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让读书成为孩子最强烈的欲望

合集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说法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说法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说法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及了很多关于阅读的观点和心得。

他认为,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扩展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下面是他关于阅读的几点精要:
一、阅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人类取得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因为阅读可以让人们获取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可以扩展人们的思维和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文化发展。

二、阅读是一种交流方式
阅读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取信息,还可以让我们与作者进行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理解作者的思想,与他们产生共鸣,从而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人生观。

三、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阅读可以让我们不断接触到新的知识,有助于开拓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同时,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四、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扩展我们的价值观念、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巨大的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地阅读,通过阅读不断打开智慧的大门,体验到阅读的美好。

让读书成为中学生的最爱

让读书成为中学生的最爱

让读书成为中学生的最爱在贯彻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时,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感到语文老师的最大作用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自觉地阅读,主动地挑选适合自己的书来读。

的确,自古以来,没有哪位语文老师仅靠课堂就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扎在中外名著中,从中吸取精华,加以生发,才能有所收获。

要让学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就得看我们语文老师怎样去影响和指导他们了。

下面笔者谈几点教研中的体会。

一、讲清阅读和人生的关系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下面这个道理:能使人目视万里、通晓古今的,唯有书籍;能使人接过前人的棒传至后人,以至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还是书籍;能使人晓事明理,化解因面临各种矛盾而焦虑的,主要也是书籍。

从某种特殊角度讲,书籍与人生可以说是同一概念,要想有丰富的人生,就得爱好阅读,善于阅读,不断阅读。

王蒙说:“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温家宝09年4月在深圳书展时说;“书不改变世界,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可以改变世界。

”高万祥说:“穷人因书而富,富人因书而贵。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能提高人修养;读书是一种德性,能满足心灵的需要;读书是一种修行,能使人从繁琐的世俗中挣脱出来,成为心灵自由的人。

“养子不读书,如若养头猪;养女不读书,如若养头驴。

”这乡里土话虽说得粗俗,但它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诸如上面这些道理,学生听了,听明白了,会因读书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而促使自己去读书。

二、发挥榜样的力量我们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讲读书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要时时处处做出榜样,抓紧业余时间博览群书,以便在课堂上,各类经典名著随口道来,如数家珍。

时常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学生一起分享。

如果老师是个花架子,知识缺欠。

课堂上语言贫乏,光叫学生读书而自己不读书,或者不善于读书,其教学效果肯定好不了。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1、只有当我们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并用为祖国服务这一最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时,庄严和美才会成为学生易于了解的东西。

(第五卷588页《寄语后来人》)2、我心目中的学校是这样的地方:在这里,生活和师生关系中的每一举动都充满着深刻的道德含义;在这里,形象地说,小小年纪的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瞬间都处在真理明亮光辉的影响下。

(第五卷747页《认知与信念》)3、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

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

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不可遏止的向往。

4、我们整个学校的教书和育人的工作,其成绩首先取决于我们的学生,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我们的教育。

(第五卷623页《教会学生学习》)5、无数事实使我相信:要使男孩成长为真正的男子,要使学校集体中的各种关系充满着男子关心女子的侠义精神,要使集体能对粗鲁或无礼的轻微举动表示反感或谴责,男孩们就应比女孩们坚强得多,就应受到真正的“男子汉”的困难磨练。

(第一卷735页《培养集体的方法》)6、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贫乏。

7、一个人能在一生中对唯一心爱的人忠贞不渝,始终保持高尚、纯真的爱情,这不是因为事情的一帆风顺或偶然巧合,而是因为在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以前早已在一个人身上培养起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们做教师的有责任同学生们的家长一道,通过施加教育影响或以每日的生活方式来有明确目的地培养这种品质。

关心培养这种品质,也就是关心未来一代的幸福。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6页)8、一个人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世界,从而获得了最高的乐趣――进行创造的乐趣,劳动的道德意义就在于此。

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教育。

如果少年们不是从童年起就习惯于劳动,那么对他们来说,就谈不上什么劳动的乐趣。

(第三卷633页《公民的诞生》)9、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语文课要让孩子爱上阅读

语文课要让孩子爱上阅读

2 2 3 0 0 1 )
美丽的“ 陷阱” 。

1 . 课前预 习
我在给学生课前预习任务时 , 会 问 这 样 一 些 问题 。 如预习 《 三顾茅庐》 时, 我问 : “ 孩子们 , 你们对于《 三顾茅庐》 中 的 人 物
熟 悉吗? 你们 读 过 《 三国演义》 吗? 《 三 国演 义 》 中有 好 多 精彩 的
2 . 作 记 号 和 摘 录
在 课 堂 教 学 的拓 展 部 分 ,我 们 可 以 给学 生 总 结 课 文 的 体 裁、 内容 、 写法和学法 , 适 时 地 引 导 他 们 开 展 阅读 。 例 如 在 教 寓 言《 一路 花香 》 时, 我 发 现孩 子们 特别 喜欢 寓 言 故 事 , 在 总结 时 就 给他 们 推 荐 《 伊索寓言》 , 并 引 导 他 们 阅读 。 孩 子 们 特 别感 兴 趣, 有 的 甚至 一 口气 就 读 完 整本 《 伊索寓言》 , 还 积 极 地 向我 诉 说读寓言故事的感受。
故事哦 , 你们 想 知道 吗 ? ” 通 过 这 样 的 问题 , 孩 子 们 的 兴 趣 被 成 功激 发 , 他们会 在 预 习 时读 一 些 与 课 文 相 关 的 资 料 。 这 些 资料 的 阅读 既 能 让 他 们 熟 悉 课 文 内容 ,又 能 达 到 引导 他 们 进 行 课 外 阅读 的 目的 . 可 以说 一 举 多 得 。
3 . 师 生 共 阅 交 流
苏霍姆林 斯基说 : “ 成功的欢乐是 一种 巨大的情绪力量 , 它 可 以促 进 儿 童 好 好 学 习 的 愿 望 。请 你 注 意 无 论 如 何 不 要 使 这 种 内在 力 量 消 失 , 缺少这种力量 , 教 育 上 的 任 何 巧 妙 措 施 都 是无济于事的。” 对 于 孩 子 们 的课 外 阅读 , 我 不 仅 会 及 时地 给 予鼓励和表扬 . 还 会 开 展 一 系列 课 外 活动 . 让他们真正体验 到 成功的喜悦 , 也让家长 、 同学 对 他 们 的努 力 竖 起 大拇 指 。比如 , 课上 . 我会组织“ 读书摘录笔记展览会” 、 “ 读 书 经验 交 流 会 ” 等 活动 , 给 学 生 提供 施 展 才 能 的机 会 , 从 而 用 阅读 促 进 阅 读 , 激 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 阅读 内容 的 甄 选 课 外 阅 读 不 能 放 任 自流 ,我 们 要 帮 助 孩 子 们 甄 选 可 读 的 书 目, 让他们读一些积极向上的 、 正 面 的 内容 。当然 。 推 荐 阅读 书 目, 也要见机行 事 , 不 能直 接 把 书 目的 名 字 告 诉 给 学 生 , 这 样 会 引 起他 们 的 反感 .他 们 阅 读 的 兴 趣 会 因 老 师 的强 迫 而 受 到压制。 我 们 要 在 不 经 意 时推 荐 学 生 , 让 他们 不 知 不 觉 地 掉 人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书香最致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就意味着学习,就意味着受教育,读书是学校最基本的任务,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上课、听讲、做作业、考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自觉读书,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他们在读书中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文化人;让“读书融入他们的生命,滋养他们的人生”,成为他们生命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走向未来的基石。

我们钢都小学一直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通过好书共读活动,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使学生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让课外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一、创设读书环境,营造读书氛围(一)开放读书廊——随时停靠的港湾。

为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我校将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浓郁的文化氛围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让他们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

在学校的东南角的文化墙上,是等文化板块,学校的“读书长廊”,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

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让学生从小受到艺术熏陶。

力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

(二)学校图书室——自由翱翔的海洋。

优化图书室管理,全天候开放图书室,让图书室成为学生阅读建设的“重镇”。

我们学校图书馆的面积约有300平方米,分为藏书室,资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区,电子阅览区等几个部分。

学校成立近50年,一直致力于对图书馆的投入与建设,并被评为辽宁省中小学图书馆示范校。

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享受学习的成就乐趣(优秀篇)

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享受学习的成就乐趣(优秀篇)

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享受学习的成就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享受学习的成就乐趣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

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

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得快,在记亿中保持得长久丽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得就完全不同。

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虽然到后来(这是很常见的事),正是后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在智力发展上,比最初学习较好的那个学生取得了大得多的成就。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干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深受启发,感触颇多。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道路。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这让我深刻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我们往往追求高分,却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实践能力的锻炼。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指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能。

教育者应当善于发现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将所有学生都塑造成一个模式。

这使我想起在我们的教育中,常常会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成绩不好就被认为是“差生”。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是多么片面和不公平。

有的学生可能在学术方面表现不佳,但在艺术、体育或者社交方面却有着出色的才能。

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书中还提到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他倡导学校和家庭都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反思我们的现实情况,很多学生沉迷于电子设备和网络游戏,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新爱上阅读,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教学方法上,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提倡通过实践、观察、思考等方式来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而不是一味地讲解,让学生机械地记忆。

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关注教师的素养。

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书香最致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就意味着学习,就意味着受教育,读书是学校最基本的任务,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上课、听讲、做作业、考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自觉读书,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他们在读书中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文化人;让“读书融入他们的生命,滋养他们的人生”,成为他们生命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走向未来的基石。

我们钢都小学一直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通过好书共读活动,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使学生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让课外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一、创设读书环境,营造读书氛围(一)开放读书廊——随时停靠的港湾。

为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我校将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浓郁的文化氛围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让他们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在学校的东南角的文化墙上,是等文化板块,学校的“读书长廊”,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

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让学生从小受到艺术熏陶。

力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二)学校图书室——自由翱翔的海洋。

优化图书室管理,全天候开放图书室,让图书室成为学生阅读建设的“重镇”.我们学校图书馆的面积约有300平方米,分为藏书室,资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区,电子阅览区等几个部分。

学校成立近50年,一直致力于对图书馆的投入与建设,并被评为辽宁省中小学图书馆示范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让读书成为孩子最强烈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对国人而言,他尤其不陌生。

他的主要著作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等。

让我们一起穿越“对话”苏霍姆林斯基,听他说说,应该如何教孩子阅读。

书是学校集体精神生活的丰富源泉
问: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我是一位七年级的班主任,因为我们每周有两节的课外阅读课,其他学科老师想借用我这两节课,给学生们增加一些时间做习题以提高考试成绩,我认为值得鼓励,于是就把阅读课让给了这些老师。

为什么学生非但不领情,还强烈抗议呢?
苏霍姆林斯基:我觉得他们抗议得对,你们为什么要随便占用学生的阅读课呢?我认为作为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所以你们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

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

反观当下,你们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

书是学校集体精神生活的丰富源泉,假如书籍没有成为学生获取精神财富的源泉,那么他的心灵中也不会产生其他的精神需求,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

一所学校每年都要购置相当数量的图书,我本人就有藏书两万多册,教师和学生也都应该以读书、藏书为乐。

课外阅读是思想之舟远航的帆
问:学生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看课外书上,那么他们的成绩能好得了吗?
苏霍姆林斯基:阅读不会影响成绩,相反它还能促进学习。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主张每教一个新概念都要有相应的课外阅读与之配合。

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的兴趣,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和发展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

我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许多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

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因此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学生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我强烈呼吁:对于所谓的学困生,不要靠补课,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
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相信阅读的教育力量
问:我班上有些学生挺聪明,但就是缺乏学习上的动力,茫然没有方向,阅读会对他们有一定的作用吗?
苏霍姆林斯基:那当然啦,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不容忽视。

你看,现在社会上青少年不良的现象:抽烟、酗酒、斗殴、网游等,太常见了,产生这些东西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在上学时代里,他们的智力兴趣就很狭窄和空虚。

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年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

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

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

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而且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精神振奋和受到鼓舞的情绪越强烈,就会有越多的知识进□们的意识。

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就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

当然,你的周围有一个书籍的海洋,应该教会学生们严格地挑选阅读的书籍和杂志。

我可以给你一个建议:英雄人物的传记是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

要让每个学生心里都有自己喜爱的书,而且对这些书要反复地读。

学校不能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变成沙漠,要让阅读成为培养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读书的经典语录
1.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2.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3.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4.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

5.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

6.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7.由读书引起的精神振奋的状态,是一个强大的杠杆,借助它能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