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_裘国伟

合集下载

巴黎卢浮宫与北京故宫——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对比研究

巴黎卢浮宫与北京故宫——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对比研究

面积最 大 。 浮宫 内有 18个展览 大厅 , 卢 9 最大 的大厅长 25米 。显然 , 0 用一 天两天 的时 问根 本无 法欣 赏全部 的 稀 世珍 品 。其 中最重要 的镇 宫三宝 是世人 皆知 的 :米 《
洛 的维 纳斯 》 达 芬奇 的 《 、 蒙娜丽莎 》 《 和 萨莫特拉 斯 的
件。 米 洛 的维纳 斯
维纳斯 身高 20 .2米 , 创作 于公 元 2世纪 。她是 希 腊 的美 神 , 知倾 倒 了多少 崇拜者 , 不 她的周 围每天挤 满 了观众 。 她半 裸着身 躯 , 极为 端庄 、 自然 , 被认 为是表 现 女性 美 的最杰 出的作 品。 “ 纳斯 ” 维 能收藏 在卢浮宫 是 很 偶然 的。 12 80年 ,希腊爱 琴海米 洛 岛上 的一位农 民 在挖 土时 发现 了一尊美神 。 消息传 出 , 正好有 一艘法 国
了这个传统 , 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 , 卢浮宫 目 已经成 前
收 稿 日期 :0 7—1 20 2—1 0 作者 简 介 : 国伟 (9 5一)男 , 裘 15 , 汉族 , 教 授 , 要 研 究 方 副 主
为世界 三 大皇宫 博物 馆之 一 。18 年 , 国政府对这 91 法 座精 美 的建 筑进 行 了大 规模 的整 修 ,从此 卢浮宫 成 了
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典范 ,为其它世界文 化遗产和古迹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树立了一个榜样。
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 1 世纪末 , 2 当时 是用作防御 目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
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从 1 世纪起 , 6 弗朗索瓦一
世 开始 大规模 的收藏各 种 艺术 品 ,以后 各代 皇帝延 续
们 的存在 。
关 键词 : 卢浮宫; ; 故宫 世界文化遗产 ; 研究

宁波城区古建筑保护重要措施

宁波城区古建筑保护重要措施

宁波城区古建筑保护重要措施作者:邱皓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0期[摘要] 宁波拥有悠久的古建筑文化,但是宁波城区的古建筑在城市化建设中不断遭破坏,因此对其进行妥善的保护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针对宁波城区古建筑保护现存问题和古建筑对宁波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围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这一趋势,提出建立“宁波市古建筑影像数据库”这一概念,并对其在保护古建筑中的优越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宁波城区古建筑保护影像数据库中图分类号:F592.7一. 宁波古建筑基本情况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

交通便捷,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体系,正可谓“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宁波有众多文化古建筑,如天一阁、天童寺、慈城、前童古镇、梁祝文化公园、阿育王寺、它山堰、镇海口海防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梁弄抗日根据地等,这些都已渐渐开发成为宁波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1]。

近年来,宁波不断开发和利用这些古建筑及文化,促进旅游业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宁波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建设宁波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二. 宁波城区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作为古代文化遗存,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与其他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将是永远的遗憾[13]。

在宁波城区中,最为典型的古建筑就是明清古建筑。

以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为代表的书院精舍、宅寓府第、寺庙殿堂、祠堂坊表、池井街巷等历史建筑,构成宁波城区特有的古建筑文化。

而且,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天一阁、保国寺、河姆渡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县市、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个[1]。

可是,这些已经列入各等级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并没有被高度重视,管理不到位,保护不规范,面临的问题很严重。

(一)对古建筑妄加改造在对宁波城区一些古建筑的保护维修过程中,由于认识不到位,维修技术不高,对古建筑妄加改造、添加和修改。

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古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因此,进行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与维护、传统与现代结合、旅游与经济发展等方面探讨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首先,监测与维护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

在古建筑的保护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持续监测建筑物的状况,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除此之外,保护也需要定期维护建筑物的外观,修复受损部分,保证其外部形态的完整性。

另外,对于重要的文物建筑,还需要进行全面的保护修复,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以延长其寿命。

其次,传统与现代结合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可以通过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继承古建筑的建造技术与材料使用。

例如,在修复古建筑时使用传统的木工工艺,保留原始的建筑风貌。

另一方面,可以将现代科技与古建筑相结合,提高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比如,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对建筑进行监测与维护,使用环保材料进行修复,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既保留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要求。

再次,旅游与经济发展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代表,具有重要的旅游资源价值。

通过开发与利用古建筑的旅游资源,既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又能提高人们对古建筑的认识与了解,促进文化传承。

然而,旅游开发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措施,以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防止过度商业化与资源浪费。

另外,要实现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强对古建筑的监管与管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保护机构与专业团队。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同时,公众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与保护意识,尊重古建筑的价值,共同参与保护与发展工作。

欧洲历史文化名人与世界文化遗产

欧洲历史文化名人与世界文化遗产

坚信 是欧 洲第三 大教堂 的杜 奥莫 大 教堂 。但 是世 界 就说 : 你们 中 的一 人 出卖 了我 。 听到 这 话 , “ ” 门徒 们 遗 产 委员 会还 是把 圣玛 丽亚 感恩 教 堂和 修道 院列 入 的 反应各 不相 同, 画面 准确 地反 映 了 1 门徒 的 不 2个 了世 界文化遗 产 , 杜 奥 莫 大 教堂 至今 还 未 列 入 世 同表 情 , 而 十分 形象 地 表现 了他 们的 内心世 界, 有些 人 界文 化遗 产。就 因 为达 ・ 芬奇 创 作 的传世 名画< 最后 的姿 态仿 佛在 表 示 其 清 白与 敬 爱 , 些 人好 像 在 严 有 的 晚餐> 画在这 座教 堂 的餐厅 墙 壁上 。 就 肃地 争论 耶稣 说 的 可 能是 谁 , 有 一些 人则 好 像 在 还 众所周 知 , ・ 达 芬奇 是 意大 利文 艺复 兴 时期 的著 等待耶 稣 解释 话 的 意 思。 圣彼 得 性 急 , 向坐 在 耶 冲
关 键 词 欧 洲 历 史 文化 名 人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中图分类号 : 1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编号 :10 5 6 (06 0 0 2 —0 G12 A 08— 9320 )3— 0 6 3
Fa o s Pe p e o r p a s o y a d Cu t r n o l lu e H e ia e m u o l f Eu o e n Hit r n lu e a d W rd Cu t r rt g QrJ Gu we L o i

芬奇 的 名字永 垂 青史 。 ( 后的 晚餐 > 达 ・ 奇 在 米 兰 为米 兰 公 爵服 最 是 芬

达・ 芬奇 与圣 玛丽亚 感 恩教 堂 和修道 院
意大利米 兰 的圣玛 丽亚 感 恩教 堂和 修道 院是 一 务时 期 创 作 的 。这 幅 名 画 宽 8 5米 , 4 9 . 高 .7米 , 画

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发言稿

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发言稿

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个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和观点。

首先,我想强调古建筑的重要性。

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们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是我们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身份认同的象征。

然而,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如年代久远、结构复杂等,其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次,古建筑保护与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术界、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承担起责任,共同参与古建筑保护的工作。

政府应加大对古建筑保护的投入,制定更加完善的法规和政策,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学术界应加强研究,提供科学的保护方案和传承策略。

企业应积极参与古建筑保护项目,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优势。

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古建筑保护与传承还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传承人才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护古建筑。

例如,利用激光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对古建筑进行精确的测量和重建。

另外,传承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古建筑保护专业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还要具备对古建筑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古建筑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保护古建筑而忽视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因此,在制定保护策略和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最后,我想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致力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古建筑是我们的瑰宝和财富,它们的保护事关我们的文化传承和国家的形象。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是关注古建筑、参与保护项目还是积极传播保护理念,都是非常宝贵的。

感谢各位的聆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而努力!谢谢大家!。

与时俱进:故宫“世界文化遗产”该何去何从?

与时俱进:故宫“世界文化遗产”该何去何从?

与时俱进:故宫“世界文化遗产”该何去何从?
张祖群;罗琼
【期刊名称】《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故宫不同时期的名称变化,需要从遗产本体之外解构不同时代的历史语境。

将故宫置于不断变化的文化遗产语境之中,分析其富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紫禁城一
故宫一故宫博物院的演变,不仅是称呼上的演变,也是社会结构的演变,更是空间维度的大迁移。

在文化转型时期,考量故宫博物院这一政治文化象征物,探讨其未来发展
趋向尤其重要。

展望未来,故宫博物院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广公众教育,才能
体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公益属性,让故宫变成人民的故宫博物院、世界博物馆。

【总页数】8页(P287-294)
【作者】张祖群;罗琼
【作者单位】[1]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69.2
【相关文献】
1.做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和守护者——谈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公众服务 [J], 杨小

2.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理解——以沈阳故宫为例 [J], 孔晗
3.巴黎卢浮宫与北京故宫——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对比研究 [J], 裘国伟
4.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范文静;孙克勤;;
5.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与探索 [J], 闫宏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创新

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创新

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创新文章标题:中国古建筑的庇护与创新中国古建筑庇护困难重重绵延万里的秦汉长城、恢弘壮丽的汉唐宫阙当年究竟是何等气概?像绝大多数中国古老建筑一样,它们如今只留下一道道夯土或一堆堆台基,人们只能依据故纸堆中的文字徒然费力想象。

和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相比,中国现存古老建筑的数量和漫长的历史惊人地不成比例: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建于公元857年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最闻名的山西应氏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

在中国历史上见于文字记载的建筑中,能够保留下来的比例极低,今天依旧能够使用的更是屈指可数。

随着大量西方风格的摩天大楼、住宅社区日益遍地开花,如何庇护古老建筑的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主任葛剑雄近日撰文指出,庇护古建筑是中国自古以来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中国古建筑庇护依旧困难重重。

中国为什么没有更古、更多的古建筑?葛剑雄给出了三个解答。

首先,世界上得以保留至今的古建筑或者比较完整的遗迹几乎都是使用石料建筑的,而中国古建筑几乎全都是土木或者砖木结构,即使侥幸免于虫蛀鼠啮,也难以经受气候和时间的考验,不少画栋雕梁都在无名火灾中灰飞湮灭。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兴起伴随着优越的地理环境,一般都有茂盛的森林便于建筑取材。

因此,明清时期在北京建筑或修理宫殿陵墓和寺庙时,尽管北方已经没有合用的木材,仍然不惜代价从云南、四川运送巨大的木材。

其次,中国先民对待古建筑的态度一向是追求“整旧如新”而不是“整旧如旧”,每一次整修都不是局部修缮而是整体重建,造成了对古建筑的一次次破坏。

闻名的岳阳楼虽然最早建于公元716年,但是唐代的韵味早已荡然无存。

不少古老建筑不论其始建朝代如何迥异,最后往往都变成明清建筑式样,甚至上个世纪的面目。

中国建筑过于重视礼仪性、政治性、公共性作用,而不考虑居住的舒适程度,不符合现代居家的理念。

在古代中国,即使在私人住宅中,用于家庭或家族祭奠、礼仪的大厅、家庙祠堂往往都占据建筑的主体,标准较高,而卧室等私人空间往往阴暗狭小,居住条件很差。

历史建筑保护中“原真性”理论与实践初探

历史建筑保护中“原真性”理论与实践初探

历史建筑保护中“原真性”理论与实践初探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懂得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而被破坏。

,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随着社会与世界接轨,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保护制度也日趋完善,笔者就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原真性”为中心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我国对于历史建筑的错误保护之处,有利于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

关键字:原真性;历史建筑;保护与发展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保持其“原真性”是进行历史建筑保护的目标,也是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怎样才能完全保证文物的“原真性”?尽管对于“原真性”的判断和定义一直在完善,但真正的范围界定是什么,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定义的理解也不相同,即使是科技与知识飞速发展的现在,国际上对于“原真性”依然存在众多争议。

1. 什么是原真性早在中世纪,欧洲就已经出现了“原真性”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古代的遗迹实则是人类共同的财产和无法衡量的财富,于是在一九六四年,真正将“原真性”在《威尼斯宪章》中纳入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这代表文化古迹的珍贵,不仅仅是共同的财产,保护它更是人类后代共同的责任。

一九九四年就“原真性”进行讨论,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原真性”重新定义,在历史中,所有形式的文化遗产都应该以“遗址真实”为基础,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不同,历史建筑也大不相同,因此“原真性”的定义仍存在诸多争议,其范围与概念也在不断的修复完善。

2. 对“原真性”不同理解与实践2.1 重建将历史性建筑重建,主要是针对一些年久失修,或者遭到人为性及非人为性的,无法修复的破坏,在遗址上进行重建重现遗迹的方法。

重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遗址以前的原始,完整地进行还原,另一种是,保留残留遗迹,修复部分采用科技方法进行再造重现。

重建这一保护历史性建筑的方法在国际上并未得到相关人员的广泛认可,前一种方法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后一种方法似乎并不符合保护历史性建筑“原真性”中的真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裘国伟(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武夷山354300)摘 要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本文拟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63(2006)04-0104-02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World Culture HeritageQIU Guowei(Nanping Teachers College,Wuyishan 354300,China)Abstract Yellow Crane Tower,Yueyang Tower,Pri nce Teng .s Pavilion,three famous towers of Southern Yangtze of China,are re -garded as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s with full cul ture background.That is because they keep in touch wi th the popular litera -ture works:The Preface of Prince Teng .s Pavilion written by WANG Bo,The Story of Yueyang Tower wri tten by FANZhongyan and Yellow Crane Tower wri tten by C UI Hao,which bear a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ispaper tries to find the way to protect and rebuild ancient archi tectures through the different si tuations analysis on three fa -mous towers.Key words ancient archi tectures;protection;world cul ture heritage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是念念不忘的。

现在当地政府花了大力气把黄鹤楼和滕王阁进行重建,对岳阳楼也进行了整修。

使这几座名楼高高地耸立在长江、赣江和洞庭湖畔,成为了城市的象征,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到此游览,看着雄伟的名楼,诵读着千古不朽的文章,让人感叹古人的文采和情怀。

每当夜色降临,五彩的灯光照射在名楼上,光彩夺目,更有一番风光。

尽管如此,它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一个如何保护和重建古建筑的问题了。

5世界遗产公约6对作为文化遗产的古建筑的认定有严格的规定。

它在评选标准中规定建筑物必须/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体。

0对每一建筑物还定有真实性的标准。

即:/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重建只有根据原物的完整和详细的资料并且毫无臆断成分时,才可以接受)0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约束条件来看,这三座名楼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这里涉及到如何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重建方面的问题。

本文拟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1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0的盛誉,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0(/武昌0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望。

而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上,有一家姓辛的妇人开设的酒店,一天,有一位道士路过这里,受到了辛氏的热情款待。

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0。

至唐朝,黄鹤楼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0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而诗圣李白到此,却感叹/眼前有景说不出,崔颢有诗在上)104)*收稿日期:2006-08-21作者简介:裘国伟(1955-),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第25卷4期 南平师专学报 Vol.25No.42006年10月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 ERS COLLEGE Oc t.2006裘国伟: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头。

0只好搁笔作罢。

所以在黄鹤楼下有一座李白的/搁笔亭0。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0。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0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但是,既便是楼毁了,还有人不时到此凭吊古迹,上世纪二十年代,当代伟人,革命家、诗人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之际,也到此抒发心中的感情,留下了一首5菩萨蛮#黄鹤楼6。

现在黄鹤楼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

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0之称,今天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从三国时代始建,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有/国运昌则楼运盛0之说。

新黄鹤楼1981年动工1985建成。

新楼比旧楼更壮观。

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

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

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0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

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影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

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

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

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

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

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刻,新黄鹤楼不但建得宏伟壮观,而且成了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但是,新黄鹤楼却因为它的建设完全是一个新的设计,用完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建设,并在楼内安装了电梯,因此它是一座现代化的黄鹤楼,与历史悠远,文学底蕴厚重的古代黄鹤楼中断了联系,因而也就失去了它的文化遗产价值。

也谈不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了。

2滕王阁有同样情况的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奉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5滕王阁序6。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5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6(即5滕王阁序6)。

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0。

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历代文人对5滕王阁序6推崇备至,很多名人都亲笔手书。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亲笔手书了5滕王阁序6,当代伟人毛泽东对5滕王阁序6也评价很高,生前也曾亲笔手书,新建的滕王阁正门上悬着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0两句也是从毛泽东的手书中复制而来的。

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最后在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

新建筑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

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

新楼高五层,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

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5滕王阁序6的大型汉白玉浮雕5时来风送腾王阁6,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

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稀壁画5人杰图6,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

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5地灵图6,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

第五层是凭栏聘目的最佳处。

重建后的滕王阁,成为南昌市中心的一个景点,与其相邻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酒店。

重建后的滕王阁也是新的设计,新的建筑材料,与当年王勃作5滕王阁序6时的滕王阁大相径庭。

已经很难从现在的新楼想象出当年的名楼的模样了。

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一条重要的原则,这就是不但要保护它的原始的东西,而且还要保护它在生存过程中所获得的有意义的历史、文化、科学和情感的信息。

因此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它所产生的历史环境,不要使文化遗产脱离了历史形成的环境而孤立存在。

因此,重建后的滕王阁只能作为一个新的景点供人游览,而失去了它的遗产价值,与世界文化遗产无缘了。

3岳阳楼所幸的是屹立在洞庭湖畔的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岳阳楼还没有被重建成现代化的建筑,现存的岳阳)105)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楼是在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的基础上,于明崇祯十二年(1640年)重修的。

此后清代多次进行修缮。

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

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

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

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