格等方面。

在具体的教学中,音乐教师的人格将表现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中。

优秀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不仅会使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喜爱和信任感,而且会使学生乐于接受音乐,增强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得影响和熏陶。

其次,是音乐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心理素质。

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基础教育的对象群体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求教师要拥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力等心理素质,以便能够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解决教学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4音乐教师的职业权力指的是什么?5什么是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所谓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其实质是要强调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从职业的角度来评价教师所具备的条件,即并不仅仅指教师所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而是指在这个专业领域内,作为教师的职业能力。

6新时期音乐教师角色转变表现在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1、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成为音乐生活的指导者•2、教学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4、师生关系转变•5、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发展7教育、学校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的概念1教育:广义: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活动。

一般分为: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等。

3、学校音乐教育:是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学校教育所实施的以音乐为媒介的教育活动。

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8音乐教育的方式通常可分为几类?分为:学校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音乐教师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四类。

9简述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目标是为中小学及其他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

要求:通过教学及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审美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备适应中小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奠定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的良好基础。

10什么是美?美通常有几种表现形式。

举例说明美就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

美分为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四种形态。

举例:11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你认为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音乐教育是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

●音乐教育是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作为审美的工具。

●音乐教育使人在愉悦之中接受教育。

12简述学堂乐歌活动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

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

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创作手法:学堂乐歌的创作,处于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它是许多严肃的学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他深受维新运动和维新思想的影响。

同其他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样,在音乐创作上也大胆吸取,只要认为有用,均可“拿来”。

这些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而编成,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

历史意义: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3学习音乐教育简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美育被列入我国的国家教育方针里?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新的教育方针,倡导美育思想,认为音乐教育是美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人的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提出将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对后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简述送新中国成立至今,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美育和音乐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全面发展的地位,1952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明确规定了小学至高中均开设音乐课,普通音乐教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1956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进一步强调了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各级师范音乐教育也逐步建立和发展,为普通音乐教育输送了大量的师资,音乐教学得到蓬勃的发展。

文革十年浩劫使学校音乐教育受到空前的破坏,教学处于全面停滞阶段。

直至1981年之后国家修订中小学教学计划,音乐教学得以恢复。

1992年全国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课程方案,真正确立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普通音乐教育受到了国家法令的保障。

1994年教育部又规定普通高中开设音乐选修课,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废除音乐教学大纲,制定音乐课程新标准,确立了音乐课程新理念。

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形成了今天我国音乐教育的新观念和新方法。

15列举三位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或教育家的音乐教育观毕达哥拉斯(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约前580年生)学派认为音乐有两种不同的类型:表现勇敢尚武气质的粗犷、振奋精神的调式和表现温文尔雅气质特征的悦耳柔和的调式。

借助音乐的帮助,粗鲁、急躁的性格能够变得温柔、稳重,沮丧郁闷的性格能够训练的活泼、有活力。

”柏拉图(哲学家、思想家,前427-前347年)认为音乐可以渗透人的心灵,可以教育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并抚慰人的情绪。

亚里士多德(前384-322)音乐有教育作用,也有净化作用。

16泰勒原理1949年“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进行课程评价。

“泰勒原理”17列举国外近现代音乐教教学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捷克:夸美纽斯(教育家):1632年《大教学论》观点:循序渐进;激发兴趣;参加实践;直观性教学;百科全书式读本;班级授课制理论。

德国:赫尔巴特(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家),教学思想: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心理学和教学联系,兴趣是教育的支柱;教学过程阶段论。

美国: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强调学生、经验、做中学的现代教育思想,儿童成为教学研究和实际活动的中心,是教育史上一个历史性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

苏联:凯洛夫(教育家),对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共产主义教学目的论;教学进程四阶段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教师主导作用;强调双基18概念: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具体体现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比教育目的更为具体,是教育目的在特定课程领域中的表现,与课程关系更为接近。

课程目标:也称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具体体现不同学科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目标,与课程关系最为接近和密切,是课堂教学最切近的成果。

课程目标是近程的,可在每日运作的课程中出现。

19解释音乐课程理念音乐课程理念:是对音乐课程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认同,属于一种相对稳定性和指向性的音乐课程认识和课程理想的观念体系;隶属于教育思想范畴,根源于特定社会的音乐教育实践,并最终指导教育实践。

20新课程标准下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21音乐课程标准有几个主要内容?什么是三维目标?音乐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两个主要内容: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音乐课程总目标: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要教(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学内容)。

“三维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简称“三维目标”。

22什么是双基教学?用自己的观点解释双基教学的功与过基础知识与技能:简称双基功和过:23如何理解三维目标?(音乐教学改如何实施?)①教师要建立新的知识观:择其要而学;不拘泥教材;知识贴近生活。

②在体验和实践中学习音乐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过程与方法中形成,在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提升。

24第一学段(1-2年级)的目标特点:从三个维度和心理学角度解释1~2年级: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

在即兴创造活动中培养和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生理与心理特点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

嗓音自然,身体灵巧。

有意注意时间段,集中注意的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

25第二学段(3-6年级)的目标特点:从三个维度和心理学角度解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份量。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课堂中要注意创设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等教学活动,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生理与心理特点认知领域扩展,活动能力提高,自我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有意注意时间大约为20~25分钟。

高年级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巨变期。

26第三学段(7-9年级)的目标特点:从三个维度和心理学角度解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范围,更有意识的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