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 化学真奇妙
九年级化学目录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第二单元探索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四节元素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三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九年级化学下册目录鲁教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第九单元金属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1.1.1化学真奇妙学历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一)课时课题第一章/单元第一节/课第一课时化学真奇妙(二)课程标准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四)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阅读课本P2—5,完成学习任务一,回答问题1-3,练习1-2,达成目标12.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二,回答问题4-9及表格,练习3,达成目标2 (五)资源与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本教材的两大特色。
为体现这些特色,本单元立足于化学科学的鲜明特点,选用了丰富多样的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验、体验化学实验,感受化学的奇妙,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本单元还注重体验探究过程,以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化学科学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采用了生动简洁、扣人心扉的描述和反映最新科技成就富有内涵的图片。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化学改变了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任务情境]完成[活动天地1-1],感受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问题1]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以及教材第3页的图片,指出哪些是有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来自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属于人造材料。
[问题2]结合教材第3页“活动天地1-1”,联想如果化学制品全部消失,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瞬间消失,我们生活将…[问题3]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的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例如…[练习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 ①性质②变化及规律③结构④组成A. ①③B. ②③C.①②③④D. ①③④[练习2]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化学真奇妙》,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的奇妙世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验和现象,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后续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描述并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能描述化学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从现象中抽象出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解释。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发展中。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3. 鼓励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化学现象的视频或实验,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引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二)、新知讲解1. 定义化学:解释化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的奇妙之处:通过实例(如水的电解、燃烧反应等)讲解化学反应的奇妙性,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3.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化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化学知识框架。
(三)、互动教学1. 举例讨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集体讨论其原理,增强理解和记忆。
鲁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1.1化学真奇妙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C
H
C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每一类原子都是组成物质,氢气是由 氢元素 组成的,氧 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一氧化碳是由 碳元素和氧元组素成的。
小结:
如今科学家已能通过扫描隧道 显微镜视察到原子、分子,并且 实现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 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这也是 我们化学的贡献之一,化学就是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 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示的分子是 (
)
A.HCHO C.NH3
B.CO2 D.CH4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4.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产生化学变 化的是( )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铝块压制成铝箔 C.石蜡融化成蜡油 D.玉米酿制成酒精
HH
氢分子(H2)
氧分子(O2)
1.氢气是由 氢分子 构成的,氧气是由 氧分子 构成的。 2.分子是由 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 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
由 2个氧原子 构成的。
视察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看一看一共有几类原子?
氢气
HH
氧气
水
HH
探究问题一:以下三种物质构成一样吗?
小结:
原子 物质的构成
探究问题二 以下几种物质还是有原子直接构成吗?
小结:
物质的构成
原子 分子
离子
〖深入浅出〗
Au
水
金
氯化钠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
1.1 化学真奇妙(课件)鲁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知1-练
教你一招: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衣(衣服的面 料、色泽等)、食(食物的原料、包装材料等)、住(建筑材 料、装修材料等)、行(交通工具等)、环境保护(治理污染、 开发新能源和新型材料等)都离不开化学。观察、体验生 活就是学习化学。
感悟新知
知1-练
见多识广:
“白色污染”是对废弃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
导引:鞭炮爆炸、蜡烛燃烧、煤燃烧过程中都有新物 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水壶通电放热过程 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感悟新知
知2-练
知识拓展: 有些能量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电灯通电 放热等;有些能量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如火力发电等。
知1-练
感悟新知
开发新能源
化学
研制新材料
研究 的内 外延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容
保护环境
…...
知1-练
感悟新知
题型2 化学对社会的作用
知1-练
例2 [中考·鸡西] 化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下列事实与化学发挥的作用不相符的是( A )
A. 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B. 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用化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1. 1 化学真奇妙
课时导入
大家是不是觉得化学离我们非常的遥远,觉得她非常 的神秘,但是大家看看我们手上拿的笔,脚上穿得鞋,背 上背得背包,这些东西都离不开化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 打开化学殿堂得大门,探索它其中得奥秘. . . . . .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化学改变了世界
知1-讲
学解决疑难病救治的问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ppt课件

C.胆矾研碎
D.钢铁生锈
夯实基础·逐点练
5.【中考•宿迁】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
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抱薪救火
D.聚沙成塔
【点拨】抱薪救火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 学变化。
夯实基础·逐点练
6.【中考•临沂】在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变化
整合方法·提升练
13.近期,一部系列科普专题片《我们需要化学》在热 播,该片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呈现了化学的本源,以 及我们生活中的化学本质。下列对化学科学的认识 错误的是( )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B.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C.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化学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
夯实基础·逐点练
1.【中考•淄博】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中心
科学。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C )
A.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体的运动和作用力 D.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夯实基础·逐点练
2.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丰富 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D ) A.食物、服装等生活用品的丰富 B.深海潜水艇“蛟龙”号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C.特效药的研制 D.研究历代王朝的兴衰
【点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等,分子只是 其中的一种。
夯实基础·逐点练
11.某化妆品广告宣称天然护肤,为了标榜其成分 纯天然,高喊“我们恨化学”,为此受到舆论 的讨伐。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化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B.纯天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C.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毫无作用 D.化工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
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化学真奇妙(共16张)精品PPT课件

4.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C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了白色固体
D.固体质量增加了
5.下列表示水分子的图示为( B )
6.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氢气是由 氢分子 构成的, 氧气是由 氧分子 构成的,铁是由 铁原子 构成的。 7.一个水分子是由 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构成的,其 符号为 H2O ;一个氧分子是由 两个氧原子 构成的,其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大量的热
C.生成了白色固体 D.固体质量增加了
3.已知下列变化:⑴钢铁生锈⑵电灯通电发光⑶食物腐烂⑷水
凝结成霜⑸火药爆炸⑹车胎爆炸⑺加热蔗糖变黑 ⑻食盐溶于
水⑼石蜡燃烧⑽铁铸成锅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4.下列物质各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①水②氧气③氢气④铁⑤
食盐
5.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其符号为 ;一个
氧分子是由
构成的,其符号为 ;一个氢分子是由
构成的
,其符号为 。
有人说,人的一生是要经历许多阶段的 有一个小山村,很久很久都没有下雨了,老百姓吃完了粮食,吃草根,吃完了草根,吃树皮,到最后没有任何东西能填饱肚子,无数身边的人离开了,老人死去了,弱小的孩子死去了,村里的年青人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他们就去找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说,这是对神灵的不敬,需要派人去采集光滑,有灵性,中间有缝,左右对称的卵石,取其中的一块,雕刻成佛,让石佛保佑众生,村里人都去找卵石了,采集卵石非常难,翻山、过河、找不到合适的石头,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在采集的过程中又饥又饿,年青人想放弃,躺在石头上想休息,忽然间发现,他躺得这块石头非常的光滑,左右对称,与其他的石头不一样,难道这就是孪生石?
1.1.1 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学与练(鲁教版2024)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化学改变了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离不开化学科学。
(1)衣: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2)食:使农业增收的化学制品。
(3)住:现代建筑和装饰材料。
(4)行:现代交通工具。
2.化学与社会发展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以上每一个时代,化学科学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3.化学研究的领域 (1)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疑难病救治等重大问题。
(2)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架设起从贫穷走向繁荣、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地球走向太空的桥梁。
5.我国现代取得的化学成就(1)1965年,我国化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2)屠呦呦率领团队运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钻木取火的 石器时代 青铜器 时代铁器 时代钢铁、化石燃料得到广泛应用的工业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同时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如蜡烛燃烧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光能;煤炭燃烧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的热能;干电池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电能;绿色植物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起来。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对比分析,归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
(1)物理变化: 。
物理变化的特征:① 的改变;① 的改变(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将下列变化过程按一定的分 类方式分成两类吗?
①木材制成课桌 ②木炭燃烧 ③榨取葡萄汁 ④葡萄酿成酒 ⑤铁块制成铁锅 ⑥铁矿石炼成铁
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 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 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 D.积土成山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C.E.G )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E.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F.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G.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
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D)
A、蒸发水
B、干冰升华
C、水变成冰
D、煤炭燃烧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
依据是( C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化
学
变
化
通
常 伴
储存 能量
化学能
光能
随
释放
着
能量
能
热能 电能
量
的
变
化
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二) 什么是化学?
石料
天 然 材 料
木材 棉麻
塑料
玻 璃
合金
合 成 纤 维
天然材料
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材料
人造材料
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
天然材料 物质
人造材料(化学制品)
1、 生活中的材料可以分 为 天然 材料和 人造 材料, 我们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 是 人造 材料,都是通过化学 变化制得的,都属于化学 制品。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 D.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6.纳米(nm)是一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 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纳米材料是纳米科 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 (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
化4.学折变断化镁,条这是是因物理为剧变烈化燃有烧,新、这物发是质出因生耀为成眼的没白有光新、物发。出质大生量成的:热、镁生条成燃白烧色固是体
5.镁带燃烧的现镁象:+氧气—点燃 氧化镁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Mg+酚O酞2—点溶燃 M液。g变O。红
6.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锌液的表面有气泡冒。出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 2、分子、原子都是极其微小的微粒。
谢谢大家!
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A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是物理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课堂练习
分辨下列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 化学变化?
(1)矿石粉碎(2)木炭燃烧 (3)铁丝生锈(4)汽油挥发 (5)剩饭变馊(6)湿衣服晾干 (7)蜡烛燃烧(8)水变为水蒸气 (9)火药爆炸(10)钢铁熔化 (11)灯泡通电发光发热(12)滴水成冰
1. 判断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A.有颜色变化 B.由气体产生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三态变化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事( C )
A.滴水成冰 B.榨取橙汁 C.煤气燃烧 D.铁杵磨成针 3、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
变化的是( C )
A.水受热沸腾 酒精燃烧 B.汽油挥发 动物的呼吸作用 C.剩饭变馊 铁锅生锈 D.玻璃破碎 西瓜榨成汁
连,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关
系不正确的是( B )
A、羊绒衫---天然纤维 B、汽车轮胎---橡塑胶料
C、食品袋---塑料
D、不锈钢餐具---铁合金
一、化学改变了 世界
光导纤维 芯片
煤炭和石油的用途…
活动天地
设想我们教室内没有了化学制品, 会是什么样子?
每一次时代变革,化学都是当之无愧 的“主角”
化学真奇妙
历史回顾
火的使用是人类通过化学变化改造物质的开始. 如今,人们改造物质的手段更加科学、多样,我 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制品。
化学真奇妙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材料?
“鸟巢”(国家体 育馆)超强钢
“升 空 与 天 宫 一 号 完 美 的 对 接
镁带在空气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作
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①镁带消失了, ②看到耀眼的白光, ③放出大量的热, ④有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成。
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现象: 无色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3、锌粒加入盐酸中
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4、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通过上述实验我知道了…
依靠化学:
活动天地
你能将下列材料按一定的分类方 式分成两类吗? ①木材 ②塑料 ③棉花 ④玻璃 ⑤石料 ⑥不锈钢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活动天地 观察各种变化的现象
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温馨提示:
注意观察反应前、 反应进行中和反 应后的颜色、状 态、气味等变化
银白色的镁条剧烈燃烧, 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 色粉末,燃烧的上方有浓 烈的白烟,并有大量的热 量放出…
2、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
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
大突破,下列物质属于合
成材料的是( D )
A、棉花
B、羊毛
C、蚕丝
D、尼龙
3、某衣服标签上标明:“面
料成分:67%棉,33%涤纶”说
C 明该衣服的面料(
)
A 全由天然材料制成
B 全由人造材料制成
C 由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制成
D 无法判断
4、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
7.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4毫升的稀产盐生酸蓝色沉淀
8.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热能 光能
。
.
电能
9.化学变化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 、 和
。
判断下列变化属 于哪种变化?
1矿石粉碎 2矿石炼成铁 3木炭燃烧 4食物 腐烂 5冰雪融化 6燃放鞭炮 7蜡烛受热熔 化 8水变成水蒸气 9铁生锈
10蜡蒸气燃烧 11铁片抽成铁丝 12铝导线 氧化 13粮食酿酒 14造纸 15钨丝灯泡通 电发光发热 16酒精挥发
17天然气燃烧 18烧制陶瓷 19食品变质 20锅炉爆炸
物理变化 **挥发 **弯曲 **熔化 **破碎 **锅炉爆炸 **电灯通电发光放热
化学变化 **燃烧 生锈 煮熟 腐烂 火药爆炸 人呼吸 光合作用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 是化学变化吗?
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最根本依 据是 是否生成新物质!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生成新物质。
颗粒归仓
1.物理变化是指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2.化学变化是指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3.化生学变发化光的、基本发特热、征是颜有色新变的、化物产质生生气成、体,在生这成个沉等淀过现程象中。常常产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