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
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
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喜忧参半……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对高考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
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为高效课堂插上“翅膀”——高中历史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案例分析

课程篇【案例背景】在教学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孔子以及孔子的核心思想和主张,笔者想到了《孔子》这部电影,决定让学生课下时间观看这部电影,并布置他们写下自己的观影感想,增强他们对孔子的认识。
结合《孔子》这部电影,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十分高涨,他们主动地去探讨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之后笔者让学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他们结合电影和教材思考一些问题,通过讨论后回答。
笔者发现通过这些文字资料,学生可以很容易地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结合观看的电影,能够很容易地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他的认知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教育家、哲学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的这些称号上,让他们对孔子的核心思想有更好的把握。
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给学生带了视觉的冲击和享受,充分地唤醒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深化自己对孔子思想形成过程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案例描述】师:课前同学们都已经看过了《孔子》这部电影,相信同学们都对孔子有了一个更好地理解。
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的观影感想。
生1:在春秋时期,孔子一边讲学一边宣传自己的主张,但当时的君主都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在各国都受到了冷遇,四处碰壁,他的生活十分不易。
生2:孔子出生于小诸侯国鲁国,因为鲁国的诸侯都非常欣赏他的智慧和才华,希望他能够改变春秋诸国的历史,孔子在齐国和鲁国会盟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震慑了齐军,夺回了三个城市,但正因为他的正义和忠诚,遭受了奸人三桓相国的陷害,导致孔子在乱世中颠沛流离,才华被淹没,十分可惜。
生3:在电影里孔子说出了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名言,就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像孔子一样,与他人友好相处,宽容和理解他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他人。
生4:孔子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外漂泊了那么多年始终没有放弃,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我们应该以孔子为榜样,学习孔子的精神,正所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初中综合实践孔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孔子的生平事迹2. 孔子的主要思想3.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4. 学生实地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场所5. 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如: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孔子教育理念在当代教育的应用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贡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4.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地,让学生感受孔子文化的历史底蕴。
5. 分组课题研究: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教师提供指导。
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和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2. 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学成果,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3. 学生实地参观的体验:参观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地,感受孔子文化的历史底蕴。
4. 学生分组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和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5. 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有关孔子的生平事迹、主要思想等内容。
2. 网络资源:有关孔子的视频、文章、论文等。
3. 实地资源:孔子博物馆、孔庙等场所。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观看视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传统文化教学案:孔子与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教学案:孔子与儒家思想引言: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由前人留下来的思想、文化、习俗等构成,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基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必须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在教育中传承和弘扬孔子和儒家思想。
一、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的思想建立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社会,他深刻而透彻地观察了社会的现象,对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二、儒家思想概述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主流学派,主张以仁爱、礼义、忠诚、孝顺等人伦道德为核心,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崇文化教育,强调学习、修养和品德。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孔子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了解他们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德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来源和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将儒家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内容1、孔子和儒家思想起源和内涵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和德行标准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道德和修养,相信文化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儒家思想核心要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是仁、礼、义、智、信、忠、孝、慈。
其中,仁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对他人心中的感情、情感和同情。
礼是人与人之间的规范,是一种对他人的尊敬和礼待;义是指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智慧是指理智思考,深刻认识自我和他人;信任则是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忠诚、孝顺和慈善则是一种道德标准,表达了对家庭、朋友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3、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
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
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
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讲授新课):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出生: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2、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3、试图恢复礼乐,传承礼乐文化:(1)(1)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2)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孔子周游列国路线▲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2.1孔子——教师

专题二、第一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高二()班姓名:设计者:赵秀芹审核人:【目标解读】: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教学难点】:孔子的地位、影响。
【教学方法】:归纳法、比较法、讨论法【精讲点拨】:知识一:孔子其人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2.孔子30岁时,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3.孔子35岁时收徒授课,弟子众多,影响甚多4.孔子50多岁时,先后任中都宰和大司寇等职。
5.孔子55岁时,离开鲁国,周游列国6.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
7.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享年73岁,他的言论辑录在《论语》中。
知识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背景:(1)春秋时期,社会长期动荡。
(2)贵族对学术文化的垄断局面逐渐打破,私人讲学风气开始有所发展。
2.主张:(1)“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要内容:①尊尊,最重要的是尊君;②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
(2)“正名”:要用周礼所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3)“仁”的思想:①“爱人”,仁爱要有差别;②行“忠恕”之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识三:孔子的历史影响1.教育:创办私学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思想:“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政治: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界中占据主导地位。
4.世界上: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促成了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板书设计】:孔子生平: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基本政治主张:仁、礼、中庸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地位和影响【互动探究】: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认识孔子幼儿园教案

认识孔子幼儿园教案教案内容孔子简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政治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其生活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他是各种文化遗产的创立者之一,其学说对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孔子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孝悌,仁爱,诚实,正义,尊重老人和自我完善”,这一思想非常符合幼儿园的教育要求。
在幼儿教育中,应该通过孔子的思想理念来引导幼儿,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促进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
孔子幼儿园教学计划孔子幼儿园教学计划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逐渐理解孔子的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计划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孔子•孔子的简介和生平•孔子的思想理念•孔子的名言警句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行为•尊重老师,尊重同学•爱护环境,保持学校卫生•学会控制情绪•诚实守信学习与生活中体现孔子的思想•学习谦虚谨慎•学习爱与孝顺•学习正直和公平•学习尊重和宽容教学方法在孔子幼儿园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故事教学孔子的故事非常有趣,可以通过孔子的故事来讲述他的生平和思想,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游戏教育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游戏来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孔子的思想和理念,例如通过模拟孔子讲学场景,帮助幼儿体验到孔子教育的氛围和感受。
观察教学在孔子幼儿园中,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来感受孔子的思想和理念,例如通过参观园内环境、成长记录和孔子相关的文化展览等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总结孔子幼儿园教案的设计应该以孔子的思想理念为基础,引导幼儿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种教育计划需要注意提供多种教育方法,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希望该教案的实施,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拥抱优秀的历史文化精髓。
孔子教育思想-教案

1.孔子简介
孔子姓孔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陬邑即山东曲阜)。孔子或孔夫子是当时人们及其弟子对他的尊称。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教育家, 是给中国历史文化, 乃至整个东方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先驱。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也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的伟大拓荒者, 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伟大先哲。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建树是多方面的, 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学习探讨, 必将有助于当今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孔子把“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联系起来, 把“学而不厌”作为“诲人不倦”的前提。
孔子所讲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对教师自己, 为了教育好学生, 就应该不断地学习, 获得新知。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活到老, 学到老, 这是典型的终身教育思想。二是对学生, 要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并不知疲倦地为他们工作。
孔子认为治国治民的三要素为(在子贡问政时):“足食”、“足兵”、“民信”。但当发生特殊情况, 三者不能同时保全, 则要先“去兵”, 二者不能保全时, 则“去食”。孔子告诫为政者, 无论发生多么严重的情况, 取信于民是万万不能忘记的。在孔子看来, 为政之关键在取信于民, 而取信于民的主要途径则是依靠良好的教育。
3.孔子的教育活动
孔子从“三十而立”之年“设教闾里”, 收授生徒。孔子边授徒讲学, 边刻苦自学, 学问造诣日深。大约在四十岁到五十岁左右, 孔子思想臻于成熟, 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为改造社会培养人才, 在教育上获得了较大成功。五十岁左右, 空子任中都宰, 取得相当大的成绩, 后在五十五岁左右仕途失意, 官闲居家, 孔子遂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14年, 发展其私学, 传播其文化。在六十八岁那年, 孔子自卫返鲁, 专心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孔子晚年对;六经"进行了整理, 其私学也达到了极盛时期, 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子晚年经受了一系列打击, 于73岁的时候离开人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2、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3、学会通过分析孔子的生平大事总结他的理想追求。
明白孔子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教材孔子对后世的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通过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包括《论语》原文,于丹《论语心得》视频,“孔子像”,“孔子周游列国图”,“孔子不仕,退修诗书图”,及其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孔子生平大事,孔子思想核心,教育思想和对后世影响的具体表现,从而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正确的评价孔子及其思想。
重点: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
(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一)学习礼乐(15岁)
[探究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礼崩乐坏”
影响:1、孔子提出“仁”和“仁政”思想,反对暴政
2、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二)讲学收徒(30岁)
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
(三)从政生涯(51岁)
官:鲁—中督宰——司寇
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
结果:从政失败
(四)周游列国
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五)献身文化 整理文化典籍
[探究问题2]孔子一生的活动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
试述其主要活动
1、从政:担任司寇;夹谷之会;周游列国
2、教学:”有教无类” ,开辟私人办学先河;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
3、著述:整理编辑“六经”
二、开创儒家思想
(一)背景:
1、春秋:奴隶制——封建制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二)儒家思想内容:
1、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礼是政治概念....
(1)礼的含义: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登记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2)关于礼的做法: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动”,从而形成西周时天下
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
——克己复礼
(3)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
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2、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属于伦理概念....
(1)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2)关于仁的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
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
(3)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仁爱有等级
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
他把伦理规范的“仁”与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
3、中庸(调整方法)——属于哲学概念....
(1)调整对象:礼和仁
(2)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①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②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私田出现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仁、 礼、 中庸 思想核心 思想基础 中介
三、古代大教育家
(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探究问题4]“有教无类”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
它有什么意义?请列举孔子的教育理念。
意义: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
(四)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
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四、评价孔子
(一)积极意义:
1、对中国:
(1)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2)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3)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
2、对世界:
(1)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
(2)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3)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二)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三)总评:世界前列思想家(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探究问题5]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重要思想
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
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
(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
我们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什么资料?
孔子是春秋末期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依据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但你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
请你收集一下孔子言论:
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孔子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晚年整理文化典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遗产。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