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参照表

合集下载

废水的可生化性

废水的可生化性

废水的可生化性一、废水可生化性废水生物处理是以废水中所含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染物被降解、废水得以净化。

显然,如果废水中的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生物处理是无效的。

如果废水中的污染物可被微生物降解,则在设计状态下废水可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但是当废水中突然进入有毒物质,超过微生物的忍受限度时,将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毒害作用,使系统的运行遭到严重破坏。

因此对废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判断废水能否采用生物处理是设计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前提。

所谓废水可生化性的实质是指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从而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所能达到的程度。

研究污染物可生化性的目的在于了解污染物质的分子结构能否在生物作用下分解到环境所允许的结构形态,以及是否有足够快的分解速度。

所以对废水进行可生化性研究只研究可否采用生物处理,并不研究分解成什么产物,即使有机污染物被生物污泥吸附而去除也是可以的。

因为在停留时间较短的处理设备中,某些物质来不及被分解。

允许其随污泥进入消化池逐步分解。

事实上,生物处理并不要求将有机物全部分解成CO2、H2O和硝酸盐等,而只要求将水中污染物去除到环境所允许的程度。

多年来,国内外在各类有机物生物分解性能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以化工废水中常见的有机物为例,各种物质的可降解性可归纳于表--【各类有机物的可降解性及特例】。

在分析污染物的可生化性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些有机物在低浓度时毒性较小,可以被微生物所降解。

但在浓度较高时,则表现出对微生物的强烈毒性,常见的酚、氰、苯等物质即是如此。

如酚浓度在1%时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在300mg/L以下,则可被经过驯化的微生物所降解。

②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废水中混合后可能出现复合、聚合等现象,从而增大其抗降解性。

有毒物质之间的混合往往会增大毒性作用,因此,对水质成分复杂的废水不能简单地以某种化合物的存在来判断废水生化处理的难易程度。

有机物的可生化性

有机物的可生化性

1.68 1.96 1.81
乙酸乙酯 甲酸乙酯
1.88 1.51
丁酮酸酯 乙酸乙烯酯
1.72 1.67
七、酚类
间苯二酚 苯酚
1.67 1.89
间苯三酚 邻甲氧基苯酚
2.38 2.54
对苯二酚 二甲酚 间甲酚
2.06 1.89 2.62
邻甲酚 对甲酚
2.52 2.39
邻、间、对甲苯酚
2.52
0.88 0.52 0.8 0.43 — 0.4 — 0.86 0.1 0.1 0.67 0.28 1.1 1.56 1.1 0.85 0.5 0.88 0.8
1.72 2.2
乙酸乙烯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顺二烯二酸二丁酯
1.67 2.24 2.45
4,4-二甲基二噁烷-1,3 1,4-二噁烷
1.2 1.74
乙醚 一缩乙二醇而乙醚
乙二醇而乙醚
2.59 2.18 2.3
乙酸异丁酯 乙酸异丙酯
2.2 2.02
乙二醇-甲基醚 乙二醇-乙基醚 乙酸-缩二乙二醇-乙基醚酯
1.15 1.1 0.47 1.4 0.48 0.82 1.4 1.7 1.64 1.54
1.16 — 1 1.92 1.25 0.45 — — — — 2.05 — — — — 1.5 — 1.16 1
1.5 1.1 — — 0.76 — — — — 1.56
0.76 — 0.8 0.22 — 0.89 — — — — 0.33 — — — — 0.57 — 0.76 0.8
可降解 经长期驯化可降解
可降解 经长期驯化可降解
可降解 可降解 不能降解 难降解 不能降解 不能降解 可降解 不能降解 可降解 可降解 可降解 可降解 可降解 可降解 可降解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实验八废水可生化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废水可生化性判别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废水可生化性生化呼吸线法测定过程。

3.掌握废水可生化性测定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及方案2.1实验原理1)废水生化处理的机理及要素:可生化废水生化处理主要是通过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实现的。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

细菌是这个生态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有毒物质进行吸附和氧化分解。

其过程有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

污水中有机物向活性污泥表面附聚。

由于活性污泥为松软的絮状体,表面积大,有较强的吸附力,所以活性污泥能对有机物或有毒物质进行吸附,其中可溶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所吸附,而不溶性有机物通过细菌分泌的酸作用,将其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后,再被细菌吸收,吸收到细菌体内的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即氧化分解,以获得合成新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并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物质,再通过凝聚沉淀分离,使污水净化无害。

2)生化处理过程中保证微生物生命的基本要素:a)水温保持20~30℃最为适宜;b)pH值7~9: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适宜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c)营养物质与活性污泥的结构、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杂质等密切相关。

除以生物需氧量BOD表示的碳源外,还需要N、P和其它微量元素。

2.2实验方案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活性污泥的呼吸速度来考察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可能性。

生物对氧的消耗称之为呼吸,通过连续测定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呼吸,即连续测定水样中溶解氧的变化,来研究活性污泥进行生化反应的可能性。

当活性污泥处于内呼吸阶段(微生物取得生命活动的能量,仅仅利用体内贮藏的物质),呼吸速度是恒定的,即耗氧量相对稳定,所以耗氧量与时间成一直线关系,此直线称为内呼吸线。

当活性污泥接触含有有机物或污水后,由于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其耗氧速度要加快,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是一条特征曲线,称之为生化呼吸曲线。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

方法2.3.5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1、形态学观察采用插片法、埋片法, 对该拮抗细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作镜检观察。

用革兰氏染色进行油镜观察。

①革兰氏染色溶液和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式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等。

试验步骤:(1) 涂片:取活跃生长期菌种按常规方法涂片(不易过厚)、干燥和固定。

(2) 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1~2min,用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

(3) 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4) 脱色:在上述涂片上流加95%乙醇溶液(一般20~30s),当脱色至流出液无色时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5) 复染: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2min,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残水晾干。

(6) 镜检:用油镜观察。

②芽孢染色(1) 制片:按常规方法涂片、干燥及固定。

(2) 加热染色:向载玻片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涂菌部位,用夹子夹住载玻片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液冒蒸汽并维持5min,加热时应注意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

脱色: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

(3) 复染: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

(4) 水洗: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无色。

(5) 镜检:晾干载玻片后油镜镜检。

③鞭毛染色(硝酸银染色法)(1) 载玻片准备:将载玻片置于含洗衣粉或洗涤剂的水中煮沸20min,然后用清水充分洗净,再置于95%乙醇中浸泡,使用时取出在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2) 菌液制备:用接种环挑取菌落边缘菌体,悬浮于1~2mL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不能剧烈震荡。

(3) 制片:取一滴菌悬液滴到载玻片一侧,倾斜玻片,使菌悬液流向另一边,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菌悬液,自然干燥。

(4) 染色:滴加硝酸银染色A液覆盖3~5min,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再滴加B液染色约1 min,期间可用微火加热,当涂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

第三章-1生物处理原理-环境工程学课件(1)

第三章-1生物处理原理-环境工程学课件(1)

ATP循环 phosphorylation(磷 酸化)
通过ATP-ADP偶联反应贮存和利
分解代谢(catabolism)
使复杂的高分子物质、高能化 合物降解为简单的低分子、低能 量物质
能量逐级释放──产能代P合成:ADP的磷酸化──将能 量贮存于高能磷酸键中(ADP磷酸 化途径:底物水平磷酸化、电子传 递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ATP的分解:ATP水解为ADP, 能量的利用(合成、生理活动)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有机物(需氧)——BOD
生物处理的目的——使废水 中可生物降解(或转化)的污染物 质稳定化或转化为易于从水中
分离的物质,从而使之被去除。
可生物降解的有毒物 (工业污染 物)——如酚、腈等
氮需氧物质——TKN、NH3等 植物营养物质——TN、TP、S等
概述
二、生物处理的类型和工艺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的比较:
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故处理构 筑物容积较小,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所以,目前对中、 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5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采 用好氧生物处理。
由于厌氧生物处理不需曝气,故运行费用低,且剩余污泥量少, 可回收能量(CH4)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时 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等。此外,需维持较高的反应温度,就 要消耗能源。对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 BOD5≥2000mg/L)可采用厌氧处理法。
概述
附着生长工艺系统(Attached growth process,attachedfilm,Biofilm process,生物膜法)
利用附着于各种填料(media)裁体(carrier)上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 体净化废水的工艺,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强化(工程化),主要工艺 包括:生物滤池(Biological filter)、生物转盘(RBC Biodisk)、生物流 化床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污水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排泄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无机盐等物质,具有高度的污染性。

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和环境要求。

其中,污水的可生化性是污水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生化性是指污水中存在的有机物质能否被微生物降解,生化处理的重点是可生化有机物质的降解。

那么污水的可生化性对于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有哪些呢?1. 可生化性影响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运行生物方法是当前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污水的方式,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生化反应器内的降解,达到净化目的。

但是,如果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差,就会导致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无法有效降解有机物质,降解效率低,最终影响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效果。

2. 可生化性影响污泥的活性及浓度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主要依靠活性污泥进行反应,而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可生化有机物质贡献。

如果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差,就会导致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数量减少,而且新生物的数量不足,从而降低了活性污泥的活性和浓度,影响了后续的污水处理效果。

3. 可生化性影响氮磷的去除效率氮磷是污水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污染物,其中通过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和总氮,通过生物吸附、生物沉积和化学沉积等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总磷。

但是,如果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差,将会导致生化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无法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氮磷物质,从而影响氮磷的去除效率。

4. 可生化性影响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出水水质的稳定性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而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对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如果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差,将会导致处理出水中的有机物质浓度较高,而且处理出水的水质变化较大,从而影响出水水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十分重要。

要保证好污水处理效果,需要认真考虑污水中的可生化性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有机物可生化降解的性能介绍

有机物可生化降解的性能介绍

9O 99 94 6 日 84 5 7 3 0
H
H
3
OH
O H
正丙醇 正丁醇 正 戍醇 正己 醇 正十二烷 醇 苯 甲醇
乙二 醇
1
,
3
,

0 0 0 0 0
:
,

.


3
.
U O
CH
: : : (C H ) C H O H
_
6 0
ó 亡 月 六 内 ù 0 J O 0 U O 。 ù 八 J 石 八 d q 曰 八 O 自 匕 0 ` Qù 自 曰 八 山 O 门 ` 曰 众 通 R Z 1片 0 8 4 0 2 l
,
,
同 时原 生 动 物
,
19 5 5年 H
e u
k
e
e -
以 细菌 为生
滤 去 原 生 动 物后
,
细菌对 有
和R
a n
d 就指 出 其重 现 性 差 的 问题


机 物 的降解 能力 也提 高 了 驯化 的种源 高
。 ,
如果采 用 经 过
分别 由八 位化 学分析 者用 标 准稀释 法测定 醋酸 结 果所 得 生化 耗氧 量 为
浓度 必 须 释 释 到 低 于 水样 中氧 化所 需 溶 解 但 是 在实 际 应 用 中
,
BO D

有 机物 浓
,
法 为 基 础 的各 种 生物降 解 性 试 验 中都 存
度 远远超 过
B O D 测 定 时 的数 据
即使 可
以 不 断 补充 空 气 无 法 体现 出来
;
而 生 物受 抑制 的 因 素 却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污水的生化性是指污水中悬浮的有机物等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生物化合物的含量和种类。

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

生化性对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有直接影响。

在生物处理工艺中,微生物是主要的处理力量,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来净化水体。

而生化性越高,代表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越多,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物质,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更加活跃,有助于提高处理效果。

相反,若污水生化性较低,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会导致微生物代谢的低活性状态,降低处理效果。

生化性对污泥产量和污泥特性有影响。

污水处理过程中,一部分有机物会被微生物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过挥发等过程消失在气相中,另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吸收为新生物体生长,最后以污泥的形式排出。

生化性越高,说明污水中有机物被更多地降解,相应地污泥产量也会增加。

生化性也会影响污泥的浓度和质量。

当污水生化性高时,微生物将更多的有机物吸收为生物质,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较低,污泥比较稳定;而当污水生化性较低时,污水中的有机物较难降解,可能导致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使污泥比较不稳定,有时需进一步处理。

生化性还对污泥的脱水性能有一定影响。

污泥脱水是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通过机械手段去除污泥中的水分。

生化性高的污泥通常含有较少的特殊微生物,生长较少的菌丝结构和胞外聚合物等,这种污泥易于产生胶结性,使得脱水效果较好。

相反,生化性低的污泥含有较多的特殊微生物和一些胞外聚合物,增加了污泥的黏稠度,难以进行充分的脱水处理。

污水的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生化性越高,有机物的降解能力越强,处理效果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污泥产量和影响污泥的脱水性能。

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生化性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