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之音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教案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教案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单元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天山之音》单元对于引导学生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这一课程基本理念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提高学生演唱能力和音乐审美创造能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音乐要素而言,新课标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主要有三点,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它们在《青春舞曲》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其旋律音域简单,节奏鲜明跳跃,具有维吾尔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

2.关于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以轻快而富有弹性、活泼而富有朝气的情绪演唱歌曲;(2)能分辨和打好维吾尔音乐的典型节奏和基本节奏;(3)了解王洛宾并自行创编一段维吾尔风格节奏型进行展示。

难点:(1) 打好两种节奏型;(2)唱歌时的换气;(3)个别旋律的音准问题。

解决策略:唱歌前应充分聆听和由教师进行示范;采用多种趣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组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1. 学习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民歌、器乐、歌舞音乐,了解新疆风土人情,增进对我国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2. 学唱《青春舞曲》。

能用“急吸缓呼”的歌唱方法,以轻快而富有弹性、活泼而富有朝气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用维吾尔族典型节奏为歌曲伴奏。

3. 风格浓郁的新疆歌、舞、乐纵向贯穿始终,横向展开学习各种相关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参与、表现、体会新疆歌舞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新疆典型音乐节奏的掌握和运用。

【教具】课件、电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民族音乐殿堂,领略异域风情,共同度过快乐而有收获的 45分钟。

首先,老师带来一段舞蹈,同学们猜猜看是哪个地方的?生: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师:对,提起新疆同学们脑海中马上会呈现出哪些画面?生:羊肉串,哈密瓜...师: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新疆人民正以她纯朴热情,豪爽好客的性格迎接八方来客...请看大屏幕。

八年级音乐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音乐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课题欣赏《喀什的春天》复习《青春舞曲》第2课时一、教学理念1. 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3.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4.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体验之中。

二、教学意图1. 试图让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充满好奇,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

2. 试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师生共同探究、体验和合作。

让音乐课堂充满新疆民族音乐的氛围,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美的情绪中,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节奏特点和新疆民族的器乐的各种音色,并有感情的演唱《青春舞曲》三、教材分析(一)《咯什的春天》1.《咯什的春天》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采用变化重复的方法形成旋律,采用热瓦甫弹唱的形式表现音乐,从而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赞美家乡、颂扬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思想感情表现的热情洋溢、淋漓尽致。

不仅具有新疆音乐文化本土文化上的种种特色,还带有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明显特征,因而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色彩。

2.“热瓦甫”是一种弹拨乐器。

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

“手鼓”是我们汉族人民对新疆一种打击乐器的俗称。

它的原名是“达卜”,流行在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地区。

四、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青春舞曲》《咯什的春天》的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2.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聆听音乐,模仿节奏,创编动作等教学活动,体验新疆音乐的歌舞性的特点。

(2)通过聆听音乐,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民族乐器的音乐。

五、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的歌曲性特点,对民族音乐典型节奏的掌握。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1)播放熟悉的新疆舞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聆听音乐,体验。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我的金色阿勒泰》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我的金色阿勒泰》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
简介:
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中亚地 区的哈萨克,诺盖,卡拉卡尔波克等民族的 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新疆 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 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冬不拉弹唱
曲体结构极为自由,没有固定曲调,以说唱为主,伴奏为辅, 弹唱时往往以热情洋溢的前奏引出高亢悠扬的歌声,如激流 倾泻,珠玉生辉。另一种阿肯弹唱,有几种固定曲调,音乐 上以大幅度的节奏变化,给人以充满活力的听觉美 感。另外有男女对唱形式,多见于草原上一年一度的阿肯弹 唱会。曲目内容广泛,有英雄史诗《阿尔卡勒克》,描写爱 情的长诗《萨丽哈与萨曼》、《赛里木湖的传说》等。
哈萨克民歌大致可以分成五种类型
劳动民歌 颂赞民歌 爱情民歌 习俗歌曲 其他歌曲 演唱形式:独唱、弹唱和对唱
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提问并讨论: 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 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 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无论是在田间、山头、牧场还 是重大的集会活动,新疆人民 情总是乐于将身心自由地融入 到歌舞当中,抒发他们的内心 感受。只要羊皮手鼓一响 跳起 舞蹈就会给大家带来幸福祝福 带来喜悦、带来好运、带来期 盼。
民歌在新疆民间音乐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城市到乡村,从庭院 到田间,哪里就有歌声, 驱走痛苦,抚平忧伤, 播撒欢乐。
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 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 色彩鲜明独特、乡土气息较浓。
谢谢!
这首歌歌颂了阿勒泰的群山及群山下的草原牧 场,歌颂了阿勒泰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哈萨克人 民热爱家乡的纯朴感情。是冬不拉弹唱中颇具影响 力的一首歌曲,这首歌的歌词富有诗意,旋律热情 奔放,学生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即兴编创歌词, 以自制弹拨乐器参与演唱,感受哈萨克弹唱歌曲的 风格和魅力。

初中音乐_《天山之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天山之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天山之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课题:《天山之音》授课人:学校:班级:七年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青春舞曲》,增进对我国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对比、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熟悉并学会歌曲。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演唱《青春舞曲》,并要求学生学习、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把握音乐的风格。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方法熟练的演唱歌曲,声音要求轻快、活泼、富有弹性。

教学难点:解决旋律中带附点的节奏、相近旋律进行中的小差异。

教具:多媒体、钢琴琴。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歌唱导入《在那遥远的地方》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播放新疆的接单介绍以及新疆歌舞。

二、新课1、聆听《青春舞曲》范唱。

2、学习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型。

教师给出节奏型,带领学生边唱边打节奏,并在节奏中加入歌词。

3、视唱乐谱。

教师教唱。

4、填词演唱。

教师弹琴分句教唱,并解决歌曲中的附点节奏等难点。

5,、完整演唱歌曲。

跟琴完整演唱。

6、再听歌曲《青春舞曲》范唱,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7、跟伴奏,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知识拓展1、欣赏注入现代音乐元素的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让大家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欣赏新疆手鼓、冬不拉音乐,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新疆音乐及其典型乐器。

四、小结。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还是较差,音的长短、节奏与节拍等都还基本不懂。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新疆歌曲,我分析我们学生可能在节奏上面遇到问题,所以在学唱歌曲环节我设计了歌曲的主要节奏型,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唱歌曲。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自小很少接触音乐,对于音乐学习的缺乏造成自信心和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也不敢去主动表现自己,所以这就需要老师的鼓励与引导,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学习音乐中来。

本节课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学会《青春舞曲》,能在课堂上感受新疆音乐的美,能引发学生对于新疆音乐的学习情趣。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作品简介
库木孜,是柯尔克孜族弹拨弦鸣乐器。译名还有考木兹。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乌恰、阿克陶、阿合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等地。
了解库木孜
形制结构 库木孜外形与蒙古族古老的弹弦乐器火不思相似,但形制上与火 不思已有了较大差异。民间传统的库木孜,用整块杏木挖制而成,使羊筋弦。特克斯等天山地区的库木孜,共鸣箱呈扁平的葫芦形;而阿图什、乌恰等帕米尔山区的库木孜,共鸣箱则为不等边扁六方形,上窄下宽,上边与琴颈相接,下边则为琴尾。
现代库木孜,由共鸣箱、琴头、琴颈、弦轴、琴马 和琴弦等部分构成。常使用杏木、桑木和白松制作,琴体全长88厘米。共鸣箱扁而平,呈葫芦形,由面、背、框板胶合而成,面宽20厘米。头、颈用一块木料制成,琴头无饰,弦槽后开,左侧置三个弦轴,琴颈细长,正面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音箱背、侧板用杏木或桑木为之,其上蒙以松木面板,上部开有一个直径1厘米的圆形小音孔。琴弦由弦孔中穿出,通过面板中间的梨木琴马,系于下端的尾柱上。
3.5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欣赏,了解柯尔克孜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生活需要热情与豁达,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才会充满希望。
教学目标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是一首叙事歌曲,歌词采用拟人的方法,赞美柯尔克孜族族概况 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在中国被称为柯尔克孜族,绝大部分居民使用柯尔克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来自于东欧平原地区的斯拉夫字母(国外),阿拉伯字母(国内)为基础的文字。有自己的语言,北疆的有些人能说哈语,南疆的部分人能说维语。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族通用汉语、蒙古语。
演奏方法 演奏时,将琴身斜置于胸前,左手持琴颈按弦,右手用拇指食指弹拨琴弦,或用五指轮奏。

初中天山之音教案

初中天山之音教案

初中天山之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新疆天山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天山之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天山之音》的曲调、歌词及演唱技巧。

2. 天山地区的民族音乐特色和文化背景。

3. 民族乐器在天山之音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天山之音》的曲调及节奏把握。

2. 民族音乐特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3. 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天山之音》,引导学生感受天山地区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2. 歌曲学习:教唱《天山之音》,讲解歌曲的曲调、歌词及演唱技巧。

3. 民族音乐特色讲解:介绍天山地区的民族音乐特色和文化背景。

4. 民族乐器展示:展示天山地区常用的民族乐器,讲解其演奏技巧。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进行练习,尝试演奏《天山之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天山之音》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天山地区民族音乐特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乐器演奏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

4.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歌曲《天山之音》及相关民族音乐。

2. 视频资料:天山地区的风光纪录片、民族乐器演奏视频。

3. 教材:初中音乐教材《天山之音》。

4. 乐器:民族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天山之音》的曲调、歌词及演唱技巧。

2. 演示法:展示民族乐器演奏技巧,引导学生直观感受。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民族乐器,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天山地区的风光纪录片,感受地域特色。

八、教学步骤:1. 歌曲学习:教唱《天山之音》,讲解歌曲的曲调、歌词及演唱技巧。

2. 民族音乐特色讲解:介绍天山地区的民族音乐特色和文化背景。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课堂教学设计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第5课《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第5课欣赏课,《歌唱吧,我的库木孜》属于叙事歌曲之类。

歌曲由衷地赛美柯尔克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一库木孜,并通过赞美库木孜来表现柯尔克孜人民的开朗与豁达。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为A大调,是拍,速度较快,由四个乐句构成,为单乐段结构。

歌曲的音域仅为六度,但利用得却十分充分,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歌曲的旋律依据歌词的句法分句。

第一乐句(1-6小节)起始音较低,落音稍高;第二乐句(7-12小节)与第一乐句非常对称,形成一种对答的呼应关系;第三乐句(13-16小节)仅有一个长音,起到了发展变化的作用;而第四乐句(17-24小节)则变得较长(其中包含了三个乐节)连续出现的附点节奏,旋律变得跳动、欢快、活泼。

刚刚踏入中学的校门,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心理上还保持这小学时期的天真愉悦,他们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因此,老师要积极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注意强调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感受柯尔克孜族音乐优美动听的旋律特点,以及表现的意境。

(二)艺术表现能鉴赏音乐的结构特点,能哼唱主题曲(三)创意实践通过声势动作和律动或器乐演奏等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四)文化理解通过欣赏以及音乐实践创造活动的参与,促使学生获得新疆塔塔尔民族的知识技能、感受、体验其音乐情感及风格特点。

(一)教学重点:1.能鉴赏歌曲的结构特点,能哼唱主题曲(二)教学难点:1.通过声势动作和律动或器乐演奏等丰富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一、“提问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新疆地区除了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民族,塔塔尔族还有什么民族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今天那我们欣赏的这部作品是一首柯尔克孜族民歌,名字叫作《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板书《歌唱吧,我的库木孜》)【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导入,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学科七年级下《天山之音》教学设计

音乐学科七年级下《天山之音》教学设计

音乐学科七年级下《天山之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塔吉克族的音乐及乐器小提琴,节拍7/8拍的练习并通过舞蹈律动感受音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哼唱、律动、欣赏等手段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感受乐曲浓厚的民族风情。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7/8拍基本节奏,通过视唱作品的主题旋律和调式音阶,感受其调式独特的风格。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背景音乐,用动作去感受音乐(用塔吉克族语言打招呼“更艾力卖石卓”(你好))(同学们,“更艾力卖石卓”(你好)欢迎来到塔吉克族,我作为今天的小导游,将带领大家一同感受美丽的塔吉克族。

)二、介绍塔吉克族在中国新疆的最西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这样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他们拥有纯正的欧罗巴血统,这里的人有崇拜苍鹰的习俗,他们的主要乐器鹰笛都由山鹰的翅骨制成,最主要的舞蹈鹰舞也是以模仿山鹰的动作而形成的。

一般重大节日的时候,大家就会跳起优美苍健的鹰舞。

这里的人世代守卫祖国的边疆,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他们就是“高山之鹰”、“冰山上的来客”——塔吉克族。

同学们,你们听!塔吉克族的朋友们在向我们发出邀请,那我们一起走进塔吉克族去看一看吧!三、新课(一)《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主题一《纵情高歌》1、你看到了哪些的画面?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乐器进行演奏的?1、优美、高昂,富于歌唱性2、小提琴2、介绍小提琴(提示:“乐器之后”)3、模仿“鹰”再一次感受音乐(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塔吉克族的朋友们一起高歌吧!)4、视唱歌谱,引出塔吉克族调式。

(34567123,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听听这段音阶,哪个音发生了变化?第三个音,升高了。

那么塔吉克族特有的调式就是由这些音符所构成,那我们现在到音乐里再去感受一下塔吉克族特有的音乐风格把!)然后,增加难度—(前倚音、升号)的加入5、完整视唱6、加入动作,再次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山
新疆地图
吐鲁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葡萄
哈密瓜

维吾尔族舞蹈
热瓦普
新疆
简称“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位于 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 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 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 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 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现 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 自治区之一。
木卡姆
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名额、 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 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2005年,“中国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瓦普
也写为“热瓦甫”,流 行于我国新疆维吾尔族 及塔吉克族地区的拨弦 乐器,演奏时将琴横置 于胸前。
天山之音
王洛宾
中国民族音乐家。毕业于国立北平 师范大学音乐系。1938年,王洛宾在 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大阪城的姑 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 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 创作和传播事业, 有“西北民歌之 父”、“西部歌王”之称。主要作品 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 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 盖头来》《阿拉木汗》《在银色的月 光下》等。
• • • • •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的 2.找出歌曲中的相同乐句。 3.歌词表达了什么道理? 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1.聆听不同速度的《青春舞曲》,给我 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速度快的表达的情绪更加欢快
小游戏 1.男女生分乐句演唱歌曲,看看谁唱的更好。
2.为歌曲创编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边唱边 舞。
搜集王洛宾的作品进行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