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电发展概述中国核电建设简史
世界核电发展概述 中国核电建设简史

世界核电开展概述中国核电建设历程〔一〕世界核电开展概述1954年6月27日投进使用的世界最早核电站—莫斯科西南110公里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5MW容量。
〔于2002年4月30日关闭,现改建一所博物馆。
〕1960年美国核能发电占总电能的0.1%。
〔当时只美国有规模核电〕197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4%;苏联0.5%;日本1.5%;西德3.7%。
198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1.0%;苏联5.4%;日本16.0%;西德14.2%。
1980年要紧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5649万千瓦;苏联1230万千瓦;日本1569万千瓦。
1980年全球核电占发电量的16%。
1981年要紧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6074万千瓦;苏联1450万千瓦;日本1626万千瓦。
1982年11月法国核电装机容量22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3.8%。
法有22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投进生产。
1982年11月英国核电装机容量占总电量的8.1%。
1983年5月5日签订中法核电合作备忘录,计五条。
要紧内容:法国供四座核岛,常规岛英国两套,法选两套,均由法总设计。
1983年10月11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27届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该机构成员国。
1985年12月12日中法广东核电站谈判达成协议。
由法国法马通公司向中国提供两座90万千瓦反响堆。
1986年4月26日,苏联基辅北18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传播到北欧一带,苏要求瑞典关怀,大火七天扑灭。
其缘故是人为连续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平安壳不能全包容而向外泄漏。
1990年初,宜宾核燃料元件厂开始生产,供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组件。
95年1月起,向大亚湾核电站提供更换的燃料组件。
1991年12月大亚湾核电站第一台投产,填补我国核电的空白。
1991年12月31日,中国—巴基斯坦核电站合作合同签字。
中国30万千瓦核电站和平利用于巴,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
中国核能发展历程

中国核能发展历程中国核能发展历程:回顾、挑战与前景一、引言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核能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挑战。
本文将回顾中国核能发展的历程,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历史回顾中国的核能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在国家的支持下,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投身核能研究,奠定了中国核能事业的基础。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在核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核电站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陆续建设了多座核电站,包括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
这些核电站的建成投产,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并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核燃料循环:中国建立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包括铀矿开采、铀浓缩、燃料制造、乏燃料后处理等环节。
这保证了核电站的燃料供应,并降低了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3.核安全技术:中国在核安全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完善的核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了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和应急响应能力。
4.核能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核能合作,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展核能研究和项目合作,推动了全球核能事业的发展。
三、面临挑战尽管中国核能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技术瓶颈:随着核电站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复杂化,中国在核能技术研发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瓶颈,需要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
2.公众接受度:由于核能的特殊性和潜在风险,公众对其接受度相对较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核能的发展速度和社会认可度。
3.安全监管:随着核电站数量的增加和运行年限的延长,安全监管面临更大的压力。
如何确保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核事故的发生,是中国核能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4.废物处理: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中国在废物处理技术研发和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投入和研发力度。
四、前景展望展望未来,中国核能发展仍具有广阔的前景:1.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有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倾斜。
综述核电厂现状及发展以及个人对核电厂的认识和理解

个人对核电厂的认识和理解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的核电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发展的道路当然是不平坦的,经过三里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以及近期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我们都可以看得到,核电拥有的不仅仅是经济、环保等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
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世界核电发展史,探讨核电现状,以及本人对于核电的陋见。
(一)、世界核电发展史:第一、高速发展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全世界共有242个核电机组投入运行,属于“第二代”核电站(上世纪60年代,陆续建设30万千瓦及以上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核电站)。
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核电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核电经历了一个大规模高速发展阶段,鼎盛时期平均每17天就会有一座新核电站投入运行。
第二、减缓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使得全球核电发展迅速降温。
从这时候开始,人们开始重新评估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为确保核电站的安全,世界各国加强了安全设施,制定了更严格的审批制度,我们知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其实和当时的核岛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那时候是缺少安全壳这一结构的。
第三、复苏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对环境的重视,核能凭借其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而重新受到青睐。
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以及安全措施的保证实施,核电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世界核电的发展开始进入复苏期,世界各国制定了积极的核电发展规划,法国核电发电比例甚至达到了80%,欧美各国加快发展核电。
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主开发的先进轻水堆核电站,即“第三代”核电站(以美欧开发“先进轻水堆”,美国以AP-1000型为代表),取得重大进展。
(二)中国核电建设历程1983年5月5日签订中法核电合作备忘录,计五条。
主要内容:法国供四座核岛,常规岛英国两套,法选两套,均由法总设计。
世界核电发展历程

世界核电发展历程核电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
以下是核电的主要发展里程碑:1. 原子能的发现:1945年,美国科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并确认了核裂变的可行性。
2. 第一个核反应堆:194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家研制出了第一台自持核反应堆——芝加哥式堆,成功实现了可持续的核链式反应。
3. 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核电站:1954年,苏联启用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核电站——奥布涅斯克核电站,该站采用了堆芯和石墨层间的气冷式堆,标志着商业化核电的起步。
4. 美国的核电发展:1957年,美国启用了第一座商业化核电站——厄巴纳核电站,使用了堆芯和可水冷的加速器驱动反应堆。
此后,美国快速推进了核电技术的研发和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核电大国。
5. 瓦克希拉核电站事故: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瓦克希拉核电站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造成了一些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这次事故严重打击了核电行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国家暂停了核电项目。
6. 三个里程碑:1986年,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反应堆爆炸事故,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之一。
同年,法国开始运营世界上首个商业化的高温气冷堆——法里萨核电站;加拿大也启用了第一台压水堆核反应堆。
7. 福岛核电站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由于地震和海啸的影响,导致多个核反应堆发生熔毁。
这次事故再次引发了对核能安全问题的关注。
8. 当前的发展:尽管核电行业面临着安全和环境等诸多挑战,但仍有一些国家在继续推进核电项目。
例如,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其他一些国家如印度和俄罗斯也在积极推动核电的发展。
总体而言,核电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事故影响和重整等阶段。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和对核能安全的担忧加剧,未来核电行业将继续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中国原子能发展历史

中国原子能发展历史中国原子能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开始意识到核能的巨大潜力。
以下将介绍中国原子能发展历史的主要里程碑。
一、核能起步阶段(1955年-1970年)在中国发展核能的初期,国家面临着庞大的能源需求和技术短缺的双重挑战。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中国于1955年建立了国家原子能委员会(NAEC),并开始积极推进核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195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座原子能研究所,开展核物理、核化学等基础研究。
同时,中国还与苏联、加拿大等国家开展合作,引进了一些核能设备和技术。
在1960年代,中国着力发展核电站,首个商业核电项目于1965年在海南岛启动。
二、核电复苏与自主研发(1970年-1990年)自1970年代初开始,中国逐渐从混乱的文化大革命中恢复过来,核能再度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这一时期,中国继续引进西方和苏联的核能技术,并在自主研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970年,中国恢复了核电站建设,并建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5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之后,中国加大了国内自主核电技术研发的力度,并于1985年成功自主设计并建造了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除了核电站建设,中国还开始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核燃料循环、核废料处理和核事故应急等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这些努力为中国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核电蓬勃发展(1990年-至今)进入1990年代,中国核能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崛起和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得到了更多重视。
中国成立了国家核电建设公司(CNNC)和中国广核集团等专业核电公司,以加强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并且,中国开始加强与国际核能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核能规范的制定,并加强核安全和防护能力。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拥有核电机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中国也在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中国核电简介》课件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核电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现状 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国家在核电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中国核电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推动作用
Part Five 中国核电产业链与市场
前景
核电产业链构成
核电站建设:包括核岛、常规岛、辅助设施等 核燃料供应:包括铀矿开采、转化、浓缩、元件制造等 核电站运行:包括核反应堆管理、核燃料循环、废物处理等 核电站退役:包括设施拆除、废物处理和环境恢复等
技术引进:中国在核电技术发展初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法国的M310、美国的 AP1000等,逐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技术创新: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中国核电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如采用数字化控 制、提高安全性能等。
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核电技术交流与合作,如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参与国际核电 标准制定等,推动全球核电技术的发展。
未来展望:中国将继续加强核电国际合作 与交流,推动核电技术进步,为全球核电 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核电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核电发展历程及成就
国际核电市场现状及趋势
中国核电在国际合作与交 流中的角色
中国核电对全球核能发展 的贡献与影响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核电环保技术:采用先进的技 术和设备,提高核电环保水平
核电环保措施:严格控制放射 性物质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 响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宣传和教 育,提高公众对核电环保的认
识和意识
核电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核电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 较小
核电是高效能源,能够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核电是安全能源,能够保障能 源供应安全
Part Three
2023年世界核电产业发展回顾

2023年世界核电产业发展回顾核电是最清洁、最安全、最高效、占地面积最小的能源形式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能源绿色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自上世纪50年代全球第一座核电站投运以来,核能和平利用一直在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环境下,核电将会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本文对2023年世界和重点国家核电产业发展进行了回顾,为核能行业和能源电力行业研究全球和我国核电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01全球核电发展整体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球在32个国家和地区共运行413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7151万千瓦。
相比2022年,2023年全球具有在运核电机组国家数量减少1个,为关闭国内全部核电机组的德国。
预计2023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达到2.6万亿千瓦时,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占比预计约为9.5%。
自1954年全球首台核电机组奥布宁斯克并网以来,全球核电机组总共积累了19725堆·年的运行经验。
202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暂时停堆运行的核电机组作了单独统计,全球有25台核电机组暂时停堆运行,总装机容量2122.8万千瓦,全部分布在日本和印度两个国家。
其中,日本有21台核电机组暂停运行,总装机容量2058.8万千瓦,印度有4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4万千瓦。
截至2023年底,全球18个国家在建57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5986.7万千瓦。
2023年,全球有5台核电机组实现首次并网。
这5台核电机组分布在5个国家,按照首次并网先后时间排序,分别是我国防城港3号机组、斯洛伐克莫霍夫采3号机组、美国沃格特勒3号机组、白俄罗斯奥斯特罗韦茨2号机组、韩国新韩蔚2号机组,总装机容量500.7万千瓦。
除莫霍夫采3号机组采用第二代核电技术外,其他4台核电机组均采用了不同机型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分别是华龙一号、AP1000、VVER-1200和APR-1400。
除了莫霍夫采3号机组和新韩蔚2号机组还在为正式商运进行调试外,其他3台核电机组均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世界核电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新趋势

20
0
0
2618. 6
16
103
97942
0
0
441
368, 386
1
1065
0
0
24
18, 816
0
0
0
0
41
42, 707
13
17000
2
2000
113
82, 220
说明: ¹ 表示并网发电; º 表示反应堆已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或者正在进行重大整修; » 已批准且建设资金已经到位; ¼仍然未获得资金 和/ 或 批 准; ½ 核发电占总发电量的份额。来源于 WNA。
全世界共有 16 个国家的核电 在国家电力生产中 的比例 超过 25% , 其 中 比 例 较 高 的 国 家 是: 法 国 ( 78% ) 、立 陶 宛 ( 72% ) 、斯洛伐克( 55% ) 、比利时( 55%) 、瑞典( 52% ) 、乌克兰 ( 51% ) 、保加 利亚 ( 42% ) 、瑞 士( 40% ) 。按照 正 在运 行 的核 电机组数目来排列依次是: 美 国( 103) 、法 国( 59) 、日 本( 55) 、 俄罗斯( 31) 、英国( 23) 、韩国( 20) 、德国( 18) 、加拿大( 18) 。
数量
净装机容 量( MWe)
0
0
0
0
0
0
1
1245
2
1900
2
1540
9
82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1900
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核电发展概述中国核电建设简史中国核电建设历程(一)世界核电进展概述1954年6月27日投入使用的世界最早核电站—莫斯科西南110公里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5MW容量。
(于2002年4月30日关闭,现改建一所博物馆。
)1960年美国核能发电占总电能的0.1%。
(当时只美国有规模核电)197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4%;苏联0.5%;日本1.5%;西德3.7%。
198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1.0%;苏联5.4%;日本16.0%;西德14.2%。
1980年要紧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5649万千瓦;苏联1230万千瓦;日本1569万千瓦。
1980年全球核电占发电量的16%。
1981年要紧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6074万千瓦;苏联1450万千瓦;日本1626万千瓦。
1982年11月法国核电装机容量22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3.8%。
法有22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投入生产。
1982年11月英国核电装机容量占总电量的8.1%。
1983年5月5日签订中法核电合作备忘录,计五条。
要紧内容:法国供四座核岛,常规岛英国两套,法选两套,均由法总设计。
1983年10月11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27届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该机构成员国。
1985年12月12日中法广东核电站谈判达成协议。
由法国法马通公司向中国提供两座90万千瓦反应堆。
1986年4月26日,苏联基辅北18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峻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传播到北欧一带,苏要求瑞典关心,大火七天扑灭。
其缘故是人为连续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安全壳不能全包容而向外泄漏。
1990年初,宜宾核燃料元件厂开始生产,供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组件。
95年1月起,向大亚湾核电站提供更换的燃料组件。
1991年12月大亚湾核电站第一台投产,填补我国核电的空白。
1991年12月31日,中国—巴基斯坦核电站合作合同签字。
中国30万千瓦核电站和平利用于巴,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
1992年12月18日中俄签订核电站合作协定。
关于两台100万级核电机组的核电站项目。
1994年4月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和建设的第1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1996年12月27日,在莫斯科签订俄罗斯提供两台百万千瓦压水堆(VVER-1000型)核电机组合同。
厂址在江苏连云港,称田湾核电站。
1996年世界核电所占比率最高的国家:法国核电占总电量的78.2% 。
1999年各国核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美国7778.9、法国3942.4、日本3166.2、德1700.0、俄国1218.8、英国962.8、加拿大734.9、中国149.5。
2001年4月19日报道,核电专用电缆在天津产生,核二院等单位研制1E级K3类电缆通过专家鉴定,国内首家寿命达到50年。
2001年4月19日,日本高濱关西电力公司属下1号核电厂发生泄漏事故,将负荷降至75%,对泄漏详细检查。
2001年5月17日报道,我国新一代、第一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在京建成。
世界最新技术,继美、英、德、日后第五个把握的国家。
世界上在首都建筑依旧第一个。
是核电的一场革命。
2002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264.9万千瓦。
2003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619万千瓦。
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建设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2×100万千瓦)。
厂址距杭州171公里的三门县键跳镇猫头山半岛,打算装机600万千瓦。
2004年7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701万千瓦。
占总装机容量的1.6%。
2005年底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全世界有核电机组441台,其中正在建设的有27台,动工新建的有3台;已运行:美国103座、法国59座、日、俄都在30座以上,核能总发电量达2.63万亿千瓦时,核能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亚洲核电占国内总发电量比例最高的是韩国,占44.7%之多;印度8座在兴建。
2006年12月25日,华能、核电、清华三方成立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
10MW试验电站已建设成功。
高温气冷核堆是国际公认先进新型核反应堆,安全性能好、热效率高、系统简单。
我国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6年5月28日,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在北京挂牌。
这是第一个带中国字头的核电公司。
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走向专业化进展,实现核电工程治理与世界接轨。
2006年10月16日报道:俄罗斯已获准在2010年前,在白海东南部港口都市北德斯克建设世界第一个浮动核电站,供20万人口用电。
2006年12月16日,我国和美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在中国合作建设先进压水堆核电项目及相关技术转让的谅解备忘录》。
据此,中国将引进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核电技术,在广州阳江、浙江三门核电站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我国用53亿美元引进世界上第三代核电技术。
美国称:用5亿美元,花15年时刻研发的AP1000技术,是世界上先进性最高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促进我国高起点、高水准、大进展核电时期到来。
2006年我国核电投入运行机组容量785万千瓦,占总容量的1.23%。
2007年5月22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
王炳华任董事长、党组书记。
要紧从事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和建设。
第一代核电:上世纪50年代,以苏美建成的小功率实验性核电站;第二代核电:上世纪60年代,连续建设30万千瓦及以上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核电站(中国压水堆改进型有CPR-1000型);第三代核电:以美欧开发“先进轻水堆”,美国以AP-1000型为代表。
我国核电现状:已运营核电有11台。
9座是压水堆:国产3座、俄2座、法4座,加拿大2座压水堆。
2007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907.8万千瓦。
2007年8月国内首家AP1000核电设备制造专业公司,在山东省海阳市临港产业区—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成立。
2007年8月,核发电能力排序:世界第一美国1亿千瓦;法国第二6600万千瓦;日本第三4500万千瓦。
2007年11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公布《核电进展专题规划(2005-2020)》。
在以后13年中,新增2300万千瓦核电站。
分布在广州、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福建等沿海都市中。
2007年12月31日,下达浙江三门核电站和山东海阳核电站开工令。
三门核电站:打算安装6×125万千瓦的AP1000核电机组;海阳打算安装6台百万级压水堆海底机组,2008年9月开挖。
2008年5月30日,我国首家AP1000核电站钢制安全壳(CV)及模块专业制造厂在山东海阳市建成投产。
2008年8月,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和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广核工程签订总额12.7亿元的百万千瓦核岛主设备供货合同。
核岛关键设备:蒸汽发生器、核岛稳压器、压力容器,国产化达80%,属一级安全设备。
2008年11月11日报道:美英表示微型核电站5年内或上市。
整个装置埋入地下,核反应堆直径只有几米,可共两万家庭用电使用;7至10年重新补充一次燃料;每套装置约值2500万美元。
2008年估量:2020年我国核电将达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届时天然铀需求量将达到8000吨。
2008年公布核电规划:2010年装机2000万千瓦;2020年装机4000万千瓦;2050年高/3.6亿千瓦、中/2.4亿千瓦、低/1.2亿千瓦。
核电技术进展规划:近期,热中子反应堆,采纳铀钚循环的技术路线;中期:快中子增殖反应堆;远期,聚变堆。
2009年2月,我国核电具备规模化进展。
1公斤铀全部裂变所开释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石油燃料所开释的能量。
核电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火电的 1.6%,且不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目前,世界有439个核电站,70%在内陆,苏是100%,美是75.7%。
我国内陆将建设第三代先进压水堆AP1000型核电站。
2009年5月12日报道:为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CA20结构模块制作,在“国家核电”山东核电设备制造完成,装车启运。
我国将三代核电“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的理念付诸实施。
2009年6月报道:核电厂全寿期集成治理方法。
2010年核电动态:在建项目有岭澳、秦山、宁德等共12台1224万千瓦;立即开工的有海阳、台山、三门、山东石岛核电站;2020年核电装机可达6000万千瓦。
(二)中国核电建设历程1、浙江秦山核电站一期:30万千瓦,1985年3月20日混凝土浇筑工程开始;1991年7月30日,一号机组开始装核燃料;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
二期:2×60万千瓦的压水堆;1996年6月3日,主体工程开工;2002年4月15日,秦山核电二期一号机组并网发电。
三期:2×72.8万千瓦重水堆。
1998年6月8日开工建设,加拿大设备。
2002年12月31日三期1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2003年7月24日三期二号机组投产。
四期:2×100万千万。
2008年12月26日,在方家山正式开工,投产后拥有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
2、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一期工程2×90万千瓦。
1987年8月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正式开工;1993年8月31日,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并网发电;1993年11月28日一号机组达到满负荷功率90万千瓦;1994年2月1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商业运营、5月6日2号机组商业运营。
3、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1996年12月27日,在莫斯科签订俄罗斯提供两台百万千瓦压水堆(VVER-1000型)核电机组合同;厂址在江苏连云港,称田湾核电站;1999年9月1日,田湾核电站举行开工典礼。
1999年10月20日开工建设,设计寿命40年;2006年5月12日,中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田湾核电站一号机组首次成功并网发电,容量106万千瓦,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
4、广东岭澳核电站1997年5月15日,岭澳核电站(广东核电站二期工期)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规划4×100万千瓦)二期先上两台2×100万千瓦机组,法国设备,国内分交30%;2002年5月28日一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2002年7月2日举行岭澳核电站一号机组投产剪彩庆典。
2002年9月14日,二号机组并网发电。
5、浙江三门核电站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建设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2×125万千瓦)。
厂址距杭州171公里的三门县键跳镇猫头山半岛,打算装机600万千瓦。
2009年4月20日,三门核电站建设正式开工,是我国第三代核电AP1000压水堆机组。
6、辽宁红沿河核电站2007年8月18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