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规化验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指标有很多,每项指标的正常值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正常值是通过对大量健康人群进行检查和统计得出的,在临床上用于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功能是否正常或其中一种疾病是否存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检验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1.血常规血常规是评价人体血液性状和造血功能的常规临床检查项目。

正常值范围如下:-血红蛋白:男性130~180g/L,女性120~160g/L。

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红细胞携氧能力,低血红蛋白可能提示贫血。

-白细胞计数:4~10×109/L。

白细胞计数是体内炎症和感染的指标,且不同类型白细胞水平异常可以指导不同病因的判断。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反映止血功能,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和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男性10~40U/L,女性7~35U/L。

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肝炎、肝病等肝脏疾病。

- 血清总胆红素(TBIL):3.4~20.5μmol/L。

TBIL是评价胆红素代谢及胆道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明肝胆系统疾病。

-白蛋白(ALB):40~55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其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减退。

3.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是评估肾脏功能和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常见的肾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血肌酐(Scr):男性62~106μmol/L,女性44~84μmol/L。

血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损伤。

- 尿素氮(BUN):2.8~8.2mmol/L。

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功能减退。

4.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评估血液中脂质代谢情况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常见的血脂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总胆固醇(TC):<5.72mmol/L。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引言概述:临床常用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患者的生理状况、病理变化及身体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正常值是指在特定人群中,健康状态下被认为正常的某项指标的取值范围。

了解临床常用检验的正常值及其意义,有助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正文内容: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评估人体整体健康状况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血液中氧气的输送情况,了解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2. 白细胞计数是判断人体免疫功能及感染状况的指标之一,正常范围内的白细胞计数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较为正常。

3.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血液凝血功能,了解血小板的数量有助于判断出血性疾病。

二、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AST和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健康人的AST和ALT水平相对较低,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肝功能异常、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的存在。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是评估胆道系统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胆红素水平表明胆道系统功能较为正常。

三、肾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是评估肾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尿素氮、肌酐、尿酸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较为正常。

2. 尿酸是检测体内尿酸代谢情况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酸水平表明尿酸代谢相对平衡。

四、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评估血液脂质状况及诊断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讲解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讲解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讲解医院常见的化验指标有很多,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疾病,并且监测病情的变化。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做一详细的讲解。

一、血常规指标1.血红蛋白(Hb):正常值男性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它的正常值可以反映人体的贫血情况。

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而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失水或其他器官疾病的表现。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疾病的表现,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免疫功能低下,或是一些药物的副作用。

3.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和止血能力。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二、生化指标1.肝功能指标a)血清谷草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正常值为ALT<40U/L,AST<35U/L。

ALT和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肝炎、肝病等肝脏疾病。

b)白蛋白(ALB):正常值为35-55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其正常值可以评估肝脏功能和营养状况。

白蛋白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营养不良、肝功能损害等。

2.肾功能指标a) 血清肌酐(Scr):正常值男性为80-115 μmol/L,女性为50-95 μmol/L。

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肾脏对其进行排除。

血清肌酐值可用于评估肾功能,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损伤或肾功能不全。

b) 尿素氮(BUN):正常值为2.9-8.2 mmol/L。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肾脏通过排泄来调节体内的尿素氮浓度。

医院常规检查正常数值和意义

医院常规检查正常数值和意义

医院常规检查正常数值和意义1.血红蛋白【正常值】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的减少,可反映贫血的程度;增加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2.红细胞计数【正常值】男:4.0--5.5×1012/升,女:3.5--5.0×1012/升【临床意义】对诊断各种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意义。

3.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0.2--1.5%【临床意义】对于贫血的鉴别论断及抗贫血治疗的效果观察有意义。

4.血型测定【正常值】A、B、O、AB型。

【临床意义】确定各型血型。

5.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4--10×109/升,儿童:8--10×109/升。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各种炎症及某些血液病;减低:可见于再障及病毒感染。

6.白细胞分类【正常值】中性:0.54--0.75%,嗜酸性:0.005--0.05%,嗜碱性:0--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临床意义】通过观察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及百分比,对某些感染、寄生虫病、传染病及某些血液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7.异常淋巴细胞【正常值】0.048。

【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8.血小板计数【正常值】成人:100--300×109/升,儿童:120--250×109/升。

【临床意义】减少: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化学药物中毒等;增多:在临床上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

9.出血时间【正常值】1--3分钟。

【临床意义】延长:可见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10.凝血时间【正常值】1--5分钟(玻片法);5--10分钟(试管法)。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各型血友病,DIC早期。

11.血块收缩时间【正常值】1小时开始收缩,24小时收缩良好。

到医院日常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到医院日常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到医院日常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近年来,检验医学发展迅速。

本条消息方便体外诊断产业界的同仁们了解和掌握日常检验的中英文名称、正常值参考范围和简要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中文名称:红细胞计数英文名称及缩写:Red Blood Cell (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临床意义:A.增多:生理性原因:多为缺氧所致,如由平原移至高原生活,胎儿及新生儿。

病理性原因:严重的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因血浆中水分丢失引起的相对性增多。

B.减少:生理性贫血:妊娠中、后期。

病理性贫血:溶贫,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再障,失血性贫血等。

2、血红蛋白测定中文名称:血红蛋白测定英文名称及缩写:Hemoglobin (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 /L女:110~150g /L新生儿:170~200g /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大致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程度。

影响红细胞计数的因素同时也影响血红蛋白,但影响的程度在比例上不一定相称。

A.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B.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病、脱水)。

C.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出血。

3、白细胞计数中文名称:白细胞计数英文名称及缩写:white blood cell (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临床意义:A.增多: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急性打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肾脏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急性发作期。

B.减少: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到医院看病,如血、尿常规化验是常有的事。

现将常规检查的主要项目介绍如下:(一)血、尿常规化验NTT 是英文 NITRITE 的简写,代表尿中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常与食物的种类,气候寒冷有关,如含量经常超正常,往往提示结石的可能。

PH 代表酸碱度,正常小便略偏酸,若过酸过碱都提示异常。

GLU 是英文GLUCOSE 的简写,代表糖,正常尿的糖为阴性。

PRO 是英文PROTEIN 的简写,代表蛋白,正常尿蛋白为阴性。

BLD 是英文 BLOOD 简写,代表隐血,正常尿隐血为阴性。

KET 是英文 KETONE 的简写,代表酮体,酮症酸中毒时常为阳性。

BIL 是英文BILIRUBIN 的简写,代表胆红素;URO 是URBILINOGEN 的简写,代表尿胆元。

BIL 和URO 是断定黄疸的二项指针,如果阳性提示黄疸,需要进一步查找黄疸的病因。

LEU 是英文LEUCOCYTE 的简写,代表白细胞,正常尿为阴性。

项目英文名称参考值指标意义谷丙转氨酶 ALT0-45U/L 人体常需的酵素,平时在血液中只微量存在,大部分在肝脏细胞中,及少量在其它器官。

如果数值增高,有可能是肝炎、肝病、肝癌。

谷草转氨酶 AST0-45U/L 人体常需的酵素,平时在血液中只微量存在,大部分在肝脏细胞中,及少量在其它器官。

如果数值增高,有可能是肝炎、肝病、肝癌或心肌梗塞 碱性磷酸酶 AKP60-300U/L 存在于小肠粘膜最多,肾、骨、甲状腺及肝也有一些,如肝胆阻塞、肝炎、副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数值会升高伽玛谷氨酰转肽酶 GGT 0-50U/L存在于肝、肾、胰脏内,主要是由酒精引发的酵素,是肝脏机能的指针,比前述的AST 及ALT 还敏感。

如偏高有可能是肝炎、肝病、酒精中毒的肝损坏,或胆道阻塞。

乳酸脱氢酶LDH160-500U/L过高时疑是心肌梗塞(在72小时之内升高,维持一星期)、肝病、白血病及其它血症。

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009-05-1019:41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简写RBC)1.正常值男性:400〜550万/mm3〔4.0—5.5X1012/L〕女性:350〜500万mm3[3.5—5.0X1012/L]新生儿:600〜700万mm3〔6.0—7.5X1012/L〕2.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是做为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

(1)红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乩相对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时、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

b.绝对增多: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如:由平原移居高原生活或剧烈地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后及新生儿均可出现红细胞增多。

此外,红细胞增多还见于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

如:妊娠中、后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1.正常值:男性:12〜16克〔120-160g/L〕女性:11〜15克(110—150g/L)新生儿:17〜20克(170—200g/L)2.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展,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简写WBC)1.正常值成人:4000〜10000/mm3〔4—10X10g/L)6个月至2岁婴儿:11000〜12000/mm3[11—12X10g/L)新生儿:15000〜20000/mm3〔15—20X10g/L)2.临床意义:(1)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是检查体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在急性大出血、严重的损伤和急性中毒等也可见到。

还有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白细胞均有增多。

此外,在某些正常情况下也可以见到白细胞增多,如:新生儿、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以及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寒冷、饱餐或淋浴之后等等。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化验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化验结果能够提供关于患者体内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物浓度、病原体检测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对化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了解常见的化验正常值和其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x109/L。

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肿瘤。

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

-红细胞计数:男性正常范围为4.3-5.9x10^12/L,女性正常范围为3.8-5.2x10^12/L。

增高可能表示红细胞增多症或肺心病。

降低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

-血红蛋白:男性正常范围为130-175g/L,女性正常范围为120-16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50-400x109/L。

增高可能表示骨髓增生异常或炎症。

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或自身免疫疾病。

2.生化指标-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和尿酸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

- 血糖: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糖尿病。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免疫学指标-HIV抗体检测: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乙肝病毒感染。

-抗核抗体(ANA):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自身免疫疾病。

-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能表示有炎症反应或感染。

4.微生物学指标-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细菌感染。

-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真菌感染。

-病毒PCR检测: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其意义肝功能各项与正常值本知识项目参考范围ALT(谷丙转氨酶)0~40AST(谷草转氨酶)0~40AST/ALT(谷草/谷丙)0.80~1.50GGT(谷氨酰转移酶)7~32ALP(碱性磷酸酶)53~128TBILI(总胆红素) 5.1~19.0DBILI(直接胆红素)0.0~5.1IBILI(间接胆红素)5.0~12.0TP(总蛋白)60~80ALB(白蛋白)40~55GLB(球蛋白)20~30.0)(1.5~2.5):1GLU(葡萄糖) 3.89~6.11BUN(尿素氮)1.7~8.3CRE(肌酐)53~108UA(尿酸)202~416LDH-L(乳酸脱氢酶)109~245CK(肌酸激酶)24.0~195.0CHOL(总胆固醇)3.35~6.45TRIG(甘油三酯)0.48~1.71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血小板:(100~300)×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 0.5%-1.5%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01(0%~1%)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绝对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4~0.5)×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0~7.0)×10*9/L嗜酸性粒细胞(0.02~0.5)×10*9/L嗜碱性粒细胞(0~0.1)×10*9/L淋巴细胞(0.8~4.0)×10*9/L单核细胞(0.12~0.8)×10*9/L血细胞比容(Hct):微量法男性:0.467±0.039L/L女性:0.421±0.054L/L温氏法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手工法82~92fl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手工法27~31pg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DW-CV 11.5%~14.5%血浆游离血红蛋白10~50mg/L高血糖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正常空腹血糖为3.9-6.0mmol/l,餐后两小时不超过7.8mmol/l,低血糖:≤2.8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0~0.0001 或(0.01%)增高:见于铅、汞、银、铋等金属中毒及苯胺、硝基苯等中毒时,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肿瘤等化验名称:杆状核中性粒细胞英文名:stab form neutrophil别名:BN,嗜中性杆状粒细胞正常值:血细胞自动计数仪:(0.04~0.5)×109/L (40~500/mm3)。

化验结果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①急性感染:A.局部感染:痈疽、疖肿等。

B.全身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热、急性阑尾炎、白喉、急性胆囊炎等。

②中毒:A.药物性:铅、汞、安眠药、洋地黄类、安替比林、砷等;虫毒、异种蛋白吸收。

B.代谢性: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妊娠中毒症等。

③血液病: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④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坏疽、新生物坏死、烧伤等。

⑤其他:脑出血、脑肿瘤、手术后、库欣综合征、黏液性水肿、恶性肿瘤、恶病质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①重症感染:重症败血症、粟粒性结核等。

②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性疾病、立克次体感染、原虫病(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感染)等。

③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④药物:有机溶酶、抗肿瘤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痉挛药物、磺胺类药物、酚噻嗪类、氯霉素、合霉素等。

⑤放射线照射:放射病等。

⑥胶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⑦脾脏疾病:斑替(Banti)综合征、肝硬化、费耳替(Felty)综合征等。

⑧先天性疾病:周期性中性细胞减少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家族性良性嗜酸性细胞减少症等。

⑨其他:恶病质、血液透析等。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0%或更多。

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倒置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增高(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6).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减少,但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其临床意义甚小。

嗜碱性粒细胞增高: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0~0.0001 或(0.01%)增高:见于铅、汞、银、铋等金属中毒及苯胺、硝基苯等中毒时,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肿瘤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结核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

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等。

单核细胞正常范围:0.03~0.08(3%~8%)。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单核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正常范围10~50mg/L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见于血管内溶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1、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值]100~300 ×10的9次方/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正常参考值]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3、凝血时间测定(CT)[正常参考值]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尿常规正常范围:pH5~7;比重(SG)1.015~1.025;蛋白质(PRO)阴性;葡萄糖(GLU)阴性;酮体(KET)阴性;胆红素(BIL)阴性;亚硝酸盐(NIT)阴性;白细胞(LEU)阴性;红细胞(RBC)阴性;维生素C20~100mg/L。

临床意义:1.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

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

2.比重参见尿液一般性状检验。

3.蛋白质阳性: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以及摄入药物(如奎宁)、磷酸盐、消毒剂。

尿pH大于8时,尿蛋白检查可出现假阳性。

摄入大量青霉素、尿pH小于4时,则可出现假阴性。

4.葡萄糖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

摄入强氧化剂药物可出现假阳性。

服用维生素C超过500mg/L,可出现假阴性。

5.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