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战争与生活
分裂、干涉与入侵:浅论1494—1515年的意大利战争

意大利战争是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这场战争由意大利各国的内部纠纷发展为法国、西班牙等列强对意大利的入侵,接踵而至的外来干涉最终摧毁了意大利的独立地位。
本文即试图对意大利战争在1494——1515年阶段中的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以研究意大利各国究竟是如何因为这场战争而衰落的。
作为一个并非缺乏研究价值的历史事件,意大利战争似乎显得鲜为人知。
这或许是因为其前有规模庞大的英法百年战争,其后则有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双雄争霸,加之正好发生在文艺复兴与发现新大陆的大背景下,而战争中的一些行为又或多或少地带有中世纪色彩,所以被淹没在了后中世纪时代种种大事中也不足为奇。
然而,要想了解文艺复兴、了解意大利的衰落、教皇国的兴起、法国的被遏制与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的扩张,就必须了解这场看似不起眼的战争。
一、分裂的巨人:意大利各主要国家概况15世纪末的意大利各国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视为财富与文明的代名词。
自从1454年洛迪和约签定以来,意大利各国算是进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
贵族、商人和市民利用相对和平的局面享受着当时西欧最先进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用源源不断的商业收入将他们的城邦变成文艺复兴的重要据点。
整个欧洲都用贪婪的眼光注视着这里,而这个地区却是四分五裂的:在15世纪上半叶的混战中脱颖而出的五个强国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教皇国和那不勒斯共同构成了当时的意大利。
从亚平宁半岛由北向南,首先要提到的是米兰。
这个位于伦巴第平原的国家一向以富庶和位置险要著称,而距离法国也最近。
15世纪初,统治这里的维斯康蒂家族以一种纯粹的王朝君主专制作风不断向为扩张。
1450年,当雇佣兵队长弗兰切斯科•斯福尔扎被民众拥戴为米兰公爵以后,在斯福尔扎家族的军事保护下,米兰继续走向繁荣。
1480年,洛多维科•斯福尔扎架空了他的侄子,自己掌握实权继续推行以往的政策直到1494年。
威尼斯共和国位于米兰公国东边。
与米兰相似,共和国在15世纪初也经历了一个扩张时期,领土从亚得里亚海岸一直延伸到内地,而海外领地则拓展到了达尔马提亚和塞浦路斯。
战争和平作文范文

一、引言自古以来,战争和平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两个永恒主题。
战争可以带来荣耀和胜利,但同样也带来了无数的痛苦和灾难。
而和平则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本文将深入探讨战争和平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分析战争和平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如何促进和平的发展。
二、战争的影响1.距离家乡远的战争,会使受灾者失去亲朋好友,社会地位,财产等等。
2.在战争中,人们痛苦不断,可能会失去生命或是遭受到暴力罪行。
3.战争还会破坏民间文化和历史遗迹等。
三、和平的意义和平是指人与人或者国家间缺乏极端冲突的状态,既可以指没有战争,也可以指没有暴力、压迫、恐惧等。
和平可以带来:1.心灵上的Peace,在我们内心深处,没有不必要的争执或纷争。
2.适应环境的安全感。
每个人或国家都可以专心忙着创造,工作和生活。
3.维护人权和民主: 无战争的国家通常可以为人民提供更高的生活水平,充足的学校教育资源和更多的个人自由。
四、战争和平之间的联系战争和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和平环境的稳定和相互的尊重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但当这个基础受到威胁时,战争可能随时出现。
只有通过相互信任、尊重和合作,才能保持真正的和平,从而避免战争的发生。
此外,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战争和和平之间的联系。
政治稳定和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和平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是和平的基础,文化上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可以消除误解和增强合作的信任。
五、如何促进和平的发展1.鼓励国际合作和交流,减少误解和冲突。
2.保护人权和尊重民族文化。
3.加强信任和合作关系,尤其是在敏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上。
4.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减少贫穷和不平等。
5.加强国际法制和国际组织,维持秩序和稳定。
六、结论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都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而真正的和平,并不是完全没有矛盾的存在,而是在不断的协商、解决和缓解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努力,才能够创建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关于战争读后感

关于战争读后感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战争不断地发生,给人类
社会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关于战争的书籍也是数不胜数,其中有很多让人深思的作品。
阅读这些关于战争的书籍,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极端的手段,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一种
方式。
然而,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在《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中,作者列夫·托尔斯泰通过描绘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俄罗斯社会,展现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在战争中,人们失去了亲人、财产,整个社会陷入了混乱和瓦解。
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
托尔斯泰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和伤害。
另一部让我深受触动的战争题材作品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部小说虽然没
有直接描写战争,但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故事,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盖茨比是一位经历过一战的老兵,战争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使他在战后的社会中变得孤独和迷茫。
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却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这部小说通过盖茨比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摧残和扭曲。
通过阅读这些关于战争的作品,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和伤害。
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摧残和扭曲。
在面对战争时,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平,努力维护和平。
只有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人类社会能够远离战争,迎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浅论经济战争及其战略战术

浅论经济战争及其战略战术引言经济战争是指各国之间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自身经济利益的争夺。
它是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战略手段。
经济战争的战略战术的运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经济战争的概念、特点,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经济战争的概念经济战争是一种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国家经济利益的争夺。
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战争形态,也是在国际大国之间争夺经济地盘和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经济战争主要通过经济竞争、制裁、贸易战等方式实现。
不同国家在经济战争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实力。
二、经济战争的特点1.无血缘关系:经济战争相对于传统战争而言,其冲突主体之间通常不存在明显的血缘关系。
各国之间以国家利益和经济地位为导向,利用经济手段进行争夺。
2.非传统战争形态:经济战争不同于传统的大规模武力对抗,它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战略手段来实现利益的争夺。
在经济战争中,软实力和经济实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多元化方式:经济战争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例如制裁、贸易战、经济竞争等。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和利益诉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和战术。
4.长期性和系统性:经济战争往往是一场持久而系统的战争,需要长期的战略布局和持续的执行。
各国之间的经济战争在经济领域既有竞争又有合作,需要辩证处理。
三、经济战争的战略战术经济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各国在经济战争中为了实现自身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方式。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战略战术。
1.贸易战:贸易战是经济战争中常见的战略手段,通过限制对方商品的进口或提高关税来打击对方的经济实力。
贸易战对于参与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施贸易战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判。
2.制裁:制裁是经济战争中的一种常见手段,通过封锁对方的经济来源或打压对方的经济利益来达到自身战略目标。
制裁可以包括冻结资产、限制贸易等多种方式。
本科毕业论文--浅论托尔斯泰的博爱思想

浅论托尔斯泰的博爱思想摘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是在不倦的精神探索中度过的。
他的思想在一生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优秀的贵族青年转变成了宗法制农民的思想代表。
尽管他的思想在不断地变化,但贯穿始终的却是他所宣扬的博爱思想。
一方面,他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暴露财富的增加和文明的成就同工人群众的贫穷、野蛮和痛苦的加剧之间极其深刻的矛盾;另一方面,他又为贵族、为自己寻找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狂信地鼓吹“勿以暴力抗恶”,用博爱去拯救心灵。
关键词:托尔斯泰思想宗教博爱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0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在不倦的精神探索中度过的。
他的思想在一生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他在开始进行文学活动的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个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优秀的贵族青年。
而在晚年,他却转变成了宗法制农民的思想代表。
他以自己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观,以“天才艺术家特有的力量”,观察和描述了他那个充满变革的伟大时代,创造出了“竟趁给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大步”的一系列不朽的杰作。
尽管他的思想在不断地变化,但贯穿始终的却是他所宣扬的博爱思想。
本文就试图从托尔斯泰思想形成的因素及他的部分代表作对他的博爱思想进行分析。
一托尔斯泰的思想和艺术是时代的产物。
在托尔斯泰生活的年代里,俄国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完成农民资产阶级革命。
在这个社会舞台上,矛盾的双方,主要是劳动人民和贵族地主。
托尔斯泰作为地主阶级而处在这个矛盾中。
他精神探索和艺术活动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要解决地主和农民的矛盾;他精神变化、思想转变的实质,就是从矛盾的一个方面转到矛盾的另一个方面,即从地主的方面转到农民的方面;他精神活动和艺术创作中的矛盾,就是既无情地暴露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暴露地主阶级的罪恶,又竭力鼓吹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基督教的博爱、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抵挡邪恶。
浅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浅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参阅书目《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美)易社强著前言本学期我有幸选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唐小兵老师的“回忆录,口述史与20世纪中国”的课程,受益匪浅,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研究20世纪的历史,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从38年到46年,历经了抗战的峥嵘岁月,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历史的过往,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就悄然离去。
联大的教师们早已幻化成我们心中的影像·····这本书回忆了当时的大学校园生活,而又从大学生活中折射出了民国时代的民族斗争和政治斗争,这是本书的特点所在,而又从艰苦的抗战与政治斗争中刻画了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翻开这本书时,且听作者娓娓道来。
第一章希望的岁月38年的昆明,尽管离前线还比较远,但也依旧能够闻得出些许硝烟的味道。
本书第十三章也详细介绍了日本尚未封锁昆明与外界的主要通道的时候,联大师生基本上都能坚持工作与学习,并且有丰富的课余生活。
对此,我不想抄录,只是想说在这抗战初期,大学的课余生活也离不开政治斗争,毕竟大学的校园也为各种政治意识形态提供了生存空间,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也无所谓三民主义青年团还是群社,双方都想拉拢和更多的人来支持自己一方的斗争,校园中三清团与群社的斗争,也好比是全国国共两党之争的缩影。
并且,从书上的剧场政治斗争中,我们便能发现,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而这也将在全国的政治角斗场上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当然,联大教授中不乏有一些优秀的人才包括《今日评论》的主编钱端升曾向政府告诫:只有提高政治和经济效率,减少审查,消除宗派主义,才能更有效地抵抗敌人的侵略。
他们无论是从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还是西化与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矛盾,都给出了自己的定论。
这也是《今日评论》成为思想独立,自由表达,容忍异议的显著典范,而这些也正是联大的精神基础。
尽管抗日的烽火已笼罩全国,但联大的师生们也依旧满怀憧憬,中国必定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浅论音乐与社会生活

浅论音乐与社会生活人类在社会、生产和自然斗争中创造了音乐,这就决定了音乐从它的起源时期,就必然与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反映和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状态以及经济状况。
在人类的远古音乐创作中,音乐的这一特性就得到了明确的反映。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劳动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就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真实、形象地再现了他们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
在《周易中孚六二》中,则较为全面、生动地再现了一场战争取得胜利后的人们的情绪:“得敌。
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打了胜仗后,有的人仍然余勇不减继续擂鼓示勇,有的则在坐卧休息,还有的因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而悲伤地哭泣,另有一些人则在引吭高歌,欢庆胜利。
先民们仅仅用10个字配以顿挫的音节就描绘出了一个真实、感人的场面。
音乐不仅记录和反映生活,它的一个更重要的社会功能还在于它对生活的干预,甚至改变生活。
音乐对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影响,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并列为“礼乐刑政”四大“治道”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统治者就认识到,“声音之道与政通”。
上古的帝王到天下巡视,会专门去听各地的民歌,并在政府设有专门的机构,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民歌。
如汉代的“乐府”、唐代的“大乐署”、宋代的“太乐局”等,统治者将民间歌谣收集起来,以为政佐。
如果听到的全是哀怨的曲子,就说明歌谣产生和流行之地,在行政上出现了问题,百姓有悲苦怨恨;如果百姓唱的歌都十分愉悦、幸福,就说明此地政通人和;如果发现有内容纯正、对人身心道德修养有益的曲子,则记录下带到朝廷演奏以利于引导和在百姓中推广。
所以,《吕览适音》说:“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知其主矣”。
音乐的社会功用是音乐艺术经过对社会的真实反映而突现出来的,音乐不仅反映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全貌,使统治者得以观民情,知得失,并反作用于社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品行和道德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使人民群众向往真、善、美,从而起到稳定社会和推动社会向积极方面进步的作用。
谈战争作文范文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一幕。
它可以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民生,死亡的惨烈场面也令人难以忍受。
在战争发生的时候,各国政治家都会不遗余力的为自己的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而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战争。
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战争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且无论是哪一个国家,都有可能面临失败的命运。
战争会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无尽的痛苦。
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上军费、装备制造和运输等大量的开支,这些都会给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
战争还会使资本家在资本市场中失去信心,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在历史上,显然可以看到,战争会使原本充满生机的经济环境瞬间从繁荣变成困窘,甚至最终陷入萧条的境地。
战争还会导致大量无辜人民丧失生命,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战争和平常时不同,它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场生死搏斗。
参战的人们不是运动员,而是必须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国家的英雄。
无论是作为士兵,还是做为普通百姓,谁都不可能确保自己可以幸免于难。
而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甚至不能够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他们不应该成为战争中的牺牲品。
战争还会削弱参战国家的民主制度,为极权主义埋下种子。
当一个国家面临战争时,国家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紧急措施,以保护国家安全。
这些措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民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个人自由和平等权利。
如果这些权利仍然保留,可能会给战争增加许多阻力,阻碍政府在战争中的进步和成功。
但是,如果这种权利被削弱并逐渐减少,极权主义思想就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战争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夸耀或评价的东西。
我们应该记住,我们过去遭受的历史不应该让我们记靠近战争,将会面临怎样的破坏和痛苦。
唯有通过和平与谅解来解决国际和国内的问题,我们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幸福。
战争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现象,它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面对战争,我们应该对其保持警惕,采取非暴力、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才能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进步,人类的和谐与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摘要:在科技的助力下,军事武器如虎添翼,无论是造价、杀伤力都大幅提高。
一场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情况影响也无比巨大,当战争一开始最先受伤的总是人民。
本文将主要从20世纪以来发生的典型战争开始,浅析战争对人口因素、经济的影响,进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人民生活、人口、经济、和平
古往今来,战争恶魔总伴随人类发展,人类的发展史更像是一部血泪史。
至今,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军事科技同样也飞速发展,人们虽然在竭力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着,但战争的阴霾从未消失。
仅仅在20世纪,人类爆发的具有重大影响力战争就有如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年朝鲜战争、1965年美越战争、1948年中东战争(随后总共三次中东战争)、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1980年两伊战争、1990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
这些战争大部分都是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科技,也造成了最毁灭的结局,无论是战争的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应让我们重视的是战争打破了参战国人们平静的生活,让无辜的人们陷入了战争的泥沼,人们的的生活由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战争对人口相关因素的影响
战争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士兵和平民伤亡超过3500万。
其中大约1500万死,2000万人受伤,整个伤亡人数包括10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大约三分之二的士兵直接死于战争中的军事冲突,这一发展是由于军事装备杀伤力的提升和医疗条件改善两方面引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
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3千1百零8人。
美军伤亡约14万人次。
其中死亡美军36,570人,负伤10万余人次,扣除多次负伤后的负伤人数不详。
越南战争,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209人,受伤304000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就以上几场战争来说,伤亡人数之大,让人触目惊心。
在这些每一个在战争中失去的生命的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
这些无数失去的生命本该是建设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失去,还对活下来的人们造成了痛苦。
就以苏联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一片废墟。
各种医疗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负伤的军人和普通群众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各种各样传染病得不到控制,任其蔓延。
战争严重破坏了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犯病率上升,死亡率提高。
战争使正值生育年龄的男女身体健康严重受到损害,出生率降低。
还由于战争让男性壮年都奔赴战场,导致后方妇女成为生产的主力军,繁重的劳动超出了她们承担的限度,再加上食品匮乏,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妇女不孕或难孕。
从战争中活下来的士兵常常处于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的状态,还有些成为残疾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加重了社会的负担。
战时由于生活条件恶化,战争对儿童的健康和
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孩子可都是社会的未来。
不仅如此,战争还造成性别的失衡。
男性人口的减少,破坏了苏联人口性别的比例关系。
战争还造成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
这些人口问题成为后来制约苏联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战争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20世纪以后的战争中大量使用了拥有当时高科技技术的战争机器。
这些军事武器之所以拥有更高的精度、杀伤力,和它们高昂的研制费用和造价是密不可分的。
不仅武器昂贵,其他军事开销也同样惊人。
这些高昂的军费加重了参战国人民的负担,使他们的生活不得不多承担一部分的压力。
最突出的表现在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
当时,美军的军事武器是现代战争武器的标杆,这些武器不仅仅结合了各种高科技,还以高昂的费用出名。
美军的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平均价格为120万美元;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飞机价值1500万美元;一架F-16喷气式战斗机价值1600万美元;一辆布雷德尼战车价值140万美元;一辆普通美军坦克就价值350万美元、、、、、、
以上武器也仅仅只是美军武器库中的凤毛麟角。
据当时战地记者报道,在战争进行的一周时间里,美英联军的损失如下:共发射600枚巡航导弹,费用7.2亿美元;损失8架战斗机,费用1.3亿美元;损失4架直升机,费用0.6亿美元;损失坦克30辆,费用1.1亿美元;装甲车55辆损失,费用0.8亿美元、、、、、、
除了武器硬件的损失,还有士兵的死亡,据统计至少有150人在参战一周中丧命,抚恤金就达到0.15亿美元。
还有统计,若美军一个装甲师全速推进,平均每天消耗:弹药5000吨,淡水2000吨,口粮8万份,油料60万加仑。
若20万大军按兵不动一个月,正常消耗和维持费用50亿美元,美国部队和武器来回运输费用超过230亿美元。
当时专家认为,巨额的战争消费将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如果战争拖上3个月,那么美国经济就会遇上更大的麻烦。
由此可见,仅仅是巨额战争费用让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也会捉襟见肘。
如果再加上战争导致的其他经济问题如:战争导致伊拉克进口汽车的数量下降,而这些进口的汽车很大部分是美国制造的、、、、、、
而受到战争摧残的伊拉克人民更是苦不堪言。
战前的伊拉克,和其它海湾国家一样,虽然国内有着各种矛盾,但依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一个富饶繁荣的国家,但战争中的伊拉克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人们不得不在日夜的轰炸与恐惧中从新开始新的,艰苦的生活。
战争开始就意味着消耗资源,倘若我们做个假设,若果世界能长久和平,各国的军费开支大幅减少。
将这些减少的军费用于世界和平建设,世界又会是何等的繁荣。
据报道,1999年,全球军费开支高达7800亿美元,约占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6%。
而且到现在军费仍呈递增趋势,还有些国家的军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
这些巨额的开支不仅不能带来正真的世界和平,反而用于各种大威力武器的研制,使得世界充满战争危机,各种军备竞赛更是让世界像一个火药桶。
而最受伤害的就是普通民众,他们不仅仅要负担巨额军费导致的高税赋,还要为自己人身安全殚精竭虑。
正如上面假设的一样,如果这些军费用于和平建设,一辆坦克的费用就可以建一座学校;一架飞机的费用就可以建一家设备齐全的医院;几百枚导弹的价值就可以将贫
困山区改造成为现代都市;没有士兵死亡,则将抚恤金用于人民的社区建设。
若果是这样,贫困、饥饿、恐怖袭击等又怎会频繁出现呢?
总而言之,战争作为一种毁灭的形式存在,没有完全的胜利者,仅仅从战争对人口、经济的影响就可以看出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的我们,对于战争也必须持谨慎态度,并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铸剑为犁、刀枪入库、士兵解甲归田,共建幸福生活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希望。
参考文献
《伟大卫国战争中的人口损失》俄
《兵器知识》杂志
《人民日报》
注:文中一些具体数据来自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