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现代农业园区五厍示范区简介

合集下载

上海金山(廊下)现代农业

上海金山(廊下)现代农业

园区规划布局

设计单位:联合国工发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新 加坡APC高雅建筑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规划期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规划布局: 一心五区

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建成项目介绍
高标准万亩设施粮田

Hale Waihona Puke 高标准万亩设施粮田位于廊下镇西北部,涉及南陆、友好、 南塘、景阳等六个村,区域面积13000亩。2005年按照市 农委建设高标准设施粮田的要求,平整土地8000亩,完成 砂石路30公里、水泥明沟45公里、地下渠道12公里,形 成4000亩核心景观水稻栽培区。2005年5月24日市政府夏 季农业工作现场会在这区域召开。2006年进一步完善万亩 设施粮田,建设18公里道路、翻建6座桥梁、新建1座桥梁、 新建5000平方米的仓库、烘干房,添置精米加工、小包装 加工设施,逐步形成优质稻米的品牌。同时,从日本购置 15台插秧机(每台插秧机每小时可插5亩),从一粒谷到 一粒米采用全程机械化栽培措施,用工业化手段,实现水 稻生产现代化。
园区大致分布

在51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园区内,错落有 致地分布着万春苑农民新居、金山农村新 天地、中华村农家乐、高标准万亩设施粮 田、无农药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现代种子 种苗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特种水产养殖 基地、草坪种植基地、玉环灵芝培植基地、 紫苏叶生产基地等,充分展现出了现代都 市新郊区的风貌。
冬枣生产基地

冬枣生产基地位于现代农 业园区科技孵化区内,占 地面积250亩,总投资500 多万元。项目引进国内优 良枣树品种,利用各种特 色栽培方式进行生产,将 为市民生活提供一大特色 休闲食品。同时,利用成 熟期间的特色景色,让市 民自助采摘,为园区休闲 观光打造一条风景线。

黄浦江的源头在哪里?黄浦江源头

黄浦江的源头在哪里?黄浦江源头

黄浦江的源头在哪里?黄浦江源头话题:黄浦江源头母亲河黄浦江结束了一个有关旅游方面的活动后,去接一位来上海观世博的友人,过黄浦江时,友人对外滩及陆家嘴赞美起来,并问道:“黄浦江的起始段在哪里啊?”正巧前段时间我收集过一些有关黄浦江的资料,不过说来话长,我只好向友人轻描淡写了几句,没想到友人提起了兴致,最后竟然没有去外滩,而是拉着我直接去了记载着黄浦江故事的那些地方。

黄浦江浦江烟渚——黄浦江涵养林都说上海的根在松江,松江十二景里的“浦江烟渚”和“泖田问秋”就暗暗地向我们揭示了黄浦江的起始段,所以当天我们先去“浦江烟渚”的地方。

友人急问:“为什么这里被称为浦江烟渚呢?”这里是河流汇聚的地方,水上岔口通常会孕育出辽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地,因而自西向东的江水经过数年的冲刷便成就了今天的上海,所以黄浦江是承载着上海沧桑变幻的母亲河,而它也是上海的门户,伫立渚尖,荡漾激情。

我指着那三岔口告诉友人及妻,西边的那条称为“圆泄泾”,西北的称为“斜塘”,两江汇合而成便称为“潦泾”。

当时黄浦江的主要水源来自太湖和淀山湖,淀山湖经拦路港和太浦河流入泖河,泖河有长泖,圆泖和大泖,合称三泖。

那时的大江小河交织于此,便有了“浦江烟渚”的说法。

在这附近有一座江南风格的亭子,名为“望江亭”,亭上就写着“浦江烟渚”四个大字,更添江南韵味。

这里就是松江李塔汇合五库交界处。

在黄浦江水系形成之前,承担太湖之水的就是吴淞江水系,这一部分地处现在的松江区。

在历史与自然的变迁和水患的整治后,形成了今天的黄浦江。

黄浦江涵养林一景在另一边,有一座白色的石碑,是黄浦江的零界碑,这就意味着黄浦江的开始了。

关于黄浦江的得名,传说是当时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为治理水患,疏浚开通黄浦江,便有了“黄浦”“申江”、“春申江”和“歇浦”之称。

“难怪上海又叫申城!”友人妻笑道。

有些累了,我们便到黄浦江涵养林稍作休息,涵养林原本是建来固土护堤,涵养水源的,也可改善水文状况,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由于花草遍地,菜地、鱼塘、麦田等的农家风情吸引了市里的人们前来采风游玩,现在发展为了“农家乐”。

传承“耕读文化”,建设田野上的学校

传承“耕读文化”,建设田野上的学校

传承“耕读文化”,建设田野上的学校作者:高明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2年第06期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不断得以传承的基因密码。

现代乡村教育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应与传统“耕读文化”紧密结合,这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乡村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命题。

现代乡村教育只有植根于“耕读文化”,胸怀充满生活气息的广袤深厚的田野,通过放眼自然、接触土地,才能丰盈儿童生命体验,厚植浓厚乡土情怀。

上海松江区五厍学校,是一所地处黄浦江南侧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改革浪潮中逐步找准了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即基于乡村教育价值追求和学校育人需要,依托地域环境资源优势,传承“耕读文化”,脚踏实地、有根有脉地进行课程改革,探索新时代新农村学校教育新样态。

一、坚守“耕读互喻”的耕读文化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以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基于此,继承和发扬“耕读”优良传统,重赋“耕读”的时代内涵,开展“耕读”劳动实践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耕即劳作,是人生存和发展之根本;读即读书,是明理和成人之关键。

五千年中华文化,耕读精神内涵不断升华。

“以耕喻读”的耕读教育要求通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促进教育顺应自然。

耕读教育的要义中“耕”字当先,推崇劳动,让儿童在劳动实践中明耕读之精气,理耕读之本源,育耕读之情怀。

耕读是“耕”与“读”在精神上的高度结合:有“读”之“耕”,可以明心见性,强健学生体魄,历练学生意志,修炼学生品行,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有“耕”之“读”,可以增长智慧,促进个性成长,担当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二、优化“吾爱吾舍”的耕读环境五厍学校位于松江区的浦江之南,隶属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泖港镇。

乘风破浪会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乘风破浪会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起航松江区青年储备人才培训班学习简报(一)动态报道★了解松江,建设松江——“松江区青年储备人才培训班”隆重开班★了解区情,热爱松江——组织部部长应炳华讲授走近松江第一课★实地考察看松江:山好水好发展好★讲新农村建设看新农村风貌开班感怀★上好融入松江的第一课★开班笔记★奉献松江,实现自我——党校培训之个人感言政策解读★加强学习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从认知的角度转换角色★选择云间,扎根华亭,建设茸城学习心得★适应新环境奔赴新征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坚持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松江五厍农展馆:农业的“前世与今生”我看松江★细节处见真章——我眼中的松江★初之印象★解读松江★松江人的热情★松江印象★松江初体验★松江伊始编辑:赵千吕芳编委:张隽李荣闫晓刘捷动态报道松江区青年储备人才培训班于2008年7月16日举办开班典礼了解松江建设松江——“松江区青年储备人才培训班”隆重开班7月16日下午,为期2周的“松江区青年储备人才培训班”在松江区委党校举行开班典礼。

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军做开班动员讲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应炳华以“了解区情、建设松江”为题进行了首次专题讲座。

此培训班是为我们这些松江区今年5月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三校选拔招聘的20名硕士毕业生所开设。

在区委领导高度重视与殷切关心下,为了使我们能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并融入松江、服务松江,培训课程以区情教育为主要内容,采取领导专家授课、实地考察、现身说法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作为学习载体。

会议上王军区长首先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在肯定了我们具有专业知识结构优势、年龄优势后,对我们这些“新松江人”在松江的工作生活进行细致的思想指导。

王区长指出,我们目前面临着两个严峻的转变:“学生—社会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和“校园—社会”的环境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认知做起,主动适应环境,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让所学知识适应岗位;要勤奋学习,增强工作的本领;要学会宽容、学会大度、学会帮助别人;要努力实践、勇于探索,刻苦锤炼自己。

松江二十四景的名与实

松江二十四景的名与实

松江二十四景的名与实张珏成评景点可以起到“旅游指南”的效果。

1998年松江首次评选“十二景”,到2006年,松江再次评选“新十二景”,合计为松江二十四景。

松江的文人雅士脑汁绞尽,枯肠刮干,而后为这些景点起出了辞藻华丽、文采斐然的名称。

如果将景点分类,无非是天然或人工之别,古迹与今造之分。

给景点起名称,由于考虑的角度和侧重不同,一定会五彩缤纷。

但是,风景就是风景,无所谓天然或者人为。

风景不需要评等第,无须赘加美名。

如何称谓美景,无伤景色靓丽和观赏。

如果不给景点起名称,不过直接一点,朴素一点,直白一点。

譬如,说到佘山,无非说“佘山那地方风景不错”之类。

再如,说起“松江二十四景”中的“鲈乡遗韵”,谁知道在哪里呀。

给景点起了名称,就会有含义。

名字的含义和景点的实际情形能否相称,名副其实,就需要斟酌。

如果一个彪形大汉,名字叫“娉婷”“袅娜”,怕是人人都要捧腹。

名字的意思和景点情形相称,就能够相得益彰,就没有辞藻虚华之嫌。

拙文《松江二十四景的名与义》已经讨论了景点名称,这里再谈谈“松江二十四景”的实情。

1 天作美景“松江二十四景”中,天然美景有佘山修篁、浦江烟渚、鲈乡遗韵、泗水会波、泖田问秋。

有些景点,虽然不是天然而成,但有“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经历,历史沧桑。

虽出于人为,亦有天力。

所以,鲈乡遗韵、泗水会波、泖田问秋也列入在天然美景之类。

(1)佘山修篁浦江烟渚风景实际不亚于佘山修篁,但江南不乏烟渚风光。

松江诸丘,因江南之平坦,确实宝而贵之。

所以,佘山修篁排为天然美景首位。

修篁是竹子的雅称,这里竹子只是引子。

佘山为景,修篁为饰。

佘山竹子的后面是国家森林公园,当然,佘山修篁只是国家森林公园的东、西佘山园两处景点的合称。

江南不缺竹子,到处都是,竹林风光并不罕见。

为什么佘山景点以佘山的竹林景象作为代表性景观?从佘山竹子开讲,就会提到“兰花笋”和“马蹄笋”,这样就有历史底气和趣味。

也有人认为,佘山由于其文化底蕴而扬名天下。

上海松江区历史介绍

上海松江区历史介绍

松江大学城
松江与华亭
•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有云间、茸城、谷水等,“松江”两字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是因为(民国时期)“华亭”和甘肃省一地名重复而改, “松江”即指现在上海境内的苏州河(吴凇江),自古在松江府管辖 范围内,且宋朝以前吴凇江水量大于黄浦江,故因江而得名(吴凇江 本名即为松江(见《尚书· 禹贡》));而现在松江区至黄浦区境内的黄浦 江段(即黄浦江中上游)在以前称之为“上海浦”,苏州河口以东的 黄浦江(以前为吴凇江的支流,即外滩源至长江入海口,)称之为下 海浦,“上海”这名称即取自于松江府境内的这条“上海浦”。 此外, 上海话经可靠的语言学研究,目前确定并非先前认为的宁波话苏州话 简单合成,而是融合松江方言发展的结果。(钱乃荣,2003年,艾约 瑟《上海口语语法》1853年)。 上海开埠之前,松江是上海地区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历史悠久,文脉渊远,近年来被称为“上 海之根”,已得到广大的专家学者和民众的支持和认同。
陈子龙
•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 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 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 轶符等。南直隶松江华亭人。 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 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 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 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 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 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 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 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 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 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 “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 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 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 “明代第一词人”。
新世纪的松江
• • 进入新世纪,松江旅游挥写着历史的新篇章: 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 旅游度假区日 。 趋成熟,已成为海内外游客体验时尚、休闲 度假的胜地;古城十里长街延续着千年的古 韵,诉说着昨天和今天的故事;松江新城生 态示范区水清、天蓝、地绿,正向世人展示 着都市新城的魅力;绿色农业园区以“回归 自然”的理念,构筑起休闲度假的新空间; 现代化的松江大学城玉宇恢宏,凸现出上海 休学旅游的新亮点。古文化、宗教文化、现 代文化……在这里交融;园林游、生态游、 工业游……在这里荟萃。“上海之根、都市 新城”,一城两貌,南北联动,将以融古今 中外大观为一体的雄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松 江新城目前已经成为国际花园城市,经过数 年奋战,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就,在不久的 未来,松江新城将建设成为上海最大的卫星 城市(新城),沪杭发展轴上的中心节点城 市,体现上海郊区综合实力的代表,成为长 三角地区乃至东部沿海的一颗明珠。

上海松江区

上海松江区

上海市松江基本概况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长远,有着“上海之根” 的称呼。

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

区境南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

总面积605.64平方千米。

截止到2013年末,总共有户籍人口595378人。

常住人口173.66万人。

松江区辖4个街道、11个镇:岳阳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泗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小昆山镇区政府驻园中路1号。

松江区有国家级松江出口加工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市级松江工业区、松江科技园区和五厍农业园区。

备注: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由A 区和B 区组成。

A区位于首期规划范围内,于2000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目前已基本开发完毕。

截止2003年12月底共引进外资企业55家,总投资7.3亿美元,现已形成每年50多亿美元的出口量。

在落户企业中,以广达电脑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是A 区的主要产业,其主要产品为笔记本电脑。

由于A区开发速度快,为满足新增落户企业的需要,2003年3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松江出口加工区B区。

松江出口加工区B区位于松江区西部,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紧邻松江新城和松江大学城,沪杭高速公路和同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松江出口加工区B区将重点发展为IC产业配套的出口型企业以及其他以出口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

松江工业区成立于1992年,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郊首家市级开发区。

松江工业区由最初的2.5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43.69平方公里,包括工业区一期(20.56平方公里,含2.98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A区)、东部新区(6.15平方公里)、西部科技园区(16.98平方公里,含2.98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B 区)等三大区域。

截至2010年,松江工业区共引进外资项目450余家,总投资87亿美元,注册资本40亿美元,到位外资29.9亿美元,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提⾼农业⽣产能⼒⼤⼒发展现代农业提⾼农业⽣产能⼒——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研究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产、优质、⾼效、⽣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地产出率、资源利⽤率、劳动⽣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国际竞争能⼒、可持续发展能⼒。

要明确⽬标、制定规划、加⼤投⼊,集中⼒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事。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新的阶段。

⽬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的⽣产⽅式和经营⽅式的变⾰。

现代农业的核⼼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向是集约化,⽬标是产业化。

本⽂通过改⾰开放三⼗年来松江区农业发展状况,对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状况作详细的分析,对松江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效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撑作⽤、提⾼农业组织化程度等⽅⾯作进⼀步的探索和分析。

⼀、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研究的⽬的1、现代农业基础研究是松江贯彻中央⽀农惠农政策的需要2004年—2008年,中央连续5年出台了指导农村经济⼯作的“⼀号⽂件”。

其中,2007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意见》,从7个⽅⾯对怎样发展现代农业作了明确的表述。

按照地⽅实际,上海市⼈民政府也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优质、⾼效、⽣态、安全的要求,着⼒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区委⼆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松江建设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为松江“⼗⼀五”期间农业发展指明了⽅向。

加强对现代农业基础的研究,不仅是落实中央⽀农惠农政策的需要,也是着⼒推进松江区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2、现代农业基础研究是松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作会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要任务。

新农村建设的⽬标要求有5句话,20个字。

其中⽣产发展、⽣活宽裕,就是要在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松江现代农业园区五厍
示范区简介
上海松江现代农业园区五厍示范区地处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历史古城松江的西南部,其东临同三国道、南接320国道、西连沪杭高速公路,北有黄浦江。

区域面积1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44亩,总人口5300人。

园区内公路形成网络,水陆交通便捷,据上海市中心45公里、杭州100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洁静,水乡风情浓郁,地势平旷无垠,田园风光秀丽,"水净、土净、气净",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已成为上海市郊难觅的发展绿色农业基地。

近几年来,园区抓住机遇、开拓奋进,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环境大为改善,五厍示范区已成为投资者的福地、创业者的天地。

在创建绿色农业园区、构筑现代农业特色的同时,园区致力开发名、特、优、新农副产品,逐步形成"四个基地二个中心",即:35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3500亩特色瓜果种植基地、3000亩特种蔬菜种植基地、850亩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以及上海松江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研究中心和上海太空育种开发研究中心。

园区内以"绿源"注册冠名的农副产品已按照上海市农产品地方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其中西瓜、番茄二个产品已于二○○一年一月获得国家农业部认证的"绿色食品"标志。

同时,园区最近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