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合集下载

议论散文写作指导(定)

议论散文写作指导(定)

议论性散文写作技法雷加利 2014-8—20 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一般性的议论文,同学们很难写好,因而很难在讲究包装的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原因大概是生活的局限,认识的肤浅。

今天介绍一种适合高考写作的体裁——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仅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一、议论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一)标题要求简洁、明确、有内蕴,最好能体现文章观点(二)凤头:语言优美,开篇点题。

(三)猪肚: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四)豹尾:总结有力,深化主题。

二、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框架第一节:以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等手法起势。

(引论)第二节: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第三节:提出分论点一并论证。

第四节:提出分论点二并论证。

(本论)第五节:提出分论点三并论证。

第六节:以华丽的语言收束并给人以启迪(结论)三、议论散文开头(写法同一般性的议论文)四、议论散文的本论在本论中提出三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要单独成段,放在三个自然段的开头。

这样就使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分论点的位置十分醒目,也就为整篇文章立论的醒目增光添色了。

在分论点的阐释中,分别突出三个亮点:语言优美,引用诗句,精当事例。

因此本论分为三段:一段用优美的语言阐述分论点;一段引用诗文名句阐述分论点,一段用事例精当地论证分论点。

(一)优美语言成段1.巧用比喻排比句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语句连接起来用。

它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在议论散文的各部分中,均可以使用。

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对比句、转折句皆可排比。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指导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指导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指导一、范例点燃幻想之灯是谁在积灰已久的书卷边,用微光拂去尘埃?是谁在幽暗昏惑的旅途上,用光明扫除退缩?是谁在平静无奇的大脑中,用光线掀起波涛?(排比手法,让开篇颇具气势)是幻想的灯盏,指引着我们走出茫漠与昏惑,带领着我由尘世走入天堂。

(扣住主题,点明中心)或许自天地之初,洪荒之始,幻想始终与人类如影随形。

仓颉造字,以幻想书写着美妙的人间,将世人拉出蒙昧,紧紧的连在一起,庄周梦蝶,以幻想泼洒着凡人的哲思,将世化作蝶之一梦,寄寓了超脱的涵义。

(运用典故,佐证观点)幻想的灯盏,照亮了生活。

(分论点一,层次分明)李太白仕途不畅,几经波折,他的生活可能就此暗淡无光,不见天日,终日与颓唐相伴,但他没有,是幻想将他拉出现实的泥淖,让他且歌且醉,且行且吟,银河的星子为他而坠,汇成了美丽的瀑布;皎洁的明月因他而动,伴着他起舞。

李白的幻想,如同晶莹的水晶,时时轻扣着他流浪的生活,为他注入豪放而张扬的力量,为他挂起横渡沧海的高擎的云帆。

(事例典型,紧扣主题)幻想不仅仅是人求知的本能,它更是一种力求向上、力求逐远的生命姿态,为空洞的生活注入丰盈的美和力度。

幻想的灯盏,照亮了生命。

(分论点二,深入论证)画家梵高,一生与贫苦为伴,他为了一片面包,一支笔而向家人苦苦哀求,他是一个头彻尾的疯子,整天生活在眼前光怪陆离的的幻想中。

是幻想,让他的生命绽放出新的光彩。

在那一片扭曲、旋转的画面里,梵高却以幻想为笔,以生命为墨,让举世无双的向日葵在他的笔下吐蕊绽放,身处在黑暗中,是幻想的灯盏,让的生命在燃尽之际,奏出如此有力的音符,流泻出如此灵动的辉光。

幻想并不是空想,它并不是那些人所指点的空中楼阁,它从现实起航,却能飞入梦的云端,它是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的梦想,是《新中国》万国博览会的预言,它是史铁生于病隙展望人间的双眼,它是尼采“上帝死了”的断喝,它轻盈,但它绝不空虚。

它的飞翔,是源于它有力的双翅,满载人类的梦想。

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议论性散文的写法(2)议论性散文的写法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

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八、由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

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江西考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思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九、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

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先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

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是不是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十、由现实人生入题,发人深省“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

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是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

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眸无法看到青天。

”(湖北考生《莫把情云遮慧眼》)由现实人生入题的文章大多能发人深省。

议论散文写作指导

议论散文写作指导

议论散文写作指导议论文2014-10-20 14:39:议论散文写作指导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议论散文其结构程式化,易于掌握,这是我们应试作文获得高分以上的一条捷径。

议论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第一节中心论点的提炼与表述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散文的基础。

论点的提炼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审准作文的题意。

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

近年关系型话题所占比例最大。

词语型话题作文,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

句子型话题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

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

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议论性散文构思四法

议论性散文构思四法

议论性散文构思四法顾名思义,议论性散文是散文的一个品种,它借助议论等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

此类散文融说理性、文学性于一体,以其不拘时空的广泛选材、文采斐然的抒情说理、灵动自由的章法结构,在文学作品的百花园里技压群芳,也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备受青睐。

选写议论性散文,能够说是应试作文获取高分的一条捷径。

一、掀起“盖头”说特点议论性散文不同于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性散文,也有别于着重抒发感情的抒情性散文以及以描绘景物为主要内容的写景散文。

这类散文思想内涵是“理”,写作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包容丰富的内容,有生动的形象,却不像一般散文那样有意蕴。

议论性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语体风格。

一般议论文属政论语体,强调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它要把观点蕴涵于具体的充满情感的叙述、描写中;换言之,议论性散文的说理,往往借助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实行,能在形象中传达道理,在抒情中渗透观点。

就篇章结构来说,议论文要求有严密的论证过程(即形成“论证结构”),按照逻辑层层展开,或是起承转合,或是演绎归纳,论述环环相扣,论据精要概括,总来说之强调的是规整严正、简洁清晰。

议论性散文虽然也有议论,也讲议论的层次,但它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严格,往往以内心感受为线索,由若干片段衔接而成。

二、议论性散文构思四法方法一:由事入理“由事入理”,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构思方式——多从生活中的小事写起,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言一行都能成为文章的起点;从小事出发,表现的却是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事实上,时常感动于生活中的缕风片云,珍惜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点滴感受(不要怕它不成熟、不完整),善于发掘感性材料的内在意蕴,是写好议论性散文的源头活水。

例如张晓风的《一山昙花》,从错过昙花盛开写起,生发出对“错过”的深沉感慨。

作家把生活的感受与体验经过咀嚼、回味、沉淀,再经过提炼、结晶之后表达出来,使主题得以抽象与深化。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一、忌套用材料,一味模仿套用材料主要是指不少考生相信“万能开头”“万能结尾”之类的话或一味套用高考优秀作文里面的语段或论据,造成“你用我用他也用”的千文一面的状况。

主要表现有三种:(2)套用高考优秀作文里面的语段或论据。

有位作家曾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喻成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喻成花的人是庸才,的三个把女人比喻成花的人则是蠢才。

刘墉在《创造与阐述》中说:“第一等人创造,第二等人阐述,第三等人模仿。

”如果一味套用,不知创新,一味地“拿来主义”,只能让自己的思维僵化,如何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考生必须养成勤读书报的好习惯,勤于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在作文时方能驾轻就熟,左右逢源,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二、忌盲目抒情,感情虚假三、忌罗列事例,不会分析罗列事例是指考生写作文时从时下流行的一些低浅俗滥的阅读文选中搬出一个个小故事,逐个背写在作文里,议论的语段过少甚至没有,只在结尾时用一两句话联系话题的情况。

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所写事例要概括而形象,并有到位的分析议论,这种以事例代替分析的现象,反映了部分考生认识水平不高,不会分析的现状。

这类考生要学会辩证分析,多读一些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掌握一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列举事例之后,必须扣住话题进行分析,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论证。

文段扣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首句扣题、议论描述性扣题、结句扣题。

容易犯罗列事例毛病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学会结句扣题。

四、忌不明模式,随意为文不明模式是指有的考生不熟悉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模式,写出的作文或罗列材料,或衔接不好,或过于片面等。

不少考生写议论性散文不列提纲,想到哪儿写哪儿,甚至于有的考生会犯把写好的一两段文字划掉重写的考场作文大忌,这都与考生不明作文模式有关。

五、忌“画龙无睛”,蜻蜓点水要想避免“画龙无睛”,考生应该做到,不管采用何种结构模式的议论性散文,其结尾部分(多为最后两段)都必须联系话题,扣住题目,深入议论,这种议论如同“颊上三毛”,能使文章增添更多的精彩,考生也就增加了得高分的机会。

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议论性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也可称为散文化的议论文。

它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的双重特点。

作为议论文,它是说理的。

它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散文。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这类文章往往能够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得高分,因此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就议论性散文这种特殊的文体而言,写好这种作文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

一、议论性散文的内容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议论性散文在说理的同时往往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作者将感情融入文章之中。

而一般的议论文则仅以说理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将道理阐释清楚。

议论性散文的内容以抒情性说理为主。

在议论性散文中,文章中的议论往往是作品的主题,由于感情倾向明显,因此这些议论常和抒情结合运用,在阐明道理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基于这种特点,议论性散文的具体内容常常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

例如下面这篇例文:菊酒剑,看人生□张智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心态。

也许我们忘却了映着残阳斜晖的悠悠江水,也许我们冷落了锈迹斑斑的五尺长剑,也许我们饮尽了令人迷惘的烈酒。

一次次在人生长河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我们忘却了在夕阳西下时品着一份香茗,坐观云卷云舒的平淡,我们忘却了举杯对月的豪情,更忘却了“男儿何不带吴钩”的那份壮志。

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脚步流苏,我们常常觉得心乏体困,渴望回到平常。

其实很简单,孤灯夜下,手持一卷诗书,细细品味,便可使疲惫的心态消除,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迷惘中解脱出来,静观古人的平常与敏感。

陶潜,厌恶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厌恶于案牍之劳形,于是他选择了适合于己的的平常之心,他归隐田园,依南山而种地,好不逍遥自在!李白,经过了官场的压迫排挤也愤然离开,从此寄情于山水,骑鹿访名山,忘却了世间的零零总总,多么洒脱飘然!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李贺之壮志难酬。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语文揭秘一、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性散文,就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也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

从“议论”的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的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语体风格。

一般议论文属政论语体,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它更强调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它用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它要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展现一幅幅画面,而且要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其中。

就结构而言,议论性散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严格。

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神不散”,它往往以内心感受为线索,由若干片段描写衔接而成。

例如: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勾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但仍壮志难酬。

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解析:本段属于典型的议论性散文语段,在语言、结构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文段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意象,作者的观点、理念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读者要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赞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的观点、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
• 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 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议论文与议论性散文的异同点
• 比较点 文
• 内涵 • 结构

• 笔法 • 语言

• 情感
议论文
说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议论文笔法 严密平实
一般
议论性散
说理 灵活自
散文笔法 华丽优
强烈
• 结论: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2014届高考作文指导 的内容 :既可以像议论文一样挖掘事物的本 质表达深刻的思想,又可以像散文一 样用优美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显 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容易获得阅 卷老师的青睐。议论型散文其结构程 式化,易于掌握,这是我们应试作文 熠熠生辉,获得高分的一条捷径。
高考中各种文体的受青睐程度统计表
• 表一:从总体上看
• 文体
比例
• 议论文
28%
• 议论性散文 37%
• 记叙性散文 27%
• 故事小说
6%
• 实用文体
2%
平均分 38.6 44.5 43.1 43.5 36.5
• 表二:从满分作文及59分作文看
• 文体
比例
• 议论文
14%
• 议论性散文
40%
• 记叙性散文
•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放下感情的叶片》)
• 解说: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 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 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 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 们理智的目光”。
• 6.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
证方法,如引用式) • 第六节:以华丽的语言收束并给人以启迪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 (二) 中心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
题作文,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性散文的基
础。论点的提炼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
外,更重要的是审准作文的题意。
• 新材料作文的拟题以及确定中心论点,我 们要专门进行训练,这里暂时不做讨论。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阐 释类的议论散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 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3.分类法
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 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 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 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 4.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
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 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的美吗?你 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 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 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 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 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 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 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
28%
• 故事小说
4%
• 实用文体
4%
什么是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
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
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
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 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 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要证明的中心论点。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如以“风度”为话题作文,可这样设计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
气质和风采
(风度是什么);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
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 (为什么要有风度);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
• (三) 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 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它 具体深入地从多方面或多层次 阐释和证明中心论点。
• 分论点的提炼方法主要有:
1.分解法
论证中心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 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 总分关系。
如“理想”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分论点对“奋斗”一 语进行具体分解:
• 3.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
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 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勿以好恶论断 之》) • 解说: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 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 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 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简洁,却分量十足。
• 2.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像
•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 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 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 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 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2003年高考 优秀作文《学会历史的旁观》)
• 解说: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 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 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 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 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 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我爱唐装》) • 解说: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
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 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 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 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 头就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 因此,议论散文的开头,语言要 富有文采,明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 须放在开头文段的末句。话题材料可 引也可不引用,字数在100字左右。
一、精彩开头的技巧
• 1.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
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 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 •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天平和七弦琴》) • 解说: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 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 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 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 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 9.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
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 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 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 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 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 吗?我看是感情在作祟吧!”
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
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
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 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 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 的写作笔法。
• 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 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
•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心中的天平》) • 解说: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
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 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 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 5.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 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 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 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 毒瘤……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 光。”
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 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 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 溅泪’的悲戚。” •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怎一个“情”字 了得》) • 解说: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 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 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文学 底蕴。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
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
炼出来的。
4.利弊法
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 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 。
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 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 ”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
• 7.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 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 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 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
• (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真情诚可贵 理智 价更高》)
• 解说: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 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 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 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 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一些抽象的话题,如“知识”“时间” 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
2.阐述法
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
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如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作文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 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分论点来 阐述它的含义:
①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②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③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