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内容概述(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的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1~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4~7章)和中国现代史部分(第8~10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1~3章)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社会,随着鸦片战争的到来,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是军事侵略,其次还有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大批爱国志士开始觉醒,林则徐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喊出“救亡”的口号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孙中山创立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广大爱国官兵的不屈斗争和农民运动高涨使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
随着列强侵略战争的开始,中国的社会矛盾也在变化,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最主要的矛盾,广大中国人民开始历尽千辛万苦探索救国之路。
在探索救国之路的进程中,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显示了强大的力量,但它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最终导致失败,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洋务动运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大量的洋务事业,办洋务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太平天国,但它随着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从而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划上了句号。
维新运动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为代表而发起的,维新派与守旧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和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中国近代史纲要讲义第1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造成中国近现代的落后,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同时使学生认识,正是由于中国各阶层民众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和爱国主义的传统,才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二、重点和难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危害。
2.分析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三、计划课时:2课时这一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这两条基本线索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前后长达100多年的时间,本章所讲只是1840年到1919年这一段的情况。
三个基本问题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使用“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呢?因为这个概念更准确的界定了我们经常所说的外国侵略中外国一词的本质属性。
本章所讲这一段时间,正是西方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及帝国资本主义这个阶段。
本章所讲的反对外国的侵略的斗争,即包括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也包括帝国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间,更要注意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是学习中国近代80年历史的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掌握了这个基本问题,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分析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很多事件,弄清这个问题,是研究这中国近代这80年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特点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
弄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在中国近代这80年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进程和结果,就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一、军事侵略(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hap1 西方列强入侵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乾嘉时期的学者洪亮吉提出人 口增加与粮食之间的矛盾问题。
康熙时人口突破1亿,乾隆时 达到3亿。道光二十年(1840年), 猛增到4亿。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 思灯烛,惨惨目光,吸饮暮 气,与梦为邻。”官僚 “缚 草为形,实之腐肉”,“官 益久,则气愈媚;望愈崇, 则谄愈固”。
——龚自珍
二、近代中国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京汉铁路的工作人员一直抱怨螺丝钉和盘子 在夜晚常常不翼而飞,每月至少有六万枚螺丝钉, 每年至少有一万只盘子被盗,它们多半被回炉, 再用来制成剃刀、剪刀、锄头和犁铧。”
“人们为了多挣一点工资,常常会不顾一切地 耗费精力甚至生命,但换来的仅仅只是不至于饿 着。”
“五分之四的平民谈话的内容都与食物有关, 连邻里间见面的第一句话也是‘您吃过饭了 吗’……中国的平民大众就是这样生活在贫困的 边缘。”
——英国蒙哥马利▪马丁
►包世臣说:苏州有10万人吸鸦片。 ► 1838年,林则徐说,人口的1%吸鸦片。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36年, 外国人估计约有1250万人吸鸦片。 ► 1881年,赫德做过一次核查,提出的 人数是200万人,占中国人口的0、65%。 大多数当时的人士认为这个数字太低。 ►有人认为:19世纪80年代后期,10% 的中国人吸鸦片。3—5%的人烟瘾很大, 1890年的数字是1500万人。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 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 和分裂成为鲜明对照”。 ——韦尔斯《世界史纲》
《天工开物》
冬天,纺织完的妇女在家享受衣食温暖。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 亚当 •斯密
“中国一向是世 界上最富的国家, 就是说,土地最 肥沃,耕作最精 细,人民最多而 且最勤勉的国 家”。——《国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

第一章
中国近代历史是怎么开始的?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 国近代历史的开始
第一章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 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主要特征,加深 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 封建斗争的认识。 (二)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 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 系。
几个基本线索
1.―两个过程论”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 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 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 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2.“三次革命高潮说”
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中,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 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 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 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 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20世纪80年代 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 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
宇宙的年龄是150亿---200亿年 地球距今约46 亿—50亿年
一个民族 有一些关注 天空的人, 他们才有希 望; 一个民族 只是关心脚 下的事情, 那是没有未 来的。 ——黑格尔
太阳距今约50 亿年 太阳所在的系称银河系,它包含1000亿颗以上的 恒星——1999《辞海》
人 类 历 史 中 的 三 次 革 命 性 转 变
《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成的一部编年体 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书影
司马光小楷《天圣帖》
《天工开物》: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写成, 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勤讲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个不同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 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 课,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学习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史纲要,必须牢牢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根本 方法。 方法。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身为中华儿女, 身为中华儿女,应不应继承中华民族重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2、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 。
毛泽东:“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他指出,“ 毛泽东: 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他指出,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把握正确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我们要用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W1H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二、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郑州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讲人:冯聚才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2.历史过程(1)鸦片战争(1840.06-1842.08)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这是资本主义挑起的第一次侵华战争,它是由鸦片的走私泛滥引起的,史称“鸦片战争”。
战争的结果是清王朝遭到失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包括《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及《中法黄埔条约》。
从此,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近代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发动侵华战争,战争迫使清王朝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美俄《天津条约》和1860年中-英法美俄《北京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是俄国,签订了四个不平等条约。
(3)中法战争(1884-1885)法国挑起了一场对中国的战争,战争分为两个战场:陆战和海战。
在海战中清朝失败,在陆战中清朝大胜。
尤其是在老将冯子材的率领下,先后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给敌人以重创。
但最后的结局令人痛心,中国不败而败,而法国不胜而胜。
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屈辱的《中法和约》(虽然它是和平条约,但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这一战争结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清政府所表现出的软弱态度,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挑起了一场对中国的战争。
结果清政府遭到失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十分屈辱的《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900年06月,西方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手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腐朽的清王朝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1年09月签订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它标志着近代中国基本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讲

(一)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 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 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 持着并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 碍。
林则徐 ,(1785~1850), (1785~1850), 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 字元抚,又字少穆, 俟村老人。福建侯官 俟村老人。 (今福建福州)人。 今福建福州) 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 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 思想家、诗人。出身贫寒家庭, 思想家、诗人。出身贫寒家庭, 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 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 为民众所称颂。 为民众所称颂。
导 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讲人:屠静芬 主讲人:
第一讲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讲授, 通过本专题的讲授,认识与掌握近代 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近代以 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思考: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思考: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客观上充当 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1、统一观察问题的标准 首先,判断一个历史事件的是非, 首先,判断一个历史事件的是非,是存在着双重标 准的:一个是伦理、道德标准, 准的:一个是伦理、道德标准,用来衡量历史事 件的合法还是非法,正义还是不义; 件的合法还是非法,正义还是不义;另一个是历 史标准,衡量历史事件进步还是反动, 史标准,衡量历史事件进步还是反动,符合历史 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 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 其次,从历史角度分析侵略战争对中国的作用, 其次,从历史角度分析侵略战争对中国的作用,还 有一个标准问题。即从总体看五次侵略战争究竟 有一个标准问题 即从总体看五次侵略战争究竟 是促进还是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是促进还是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这 是必须弄清楚的。 是必须弄清楚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讲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强盛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
1.中国的禁烟斗争(1)领导禁烟的主要代表人物:林则徐。
(2)主要历史事件:虎门销烟2.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包括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侵略者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
例如英国割占香港岛,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外国军舰可以进入中国沿海港口,损害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可见,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历史的开端。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即: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第一、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详细内容请参见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到18%,一直到1949年都是这个水平。
● 近代中国畸形的产业机构
。工业在工农业
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20年为4、9%, 1936年为10、8%,1949年为17%。
● 从总量上看,中国与当时先进国家的工业
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
年份
中国
日本
欧洲
美国
俄国
印度
世界
GDP[10亿‚国际美元‛(1990年)] 1820 219 22 188 13 34 111 715
度160多年,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
期间,184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 历史为中国近代史(在这110年里,中国的
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以后为
中国现代史。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 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 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 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近代中国社
会的影响,一方面对封建经济起了解
体的作用,给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
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另一个
方面,又与封建势力一起压迫资本主 义的发展。
‚美国对华政策的总目的一直是使中
国处在这样的状态:要使它衰弱到唯
命是听,强壮到能执行命令。‛ ——1942年,乔治〃泰勒
近代中国有强弱分明的多种经济成分。
罂粟田,1899年红河
鸦片种植的危害
丁戊奇荒是近代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大饥 荒,死亡一千万人以上。鸦片的大量种植是重 要因素。
(二)殖民主义对半殖民地
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
法国文学家雨果在 1861年给巴特来上 尉的信中,谴责英 法两国是‚强盗‛。 他把圆明园与希腊 神殿、金字塔、巴 黎圣母院并称为 ‚无与伦比的艺术 杰作‛,‚即使把 我国所有圣母院的 宝物全部加在一起, 也不能同这个规模 宏大而又富丽堂皇 的东方博物馆媲 美‛。
哥伦布 4次,1492—— 1504年,历时13年
最少3艘,最多17艘
100——200吨, 最多约1500人,最 少约90人 西欧至加勒比海岸 约4500海里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 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此,这可以毫 不费力地加以证明。‛‚在3—13世纪,中国保 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 平。‛ ——李约瑟
使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色
彩。‛
第二,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东方
国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将
生长和发展起来,他们将成为西方殖民主义
的掘墓人。
第三,殖民地人民不应当充当西方殖民
者的驯服的奴隶,而应当为反对西方国家资 产阶级的奴役、摆脱西方殖民者套在自己身 上的枷锁而斗争。
‚京汉铁路的工作人员一直抱怨螺丝钉和盘子 在夜晚常常不翼而飞,每月至少有六万枚螺丝钉, 每年至少有一万只盘子被盗,它们多半被回炉, 再用来制成剃刀、剪刀、锄头和犁铧。‛ ‚人们为了多挣一点工资,常常会不顾一切地 耗费精力甚至生命,但换来的仅仅只是不至于饿 着。‛ ‚五分之四的平民谈话的内容都与食物有关, 连邻里间见面的第一句话也是‘您吃过饭了 吗’……中国的平民大众就是这样生活在贫困的 边缘。‛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 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 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 个大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 打垮‛。不可避免地发生‚奇异的悲歌‛。 ——马克思
对于中国落后的原因,有多种分析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闭关锁国政策 ◆人口的压力 ◆超稳定结构 ◆多种因素论等 ◆重本轻末的传统 ◆自然条件 ◆官僚政治、文化 ◆亚细亚生产方式
《天妃经》卷首插图
《明史▪郑和传》记载:‚造大船,修 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长136 米,宽56米。
1982年出土,重1900斤。
云南发现的明代郑 和铜像
明成祖朱棣:‚敕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
目人等——祗顺天意,恪守朕言,循礼安分,勿
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 福‛。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线
►包世臣说:苏州有10万人吸鸦片。 ► 1838年,林则徐说,人口的1%吸鸦片。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36年,外国人估 计约有1250万人吸鸦片。 ► 1881年,赫德做过一次核查,提出的人数是200 万人,占中国人口的0、65%。大多数当时的人士认 为这个数字太低。 ►有人认为:19世纪80年代后期,10%的中国人吸 鸦片。3—5%的人烟瘾很大,1890年的数字是1500 万人。
‚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
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在揭示这个历史作用的同时,马克思进一步指出:
第一,英国殖民者给印度人民所带来的,并不是
文明和福祉,而是极其深重的灾难。因为‚当我们
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
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 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 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印度人 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
(二)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1782年, 瓦特发明蒸汽 机。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评价: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
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
力还要多,还要大。
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封建社会 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建社
会的末世。
康熙时的北京街景
1793年,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使马戛尔尼
手工业而自给自足;
中央集权起支配作用。
◆金观涛《在历史的表象背后》,提出超稳定结
构理论。
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的分析框架,来分析中 国封建社会停滞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形成超稳定系统,政治、经济、 文化三个子系统保持高度协调,并扼杀一切新因 素。
◆乾嘉时期的学者洪亮吉提出人口增加与
粮食之间的矛盾问题。
孙中山说:五百年前,中国是世界上顶强的国 家。国家的地位,好像现在的英国、美国一样。英 国、美国的强盛还是列强。中国从前的强盛是独强。 对各弱小民族,中国完全是用王道感化他们。他们 是怀中国之德,甘心情愿,自己来朝贡的。
郑和 航海次数 7次,1405—— 1433年,历时28 年 船只数目 一般多达260余艘 大型宝船60余艘 船只吨位、 宝船估计1500吨, 人数 约27000人 航行里程 中国至东非海岸 约15000海里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
英国商人认为,只要每个中国人的衬衫后幅多用 一英寸布料,兰克夏郡的工厂就要忙碌几十年。
鸦片战争前的各国商馆
吸食鸦片
‚
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
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 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 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 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之后,还折磨他的肉体 ‛。 ——英国蒙哥马利▪马丁
◆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在《东方专制主义》中 提出‚治水社会‛理论和‚东方专制主义‛概念。 干旱、半干旱的东方国家都是‚治水社会‛, 这种社会需要大规模的社会协作,而社会协作又 需要强化纪律、从属关系和强有力的领导,于是 就产生了专制君主和‚东方专制主义‛。
◆梅洛蒂在《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中,对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作了分析。 亚细亚生产方式有三个特点: 没有土地私有制; 社会基础是村社制,每个村社通过农业、家庭
长江纤夫
1901年昆明乞丐 四川驮工
如何评价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历史 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 人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体说来,20 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大多强调促进作 用;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阻碍作用。 60年代以后,西方一部分学者受民族解 放运动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对殖民主义采 取批判的态度;而原先的马克思主义队伍则 发生相反的分化,一部分学者转而对殖民主 义持肯定态度。
康熙时人口突破1亿,乾隆时达到3亿。
道光二十年(1840年),猛增到4亿。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 烛,惨惨目光,吸饮暮气,与梦 为邻。‛官僚 ‚缚草为形,实之 腐肉‛,‚官益久,则气愈媚; 望愈崇,则谄愈固‛。
——龚自珍
三、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马克思:不列颠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于印度 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征服者。尽管他们的行 为是受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这种行为是既残 忍又愚蠢,但是他们的蒸气机和科学还是在印度 摧毁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摧毁了农村公 社的经济基础,由此在亚洲造成了‚唯一的一次 社会革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
专题一: 西方列强入侵
主讲:康兆庆
讲授内容
一、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三、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性质 四、近代中国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五、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纲要‛课的教学 的与基本要求
◆‚纲要‛课涉及的主要内容,时间跨
● ●
自然经济解体。 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在社
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
● 在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占很大比重。抗战前,产业资本
中,外国资本占70-80%;抗战后,官僚
资本取代外国资本,处于垄断地位。民族
资本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黄金时代获
得显著发展,所占比重从1913年的11%提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冬天,纺织完的妇女在家享受衣食温暖。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 最富的国家,就是说, 土地最肥沃,耕作最 精细,人民最多而且 最勤勉的国家‛。— —《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