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人宰吴县杜荀鹤海涨①兵荒后,为官合动情。

字人②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岸鸣。

惟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注】①“海涨”即沧海横流为患,比喻社会的动乱。

②“字人”即抚养人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做官就更应该考虑到人民的疾苦,这是诗人对去吴县当县令的友人的告诫。

B.颔联两句中诗人为友人指出了抚养人民的办法,认为没有什么特异的办法,为官清正廉洁才是最好的。

C.尾联照应诗题,点明送别,并在送别之际祝福友人像古代的官员一样,政绩卓绝、前程似锦,前途无量。

D.这是一首送别诗,没有离愁别恨、愤慨于仕宦不遇等消极情调,表达了时时不忘“济世救物”的诗旨。

(2)诗的颈联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_语文学习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_语文学习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的文化涵养。

那么,为了对诗歌鉴赏有更深的了解,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提高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及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评,进一步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接受古代诗歌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诗歌鉴赏题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评讲结合【教学课时】本专题共6课时。

其中讲读课4节,练习课1节,讲评课1节。

教学过程第1课时考纲考点解析【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 鉴赏诗歌的形象。

②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③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考点透析】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在科学著作的精美片段中散发出智慧光彩。

我在此整理了高三高考语文诗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高三高考语文诗歌11、咏柳?/?柳枝词贺知章?〔唐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2、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清代〕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冬日的积雪冰层、严寒的风所摧残了,五更时这株柳树只显得凄冷萧疏。

皎洁的明月无私普照,无论柳树稀疏还是繁茂,都把自己的光芒给了它。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特别是在这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

如今斯人已逝,即使梦里相见,可慰相思,但好梦易断,断梦难续。

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3、咏柳曾巩?〔宋代〕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21、兰陵王·柳周邦彦?〔宋代〕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高》含答案
27.(2021秋·浙江·高三学业考试)下列对《登高》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选取天、风、沙、渚、猿啸、鸟飞等多个意象,描写秋日登高见闻。

B.颔联“萧萧”“滚滚”描摹形象,“无边”“不尽”时空交融,境界阔远。

C.颈联触景生情,抒写诗人虽漂泊他乡、老病孤苦仍不失豪迈慷慨之情。

D.尾联承接五六两句,诗人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忧世伤时,悲愁难以排遣。

参考答案:
2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的能力。

C.“仍不失豪迈慷慨之情”错误,颈联通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等词写出作者远隔万里
常年在外漂泊的孤独惆怅之感,以及年过半百、体弱多病、无人陪伴的孤苦凄凉之情,但无豪迈慷慨之情。

故选C。

高三语文教案诗歌鉴赏

高三语文教案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课前预习2】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愁苦与无奈。

(2)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课后巩固1】
一、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

(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象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二、“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课后巩固2】
二、“空“字不仅写出了被送的人渐行渐远,同时烘托出了诗人空虚寂寞的心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岳阳楼》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岳阳楼》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岳阳楼》含答案
(2021·福建·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8.颔联写出了洞庭湖自然景象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29.请简要概括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28.水势浩瀚、宏奇伟丽。

29.尾联写到当时天下兵荒马乱,而作者自己昔日远大抱负已成泡影,不禁老泪纵横。

表达了作者伤时忧世(或忧国忧民)的感情。

【解析】28.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气势磅礴恢宏。

颔联写出了洞庭湖自然景象水势浩瀚、宏奇伟丽的特点。

29.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凭轩”,靠着窗户;“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表达了作者心系国难,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滁洲西涧》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滁洲西涧》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滁洲西涧》含答案
(2021·广东·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0.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31.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30.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31.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解析】30.本题考查诗人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

从诗歌中的第一句“独怜幽草涧边生”可知,“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对幽草的喜爱和恬淡的胸怀。

其中“怜”字最能体现此情,是直接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

句意是: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

3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描写的作用和诗人情感的鉴赏能力。

意象就是有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在这里春潮、雨、野渡、舟自横等都是意象。

诗歌的意境要注意分析景物的特点。

“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野渡”给人一种孤寂之感,用“无人”说明渡口的“野”。

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

第三问诗歌的情感通过关键词语“无人”“自横”看出作者的恬淡胸襟。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③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

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本诗前四句暗引_______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______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C
解析
“沉稳和意气风发”错,“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符,“意气风 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
❷小心比较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 ,处者②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 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语言特点类
内容理解类
具体诗句或全诗写作的语言特色, 如“幽默讽刺”、“清新明丽”、
“沉郁顿挫”、“委婉哀怨”
形象特征类
具体诗句的含义或全诗的主题概括
诗人形象或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征、 意象或描绘图景的特征
PART.02 “错因形式”分析
❶错因形式汇总
艺术手法分析错误
内容含义理解错误
形象特征概括错误
答案:BC
Hale Waihona Puke 解析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不是“乐景 写哀情”;
C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❸关注绝少数选项
苏秀道中①【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 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
【选项】颔联写诗人旅途 中的所见所闻,动静结合, 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
❷错因形式详解
内容含义分析错误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选项】颔联写诗人辞别 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 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 而深感遗憾。
❷错因形式详解
内容含义分析错误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选项】颔联写诗人辞别 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 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 而深感遗憾。
❷错因形式详解
语言特点分析错误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②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 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 也已经谢世。 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❷易错点技巧详解
找到选项中的 “季节时间词”
碎。 E.诗歌以诗人自我为中心,哀叹李白的同时也是哀叹自己,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怨怒和对社会的担忧。
❷选项内容倾向总结
表达情感类
具体诗句或全诗表达的诗人情感 或诗人所塑造的主人公的情感
艺术手法类
具体诗句或全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抒情手法”
构思特点类
具体诗句或全诗行文的构思特点, 如“时间与空间的转换”、“理想 与现实的穿越”、“用想象”、 “设细节”、“移步换景”等
❷错因形式详解
形象特征概括错误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笃信佛教,仕途失意后终身不娶 不仕。 ②翡翠:翠鸟。 ③绷:布幅。
【选项】此诗描绘出一 幅色彩浓丽、清新活泼 的深秋水村图,抒发闲 情逸致,有王维、孟浩 然田园诗的意味。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 (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 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选项】上片自日到 暮写外景,视线由外 转内;下片自暮入夜 写内景,视线由内转 外:视线变化拓宽了 诗歌的意境。
PART.03 秒找“易错点”技巧
❶易错点技巧汇总
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 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与“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一致。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 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 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E.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 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高考 不留死角
易丢分选择题技能恶补
恶补请单
选择题技能
第1讲:诗歌鉴赏选择题 第2讲:文意理解选择题 第3讲:小说阅读选择题 第4讲:散文阅读选择题 第5讲:新闻材料选择题
本课恶补
诗歌鉴赏选择题
PART 选项“内容倾向” 1 PART “错因形式”分析 2 PART 秒找“易错点”技巧 3 PART “魔鬼式”训练技能 4
02
04
06
01
03
05
表达情感分析错误
语言特点分析错误
构思特征分析错误
❷错因形式详解
艺术手法分析错误
胡无人①(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选项】五、六句从听觉 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 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 陇地的雷鸣中作战。
❷错因形式详解
表达情感分析错误
晚次鄂州 ① 【唐】卢纶②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武昌。 ②《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
❷易错点技巧详解
找到选项中的 “因果关系”
【选项】“自乐”写出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的情 境,反衬出词人因公务劳顿无暇消遣而对乌鸢生出的羡慕之情。
【对照原文信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 外、新绿溅溅…… [注] ①溧水,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周邦彦被贬至溧水,本篇 为此间所作。
语言特点分析错误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范成大
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 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 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选项】全诗四联皆对 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 墨重彩,如“残红”与 “众绿”就具有很强视 觉冲击力,整诗意境隽 永,蕴含无尽诗意。
❷错因形式详解
形象特征概括错误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笃信佛教,仕途失意后终身不娶 不仕。 ②翡翠:翠鸟。 ③绷:布幅。
【选项】此诗描绘出一 幅色彩浓丽、清新活泼 的深秋水村图,抒发闲 情逸致,有王维、孟浩 然田园诗的意味。
❷易错点技巧详解
找到选项中的 “负面否定词”
【例】 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 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对照原文信息】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眄,斜视)
❷易错点技巧详解
找到选项中的 “字面解释义”
【例】“楼上”,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 写人如鸿飞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见其内心的孤寂 悲苦。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范成大
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 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 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选项】全诗四联皆对 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 墨重彩,如“残红”与 “众绿”就具有很强视 觉冲击力,整诗意境隽 永,蕴含无尽诗意。
❷错因形式详解
PART.01 选项“内容倾向”
❶选项内容倾向分析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篇“浮云”二句,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常用的比兴手法,以此喻李白的漂游不定。 B.“三夜”两句从频梦叙起,是诗人推己及人,从对方设想,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
谊。 C.诗歌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塑造了李白的真实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D.诗人因担心李白遭遇不测,故语多凄惨,忧思深重,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让人心
【选项】五、六句从听觉 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 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 陇地的雷鸣中作战。
❷错因形式详解
艺术手法分析错误
胡无人①(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❷错因形式详解
构思特征分析错误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 (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 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
【选项】颔联写诗人旅途 中的所见所闻,动静结合, 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
❷错因形式详解
表达情感分析错误
晚次鄂州 ① 【唐】卢纶②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