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 完整版

合集下载

晋祠简介

晋祠简介

晋祠简介(一)::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极具汉族文化特色,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2014年3月7日,李克强参加山西代表团审议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二):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取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三)::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

1961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

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

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

南北朝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依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于正殿之中。

梁衡《晋祠》原文

梁衡《晋祠》原文

梁衡《晋祠》原文以下是梁衡的《晋祠》原文:原文: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

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

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

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

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翻译:离开太原向西南走五十里,有一座山被称为悬瓮山。

山上原本有巨石,就像倒挂的瓮。

山脚下有泉水涌出,就是著名的晋水。

在这座山下的水边,众多古老的大树环绕之中,建立了一百多座殿堂、大厅、楼阁、亭子、桥梁和台阶。

绿色的水流和蓝色的波浪在回廊间回荡,红色的墙壁和黄色的瓦片随着树影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这就是古老而著名的晋祠。

梁衡的《晋祠》描绘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悬瓮山下的晋祠,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迹。

文章通过诗意的语言展现了晋祠的美丽和庄重,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诗意表现:在山之美的部分,作者以“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

”来描绘悬瓮山的险峻壮观,并形象地将山比作一道屏障,或是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入怀中。

在树之美的部分,千年古树周柏、唐槐依然苍劲有力,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也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

这些树木历经风雨而依旧傲立,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在水之美的部分,晋祠的水清澈静谧,流过智伯渠,进入鱼沼飞梁,最终流入晋祠的每一个角落。

这流水不仅滋润了大地,也滋润了人们的心灵。

总的来说,《晋祠》一文中充溢着浓厚的诗意,无论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还是对历史文化的挖掘,都充满了深深的感情和独特的见解。

(完整版)于漪课堂教学实录

(完整版)于漪课堂教学实录

于漪课堂教学实录《晋祠》第一课时[上课]师: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生[部分]:首屈一指。

师:首屈一指[竖起拇指)。

现在请每位同学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二速度。

我不一个一个叫名字了,请挨着次序讲下去。

你先说[示意第一排一位学生)。

生1:青岛八大关。

生2:故宫。

生3:从化温泉。

生4:山西云岗石窟。

生5:西安的大雁塔。

生6:杭州的西湖。

生7:长城。

生8:甘肃的酒泉。

生9:善卷洞。

师:在什么地方?生9:宜兴。

生10:福建厦门的鼓浪屿。

生11:南翔古猗园。

生12:北京的颐和园。

生13:普陀山的寺庙。

生14:西藏的布达拉宫。

师:好,讲得很响。

生15:河北省的赵州桥。

师:河北省的赵州桥我们什么地方碰到过?生[部分]:课文《中国石拱桥》。

师:对。

生16:太湖。

生17:西安的大雁塔。

师:重复了。

生18:陕西的兵马俑。

生19:安徽滁县的醉翁亭。

师:醉翁亭,我们这学期要学《醉翁亭记》。

生20:承德的避暑山庄。

生21: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

师:岳阳楼,我们这学期还要学《岳阳楼记》。

生22: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生23:庐山的大天池。

生24:洛阳的白马寺。

生25:雁荡山。

师:在什么省?生25:浙江省。

生26:广西容县古经略台真武阁。

生27:河北省保定市的古莲池。

生28:广东肇庆星湖。

生29:广西阳朔。

生30:长白山天池。

生31:济南的大明湖。

生32:扬州的瘦西湖。

生33:北京的天坛。

生34:甘肃的敦煌。

生35:上海名胜豫园。

生36:西藏的拉萨哲蚌寺。

生37:绍兴的东湖。

生38:北京的卢沟晓月。

师:“卢沟晓月”我们也在课文中碰到过。

生39:西双版纳。

生40:四川的乐山大佛。

生41:宜兴的张公洞。

生42:庐山的花径。

生43:中岳嵩山。

师:中岳嵩山,你还能够说出其他的几个“岳”吗?生43:能。

西岳华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师:对不对?生[部分]:对!师:记得很熟,好。

晋祠公园导游词介绍(通用6篇)

晋祠公园导游词介绍(通用6篇)

晋祠公园导游词介绍(通用6篇)晋祠公园介绍篇1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

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

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

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

"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感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

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

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晋祠公园导游词介绍篇2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

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晋祠景点介绍

晋祠景点介绍

晋祠景点介绍晋祠景点介绍2011-02-20 21:17:37| 分类:名胜古迹 |字号订阅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的晋水源头。

相传为祭祀西周晋国开国诸侯周武王次子唐叔虞而建。

周成王“剪桐封弟”,叔虞封唐,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尊叔虞为晋王。

始建年代不详。

曾名叔虞祠、晋王祠,俗称晋祠。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亭,结飞梁于水上。

”《魏书?地形志》载:“晋阳西南有悬瓮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

”由此可知,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代,晋祠已是享有盛名的名胜之地。

高欢、高洋父子推翻东魏,建立北齐,以晋阳为别都,并于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大兴土木,在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使晋祠更盛于北魏之前。

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五年(569年),改晋祠之名为大崇皇寺,成为一座佛教沙门。

宋代之前,晋祠多次修建扩建,均以祭祀唐叔虞为主,建设布局以叔虞为祠主体。

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大兴土木,扩建晋祠,镌碑刻石,宣扬文治武功。

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1023年~1031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在晋祠西隅叔虞祠南畔,面西向东新建了规模宏大、盛冠全祠的圣母殿,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于其中,并赐封她为“显灵昭济圣母”,翻修了鱼沼飞梁。

宋之后的金、元、明、清历代,相继以圣母殿为中轴线,由西向东先后建起献殿、对越坊、钟鼓楼、金人台、会仙桥、水镜台、景清门。

改变了宋以前晋祠以唐叔虞祠为主的建筑格局,圣母邑姜成了晋祠供奉的主神。

现在的晋祠,除了上述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外,在其两侧还有明、清、民国乃至新中国建立后创建的许多殿宇祠堂、楼亭台榭,形成了拱卫中轴线的北线、南线古建筑群。

北线西起枕山依势而起的有三圣阁、待凤轩、七十二台、苗裔堂、松水亭、善利泉亭、唐叔虞祠、贞观宝翰亭、钧天乐台、昊天神祠、东岳祠、文昌宫以及人工山岳。

南线有台骀庙、公输子祠、水母楼、难老泉亭、不系舟、真趣亭、王琼祠、三圣祠、傅山纪念馆、胜瀛楼、晋溪书院、董寿平美术馆、白鹤亭。

关于山西晋祠的导游词5篇(完整版)

关于山西晋祠的导游词5篇(完整版)

关于山西晋祠的导游词5篇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

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关于山西晋祠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山西晋祠的导游词5篇(一)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

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因此,后人习称晋祠。

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

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

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

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

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

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

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

课文晋祠原文

课文晋祠原文

课文晋祠原文晋祠,汉朝黄初二年,手工艺人民为祀诸侯伯,以诸侯侯伯为祠主,祀于南郊,旧为黄台之址。

及祠主改易,祠于石门之东。

自汉以来,数遭毁损,唐时置守祠使,后改为晋祠监,经营不缀,徐渐复旧。

晋祠分为前、中、后三部,以前部为主祀之处。

前部中央,设有用鼎伯,是为晋国之祖;两侧列有十一位与用鼎伯祭祀同时期的贤臣,共十二位代表古代晋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前殿两侧,与两偏殿各三间,列有宋祁、司马光、苏轼、三苏、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陆游、文天祥、辛文、金农等文人墨客的书画像,共十一位;前殿中央,设有长眉仙翁像,两旁分列天官之分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清代名臣像。

中部在前部南面,全是正殿;后部是惠泉书院,书院共有三进,中有于右任、郭沫若等先生题字,右有书院教士姓名匾额,左有倪健华《禁毁古迹大全》条幅,书院内设有讲堂和图书馆。

在晋祠中,还有古井,名为殷墟井,相传为殷商之时的井。

井边有篆刻不同时期的墨迹遗迹,是为文化瑰宝。

前殿墙上悬挂着《晋侯之墓》、《联元图》、《廿四孝图》等,都是文化珍品。

此外,馆内馆外还有《玄中寓言》、《老子》、《周易》、《国史》等碑刻、器物、字画、巨目雕刻等价值极高的珍品。

晋祠极大地丰富了晋城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旅游景点。

一、晋祠的历史渊源1. 晋祠建立的时间和原因2. 晋祠的主要建筑分布及其用途二、晋祠所呈现的文化宝藏1. 晋祠中的书画像和名臣伟人2. 晋祠中的古井和摩崖石刻3. 晋祠所收藏的文物珍品三、晋祠对文化底蕴的丰富贡献1. 晋祠为晋城的文化底蕴注入了新的活力2. 晋祠成为了旅游景点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27篇)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27篇)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27篇)太原晋祠的导游词(精选27篇)太原晋祠的导游词篇1晋祠有名的唐碑,矗立在“贞观宝翰”亭中。

此碑的碑文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亲自撰写的,名为《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共一千二百零三字,旨在通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的政策,以达到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巩固自己政权的目的。

李世民非常喜爱王羲之的墨宝,他在书法艺术上也有颇高的造诣。

《晋祠之铭并序》书法飞逸洒脱,骨格雄奇,笔力遒劲。

刻工以洗炼的刀法,充分表现出原书法的神韵。

“唐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块行书碑,对于研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重要的价值。

祠区北侧有唐叔虞祠。

据郦道元《水经注》说:“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又北宋太平兴国修晋祠碑记中描绘它“前临曲沼”,“后拥危峰”,旧祠位置似与现在不在同一个地方。

现存建筑分前后两院,颇为宽敞。

前院四周有走廊,后院东西各有配殿三间,正北是唐叔虞殿。

殿宽五间,进深四间,中间神龛内设唐叔虞塑像。

神龛两侧有从别处移来的十二个塑像,多为女性,高度与真人相近。

她仍手持笛、琵琶、三弦、钹等不同乐器,似乎是一个较完整的乐队。

远些塑像约为明代作品,是研究我国器乐发展和音系史的不可多得的资料。

舍利生生塔位于祠区南瑞,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

塔高三十八公尺,七屋八角,琉璃瓦顶,远远望去,高耸的古塔,映村著蓝天白云,甚是壮观。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

周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位于圣母殿左侧,树身向南倾斜约与地面成四十度角,枝叶披覆殿宇之上。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赞叹它的古老了,至今它依然苍劲挺拔,与长流不息的维老泉水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这些古树年代久远,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浓荫四布。

郁郁苍苍的古树和晋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楼阁掩映在浓荫疏影,静水急流之间,景色异常优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析文章
西周初年,武王姬发死后,他的大儿子姬诵还很小,就由 周公姬旦扶助做了国君,就是成王。有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 在一块儿玩,他把一个桐叶剪成圭形,送给叔虞说:“我拿这 封你吧。”叔虞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周公就问姬诵:“你要 封叔虞吗?”姬诵说:“我是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说: “天子无戏言。”于是姬诵就把叔虞封为唐的诸侯。叔虞到了 唐.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领导人民改良农田,兴修水利, 发展农业, 使人民生活逐渐安定富裕,就成为唐人爱戴 的封建领主。 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因为境内有晋水, 就改国号为“晋”。山西简称晋省,就是从 这里来的。后人为了纪念叔虞,在晋水源头 建立了一座庙供奉他,这就是“晋祠”。
小结:在这篇课文中,晋祠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美,这在 于它的风景优美,也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还在于梁衡善 于发现美的眼睛,伴随着优美的文笔和合理的顺序安排 啊。
• 在文中我们看出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和由衷的赞美我们也由衷赞美一句吧,集体有 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
小尝试,激发兴趣

让学生试着给晋祠写副对联(即楹联)。 例: 悬瓮山高,碧玉一湾分晋水;剪桐泽远,慈云千古荫唐村。(圣母殿) 一湾碧水馨唐叔;开遍莲花到晋祠。(唐叔虞祠) 唐国封桐七百年,功存王室;晋渠水灌三千顷,泽及生民。(唐叔虞祠)
鉴赏
咏晋祠水 范仲淹 神哉叔虞庙,胜地出嘉泉。 一源甚澄澈,数步忽潺瑗。 此意谁可穷,观者增恭虔。 锦鳞无敢钓,长生同水仙。 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 我来动所思,致主愧前贤。 大道果能行,时雨宜不愆。 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
叔虞庙:即晋祠。 嘉泉:美好的泉水。 潺瑗:水徐流貌。 恭虔:恭敬、虔诚。 致主:为君主效命。 愧前贤:惭愧不及前世的贤人。 大道:大道理。 《礼·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指常理正道。此处 喻为范的改革措施。 愆(qiān):过失,失误。
谯郡:今安徽毫县。 元参军:名演。诗中写到了诗 人在太原时,受到元参军父子 的热情款待、相偕游览晋祠的 情景。 君家严君:指元参军的父亲。 貔(pi)虎:猛兽。这句喻元 参军的父 亲是勇猛的将军。 作尹句:并州:泛指今山西太 原一带,开元十一年已改为府。 尹:官名。《新唐书· 百官 志》:(开元)十一年,太原 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为留守, 少尹为副留守,既是地方长官, 同时兼管军事。 遏:阻止。 戎虏:强敌。
摧轮: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摧轮指折断车轮,喻太行山路弯曲狭窄难行。北凉:似误,应作北京,唐代称太原 为北京。琼杯句:喻酒菜和食具的精美。案:有足的托盘。龙鳞:形容波纹的细碎。 莎(梭Suo):河边水草.宜:适应。在斜日的映照下,容貌更加美丽。 百尺句:写:画,这里作映照。翠娥:美女,这句说美人的影子照在水中。 蝉娟:美好的样子。初月辉:形容脸容象新月一般皎洁。更唱:轮流唱。
小结:这里也用了描写的手法,让我们了 解了晋祠的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我们 虽然没有亲临晋祠,却有了身临其境的感 觉,不能说,这不是得益于文章生动的描 写。
1. 文章在介绍晋祠的历史文物时先重点介绍了“三绝”, 再粗略的介绍园中其他景物,这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 那对于晋祠的自然风景又是按什么顺序的呢? • • 2. 提醒学生看板书,作者介绍的顺序与开头总说的特 征顺序并不一样,为什么先介绍优美的自然风景,再 介绍悠久的历史文物? (提示:晋祠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自 然风景,还是历史文物的悠久呢?从人们认识事物的 规律来看,人们是易于感受自然美呢,还是历史文物 美?) 作者由浅入深,先写人们容易感受的自然美,再介绍 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文物美,符合认知的规律。这一句的语 序,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的赞美。
小练笔,加强实践(课后作业) 咱们的伯乐校园也是非常美丽的,同学们是否 可以学着梁衡,向大家介绍一下呢?试试看吧。 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校园的带围廊的宫殿
规模较大
极为宽敞
结构独特
无一根柱子,靠回廊上的木柱支撑
气势雄伟
飞阁流丹
巧夺天工
泥塑,或……或……
木雕盘龙
翁志民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 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 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 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 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 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 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 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 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 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 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 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 川》、《人杰鬼雄》。
过渡:作者虽看不够晋祠的 自然风景但他认为晋祠的最美在 何处呢?
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是啊,自然风景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 物,可历史文物可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 和汗水啊!一起领略吧。
1、晋祠林立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 作者却主要抓住了什么来介绍?
2、为什么呢? 3、“三绝”“绝“在何处呢? 4、这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主建筑群中其他建筑 ——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 主建筑群以外其他建筑 ——依山傍水,因势起屋,各有情趣 雕刻小品——极具匠心 名人题咏——各有情趣
在山
优美的自然风景 ——美
融 为 一 体 悠久的历史文物 ——绝
在树
在水 圣母殿
木雕盘龙
鱼沼飞梁
记叙文中描写与说明文中描写不同之处:
目的:记叙文——感 说明文——知 作用:记叙文中描写作用多样,服务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明文借助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点做一些必要的 描绘,主要起到说明事物的作用。 运用:记叙文的描写可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可夸张渲染;说明 文中描写要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做到既形象动人, 又真实可信。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节选) 李白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鼓萧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晋祠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什么?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 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
巍 峨 绵 长 四 季 怡 人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说明中有描写,刚才我们一 起随着作者领略了晋祠的自然美,你觉得说明文这样写 有什么效果呢?(学生自主发言)
• 小结 :上文在说明晋祠的自然风景之美, 用了描写的手法,这是很必要的,要使 晋祠鲜活在读者的心中,离不开描写。 因为,美在形象,美在生动。以后大家 如果要写文章介绍某一个地方,可别忘 了今天学的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