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塔的设计计算-hu

合集下载

塔精馏塔的计算1

塔精馏塔的计算1

一、塔精1.全的物料衡算由于水的沸点为100℃,正丁醇的沸点为117.7℃故水作为轻组分,正丁醇作为重组分,产品正丁醇从塔底出来。

%74.9874/05.018/95.018/95.0F =+=xM F =74⨯(1-0.9874)+0.9874⨯18=18.71kmol kg / F =20⨯1000/18.71=1069.03/kmol h总物料衡算 F=D+W=252 (1) 采用填料塔连续精馏由正丁醇-水平衡数据作图,画出正丁醇—水溶液y-x 图,求得mi n R 取min 5.1R R =过点(0.9994,0.9994)作平衡线的切线,则求出此线与y 轴的交点截距为0.5192,故求得最小回流比为0.9248,所以操作状态的回流比为1.387 数直角梯级即为理论塔板数:T N (包括再沸器)=9块其中精馏段1N =4块,提留段(包括再沸器)=5块,第五块为进料板。

实际塔板数求取:由平衡线得塔顶:9994.01==x y D ,在图中求得x 1=0.9946%892.574/985.018/015.018/015.0=+=W x由平衡线方程1(1)xy xαα=+-得顶α=8.99塔底:x x w m ==0.05892,y m =0.2234 同理得底α=4.56ααα==6.4塔顶温度100℃,塔底温度117.7℃ 定性温度为85.10827.117100=+℃查附录得s Pa ⋅=m 390.0μ1μ正丁醇=2.948求得()smPa m ⋅=⨯-+⨯=422.0948.29874.019874.0390.0μ⋅αmμ=6.4×0.422=2.70查得0E =55.1% 校正后为55.1%×1.1=60.61% 实际塔板:%1000⨯=PT N N E8110=-=+E N N T P ,取8块(包括再沸器)精馏段取4块 提馏段取4块 第5块进料板 3.塔高的计算有效高度:Z=øP ×Nt=0.67×(8-1)=4.67mZ=4×60.61%=2.42m(精馏段) Z=4.67-2.42=2.25m(提留段)实际填料高度:2.42×(1+0.2)=2.9m(精馏段) 2.25×(1+0.2)=2.7m(提留段) 设裙座为1m总塔高;H=2.9+2.7+1=6.6m4.泛点气速的计算影响泛点气速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填料的特性、流体的物理性质以及液气比等。

精馏塔的计算

精馏塔的计算
则F = D + W
FxF= DxD+ WxW
175 = D + WD=76.6kmol/h
175×0.44=0.974D+0.0235WW=98.4kmol/ h
例:将含24%(摩尔分率,以下同)易挥发组分的某混合液送入连续操作的精馏塔。要求馏出液中含95%的易挥发组分,残液中含3%易挥发组分。塔顶每小时送入全凝器850kmol蒸汽,而每小时从冷凝器流入精馏塔的回流量为670kmol。试求每小时能抽出多少kmol残液量。回流比为多少?
Y =nA/nB=yA/yB=yA/(1-yA)kmolA / kmolB
Y =pA/pB=pA/(P - pA)
在吸收操作中,通常A组分:指吸收质
B组分:液相xB指吸收剂,气相yB指惰气
四.吸收推动力: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差。即ΔY=Y–Y*(以气相浓度表示)
ΔX=X*- X(以液相浓度表示)
脱收推动力:ΔY=Y*- Y(以气相浓度表示)
气膜、液膜越厚,传质阻力越大,传质速率就越小,而膜越薄,自然越有利传质。
(三)提高吸收速率:流体力学指出,流速越大,边界膜越薄。因此按照双膜理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流速,就可以减小双膜阻力,从而提高吸收速率。
七.吸收速率
1.吸收速率:是指单位传质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溶质量。
在稳定操作的吸收设备中吸收设备内的任一部位上,相界面两侧的对流传质速率是相等的(否则会在界面处有溶质积累)。因此其中任何一侧有效膜中的传质速率都能代表该处的吸收速率。
阻力阻力
双膜理论模型
通过假设,把整个相际传质的复杂过程简化为吸收质只是经气、液两层的分子扩散过程。因此两膜层就成为吸收过程的两个基本阻力。
(二)在两相主体浓度一定的情况下,两膜层的阻力便决定了传质速率的大小。双膜理论也称双阻力理论。

精馏塔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精馏塔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精馏塔主要工艺尺寸计算一、塔径D1、精馏段塔径初选板间距m H T 40.0=,取板上液层高度m h L 06.0=,故m h H L T 34.006.040.0=-=-; 0319.030.28.87792.00015.02121=⎪⎭⎫ ⎝⎛⨯=⎪⎪⎭⎫ ⎝⎛⎪⎪⎭⎫ ⎝⎛vL SS V L ρρ 查Smith 关联图得C 20;依2.02020⎪⎭⎫⎝⎛=σC C 校正物系表面张力为m mN /45.21时的C0720.02045.21071.0202.02.020=⎪⎭⎫⎝⎛⨯=⎪⎭⎫⎝⎛=σC Cs m Cu V V L /405.130.230.28.8770720.0max =-⨯=-=ρρρ可取安全系数为,则s m u u /843.0405.160.060.0max =⨯==故m u V D S 179.1843.092.044=⨯⨯==ππ 按标准,塔径圆整为1.2m,则空塔气速。

2、提馏段塔径初选板间距m H T 40.0=,取板上液层高度m h L 06.0=,故m h H L T 34.006.040.0=-=-; 0782.070.20.96041.00017.02121=⎪⎭⎫ ⎝⎛⨯=⎪⎪⎭⎫ ⎝⎛⎪⎪⎭⎫ ⎝⎛vL SSV L ρρ 查Smith 关联图得C 20;依2.02020⎪⎭⎫⎝⎛=σC C 校正物系表面张力为m mN /92.19时的C ,即0679.02092.19068.0202.02.020=⎪⎭⎫⎝⎛⨯=⎪⎭⎫⎝⎛=σC Cs m Cu V V L /279.170.270.20.9600679.0max =-⨯=-=ρρρ 可取安全系数为,则s m u u /767.0279.160.060.0max =⨯== 故m u V D S 825.0767.041.044=⨯⨯==ππ 按标准,塔径圆整为1.0m,则空塔气速。

为统一精馏段和提馏段塔径,取为。

精馏塔优化设计计算

精馏塔优化设计计算

一.精馏塔优化设计计算【设计要求】375.71吨/溶度35wt%,产品溶度84(wt%),易挥发组分回收率0.98,1476小时。

进料热状况自选回流比自选单板压降≤0.7 kPa塔底温度100104℃本设计任务为分离二甲基亚砜-升蒸汽采用全凝器冷凝,冷凝液在泡点下一部分回流至塔物系属易分离物系,,2倍。

塔釜采用间接蒸汽加热,1二甲基亚砜摩尔质量MA=78.13kg/kmol水的摩尔质量MB=18 kg/kmolX F==0.7X D==0.96M F=0.3×78.13+0.7×18=36.04 kg/kmolM D=0.96×78.13+0.04×18=75.72 kg/kmol3.物料衡算原料处理量F==7.06水回收率衡算;=0.98 D=5.04总物料衡算7.06=D+W水物料衡算7.06×0.3=0.04D+WX W联立解得D=5.04kmol/h W=2.02kmol/h X w=0.05气液平衡数据6KPa下二甲基亚砜-水溶液平衡与温度的关系根据上表,利用内插法求进料,塔顶,塔底温度,由=得;塔顶;=T D=40.8°C+塔釜;=T W=96.7°C进料;=T F=48.1°C原料液,溜出液与釜残液的含量与温度相对挥发度的计算根据上表,利用内插法急速那精馏段和提馏段对应的气液相摩尔分率,得;精馏段;t1==44.45°C==X=0.75 y=0.98提馏段;t2==72.4°C==X=0.3 y=0.85将X1 Y1 X2 Y2分别带入气液平衡方程,得a1=16.3 a2=13.2a=(a1a2)0.5=14.67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的确定由泡点进料,可得X q=XF=0.7;Y q==o.97R min===-0.03一般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的2倍即R=2R min=0.1×2=0.2。

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2 精馏塔的工艺计算2.1精馏塔的物料衡算2.1.1根底数据 〔一〕生产能力:10万吨/年,工作日330天,每天按24小时计时。

〔二〕进料组成:乙苯212.6868Kmol/h ;苯3.5448 Kmol/h ;甲苯10.6343Kmol/h 。

〔三〕别离要求:馏出液中乙苯量不大于0.01,釜液中甲苯量不大于0.005。

2.1.2物料衡算〔清晰分割〕以甲苯为轻关键组分,乙苯为重关键组分,苯为非轻关键组分。

01.0=D H K x ,005.0=W LK x ,表2.1 进料和各组分条件由?别离工程?P65式3-23得:,1,,1LKi LK Wi HK D LK Wz xD Fx x =-=--∑ 〔式2. 1〕编号 组分 i f /kmol/h i f /%1 苯 3.5448 1.56252 甲苯 10.6343 4.6875 3 乙苯 212.6868 93.7500总计226.86591002434.13005.001.01005.0046875.0015625.08659.226=---+⨯=D Kmol/hW=F-D=226.8659-13.2434=213.6225Kmol/h 0681.1005.06225.21322=⨯==W X W ,ωKmol/h5662.90681.16343.10222=-=-=ωf d Kmol/h 132434.001.02434.1333=⨯==D X D d ,Kmol/h 5544.212132434.06868.212333=-=-=d f ωKmol/h表2-2 物料衡算表2.2精馏塔工艺计算2.2.1操作条件确实定 一、塔顶温度纯物质饱和蒸气压关联式〔化工热力学 P199〕:CC S T T x Dx Cx Bx Ax x P P /1)()1()/ln(635.11-=+++-=-表2-3 物性参数编号 组分 i f /kmol/h 馏出液i d 釜液i ω 1 苯 3.5448 3.5448 0 2 甲苯 10.6343 9.5662 1.0681 3 乙苯 212.6868 0.1324 212.5544总计226.865913.2434213.6225组份 相对分子质量临界温度C T 临界压力C P苯 78 562.2 48.9 甲苯 92 591.841.0 乙苯106617.236.0注:压力单位0.1Mpa ,温度单位K表2-3饱和蒸汽压关联式数据以苯为例,2.562/15.3181/1-=-=C T T x1.5)434.033399.3434.062863.2434.033213.1434.098273.6()434.01()(635.11-=⨯-⨯-⨯+⨯-⨯-=-CSP PIn01.02974.09.48)1.5exp(a S P MPa P =⨯=⨯-=同理,可得MPa P b 1.00985.00⨯=露点方程:∑==ni ii p p y 11,试差法求塔顶温度表2-4 试差法结果统计名称 A B C D 苯 -6.98273 1.33213 -2.62863 -3.33399 甲苯-7.28607 1.38091-2.83433 -2.79168 乙苯 -7.48645 1.45488-3.37538-2.23048故塔顶温度=105.5℃二、塔顶压力塔顶压力Mpa p 1.0013.1⨯=顶 三、塔底温度 泡点方程:p x pni i i=∑=10试差法求塔底温度故塔底温度=136℃四、塔底压力塔底压力Mpa p 1.0013.1⨯=底 五、进料温度进料压力为Mpa p 1.0013.1⨯=进,泡点方程:p x pni i i=∑=1试差法求进料温度故进料温度=133℃六、相对挥发度的计算据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用内插法求得各个数据5.105=顶t ℃,961.5=苯α514.2=甲苯α1=乙苯α; 136=底t ℃, 96.1=甲苯α1=乙苯α; 133=进t ℃, 38.4=苯α97.1=甲苯α1=乙苯α 综上,各个组份挥发度见下表据清晰分割结果,计算最少平衡级数。

精馏塔工艺工艺设计计算

精馏塔工艺工艺设计计算

第三章 精馏塔工艺设计计算塔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气液传质设备。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

板式塔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势穿过板上的液层,进行传质与传热,在正常操作下,气象为分散相,液相为连续相,气相组成呈阶梯变化,属逐级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本次设计的萃取剂回收塔为精馏塔,综合考虑生产能力、分离效率、塔压降、操作弹性、结构造价等因素将该精馏塔设计为筛板塔。

3.1 设计依据[6]3.1.1板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公式 (1) 塔的有效高度T TTH E N Z )1(-= (3-1) 式中 Z –––––板式塔的有效高度,m ; N T –––––塔内所需要的理论板层数; E T –––––总板效率; H T –––––塔板间距,m 。

(2) 塔径的计算uV D Sπ4=(3-2) 式中 D –––––塔径,m ;V S –––––气体体积流量,m 3/s u –––––空塔气速,m/su =(0.6~0.8)u max (3-3) VVL Cu ρρρ-=m a x (3-4) 式中 L ρ–––––液相密度,kg/m 3V ρ–––––气相密度,kg/m 3C –––––负荷因子,m/s2.02020⎪⎭⎫⎝⎛=L C C σ (3-5)式中 C –––––操作物系的负荷因子,m/sL σ–––––操作物系的液体表面张力,mN/m 3.1.2板式塔的塔板工艺尺寸计算公式 (1) 溢流装置设计W O W L h h h += (3-6) 式中 L h –––––板上清液层高度,m ; OW h –––––堰上液层高度,m 。

32100084.2⎪⎪⎭⎫⎝⎛=Wh OWl L E h (3-7)式中 h L –––––塔内液体流量,m ; E –––––液流收缩系数,取E=1。

hTf L H A 3600=θ≥3~5 (3-8)006.00-=W h h (3-9) '360000u l L h W h=(3-10)式中 u 0ˊ–––––液体通过底隙时的流速,m/s 。

精馏塔的设计计算方法

精馏塔的设计计算方法

精馏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领导、各位同学:上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精馏塔的设计计算方法。

二元连续精馏的工程计算主要涉及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设计型,主要是根据分离任务确定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第二种是操作型,主要是根据已知设备条件,确定操作时的工况。

对于板式精馏塔具体而言,前者是根据规定的分离要求,选择适宜的操作条件,计算所需理论塔板数,进而求出实际塔板数;而后者是根据已有的设备情况,由已知的操作条件预计分离结果。

设计型命题是本节的重点,连续精馏塔设计型计算的基本步骤是:在规定分离要求后(包括产品流量D、产品组成x D及回收率η等),确定操作条件(包括选定操作压力、进料热状况q及回流比R等),再利用相平衡方程和操作线方程计算所需的理论塔板数。

计算理论塔板数有三种方法:逐板计算法、图解法及简捷法。

本节就介绍前两种方法。

首先,我们看一下逐板计算法的原理。

该方法假设:塔顶为全凝器,泡点液体回流;塔底为再沸器,间接蒸汽加热;回流比R、进料热状况q和相对挥发度α已知,泡点进料。

从塔顶最上一层塔板(序号为1)上升的蒸汽经全凝器全部冷凝成饱和温度下的液体,因此馏出液和回流液的组成均为y1,且y1=x D。

根据理论塔板的概念,自第一层板下降的液相组成x1与上升的蒸汽组成y1符合平衡关系,所以可根据相平衡方程由y1 求得x1。

从第二层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y2与第一层塔板下降的液体组成x1符合操作关系,故可用根据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由 x1求得y2。

按以上方法交替进行计算。

因为在计算过程中,每使用一次相平衡关系,就表示需要一块理论塔板,所以经上述计算得到全塔总理论板数为m块。

其中,塔底再沸器部分汽化釜残夜,气液两相达平衡状态,起到一定的分离作用,相当于一块理论板。

这样得到的结果是: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为n-1块,提馏段为m-n块,进料板位于第n板上。

逐板计算法计算准确,但手算过程繁琐重复,当理论塔板数较多时可用计算机完成。

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2 精馏塔得工艺计算2、1精馏塔得物料衡算2、1、1基础数据 (一)生产能力:10万吨/年,工作日330天,每天按24小时计时。

(二)进料组成:乙苯212、6868Km ol/h;苯3、5448 Kmol/h;甲苯10、6343Kmo l/h 。

(三)分离要求:馏出液中乙苯量不大于0、01,釜液中甲苯量不大于0、005。

2、1、2物料衡算(清晰分割)以甲苯为轻关键组分,乙苯为重关键组分,苯为非轻关键组分。

表2、1 进料与各组分条件由《分离工程》P65式3-23得: ﻩKm ol /hW=F-D =226、8659-13、2434=213、6225Kmol/h Km ol/h K mo l/h K mol/h Kmo l/h表2-2 物料衡算表 2、2精馏塔工艺计算2、2、1操作编号 组分 /kmol/h /% 1 苯 3、5448 1、5625 2 甲苯 10、6343 4、6875 3 乙苯 212、6868 93、7500总计226、8659100编号 组分 /km ol/h 馏出液 釜液 1 苯 3、5448 3、5448 0 2 甲苯 10、6343 9、5662 1、0681 3 乙苯 212、6868 0、1324 212、5544总计226、865913、2434213、6225条件得确定 一、塔顶温度纯物质饱与蒸气压关联式(化工热力学 P199):表2-3 物性参数注:压力单位0、1Mp a,温度单位K表2-3饱与蒸汽压关联式数据 以苯为例,.033213.1434.098273.6()434.01()(1⨯+⨯-⨯-=-CSP PIn 同理,可得露点方程:,试差法求塔顶温度表2-4 试差法结果统计二、塔顶压力 塔顶压力 三、塔底温度泡点方程: 试差法求塔底温度组份 相对分子质量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 苯 78 562、2 48、9 甲苯 92 591、8 41、0 乙苯 106 617、2 36、0 名称 AB C D 苯-6、982731、33213-2、62863-3、33399 甲苯 -7、28607 1、38091 -2、83433 -2、79168 乙苯 -7、486451、45488 -3、37538-2、23048故塔底温度=136℃ 四、塔底压力 塔底压力 五、进料温度进料压力为,泡点方程: 试差法求进料温度六、相对挥发度得计算据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用内插法求得各个数据 ℃, ; ℃, ; ℃,综上,各个组份挥发度见下表 据清晰分割结果,计算最少平衡级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塔板设计: ◇设计塔板各主要工艺尺寸 溢流装置、塔板布置、筛孔或浮阀的设计及排列(图); 筛孔或浮阀的设计及排列( 筛孔或浮阀的设计及排列 ◇进行流体力学校核计算; ◇画出塔的负荷性能图 负荷性能图。 负荷性能图 4、管路及附属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如冷凝器、泵等。 5、抄写说明书。 6、绘制精馏装置工艺流程图和精馏塔装配图。
第二节 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1、装置流程的确定: 经济方面: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热能利用,降低操作费用。 操作的稳定性:加热蒸汽的压力、进料量、回流液等 2、操作压力的选择:设计压力一般指塔顶压力。 蒸馏操作通常可在常压、加压和减压下进行。 确定操作压力时,必须根据所处理物料的性质, 兼顾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考虑。 可考虑取常压操作,塔顶压力为4kPa(表压), 每层塔板压降∆p≤0.7kPa。
A = AT − Ad
A AT = Ad 1− AT
Vs A = u A Ad = 1− AT AT
Ad:降液管截面
AT =
π
4
D2
D=
4AT
π
sin
−1
lw D
的单位取弧度
Ad/AT也可由 w/D查图得(教材 也可由l 查图得 教材P.137) 查图得( ) lw/D的确定: 的确定: 的确定 单流型: 双流型:
二、工艺计算 (一)全塔物料衡算 1、计算原料液、塔顶、塔底浓度 2、平均分子量:(原料液MF、塔顶MD 、塔底MW ) 3、物料衡算求W、D kmol/h 4、塔板数的计算 (1)理论板数的计算: 作y-x图、t-x-y图; 求最小回流比Rmin、实际回流比R; 图解法求理论板数N。
(2)全塔效率ET 可查P145页图11-21确定 或:αµav =0.1~1.0时, (3)实际塔板数NP
0.01 0.01
0.02 0.03 0.04
0.07 0.1
0.2
0.3 0.4
0.7 1.0
FP =
VL VG
ρL ρG
筛板塔气体负荷因子关联图 课本P.129
② 选取设计气速 u 选取泛点率: u / umax 泛点率: 泛点率 一般液体, 0.7 ~0.8 易起泡液体, 0.5 ~ 0.6 设计气速 u = 泛点率 ×umax ③ 计算塔径 D 所需气体流通截面积 AT:塔截面 AT D Ad lw
塔径 D,m 0.3-0.5 0.5-0.8 0.8-1.6 1.6-2.0 2.0-2.4 >2.4
塔板间距 0.8 0.2-0.3 0.3-0.35 0.35-0.45 0.45-0.6 0.5-0.8 ≥0.6 HT,m
2、塔径估算 、 确定原则: 确定原则: 防止过量液沫夹带液泛 步骤: 步骤: 先确定最大空塔气速 umax (m/s); 然后根据经验确定设计气速 u; 最后计算塔径 D。 ① 最大空塔气速(液泛气速,课本 最大空塔气速(液泛气速,课本P.128—129) )
精馏塔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 概述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的能力; 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 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 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 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5、加热方式的选择 ◇加热方式:蒸馏釜的加热方式通常采用间接蒸汽加热,设 置再沸器。若塔底产物近于纯水,而且在浓度稀薄时溶液的相对 挥发度较大(如酒精与水的混合液),便可采用直接蒸汽加热。 ◇加热剂:T<180℃,常用饱和水蒸气。 ◇再沸器结构: 小塔可在塔底,形式有夹套式、蛇管式、列管式。 大塔一般在塔外,形式为列管式,有立式和卧式两种。 6、冷却方式 通常在塔顶设置蒸气全部冷凝的全凝器。其为辅助设备,需 进行选型,多采用列管式,水平或垂直放置。
一、精馏塔的结构设计 1、塔的有效高度和板间距 、 已知: 已知:实际塔板数 NP ;
选取塔板间距 HT; ; 有效塔高: 有效塔高: Z = H T ⋅ N p 塔体高度=有效高+顶部空间+底部空间+ 塔体高度=有效高+顶部空间+底部空间+塔裙座高度 选取塔板间距 HT : 塔板间距和塔径的经验关系
4、液体平均表面张力 (1)液相平均表面张力 σ m = ∑ xiσ i (2)查塔顶、塔底、进料温度下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3)计算塔顶、塔底、进料处液相平均表面张力; (4)计算精馏段、提馏段平均表面张力。 5、液体平均粘度 (1)液相平均粘度
µ m = ∑ xi µi
(2)查塔顶、塔底、进料温度下的液体的粘度; (3)计算塔顶、塔底、进料处液相平均粘度; (4)计算精馏段、提馏段平均粘度。
pm(提)=( pW+ pF)/2
2、操作温度 塔顶tD :可由t-x-y图查得塔顶tD 、塔底tW 、进料处tF 。 平均温度:tm(精)=( tD+ tF)/2 tm(提)=( tW+ tF)/2 如图:xF=0.5, xw=0.05时, 泡点进料tF=92℃ (露点进料tF=101℃) 塔底 twC = C20 L 20
ρ L − ρV ρV
0 .2
筛板塔,可查教材Smith图 求 C20 ; 浮阀塔可查数据手册书确定C20 。 浮阀塔
C20
0.1 0.09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HT=0.6 0.45 0.3 0.15
lW D = 0.6 − 0.8
lW D = 0.5 − 0.7
lw/D
说明:计算得到的塔径需圆整。 说明:计算得到的塔径需圆整。
标准直径为: 标准直径为:0.4、0.5、0.6、0.7、0.8、1.0、1.2、1.4、1.6、 1.8、2.0(m)……。 直径确定后应重新计算实际气速及泛点率。
Ad /AT 和 Wd /D
ρ Vm
pm M Vm = RTm
1
(2)液相平均密度
ρ Lm
=∑
ρi
ai
(3)计算塔顶、塔底、进料处气、液相平均密度; (4)计算精馏段、提馏段平均密度。 平均密度:ρLm (精)=(ρLD+ ρLF)/2
ρVm (精)=(ρVD+ ρVF)/2 ρLm (提)=(ρLW+ ρLF)/2 ρVm (提)=(ρVW+ ρVF)/2
物性参数表
温度t ℃ 80 815 810 21.27 21.69 0.308 0.311 90 803.9 800.2 20.06 20.59 0.279 0.286 100 110 120 768.9 770.0 16.49 17.31 0.215 0.228
ρL(苯) kg/m3
甲苯) ρL(甲苯) kg/m3
100 90 t-x 80 0 x (y) 1.0 t-y t/℃
p=101.3kPa 110
提馏段平均温度: tm=( tW+ tF)/2 =(92+108)/2=100 ℃
2、平均摩尔质量 (1)由塔顶、塔底、进料处的浓度计算平均摩尔质量; (2)计算精馏段平均摩尔质量MVm (精)、 MLm (精); (3)计算提馏段平均摩尔质量MVm (提)、 MLm (提)。
Ad = sin AT
−1
lw lw − D D
1 − (l w / D ) 2 / π
Wc r x lW
Ws
hb
Wd
底隙: 底隙: hb 堰头液高: 堰头液高: h0W 堰高: 堰高: hW
3、溢流装置设计 、 ① 溢流型式的选择 依据: 依据:塔径 、流量; 型式:单流型 型式 单流型、U 形流型、双流型、阶梯流型等。 单流型
U型流型
单流型
双流型
液流型式选取参考表
塔径 m 1.0 1.4 2.0 3.0 4.0 5.0 6.0 液 体 流 量 m3/h U 型流型 单流型 双流型 阶梯流型 <7 <9 <11 <11 <11 <11 <11 <45 <70 <90 <110 <110 <110 <110 90-160 110-200 200-300 110-230 230-350 110-250 250-400 110-250 250-450
LM Lm Ls = 3600 ρ Lm
VM Vm Vs = 3600 ρ Vm
m3/s
m3/s
提馏段: V′=V +(q-1)F L′ =L +F
第三节 板式塔主要尺寸的计算
板式塔主要尺寸的设计计算: ◇包括塔高 ◇塔径的设计计算 ◇板上液流形式的选择 ◇溢流装置的设计 ◇塔板布置等 设计时,先选取某段塔板(如精馏段、提馏段)条件下的参 数作为设计依据,以此确定塔的尺寸,应尽量保持塔径相同, 以便于加工制造。 由于塔中两相流动情况和传质过程的复杂性,许多参数和塔 板尺寸需根据经验来选取,因此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试 差,计算结果也需要工程标准化。
如塔顶:y1 = xD =0.966,按气液平衡关系 可查得x1 =0.916 则:MVDm= 0.966×78.11+(1-0.966) ×92.13=78.59 kg/kmol MLDm= 0.916×78.11+(1-0.916) ×92.13=79.29 kg/kmol
3、平均密度 (1)气相平均密度
2、课程设计组成 、 (1)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封面(课程设计题目、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时间 ); ◇ 目录; ◇ 设计任务书; ◇ 工艺流程图及设计方案说明; ◇ 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表; ◇ 工艺设计计算; ◇ 设计结果汇总表; ◇ 辅助设备的设计及选型; ◇ 设计评述及设计者对本设计有关问题的讨论; ◇参考资料。 工艺流程图及主体设备装配图; (2) 工艺流程图及主体设备装配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