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研政治考研大纲范文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大纲全文

考研政治大纲全文

考研政治大纲全文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坚持立场问题上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内的指导地位,观点问题上坚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以及方法问题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无产阶级立场,主要观点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主要有四个阶段:农村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1. 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革命的主力军。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进行的。

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的,以工业化为中心,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
2.矛盾与辩证法
3.唯物论和唯心论
4.价值规律和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经济规律
5.社会形态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人民出版社)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总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的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和路径选择
参考书目:《毛泽东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出版社)
三、中国革命史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中国革命史的基本特征
2.中国革命的道路和伟大变革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
参考书目:《中国革命史》(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
1.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2.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
3.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行为和国际组织
4.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发展问题
参考书目:《国际政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关系学》(人民出版社)
以上是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供广大考生参考。

考研政治大纲2024全文

考研政治大纲2024全文

考研政治大纲2024全文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形态变化1.物质的基本属性2.物质形态的转化第二节: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1.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2.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第三节:物质的发展规律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章: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节:历史唯心主义1.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2.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发展性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和基本观点2.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第二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和对立统一规律第三节:发展的辩证法1.发展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发展的辩证规律第四章: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阶段1.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和形式2.社会发展的基本阶段第二节:社会发展规律1.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质及其基本内容2.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理论体系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和基本任务第二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和发展战略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的内涵和基本要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的发展过程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目标和任务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第八章:党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党的基本理论地位和作用1.党的基本理论地位的意义和特点2.党的基本理论的作用和基本内容第二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九章:党的基本路线第一节: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和基本内容1.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第二节: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过程1.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发展过程及其根本特点以上是考研政治大纲2024年版的全文内容。

2025考研政 治大纲原文

2025考研政 治大纲原文

2025考研政治大纲原文由于 2025 考研政治大纲在 2025 年尚未发布,以下为您模拟生成一篇可能的 2025 考研政治大纲原文,仅供参考。

一、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 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 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 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 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 16%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16 分(16 小题,每小题 1 分)多项选择题 34 分(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分析题 50 分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原文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原文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原文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原文分为多个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以下是大纲的部分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3.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真理与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2.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形势与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年度间(2023年1月-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以上是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的部分内容,供您参考。

具体的大纲内容可能会因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请以官方发布的大纲为准。

政治考研英语作文模板范文

政治考研英语作文模板范文

政治考研英语作文模板范文英文:As a political science graduate, I ha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the study of politics. When it comes to political scienc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i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s that exist around the world. In this essay, I will discuss the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s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Firstly, let's talk about the democratic system. Thisis a system where the power is held by the people, either directly or through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The main advantage of a democratic system is that it allows for the people to have a say in how they are governed. This mean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accountable to the people and must act in their best interests. However, one disadvantage of a democratic system is that it can be slow to make decisions, as there are often many different opinions to consider.Secondly, there is the authoritarian system. This is a system where the power is held by a single individual or group, who often use force to maintain their control. The main advantage of an authoritarian system is that it can be very efficient in making decisions, as there is no need to consider the opinions of others. However, one major disadvantage is that the people have no say in how they are governed, and often suffer from human rights abuses.Finally, there is the hybrid system, which combines elements of both democratic and authoritarian systems. This system can be advantageous as it allows for a balance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an authoritarian system and the accountability of a democratic system. However, it can also be disadvantageous as it can be difficult to maintain this balance.Overall, each political system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t is important for individuals to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the type of political system they support.中文:作为一名政治学专业的毕业生,我一直对政治学的研究感兴趣。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考研政治大纲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考研政治大纲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考研政治大纲一、政治原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以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本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本部分主要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重点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特点,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

二、中国革命历史1. 近代中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本部分主要介绍近代中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重大历史事件。

重点理解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2.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包括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领导核心、党的基本路线等。

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

包括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九个全面的战略部署等。

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发展道路。

三、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1.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重点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等。

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和发展。

3.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包括全面依法治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管理等。

重点理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和优势。

2024年考研政治新大纲

2024年考研政治新大纲

2024年考研政治新大纲
一、前言
本大纲旨在明确2024年考研政治的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及要求,为考生提供参考。

二、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全面检验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毛泽东思想概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近现代史纲要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6.时事政治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3.题型及分值分布: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30分)、分析题(30分)、论述题(10分)。

五、考试要求
1.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4.熟悉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大事。

六、结语
本大纲仅供参考,考生需全面了解考试内容,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祝愿广大考生在2024年考研政治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考研政治考研大纲范文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鲜明的政治立场。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崇高的社会理想。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的实质。

发展与过程。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特点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自由与必然。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人的本质。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与社会历史。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剩余价值的实质。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