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20世纪俄苏文学)

合集下载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亚非(中古亚非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亚非(中古亚非文学)

第2章中古亚非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中古亚非文学概论中古亚非文学是指亚非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

1.产生发展的原因(1)中古东方文化的自我演进①中古前期,约公元1~9世纪,东方文化处于上升阶段。

这一时期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是东方文化的黄金时代。

②中古中期,约10~14世纪,东方文化进入繁荣和鼎盛阶段,涌现了众多的哲学派别、学术中心,产生了大量经典著作,出现了思想文化集大成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③中古后期,约15~18世纪,东方文化发生不同的演变,分为以下几种:a.东方文化出现模式化和定型化,标志着文化的成熟和发达,但容易形成定势。

b.文化遭到其他民族的破坏,出现衰落和停滞。

c.一些相对稳定的地区开始出现文化转型,这是东方文化的自然演进现象。

d.西方文化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交流给东方带来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欧洲列强对东方的殖民入侵,使东方文化也逐渐殖民化。

(2)东方三大文化圈的形成亚非封建社会初期,经过地区内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互动,形成了三大文化圈。

如表2-1:表2-1 三大文化圈(3)亚非各种文化交流与融合①中古亚非文学的文化交流东方三大文化圈是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的,中古亚非有过数次大规模的地区间文化交流:a.佛教的东传贯通了南亚和东亚两大文化圈。

b.阿拉伯文化圈的形成融会了巴比伦、希伯来、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和印度诸种文明。

c.伊斯兰教的南传和东传,使西亚和南亚两大文化圈相贯通。

②中古亚非文化的统一性a.在人的外部社会关系方面主要表现为政治关系和伦理关系的紧密结合,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关系蒙上了一层伦理面纱,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伦理道德与国家法律融为一体。

b.在世界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个体小宇宙与本体大宇宙的统一观。

在东亚文化中表现为“天人合一”,这是宗教修行和人生实践的最高目标。

c.在人生目的方面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在生活方式上讲求个人的自我修养,提倡个人内省以明心见性,要求克己节欲以顺乎天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后现代主义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4章后现代主义文学4.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及基本特征1.产生背景(1)西方进入后工业社会,促使后现代主义的产生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领域的空前扩张,深刻地影响乃至规范着人类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

(2)非理性主义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后现代主义主要受存在主义,特别是海德格尔哲学的影响,并和后结构主义合流。

2.产生时间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至80年代达到了高潮。

3.与现代主义的关系(1)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它继续了现代主义反传统的文学实验。

(2)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决裂和反叛,表现为后现代作家想要抛弃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4.基本特征(1)“反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不但从根本上否定“旧的”传统,而且要摒弃现代主义的“新”的规范。

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对小说、诗歌和戏剧的传统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

因而,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无视任何既定规范的、极度自由的、“破坏性”文学,是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2)“零度写作”后现代主义将孤独感、焦灼感等深沉意识进行消解或平面化。

作家要进行“零度写作”,即写作消失了内容,转向中立性,写作转向它自身。

(3)“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表现在结构扑朔迷离,“故事”前后矛盾,人物的行为缺乏说得通的动机。

(4)写作原则和风格出现两种倾向①一种是抛弃现代主义作家的艰深文学实验,向大众文学的靠拢,试图填平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之间的鸿沟。

②一种是继续推进现代主义的文学实验并且超越它。

常见的创作手法有:矛盾(文本中的各种因素互相颠覆)、交替(在文本中,甚至在文本的同一篇章中,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端的例子是“活页小说”)、极度(如有意识地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等。

(二)后现代主义重要流派1.存在主义文学(1)流行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产生于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第3章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3.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自然主义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1.理论基础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深刻影响。

(1)孔德的实证哲学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不追究事实和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2)吕卡斯的《自然遗传论》认为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病例都与遗传有关,一个家族成员的过失可能影响整个家族。

(3)克洛德·贝尔纳的决定论认为在研究任何实物的性质时必须探讨实物的特性和环境。

2.理论主张在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作家看来,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科学研究和科学课题”,其理论主张具体体现在:(1)作家要从生理学、遗传学角度来研究人物行动和命运发展。

(2)创作要引入科学方法,进行扎实细致的实地考察和认真的调查研究。

(3)叙述要追求客观、中立的风格,“不要夸张,不要强调,只要事实”。

3.创作特征(1)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是真实性和客观性。

(2)通过描写一段历史时期来反映整个社会历史。

(3)从生理学、遗传学的观点去表现人,理解人行动的原因。

4.艺术特点(1)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的想象,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2)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

(3)淡化情节,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4)将某些压迫人、扭曲人的社会现象拟人化,这是物对人的异化的初步描写。

5.发展历程(1)产生: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①爱德蒙·德·龚古尔和于勒·德·龚古尔是自然主义的倡导者。

他们自称是描绘当代生活的小说家,乐于描写下层阶级,偏爱于研究病理学的特殊病例,追求一种精细的“艺术文笔”,并打乱句法的逻辑因素。

②左拉是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在其影响下形成了自然主义流派,核心为“梅塘集团”,莫泊桑是其中的重要作家。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笔第一章古代文学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

(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一古代希腊文学。

(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二)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

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

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

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代表作:(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等二时期(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抒情诗中琴歌成就重大: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独唱琴歌代表诗人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 代表作《胜利颂》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几次著名的战役后,出现了正式的历史著作。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欧美文学上编导论0.1 复习笔记一、古希腊文学(一)文学地位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创作特征1.个体自由、个体本位意识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象征着作为群体的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行动意识和自由意志,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集中体现了个人与群体分离状态的个体本位意识。

2.个体生命意志、欲望的放纵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这体现了一种世俗人本意识,其人性取向是自然原欲。

爱欲的描写突出体现了这种个体生命意志与欲望的放纵。

二、古罗马文学(一)文学地位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创作特征1.对集权国家、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人崇尚文治武功、崇拜人的力量的文化个性表现为对政治军事之辉煌业绩的追求,在文学上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

2.富有理性意识、责任观念古罗马文学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在审美品格上趋向于庄严和崇高的风格。

三、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一)文学地位欧洲文学的源头。

(二)创作特征1.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

2.宗教人本意识,即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

四、文艺复兴运动(一)形成原因中世纪晚期,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相互冲撞,促成西方文化的大转型和文学中“人”的观念的重大变化。

(二)创作特征——人文主义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即以人性取代神性、以人智取代神智,肯定人的价值和主体性。

这实质上是原欲与理性、肉体与灵魂的对立。

2.“人”的觉醒与解放文艺复兴调整了极端化的人与神、原欲与理性、个体与客体的关系,推动了“人”的觉醒与解放。

3.“人”的观念的创作在后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作品中,“人”的观念呈“原欲+人智+上帝”的形态。

代表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

(三)产生影响1.积极影响带来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

2.消极影响对个性自由的片面追求造成了人的道德水准的下降与社会的混乱。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亚非文学-导论)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亚非文学-导论)

导论0.1 复习笔记一、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特质(一)“东方”的多方面意义1.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2.历史概念的东方(1)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

(2)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罗林森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3.有关东方文学的早期探索(1)英国学者威廉·琼斯最早确认梵文与希腊文、拉丁文、德文和波斯文之间的关系,并于1789年把《沙恭达罗》翻译成英语,第一次把印度古代文学介绍给西方。

(2)早期有关东方文学的探索,基本上是处于发掘材料、确认语言文字、整理古典文献和译解作品的阶段。

(3)20世纪初俄国学者图拉耶夫的《东方文学论文集》等研究论著的问世,标志着东方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已经发展起来。

4.我国将东方文学称为“亚非文学”(1)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长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将西方文学换称为“欧美文学”,东方文学换称为“亚非文学”。

(2)在国内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这门课程中,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只是称谓不同,而内涵则基本一致。

故而,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这两个概念是可以互换的。

5.世界文化的四大体系(1)当今较为流行的共识是把世界文化划分为四大体系:欧洲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和汉文化体系。

(2)欧洲及其相关的美洲、澳洲拥有统一的种族类型、基于同一语系的语言和同一模式的文化传统,这决定了欧美澳三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一脉相承,有着历史进程的整体性和共同性。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现代主义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现代主义文学)

第3章现代主义文学3.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1)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

(2)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①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意志,世界由盲目的意志统治着,人生注定充满了痛苦与挣扎。

②德国哲学家尼采在19世纪末提出“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重估”的口号,为现代主义文学怀疑一切和反传统这一总的创作倾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人对世界之本体的认识不能凭理性,只能靠直觉;理性分析只能围着对象转圈子,抓不住本质,而直觉却能打破空间设置在创作者和创作对象之间的界限,从而把握住智力所不能提供的东西。

④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性本能的肯定,对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①随着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②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又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果。

③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仅仅受外部因素的作用,同时还受文学自身规律的制约和推动,因而它并非是脱离文学传统突然从一个历史断层中冒出来的,而是传统文学合规律的发展与延续。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20世纪俄苏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20世纪俄苏文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20世纪俄苏文学)第2章20世纪俄苏文学2.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20世纪上半期俄苏文学的基本面貌1.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银时代”(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同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种现代社会哲学思潮开始传播,欧洲优秀的艺术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介绍到了俄国,这为俄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并促成了新的文化高潮(所谓“白银时代”)的到来。

(2)文学成就①现实主义文学依然繁荣除了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樱桃园》,1903)等老作家继续在推出他们的新作外,高尔基、蒲宁、库普林(《决斗》,1905)、安德列耶夫(《红笑》,1905)和魏列萨耶夫等后起的作家又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各种文学流派纷纷登场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如巴尔蒙特、别雷(《彼得堡》,1916)、梅烈日可夫斯基(《基督与反基督者》三部曲,1896~1905)、梭罗古勃、勃洛克、洛扎诺夫、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赫列勃尼可夫等,他们为俄国文学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3)代表作家及作品①高尔基高尔基的主要作品发表在20世纪,他以自己优秀的作品承继传统,启迪未来。

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他在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②蒲宁蒲宁的早期诗集《落叶》曾获普希金奖,后致力于小说创作,主要成就在中短篇小说上。

a.前期小说创作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俄国的社会生活,主题深刻、风格独特,较重要的作品有:《乡村》(1910)、《苏霍多尔》、《伊格纳特》和《旧金山来的绅士》(1915)等。

b.1920年起,他侨居法国。

后期创作了200多篇中短篇小说,基本主题是死亡、爱情和大自然,艺术成就很高,较重要的有:中篇小说《米佳的爱情》、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1927~1938),以及短篇集《幽暗的林荫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20 世纪俄苏文学
2.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一)“白银时代”的文学 1.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含义 从 19 世纪 90 年代起,俄罗斯文学中先后出现象征主义、“阿克梅派”、未来主义等新 流派,它们与已经变化发展了的现实主义一起,构成多种思潮和流派并存发展的文学现象。 这个时代即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 2.文学流派及其成就 (1)象征主义——白银时代最先出现的文学新流派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论著《论现代俄罗斯文学衰落的原因与若干新流派》第一次从理论上 确认了作为艺术潮流的俄国现代主义,他的诗集《象征》是俄国象征派诗歌出现的标志之一。 ①理论主张 强调艺术的宗教底蕴,坚信艺术具有改造尘世生活的作用。 ②代表作家及作品 巴尔蒙特的诗集《燃烧的大厦》《我们将像太阳一样》、别雷《彼得堡》(被认为是欧美 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2)“阿克梅派”——与象征派对立的艺术观 古米廖夫是这一派理论的主要阐释者,写有《象征主义的遗产和阿克梅主义》。
等。
(三)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至 80 年代的文学 1.“解冻时期”的文学 (1)产生背景 20 世纪 50 年代初,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文学开始突破日丹诺夫主义的 钳制,人道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开始回归。 (2)代表作品 爱伦堡《解冻》、列昂诺夫《俄罗斯森林》、杜金采夫《不是单靠面包》、帕斯捷尔纳克 《日瓦戈医生》、肖洛霍夫(“战壕真实派”)《人的命运》、索尔仁尼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 一天》、特瓦尔多夫斯基《焦尔金游地府》等。 2.“停滞时代”的文学 (1)产生背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苏联社会进入“停滞时代”,但是文学的发展并未停滞。 (2)主要文学形式 道德题材作品大量涌现,包括“城市小说”和“农村散文”。 ①“城市小说” 特里丰诺夫《交换》《长别离》《另一种生活》《滨海街公寓》(统称“莫斯科小说”)、 利帕托夫的《伊戈尔·萨沃维奇》(描写现代“多余的人”)等。 ②“农村散文”
3 / 21
圣才电子书

①小说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高尔基的《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肖洛霍夫的
《静静的顿河》、米·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左琴科《猴子奇遇记》等。
②诗歌
阿赫玛托娃《安魂曲》《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等。
《手艺》、霍达谢维奇的《沉重的竖琴》《诗歌集》等。
(2)“第二浪潮”
①诗歌
叶拉金《沿着从那里过来的路》《你,我的世纪》《歪斜的飞行》《沉重的星星》。
4 / 21
圣才电子书

②小说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鲍·希里亚耶夫《长明灯》(较早的“集中营文学”)、谢·马克西莫夫《丹尼斯·布舒耶夫》
个获得该奖的俄罗斯作家)、什梅廖夫的自传性作品《朝圣》《上帝的恩年》;列米佐夫《音
乐教师》《用稍加矫正的眼睛看》、苔菲的《静静的小河湾》、扎伊采夫的自传体四部曲《格
列勃的游历》、阿尔丹诺夫的《圣赫勒拿,一个小岛》《锁钥》等。
②诗歌
茨维塔耶娃(“第一浪潮”中诗歌创作成就突出的女诗人)《离别》《普叙赫:浪漫作品》
(3)卫国战争时期
西蒙诺夫《日日夜夜》、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等。
4.侨民文学的成就(域外文学浪潮)
(1)“第一浪潮”
作品偏重于对刚刚过去的革命事件和国内战争进行回顾与评价,或在对民族文化传统的
“寻根”中表达对个人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探测,在对往昔的回忆中抒发浓郁的乡愁。
①小说
布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布宁以这部小说获得 1933 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
更广阔的境地。
②代表作家及作品
高尔基《切尔卡什》《游街》、库普林《决斗》《亚玛》、魏列萨耶夫《走投无路》《在转
弯处》、伊凡·布宁《乡村》《苏霍多尔》、安德列耶夫短篇小说《红笑》。
(二)十月革命至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的文学 1.两大板块
2 / 2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主张
抛弃一切文化传统,反对社会对个性的束缚,在诗歌创作上大胆表现现代生活的高速度
和人对外界事物迅速变换的瞬间感受,甚至任意破坏语言规则,追求诗歌形式的奇、险、怪。
②代表作家及作品
赫列勃尼科夫的《笑的咒语》。
(4)现实主义文学
①发展特征
在传统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借鉴多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把现实主义文学带入

苏维埃俄罗斯文学(苏联文学的主体部分)和侨民文学。 2.产生背景 ( 1 ) 苏 联 国 内 文 学 团 体 林 立 , 出 现 了 “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协 会 ”“ 西 徐 亚 人 ”“ 意 象 派”“谢拉皮翁兄弟”“列夫”“拉普”等不同倾向的派别。 (2)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多种批判理论并存,如马克思主义批评、庸俗社会学、现 实主义批评、心理学派和形式主义理论等。 (3)创作领域,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各异的作品同时存在。 3.苏维埃俄罗斯文学的成就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确立之前的文学成就 ①诗歌 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曼德尔什塔姆的诗集《悲痛》、叶赛宁的诗作《歌者的召唤》 《约旦河的鸽子》、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一亿五千万》、帕斯捷尔纳克的《生活,我的姐妹》。 ②小说 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扎米亚京日记体幻想小说《我们》、皮里尼亚克的长篇小说《荒 年》、普拉东诺夫的长篇小说《切文古尔镇》。 ③戏剧 弗·伊凡诺夫的《铁甲列车》、拉夫列尼奥夫的《决裂》、布尔加科夫的《土尔宾一家的 命运》《逃亡》、马雅可夫斯基的《臭虫》《澡堂》。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确立之后的文学成就 1932 年,联共(布)中央决定撤销各种文学团体,筹备建立统一的苏联作家协会,“社 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立为苏联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文学创作受到严重束缚。 但仍有一些优秀的作品。
1 / 21
圣才电子书

①理论主张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诗人追求艺术表现的明朗化和清晰度,主张恢复词的原始意义,认为最高的“自我价值”
在尘世。
②代表作家及作品
诗人阿赫玛托娃和曼德尔什塔姆是“阿克梅派”的双璧,前者著有《黄昏》《念珠》《自
色的鸟群》,后者著有《岩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