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合集下载

不良事件的种类

不良事件的种类

医疗不良事件类型
1、诊治方面:错误诊断、漏诊、错误治疗等。

2、用药方面: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检查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意外或病情加重等。

5、手术方面: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患者及家属不理解的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当次住院手术二进宫等。

6、医患沟通: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患者在其他医院已经存在医疗纠纷,患者因非疾病因素致伤病住院发现对诊治有异常言行等。

7、其他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非预期的事件,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或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

医疗不良事件可能涉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程序等多个方面,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会造成重大影响。

医疗不良事件的分类
医疗不良事件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医疗错误
医疗错误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人员的疏忽、失误或专业水平不足等原因
导致的错误操作或判断,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患者安全事件
患者安全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造成患者健康受损或危及生命的事件,包
括手术意外、用药错误等。

医疗设备事故
医疗设备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因医疗设备的故障或不当使用导致的意外事件,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感染事件
感染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因医疗器械、手术等环节引起的感染,可能给患者
带来不良后果。

医疗不良事件的影响
医疗不良事件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对患者来说,可能导致健
康受损、延误治疗、增加治疗费用等问题;对医疗机构来说,可能会导致声誉受损、面临诉讼风险、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等。

预防医疗不良事件
预防医疗不良事件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

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
理体系、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规范医疗程序、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语
医疗不良事件是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但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医疗程序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不良事件分级

医疗不良事件分级

按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1.警讯事件
涉及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或心理伤害的意外事件。

严重身体伤害具体包括丧失四肢或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意外死亡,包括但不限于: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或基本状况无关的死亡
(如:因术后感染或医院获得性肺栓塞而死亡)、足月婴儿的死亡、
自杀等;
2. 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或基本状况无关的主要功能永久丧失;
3. 手术部位错误、操作错误和患者错误;
4.因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亦或移植受污染的器官或组织二造成感染慢性疾
病或绝症;
5. 婴儿被绑架或婴儿由非亲生父母带回家;
6 强奸、职场暴力,例如在医院现场攻击(导致死亡或功能永久丧失);或谋杀(蓄意杀害)患者、工作人员、医生、医科学生、受训医师、探视者或小贩等。

2异常后果事件:未达到警讯事件程度的所有已经发生并造成异常后果的不良事件。

3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造成异常后果。

4临界差错:指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错误,但因为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使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例如:
用药近似错误:发生在院内药品管理/储存/调配/运输等流程中的差
错,但在药用于患者前,被中途拦截且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诊疗近
似错误:在诊疗过程中,一旦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将会对患者造成严重
后果,但错误的操作被及时发现或制止,而最终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

医疗不良事件分级

医疗不良事件分级

WORD格式
按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1.警讯事件
涉及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或心理伤害的意外事件。

严重身体伤害具体包括丧失四肢或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意外死亡,包括但不限于: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或基本状况无关的死亡
(如:因术后感染或医院获得性肺栓塞而死亡)、足月婴儿的死亡、
自杀等;
2.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或基本状况无关的主要功能永久丧失;
3.手术部位错误、操作错误和患者错误;
4.因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亦或移植受污染的器官或组织二造成感染慢性疾
病或绝症;
5.婴儿被绑架或婴儿由非亲生父母带回家;
6强奸、职场暴力,例如在医院现场攻击(导致死亡或功能永久丧失);或谋
杀(蓄意杀害)患者、工作人员、医生、医科学生、受训医师、探视者或小贩等。

2异常后果事件:未达到警讯事件程度的所有已经发生并造成异常后果的不良事件。

3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造成异常后果。

4临界差错:指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错误,但因为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使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例如:
用药近似错误:发生在院内药品管理/储存/调配/运输等流程中的差
错,但在药用于患者前,被中途拦截且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诊疗近
似错误:在诊疗过程中,一旦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将会对患者造成严重
后果,但错误的操作被及时发现或制止,而最终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

专业资料整理。

医疗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类

医疗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类

医疗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类所谓医疗不良事件就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得诊疗结果、增加病人得痛苦与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得正常运行与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因素与事件。

卫生部将医疗不良事件分为四类:一类为警告事件,就是指患者非预期得死亡,或就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二类为不良后果事件,指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就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得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类就是未造成后果得事件,虽然发生得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就是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结合我国当前医院得实际情况,按照SH9分类法将不良事件分为四级更合理,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就是指将有无过错事实、就是否产生后果作为当前医疗不良事件得分类原则,适合当前医疗不良事件得一种分类方法。

I 级——有过错事实并且造成后果,如果两者有因果关系,根据后果得严重程度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在不良事件中级别应属最高。

例:患者王íí因病情需要到íí医院急诊科就诊,因该医院病床已满无法收治病人,接诊医师将此情况告知患者并建议转诊,但没有对患者及时诊疗与积极跟进,没有及时请专科会诊,没有及时请示上级医师、科主任,亦未报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病床。

导致患者病情急剧加重抢救无效死亡。

II级--无过错事实但造成后果得事件:医疗行为无过错,主要由药物、医疗器械、植入物等造成得医疗意外,或不可避免得医疗并发症与疾病得自然转归,其后果可能比较严重,但一般不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

例:某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在íí医院行前列腺手术治疗,术后使用止血药物引发患者急性脑梗塞。

III级——有过错事实但未造成后果得事件:虽然发生得错误事实(指错误得行为已实施在患者身上),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例:标本送检过程延误,未影响检验结果事件。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类别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类别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类别
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洞、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

5.手术相关问题:手术患者、部位、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等。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或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述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三、医疗不良事件分类(一)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对病人或家属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分为6类:1、潜在不良事件: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

2、无伤害:事件虽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3、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或者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4、中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5、重度伤害:造成病人永久功能障碍或永久残疾。

6、极重度伤害:造成患者死亡的。

(二)按照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错的大小,分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和重大医疗不良事件。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由于诊断、治疗、护理水平有限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实验检查器械或设备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预见或预见不够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4)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5)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未能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使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

(6)设施存在缺陷,未能尽到足够的安全义务导致的不良事件。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医疗不良事件:(1)擅离职守或对急、危重病人借故推诿拖延,贻误诊治和抢救时机。

(2)诊治中遇到明知复杂疑难问题,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或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

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医疗不良事件分类医疗不良事件分类(一)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对病人或家属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分为6类:1.潜在不良事件: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

2.无伤害:事件虽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3.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或者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4.中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5.重度伤害:造成病人永久功能障碍或永久残疾。

6.极重度伤害:造成患者死亡的。

(二)按照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错的大小,分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和重大医疗不良事件。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由于诊断.治疗.护理水平有限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实验检查器械或设备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预见或预见不够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4)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5)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未能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使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

(6)设施存在缺陷,未能尽到足够的安全义务导致的不良事件。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医疗不良事件:(1)擅离职守或对急.危重病人借故推诿拖延,贻误诊治和抢救时机。

(2)诊治中遇到明知复杂疑难问题,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或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一)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对病人或家属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分为6类:
1、潜在不良事件: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

2、无伤害:事件虽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3、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或者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4、中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5、重度伤害:造成病人永久功能障碍或永久残疾。

6、极重度伤害:造成患者死亡的。

(二)按照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错的大小,分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和重大医疗不良事件。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
(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由于诊断、治疗、护理水平有限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实验检查器械或设备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预见或预见不够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4)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5)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未能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使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

(6)设施存在缺陷,未能尽到足够的安全义务导致的不良事件。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医疗不良事件:
(1)擅离职守或对急、危重病人借故推诿拖延,贻误诊治和抢救时机。

(2)诊治中遇到明知复杂疑难问题,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或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

(3)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

(4)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5)因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查对而造成错发、错配、错用药物,或违反药物配伍禁忌,或不按规定做药物过敏试验。

(6)护理中不按规定交接班,不遵守医嘱,不严格执行查对等制度,违反操作规程。

(7)不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供应的器械、敷料、药品不符合消毒要求。

(8)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及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延误治疗。

(9)不按医疗原则,滥用毒麻限剧药品,不见病人乱开药、开错药。

(10)中医人员不懂西医知识擅用西药西医疗法或西医人员不懂中医知识擅用中药中医疗法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三)按照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内容,详细分为25类:
1、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

2、治疗、检查或手术后非治疗性异物留置体内。

3、手术事件: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4、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6、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7、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8、跌倒事件: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

9、管路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10、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11、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查、检验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12、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13、检查、治疗或手术后神经受损。

14、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

15、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天灾、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6、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17、治安事件: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

18、伤害事件: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

19、病人不满:病人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

20、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二次或多次手术。

21、病人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22、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

23、医疗器械事件:内固定断裂、松动。

24、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现导致的不良事件。

25、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