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4课)复习教案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复习学案

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课题:复习第一单元(第 1课时)2015.3.13【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第一单元有关的历史基础知识2、学会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拓展知识面,学会融会贯通。
目标达成:通过合作探究多种复习方式的尝试与运用,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大部分学生达到了预期目标【强化训练】一、填空题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他就是。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2、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3、____年,______夺取______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__ 年,隋灭______,南北重新统一。
4、从605年起,_______开通了大运河,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以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南至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进入,建立唐朝。
李渊就是。
6、唐高祖退位后,继承皇位的是,他就是,年号。
7、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用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
他任用敢于直言的,前后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
8、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她本是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人称她的统治为“”。
9、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10、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邢窑和最为有名11、唐都长安城内分为和,是居民住宅区,为繁华的商业区,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12、历史上称唐玄宗统治前期为“”。
1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14、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史的隋(581-618)、唐(618-907)两个朝代。
本单元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构建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及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可见,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作用。
②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内容、影响。
③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④知道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内容。
⑤盛世经济的繁荣。
⑥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⑦唐诗的成就及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
⑧以谴唐使、玄藏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⑨安史之乱。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老师提示,找出关于隋唐的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从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所体现的繁荣开放去领会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创新、经济繁荣、民族和睦、社会开放、文化灿烂、对外交往,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
四、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导入复习出示本单元目录和单元线索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每课的知识点并回答。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设计(精品).doc

4.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学习目标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2.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开元盛世”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
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5.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促进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金刚经》;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隋朝大运河;赵州桥;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甘肃敦煌莫高窟。
二、活动方案识梳理。
(一)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1)时间:唐太宗在位期间。
(2)措施:汲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减轻;注意和。
(3)结果:政治,经济,国力的局面。
(4)得名:因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因此被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1)时间:统治前期。
(2)盛况:清明,空前繁荣,充实,增加。
(3)得名: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意义: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三)科举制度(1)诞生: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即位后,扩充国学规模,严格控制录取率;创立殿试和武举;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1)目的:为加强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2)时间:唐太宗时。
(3)措施:将嫁给吐蕃赞普。
后来唐朝又将嫁到吐蕃。
(4)意义: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遣唐使(1)时间:从唐贞观年间开始。
(2)批次:日本先后派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
(3)结果: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还参照汉字创制了。
(六)鉴真东渡在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
他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到第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年,。
他精心设计的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七)玄奘西行(1)时间:唐朝贞观年间。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过程与方法识读《大运河示意简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为浓厚,也初步知道大运河、科举取士的相关知识,但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还有待提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大运河》音乐,配以大运河的图片,以大运河入选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隋朝之文帝篇—建立隋朝出示隋文帝图像,简介隋文帝,引出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二)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观察隋朝与陈朝形势图,思考: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皇帝应该怎么做?究竟是谁完成统一?原因是什么?对比南北朝形势图和隋朝疆域图,思考: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出示东汉至隋朝历史发展简图,师总结隋完成统一的意义。
(三)隋朝之文帝篇—强盛的隋朝出示隋初和隋盛时的一系列现象对比表,思考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引出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四)隋朝之文帝篇—人才选拔出示王富贵和张有才的故事:(王富贵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推荐人:当地最高长官张有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人品:为人正直推荐人:无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谁能入朝为官?为什么?(五)隋朝之炀帝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
人教版标准版七年级下册 1-4课复习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ppt课件

D
D
如图,这是我国古代一种 工具,史书上记载:“水 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 于岸上……以灌稻田,日 夜不息,绝胜人力。”你 知道这种工具的名称吗? 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最 早出现于什么时候?与它 同时代产生的另一农业工 具是什么?
筒车; 灌溉农田; 唐朝; 曲辕犁;
阅读材料: 我国封建社会历来实行“以农为本” 的政策,凡是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农业都特别 发达,尤其是唐代。请穿越时空,发挥想象力, 把自己作为唐代的农民,假想一下你一天的生活 劳动情况。比如说你吃什么,种什么,采用什么 样的劳动工具,国家又有哪些优惠政策。(注意 符合历史实际) 长江下游在唐朝已广泛种植双季稻,栽种茶树, 使用曲辕犁进行耕种,筒车进行灌溉,平时穿麻 布衣裙,以瓷盘、瓷碗做餐具,吃米饭,饮茶盛 行。 轻徭薄赋,注意发展农业生产,生产技术的改进 ,唐 朝前期注意兴修水利, 抗旱,治虫害等。
D
D
5、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其不适 合的一项是 (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 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D、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 级 6、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 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 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C
B
A
4.作为唐代的农民,下列现象符合其生活实际的 有:( ) 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②政府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灌溉。 ③开始种植原产于西域的蔬菜新品种。 ④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唐代繁华的大都市中,隋代大运河不经过的是: ( )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 成都
初中部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改革,开创了少有的繁荣景象。
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2、618年,李渊父子建立唐朝。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积极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重用人才,发展生产;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人才,从而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
创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于清朝末年废除。
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唐诗的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4、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唐太宗时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谱写了各民族“和同为一家”友好诗篇。
5、隋唐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中外交往活跃,与亚、洲、非一些国家都有密切往来。
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中日交往密切的见证。
玄奘西游天竺,撰写《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找出隋唐时期我国政治、文化、经济、民族融合的历史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隋朝短命而亡到唐朝全盛,史论结合分析明君兴国,暴政亡国的道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正确认识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历史作用,结合当前实际,分析评价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发挥历史课程的学以致用功能。
教学过程1、识记:隋唐科举制度的内容内容: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开科举先河,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朝科举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进士科考诗赋和政论,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意义:①为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有利于朝廷选拔和笼络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对后世和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学案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学案人教版复习目标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
理解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2、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3、唐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方面的主要成就。
复习重点隋朝大运河。
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3、开元盛世;唐都长安贞观之治的原因。
4、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复习过程一、自学与交流: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隋朝建立建立者:_________南北重都城:__________新统一南北统一:______年,隋灭______,南北重新统一。
隋的统一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运河大运河时间:_________年开始的开通皇帝:__________概况: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南到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建立:时间:______,建立者:________,都城:__________。
唐太宗与治国经验:帝王要________,大臣要______,政府要_________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任用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唐太宗:开元政治: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690年称帝,改国号____。
盛世女皇帝肯定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史称她的统治为“_______”。
武则天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元盛世表现:“”转折点:____________使唐由盛转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政权的建立、发展;2 了解隋唐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能简要分析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以及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正确评价唐太宗;3 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完善的过程,初步分析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 了解隋唐的民族关系及对外友好交流,理解和睦的民族关系、积极的对外交流是隋唐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5 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的重要体现,懂得这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与当时的繁荣分不开。
教学重点:1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2隋唐的民族关系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教学难点:1对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2对开通大运河、科举制等事件历史作用的评价;3懂得隋唐的统一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唐的繁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隋唐两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时期,在此期间,经济空前发展,文化空前繁荣,民族团结,对外交流密切。
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了中国其后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
二、复习过程(一)隋唐时期民族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出现几个高潮,学生容易混淆。
教师设计一张表格展示出来,让学生回忆,并请几位学生填写;(二)以表格形式简要回顾对外交流基本史实,并就鉴真、玄奘的优秀品格展开讨论;(三)在学生填写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四)以投影、表格形式展示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发展,并要求学生对上述事件进行简要评析;(五)先展示四张反映近期发生在西藏拉萨的“打砸抢杀”事件的照片,联系现实,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什么史实来说明这一点(六)以连线题的方式,复习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
三、当堂练习(见《中考总复习》)四、总结本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中国历史第七册(下)第一单元1-4课复习课。
作为复习课,主要运用学习即温故知新、找联系、在互动中生成新知识,引导学生再现再认历史知识,寻找事实依据说明基本观点,建构知识系统,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为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个人对知识理解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反馈,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的】
1、在学生初步了解隋朝大运河、科举制的诞生、影响、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等
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设计该段历史的旅游行程,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并进行角色扮演,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
2、通过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培养寻找事实依据说明观点的能力;
3、通过生生、师生评议与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获取经验
和启示。
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科举制的诞生、影响。
再现历史事实;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寻找事实依据概括历史知识。
难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及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角色扮演教学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
【课前准备】
1、教师发放复习学案,学生在自己单元复习基础上,从单元复习内容中选择一个感
兴趣的主题模块,小组合作设计专题旅游和角色扮演计划;
2、学生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发掘知识内在联系,(把本单元1-4课分为五个模块,学生划分为5个小组):
A、隋文帝政绩隋文帝组
B、隋炀帝政绩隋炀帝组
C、唐太宗政绩唐太宗组
D、唐玄宗政绩唐玄宗组
E、武则天政绩武则天组
3、学生在整理知识基础上,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探究性的问题,并尝试找到答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复习第一单元“隋唐”的历史。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课,自主复习,完成知识梳理
2、请同学们皇帝的身份进行角色表演:(介绍各自主要政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A、我是隋文帝
B、我是隋炀帝
C、我是唐太宗
D、我是唐玄宗
E、我是武则天
学生评议:你对他们的设计与表演有什么看法?评出最佳皇帝,最佳小组。
3、导游活动:引发兴趣,进入学习情境:
每组的导游,设计一个旅游计划,(主要说出本组要带领同学复习哪一知识模块)。
并选出导游带领全班学生去你的“旅游胜地”(即本组的知识模块)。
带领我们回到过去,感受它的时代特色。
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判断他们的旅游计划,在大胆想象的同时,有无违背历史事实,整体表达和表现效果如何。
学生评议:你对他们的设计与表演有什么看法?评出最佳导游,最佳小组。
4、教师设问展开互动学习活动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5、小结:
让学生发表对本节教学看法(收获、建议)
【反思】
这样的复习设计与实施,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课标教学理念。
不过教师还是有必要在复习中向学生强调基础知识,最好能有较完整的基础知识、单元线索等的归纳,也
就是把以前的传统的复习思路与现在的新理念结合起来。
除本节复习设计,也给学生较详细的复习提纲,让学生在全面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概括知识,化繁为简,把握内在联系。
尽量应试与历史素质培养都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