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布莱克
william blake 的文学作品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年-1827年),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同时又是18世纪英国文学的特殊代表。
他在文学领域涵盖了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形式,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广泛地表达了对宗教、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兴趣和反思。
在威廉·布莱克的文学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诗歌作品。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著称,打破了当时诗歌创作的传统形式,开辟了新的文学风景。
以下将对威廉·布莱克的文学作品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威廉·布莱克的诗歌作品1. "The Tyger"(《老虎》)这首诗是威廉·布莱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是他的代表作。
诗中描绘了一只老虎的形象,探讨了人类对于自然、创造力和造物主的认知与思考。
通过对老虎的描绘,布莱克表达了对造物主的钦佩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于恶和暴力的思考。
2.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无辜与经验之歌》)这是布莱克的一部诗集,包含了一系列的短诗,主题涵盖了对于童年时期的无辜与纯真的追忆,以及成年后所面临的经验和挑战。
诗集中的作品多以儿童的视角来描绘世界,通过对无辜和经验的对比,反映了布莱克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3. "The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天堂与地狱的婚姻》)这首诗是布莱克的另一部代表作,通过对天堂和地狱的对立与统一的思考,表达了布莱克对于宗教、道德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诗中融合了宗教、哲学、神秘主义等多种元素,展现了布莱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二、威廉·布莱克的散文作品除了诗歌作品之外,布莱克还有大量的散文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真与经验的对照》,这部作品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天性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对于儿童、教育和社会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解读。
超脱世俗的诗人画家——英国浪漫主义先驱威廉·布莱克

在十八世纪中晚期,有一位英国人,他终其一生作诗、绘画、出版自己的诗画集,却因为不被世俗欣赏而穷困潦倒。
布莱克一生都没有得到世俗和官方的认可,其作品也罕有人重视,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又被人惊讶于他的虔诚与深刻,随着他的书信和笔记的发表,他的画作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超脱世俗的诗人画家/《中国民商》 庄双博真正的天才往往被世人认为是疯子,究其原因是其个人超前的天赋不适应当时落后的社会环境,其作品也很难被世人所理解。
这种现象在文学界、艺术界多有发生,达·芬奇、透纳、蒙克、梵高……这些曾经人们眼中的疯子无一不是伟大的艺术家。
在十八世纪中晚期,有一位英国人,他终其一生作诗、绘画、出版自己的诗画集,却因为不被世俗欣赏而穷困潦倒。
他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以清新的歌谣体和奔放的无韵体抒写理想和生活。
他是英国浪漫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他的画作多源自想象和幻觉,不重形似而以精神力量为主要表达。
他是坚持自己创作的独立出版人,他曾自创书画同版的铜板蚀刻方式,并独立出版诗画集。
他就是威廉·布莱克,但他所出版的作品并没有获得大卖,虽然纯手工精美制作,但并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认可,即便几先令的售价也卖得极为缓慢。
而现如今,单是复制品都可以卖到上千美元。
早在1919年,周作人就在《少年中国》一卷八期上发表了《英国诗人勃来克的思想》一文,首次介绍了布莱克诗歌艺术的特性及其艺术思想的核心。
周作人在文中说,布莱克是诗人、画家,又是神秘的宗教家;他的艺术是以神秘思想为本,用了诗与画,做表现的器具; 他重想象(imagination)和感兴(inspiration),其神秘思想多发表在预言书中,尤以《天国与地狱的结婚》一篇为最重要,并第一次译出布莱克长诗《天真的预言》的总序四句:一粒沙子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天国。
在你掌里盛住无限,一时间里便是永远。
(英文原文: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这四句诗也曾被其他学者翻译为多种版本,如李叔同译文版: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
威廉·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浪漫主义雏形

威廉·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浪漫主义雏形作为英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和画家,威廉·布莱克的诗画早在18世纪就已经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
浪漫主义作品寄托自由理想于优美崇高的大自然以及反思庸俗丑恶的社會现实的特点在布莱克著名的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吟咏理想世界的天真之歌威廉·布莱克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两个部分。
就整体而言,《天真之歌》描绘的是一个纯真、自然的世界。
这些诗歌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作品的艺术特点:首先,诗人运用想象、灵感、热情歌颂自然风光,描绘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面,田园牧歌式的景象创造出一个远离世间烦恼、幸福而快乐的理想世界。
另外,在这些诗歌中,布莱克选取了一些简单而纯真的意象。
最常出现的就是儿童(婴儿)和羊羔。
儿童,特别是婴儿,他们还未受到尘世过多的影响,他们的内心是干净纯洁的,比起成年人更加简单美好。
布莱克的诗歌常描写儿童或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使诗歌更具有想象力且有一种纯真的美感。
羔羊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布莱克的诗中。
羔羊在基督教中有特殊的含义。
神派耶稣为世人所犯下的罪过赎罪,所谓“替罪羔羊”。
布莱克为笔下的羊羔赋予了无比圣洁的地位和纯洁的象征意义。
纯洁的羔羊、天真的孩子,在大自然中嬉戏。
布莱克借用些意象,加以注重灵感和想象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创造出了一个纯净美丽的理想世界。
二、控诉现实世界的经验之歌第一,《经验之歌》已经脱离了《天真之歌》简单的诗歌形式。
例如,将两部诗集的序诗进行对比:《天真之歌》序诗的韵律规则而平稳。
每小节四行,每行词数相当。
整首诗结构饱满,情感柔和,朗读起来平稳顺畅。
而《经验之歌》的序诗则显得韵律多变。
每小节五行,行与行之间词数相差很大,长短句交叉,朗读起来跌宕起伏,情感铿锵而昂扬。
诗歌个形式上的差异使得《经验之歌》更具有反抗的战斗力。
第二,《经验之歌》中仍有对自然万物和儿童的描写。
课件1:第1课 老虎

第四节赞美老虎饱经锤炼的脑髓和掐住雷霆的迅猛威力。 第五节是在以上三节对老虎正面赞美后,从侧面赞美, 描绘了老虎大胜的场面,并想象上帝“可会笑笑”。 第六节是第一节的反复,诗人在对老虎细致赞美后再次 重复赞美老虎身上那种惊人的匀称。
文本探究
第一节中作者把老虎比作是火,你认为,老虎和火两个意象 之间有哪些关联?
把“火”放在“黑夜的森林”这一环境下,可以表达出老虎身上 那种力量之美。同时,也是老虎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环境中,老 虎才是山中之王。事实上,诗人也正是由老虎在黑夜森林中奔跑 的感撼人心的情景联想到了燃烧着黑夜和森林的火焰。
第二节,从对老虎眼睛和铁掌的描写中可看出老虎的什么品质?
从“充满眼睛的火焰”、“胆敢”、“铁掌抓一把火种”这些 词语描写可看出,这是体现了老虎身上的胆魄之美。
思考
自由朗读,谈谈你读这首诗时,作者笔下的老虎给你 留下什么样的影响?
主题
作者在的强烈赞美之情,而老虎的形象正是力 与美的象征。
整体感知
第一节先描绘老虎给人总体上的印象,赞叹老虎“火一样的 辉煌”和“一身惊人的匀称”。 第二节抓住老虎火焰般地眼睛和敢于凌空抓火的胆魄进行赞 美。 第三节赞美老虎活力四射的筋络和勇猛无比的手脚。
在形象上,二者之间的颜色和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接近。烧穿黑 夜的森林和草莽的野火是金红色的,非常醒目,而身上有着黑与 黄色斑纹的老虎在阴森的森林草莽里也显得非常醒目。在精神上, 二者都有着让人恐惧的破坏力、威慑力和让人赞叹的美丽,会让 人产生恐怖和赞叹对立的情感反应。
作者为什么把老虎放在“黑夜的森林”这样的环境中?老虎和 “黑夜的森林”两个意象之间有何关系?
这是从侧面烘托描写老虎的威力,老虎在和代表着统治势力的群 星的战斗中,取得了绝对胜利,连上帝都笑了,体现出诗人对老 虎身上所具有暴力的赞美。
william blake的诗歌

william blake的诗歌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重要诗人、画家和版画家。
他的诗歌作品独特而又富有表现力,通常涉及宗教、自然和人类心灵的主题。
在他的作品中,布莱克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意义、灵魂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的不公。
布莱克的诗歌作品可以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是具象与清晰的,另一种是模糊与抽象的。
无论是哪种风格,他都热衷于使用象征、隐喻和对比手法,以便传递他深刻的思想和感受。
布莱克的一系列诗歌作品,如《天国之书》(The Book of Thel)、《无辜之书》(The Book of Innocence)和《经验之书》(The Book of Experience),反映了他对人类经验的深度思考。
这些作品以寓言形式呈现,探讨了人类天性、天堂、地狱和苦难等主题。
布莱克在这些诗歌中使用了自己创造的象征符号和画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举例来说,《天国之书》中的《铸光者》(The Clod and the Pebble)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
通过比较泥土和鹅卵石的态度,布莱克表达了对不同类型的爱之观念。
泥土代表了无私和牺牲的爱,而鹅卵石则代表自私和占有的爱。
这首诗歌充满了对人类情感复杂性的思考,在简洁的文字中呈现了丰富的意义。
布莱克的另一首著名诗作是《西南风》(The Tyger),它反映了人类理解上帝造物之奇妙的困扰。
诗歌以问句的形式提出一系列问题,探讨了创造者和创造物之间的关系。
布莱克使用强烈的视觉、听觉和意象,将读者引入对善恶、美丽和恐怖之间微妙辩证关系的探索。
此外,布莱克的《杀人蠕虫的咒语》(The Chimney Sweeper)系列诗歌描述了伦敦的烟囱清扫工人的悲惨生活。
这些诗歌揭示了工业时代社会不正义的一面,探讨了儿童权益和社会贫困的问题。
通过讲述一个受苦受难的孩子的悲惨故事,布莱克谴责了身体和心灵的压迫。
无论是诗歌还是他的版画作品,布莱克都常常使用黑暗和光明的对比,以表达他对人类存在的矛盾和复杂性的认识。
威廉布莱克的故事

威廉布莱克的故事威廉布莱克是一位复杂的人,他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威廉布莱克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威廉布莱克的故事威廉布莱克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经营男子服饰。
威廉布莱特并不喜欢学校的读书氛围,因而拒绝入学。
威廉布莱特打小就喜欢绘画和诗歌。
十岁的时候进入绘画学校学习,展现了非凡的天分。
威廉布莱克的父亲有意让他继续深造,但是威廉考虑到弟弟妹妹的前途放弃了这次机会。
威廉布莱克成为了一家印刷作坊的学徒。
一学就是七年,威廉布莱克还得到了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制作雕刻的机会。
虽然威廉布莱克接受的正规教育并不多,但是他才智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遏制。
威廉布莱克潜心研究哲学,对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
威廉布莱克出师后,靠当一位雕刻匠赚钱。
不久后,威廉布莱克前往美术学院学习,重拾了自己的梦想。
二十五岁时,威廉布莱克结婚,对象是一位花匠的女儿。
威廉布莱克教妻子读书,好让她能帮助到自己的工作。
这对夫妻一起制作出了一本诗画集。
虽然价格低廉,但当时的销量并不好。
如今这本书的复制本都能卖到上千美元。
威廉布莱克也常常教自己的弟弟画画。
弟弟不久后因病去世,悲痛的布莱克看到弟弟的灵魂升上天空。
这让威廉布莱克相信自己的弟弟早晚有一天会回来看他。
尽管威廉布莱克生活贫困,但是他依旧坚持自己出版作品。
这位极具个性的诗人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坚持使用水彩,而不是当时流行的油画。
威廉布莱克的作品特点布莱克不仅有着浓厚的艺术天分,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
因此威廉布莱克作品特点有哲理性、艺术性等。
布莱克前期的诗作以短诗为主,题材以自己的生活所见为主。
而他后期的作品不仅篇幅大大增长,连他的内容也晦涩难懂起来。
布莱克最被人们赞美的诗歌都是纯真的。
布莱克以一种亲喃的语言向诸神交谈。
尽管布莱克的才华没有得到普遍承认,但是他依旧带着极大的天真和想象力投入到世俗反讽运动中。
布莱克在和自己的爱人相处后,知晓了平民的幸福童话。
布莱克参照了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童话寓言,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力,最终留下了名篇纯真与经验之歌。
威廉·布莱克语录

威廉·布莱克语录标题:威廉·布莱克语录:唤醒我们内心的灵魂之火导语: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是一位英国著名的诗人、画家和版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对人性、宗教、艺术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他的语录不仅反映了他对艺术和创造力的独特见解,更是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之火。
本文将通过威廉·布莱克的语录,探讨人类内心的力量和潜能,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来唤醒我们的灵魂。
正文:1. “艺术是一种爆发自内心的力量,它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灵魂。
”威廉·布莱克深信,艺术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力量,它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唤醒沉睡的灵魂。
当我们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阅读一首动人的诗歌或听一段激情四溢的音乐时,我们的内心会产生共鸣,我们的灵魂会被唤醒。
艺术是一种沟通的桥梁,它能够让我们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联系。
2. “艺术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可能性。
”威廉·布莱克认为,艺术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可能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各种限制和束缚,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被压抑。
而艺术则能够打破这些束缚,让我们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通过艺术,我们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梦想,创造出新的现实。
3. “艺术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它能够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
”威廉·布莱克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它能够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所困扰,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而艺术则是我们释放情感、抒发情感的途径。
通过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束缚,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4. “艺术是一种探索内心的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威廉·布莱克认为,艺术是一种探索内心的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通过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欲望、痛苦、希望和梦想。
失乐园的语言特点

失乐园的语言特点
《失乐园》是英国著名诗人及画家威廉·布莱克的一部诗歌长篇,反映了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众多问题。
在其语言上,有许多特点令人印
象深刻。
首先,威廉·布莱克独具匠心的创造性对这部作品的语言具有很
大影响。
他采用了大量富有创意和象征意义的单词和短语,例如“辞
藻盎然的园地”,“滋润幸福的泉水”,“思想的迷宫”等等。
这些
语言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有诗意和感染力。
其次,威廉·布莱克对语调的运用也是独具匠心的。
他采用了许
多反复、叠加的措辞和多音节的单词,使得整部作品的语言节奏感极强,极富韵律感。
例如,“昨天一天,傍晚的天空呈现出一种神秘的
紫色,天空上似乎有磨损的银子般的云朵和金黄的晚霞”。
此外,威廉·布莱克在语言的运用上,也非常注重形象的呈现。
他的语言往往能够勾起读者的感官, 感受到人物和场景的元素。
在描
述角色时,布莱克常常使用自然元素, 例如把巨人和羊群做比较, 描述
山峦和地势, 井水和花园,创造出一种充满美感和美好的氛围。
总之,威廉·布莱克以其富有创造力的语言、独特的语调和生动
的形象呈现,奠定了《失乐园》语言上的独特地位。
这也为我们奉上
了一份关于如何运用语言创造更具生动感和诗意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真的预示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梁宗岱译苍蝇小苍蝇,你夏天的游戏给我的手无心地抹去。
我岂不象你是一只苍蝇?你岂不象我是一个人?因为我跳舞,又饮又唱,直到一只盲手抹掉我的翅膀。
如果思想是生命呼吸和力量,思想的缺乏便等于死亡,那么我就是一只快活的苍蝇,无论是死,无论是生。
梁宗岱译扫烟囱孩子(一)我母亲死的时候,我还小得很,我父亲把我拿出来卖给了别人,我当时还不大喊得清“扫呀,扫,”我就扫你们烟囱,裹煤屑睡觉。
有个小托姆,头发卷得像小羊头,剃光的时候,哭得好伤心,好难受,我就说:“小托姆,不要紧,光了脑袋,大起来煤屑就不会糟蹋你白头发。
”他就安安静静了,当天夜里,托姆睡着了,事情就来得稀奇,他看见千千万万的扫烟囱小孩阿猫阿狗全都给锁进了黑棺材。
后来来了个天使,拿了把金钥匙,开棺材放出了孩子们(真是好天使!)他们就边跳,边笑,边跑过草坪,到河里洗了澡,太阳里晒得亮晶晶。
光光的,白白的,把袋子都抛个一地,他们就升上了云端,在风里游戏;“只要你做个好孩子,”天使对托姆说,“上帝会做你的父亲,你永远快乐。
”托姆就醒了;屋子里黑咕隆咚,我们就起来拿袋子、扫帚去做工。
大清早尽管冷,托姆的心里可温暖;这叫做:各尽本分,就不怕灾难。
选自《天真之歌》(卞之琳译)扫烟囱孩子(二)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你的爹娘上哪儿去了,你讲讲?”“他们呀都去祷告了,上了教堂。
“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他们就把我拿晦气的黑衣裳一罩,他们还教我唱起了悲伤的曲调。
“因为我显得快活,还唱歌,还跳舞,他们就以为并没有把我害苦,就跑去赞美了上帝、教士和国王,夸他们拿我们苦难造成了天堂。
”选自《经验之歌》(卞之琳译)老虎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你炯炯的两眼中的火燃烧在多远的天空或深渊?他乘着怎样的翅膀搏击?用怎样的手夺来火焰?又是怎样的膂力,怎样的技巧,把你的心脏的筋肉捏成?当你的心脏开始搏动时,使用怎样猛的手腕和脚胫?是怎样的槌?怎样的链子?在怎样的熔炉中炼成你的脑筋?是怎样的铁砧?怎样的铁臂敢于捉着这可怖的凶神?群星投下了他们的投枪。
用它们的眼泪润湿了穹苍,他是否微笑着欣赏他的作品?他创造了你,也创造了羔羊?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郭沫若译)摇篮曲睡吧,睡吧,美丽的宝贝.愿你在夜的欢乐中安睡;睡吧,睡吧;当你睡时小小的悲哀会坐着哭泣。
可爱的宝贝,在你的脸上我可以看见柔弱的欲望;隐秘的欢乐和隐秘的微笑,可爱的婴儿的小小的乖巧。
当我抚摸你稚嫩的肢体,微笑像早晨偷偷地侵入,爬上你的脸和你的胸膛,那里安睡着你小小的心脏。
呵,狡计乖巧就潜伏在你这小小的安睡的心中!当你小小的心脏开始苏醒从你的脸上从你的眼睛,会突然爆发可怕的闪电,落上附近青春的禾捆。
婴儿的微笑和婴儿的狡计欺骗着平安的天堂和人世。
(张德明译)伦敦我走过每条独占的街道,徘徊在独占的泰晤士河边,我看见每个过往的行人有一张衰弱、痛苦的脸。
每个人的每升呼喊,每个婴孩害怕的号叫,每句话,每条禁令,都响着心灵铸成的镣铐。
多少扫烟囱孩子的喊叫震惊了一座座熏黑的教堂,不幸兵士的长叹化成鲜血流下了宫墙。
最怕是深夜的街头又听年轻妓女的诅咒!它骇注了初生儿的眼泪,又用瘟疫摧残了婚礼丧车。
(王佐良译)沙子嘲笑吧,嘲笑吧,伏尔泰,卢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劳,你们把沙子对风扔去,风又把沙子吹回。
每粒沙都成了宝石,反映着神圣的光,吹回的沙子迷住了嘲笑的眼,却照亮了以色列的道路。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牛顿的光粒子,都是红海岸边的沙子,那里闪耀着以色列的帐篷。
(王佐良译)羔羊小羊羔谁创造了你你可知道谁创造了你给你生命,哺育着你在溪流旁,在青草地;给你穿上好看的衣裳,最软的衣裳毛茸茸多漂亮;给你这样温柔的声音,让所有的山谷都开心;小羔羊谁创造了你你可知道谁创造了你;小羔羊我要告诉你,小羔羊我要告诉你;他的名字跟你的一样,他也称他自己是羔羊;他又温顺又和蔼,他变成了一个小小孩,我是个小孩你是羔羊咱俩的名字跟他一样。
小羔羊上帝保佑你。
小羔羊上帝保佑你。
(杨苡译)啊,向日葵啊,向日葵!怀着对时间的厌倦整天数着太阳的脚步.它寻求甜蜜而金色的天边——倦旅的旅途在那儿结束;那儿,少年因渴望而憔悴早殇,苍白的处女盖着雪的尸布,都从他们坟中起来向往——向着我的向日葵要去的国度。
(飞白译)婴儿的悲哀我的母亲呻吟,我的父亲流泪——我一头跳进这危险的世界,赤身裸体,无依无靠,就像云中的恶魔大呼大叫。
挣扎在我父亲的手掌中,竭力想摆脱襁褓的束缚,我又累又乏,只好乖乖地躺在母亲的怀中生闷气。
当我发觉发怒是徒劳,生闷气什么也没得到,于是耍出许多诡计圈套我开始安静而现出微笑。
我安静地过了一天又一天直到踏上大地去流浪;我微笑着过了一晚又一晚只是为了能讨人喜欢。
于是藤蔓上垂下串串葡萄在我眼前煜煜闪耀,还有许多可爱的花儿在我周围竞相开放。
然后我父亲手拿圣书,露出一副圣者的面目,在我头顶上念起诅咒,把我绑在桃金娘树荫下。
白天他像一位圣人躺倒在葡萄藤下;夜晚他像一条毒蛇缠住我漂亮的花朵。
于是我打他,他的血痕玷污了我的桃金娘树根;但如今青春岁月已经飞走白发早已爬上我的额头。
(张德明译)病玫瑰噢玫瑰,你病了!那无形的飞虫乘着黑夜飞来了在风暴呼号中。
找到了你的床钻进红色的欢欣;他的黑暗而隐秘的爱毁了你的生命。
(张德明译)由理生之书(节选)第一章1.瞧哪,一个恐怖的阴影升起在永恒中!无人知之,不会生育,自我封闭,排斥一切。
什么恶魔造成了这令人讨厌的虚空,这使灵魂战栗的虚空?有人说,“它是由理生”。
但这黑色的强力隐藏在无人知道、抽象沉思的神秘中。
2.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在那无人窥见,无人知道的九重黑暗中,逐段逐段地划分着,丈量着空间。
在他那被黑色的狂风掀裂的荒凉的山岗上,变化逐渐出现。
3.因为他投入了一场场可怕的战斗,与无数从他放弃的荒野中生长出来的种种野兽,鸟、鱼、毒蛇以及火、风、雾、云的元素在暗中争强斗胜。
4. 黑暗旋转在无声的行动中隐藏在痛苦的情感里,一种无人知道的可怕的行动,一个自我沉思的阴影,从事着巨大的劳动。
5.但是永恒的神祗望着他的浩瀚的森林。
年复一年他躺着,封闭着,无人无道,在深渊中沉思默想,避开一切令人惊呆的讨厌的混沌。
6.黑色的由理生准备着他的冷酷而恐怖的沉默;他的数万个雷霆在幽暗中沿着这可怕的世界排列着摆开阵势,隆隆滚动的车轮声如大海涨起怒潮,回荡在他的云中,他的积雪的山岭,他的落满冰雹的山岗上;令人恐怖的吼声就像秋天的雷霆,当乌云在收获物上爆裂出火焰而发出的回响。
第二章1.地球还不存在,也没有互相吸引的天体。
只有永恒的意志时而扩张时而收缩他的全部灵活的感官。
死亡还不存在,只有永恒的生命跃动。
2.一声霹雳!震醒了天庭,巨大的血云滚动在由理生昏暗的岩石周围,这无限中的孤独者就这样命名。
3.这霹雳撕人心肺,于是永恒的无数化身集合在萧瑟的荒原周围,此刻荒原充满了乌云,黑暗和水流注着,奔突着,吐出清晰的话语,爆裂在他的山顶上滚动的雷霆中:4.“从那黑暗孤独的深渊中;从我的神圣的永恒的住所中,隐藏着,留下我为未来的日子准备的严厉的忠告,我已经寻求过一种没有痛苦的欢乐,一种没有变动的稳固。
为何你们将死去,噢永恒的神祗?为何你们将住在水不熄灭的火焰里?5.“首先,我与火焰作斗争,将它熄灭在内部,在一个幽深的世界之内——一个无限的虚空,狂暴,黑暗而深沉,那里一无所有,是自然的宽敞子宫。
我独自一个.只有我,自我平衡着伸向这虚空,无情的风吹着。
但又凝固起来,如急流般它们下落复下落;我竭尽全力推拒这些巨大的波浪,站在水波之上,一个坚固的障碍物构成的浩瀚世界。
6.“我独自一个在这里,在金属的书上,写下了智慧的奥秘,深深沉思的奥秘凭借与孕育罪恶的可怕的魔鬼们进行的一场场可怕的斗争与冲突,这些魔鬼居住在万物胸中——灵魂的七种死罪。
7.“瞧哪!我揭示了我的黑暗,我用强有力的手将这本永恒的铜书放到这岩石上。
它是我在孤独中写成。
8.“我制定了和平,爱,团结的法律,怜悯,宽恕,同情的法律。
让每种法律适得其所,选择它的古老的无限的住所,只允许一种命令,一种欢乐,一种欲望,一种诅咒,一种重量,一种尺度,一个国王,一个上帝,一种法律。
”第三章1.声音沉寂了;它们看到他的苍白的面容从黑暗中显现,他松开了手搁在永恒岩石上的铜书落下。
暴怒紧紧攫住了这强者,2.狂暴,愤怒.强烈的愤慨——在火,血和胆汁的大瀑布中,在硫磺烟雾的旋风和无数巨大的能量的形式中;所有灵魂中的七种死罪出现在活生生的创造中,永恒的愤怒的火焰中。
3.石破天惊,黑暗降临,雷声轰鸣,一声可怕的崩裂,撕裂了永恒,泥石俱流分崩离析周围所有的山脉轰然崩裂,推毁,倒塌——留下一大堆生命的残片废墟,高悬在蹙额的悬崖上,而一切都在一个深不可测的虚空的大洋间。
4. 咆哮的火焰奔腾在天庭之上奔腾在旋风和血液的瀑布中,奔腾在由理生的黑暗的荒原上;火焰通过虚空向四面八方流注流注在由理生自生的军队身上。
5.但是火中没有光;一切都笼罩在永恒的愤怒之火带来的黑暗中。
6.在这狂野的扑不灭的火焰中他左冲右突企图藏身到荒野和岩石中,但是徒然;集合起他的军队他竭尽全力在山脉小丘间挖掘;带着痛苦的嚎叫和疯狂的暴怒,他不断地将它们聚集起来——久久地在燃烧的火焰中劳作,直到在绝望和死亡的阴影中苍白,变老,打破了永生的界限。
7.于是他制造了一个屋顶,巨大,坚固围住四周,就像一个子宫;那里千万条河流在血管中奔流涌下山岗来冷却跳动在永恒的神祉之外的永恒之火;而永恒的儿子们站在无限的海岸上眺望,看到它像一个黑球像一颗剧烈跳动的人的心脏,由理生的浩瀚的世界出现。
8.而罗斯在由理生的黑球周围为永恒的神祉守望着,以限制这种朦胧孤独的分离;永恒站在遥远的彼方,就像星辰远离地球。
9.罗斯在这黑色的魔鬼周围哭泣嚎叫诅咒着他的命运;因为在极度痛苦中由理生从他的身体中分离出去,而他脚下是深不可测的虚空他居住的地方是炽烈的火焰。
10.但由理生从永恒中分离出来,就堕入死一般的无机的睡眠之中。
11. 永恒的神祉说:“这是什么?死亡?由理生是一块泥土。
”12.罗斯在可怕的昏迷中嚎叫,呻吟.磨牙,呻吟,直到那分离的部分愈合。
13. 但是由理生分离的伤口没有愈合。
他冷酷,没有面貌.肉体或泥土,随着可怕的变化而裂开,躺在无梦的夜晚。
14.直到罗斯煽起了他的火焰,把他从无形无限的死亡中惊醒。
(张德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