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部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部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探究资料汇编师宗县高良壮苗瑶族乡中心学校:郑清友2020年6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机械名称工作部分带来的方便剪刀刀刃容易剪切东西筷子筷尖夹起食物削笔刀刀刃快速削铅笔门门活页轻松开关探究发现:简单机械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二、在工作时,如果没有下面这些机械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机械的名称所作的事情产生的后果起钉锤撬起钉子省力开瓶器打开瓶子省力菜刀切菜方便筷子夹菜方便压舌板检查口腔、咽喉方便2、怎样移动重物一、下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属于省力杠杆的是(),属于等臂杠杆的是()。

二、.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1、完成上表中空缺的数据。

2、从上表中,你能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是怎样的?(离支点越近,用的钩码越多;离支点越远,用的钩码越少)或。

(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画出生活中用到杠杆的事列并标出杠杆的三要素。

(1)(2)3、斜坡的启示一、实验名称测量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黄科、小车、光滑的木板、钩码实验过程:1.组装器材。

2.通过测力计将放有钧码的小车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3.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依次斜搭准备好的三块光滑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动放有钩码的小车,分别记录小车被抬高的高度,移动的距离及用力多少。

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并且在斜面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坡度越小越省力。

二、大家一定见过用木板斜搭在台阶上就很容易把摩托车推上去的画面吧!木板真神奇呀!斜面是如何省力的?让我们设计实验来研究一下吧!【研究问题】斜面的坡度大小、长度对小车拉力有怎样的影响?【准备材料】弹簧秤、小车(钩码)、斜面(长度分别为30cm、40cm、50cm、60cm)、量角器【研究假设】假设一:斜面角度的大小与所需力量有关系。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7蝙蝠和雷达知识点梳理及经典考题练习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7蝙蝠和雷达知识点梳理及经典考题练习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7.蝙蝠和雷达知识点梳理1.蝙蝠在漆黑的夜晚能够避开各种障碍物,自如地飞行和捕食。

为了探索其中的奥秘,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方法及过程(2)由以上小实验可以看出,蝙蝠在夜晚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巴和耳朵。

2.蝙蝠一边飞行一边用嘴巴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小虫后返回,被蝙蝠的耳朵接收,这样的探路方式叫回声定位。

3.雷达是模仿蝙蝠探路的原理工作的。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后就会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

无线电波不受天气等条件的影响,所以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地形测绘、气象观测、航行保障等领域。

4.潜水艇的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进行海底探测定位、导航行等。

5.B超诊断仪通过发射超声波,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经典考题练习一、判断题1.蝙蝠的眼睛视力非常好,所以可以在漆黑的夜里自如地飞行和捕食。

( × )2.B超诊断仪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无线电波来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 × ) 解析:B超诊断仪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来探测人体内部,超声波是声波,不是无线电波。

二、选择题1.蝙蝠探路的方式叫( B )。

A.回光返照B.回声定位C.荡气回肠2.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应用回声定位的启示,发明了( A )。

A.雷达B.直升机C.无人机3.下列应用了回声定位原理的器械是( C )。

A.显微镜B.电脑C. B超诊断仪4.对蝙蝠的夜间飞行和捕食不起主要作用的是( B )。

A.嘴巴B.眼睛C.耳朵5.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C )。

A.萌小牛同学认为:蝙蝠利用嘴巴发出超声波,利用耳朵接收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从而进行探路B.小科同学认为: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探路方式的模仿,发明了雷达、声呐等,这是仿生学的应用C.小明同学认为:潜水艇能够在水底安全航行,是因为开了灯,驾驶员能够看清楚路线解析:潜水艇上装了声呐系统,通过发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来探测海底地形、定位、导航行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经典实验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经典实验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经典实验题实验一:水的沸点材料:- 烧杯- 水- 温度计- 火源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

3. 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

4. 观察温度计的指示,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实验二:物体的浮力材料:-- 水- 物体(例如小玩具、果实等)- 弹簧瓶塞步骤:1. 在中倒入适量的水。

2. 将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它的行为。

3. 将弹簧瓶塞固定在物体上,并再次将它放入水中。

4.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是否有所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三:磁铁的吸引力材料:- 磁铁- 各种物体(例如纸夹、小石子、木片等)步骤:1. 将磁铁放在桌子上。

2. 将不同的物体分别靠近磁铁。

3. 观察物体与磁铁之间的吸引力,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四:光的传播材料:- 手电筒- 白纸步骤:1. 关掉房间的灯。

2. 将手电筒打开,将光线照射到白纸上。

3. 观察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五:植物的生长条件材料:- 花盆- 肥料- 植物种子步骤:1. 在花盆中放入适量的土壤。

2. 播种适量的植物种子。

3. 给植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肥料。

5. 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六:声音的传播材料:- 铃铛- 绳子步骤:1. 将铃铛系在一根绳子的一端。

2. 拉紧绳子,让铃铛悬挂在空中。

3. 用手轻轻拉动绳子,产生声音。

4. 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七:电路的通断材料:- 电池- 电线- 电灯泡步骤:1. 将电池的两端分别用电线连接到电灯泡上。

2. 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

3. 分别拔下一根、两根甚至全部电线的连接,并观察电灯泡的反应。

4. 记录电路的通断情况和观察结果。

实验八:水的凝固材料:- 玻璃杯- 水- 冰箱步骤:1. 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 将玻璃杯放入冰箱内。

3. 观察水在冰箱中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九:空气的压力材料:- 空塑料瓶- 水步骤:1. 在空塑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水。

苏教版五下科学实验汇总

苏教版五下科学实验汇总
分组选做
第五单元
昼夜与四季
第一课
76
昼夜成因
地图、世界时区地图
演示
第二课
78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音像资料或图片
分组
第三课
79
阳光直射、斜射与温度的变化
白炽灯、温度计
分组
80
阳光直射、斜射与光的强弱
手电筒、地球仪
分组
81
四季成因
音像资料或图片
分组
82
极昼成因
手电筒、地球仪
分组
第四课
83
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音像资料或图片
分组
自由研究
84
机械实验盒
分组
39
动滑轮的作用
机械实验盒(或动滑轮、钩码、细线)、测力计、铁架台
分组
40
滑轮组的作用(1)
机械实验盒(或动滑轮、定滑轮、钩码、细线)测力计、铁架台
分组
41
滑轮组的作用(2)
两根长木棍、尼龙绳
选做
第三课
42
轮轴的作用
机械实验盒(或大轮、轴、钩码、细线)测力计、铁架台
分组
43
拧螺丝
木块、起子、扳手、螺丝
人体的司令部
第一课
69
观察大脑模型
大脑解剖模型、挂图
演示
70
记忆力测试
材料自备(各种小物品)
分组
第二课
71
测试皮肤的敏感性
材料自备
分组选做
72
测试大脑的反应速度
材料自备
分组选做
73
测试身体各部位反应快慢
材料自备
分组选做
第三课
74
巴甫洛夫的狗
图片或音像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探究实验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探究实验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探究实验题科学探究实验题一: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完成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但是,植物的生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植物的生长需求。

材料:种子、花盆、土壤、水、阳光实验步骤:1. 准备好花盆和土壤,在花盆中加入适量的土壤。

2. 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

3. 将花盆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阳光充足的窗台、通风的室外等等。

4. 每天给植物浇水,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5. 记录下每天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结果:1. 在阳光充足、适度通风的环境下,观察到植物的茎、叶子生长茂盛,叶片绿色鲜艳。

2. 在缺乏阳光的环境下,植物的茎变得细弱,叶片颜色变淡,生长速度明显变慢。

3. 在缺水的情况下,植物的叶片逐渐干枯,生长停滞。

4. 在适度通风的环境下,植物的茎、叶子生长正常,叶色鲜艳。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获得能量进行生长和发育。

2. 适度通风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缺水会导致植物叶片干枯,生长受限。

科学探究实验题二:物体的重量与重力的关系我们知道,地球对物体有引力,这使得物体在地表附近落地。

本实验将通过探究物体重量与重力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引力对物体的影响。

材料:弹簧秤、不同重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 准备好弹簧秤和不同重量的物体。

2. 将物体一个一个地挂在弹簧秤上,并记录下物体的重量。

3. 观察弹簧秤的显示数值,并分析数值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1. 不同重量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秤的显示数值也不同。

2. 较重的物体会使弹簧秤的显示数值增加,而较轻的物体则使显示数值减少。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的重量是一个科学概念,用于描述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2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2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五年级科学下册2.微小的生命体(苏教版)基础知识梳理实验: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实验步骤:①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②把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树叶、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进一把土。

③把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边。

三周后,用放大镜观察水里的变化。

④在老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什么。

●实验结果:①放大镜的观察结果:水面上出现霉点,水看起来很浑浊,水中有一些水草、小虫子、泡沫等。

②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167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井水、雨水、污水等,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3.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1)草履虫、变形虫、水蚤、钓钟虫、轮虫、鼓藻等都是原生生物。

(2)细菌形状多样,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①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蚊虫叮咬等在人体间传播疾病。

②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4)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木耳,都属于真菌。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

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

5.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把它们归为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

猴头菇灵芝银耳常考题型背记判断题1.微生物一般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9《昼夜交替》练习(含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9《昼夜交替》练习(含答案)

3.9《昼夜交替》练习一、填空题1、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______提出了“日心说”。

2、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______。

3、地球绕着地轴自转一周月______小时。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面上漂浮的物体最终都会漂向岸边是地球自转结果。

()2、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

()3、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年。

()4、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傍晚。

()5、法国旭日东升,美国已夕阳西下。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引起的。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地球自转和公转2、和中国一样处于白天的国家是()A.印度B.巴西C.加拿大3、属于“日心说”观点的是()A.太阳绕着地球转B.地球绕着太阳转C.三足金乌出来为白天,休息时为夜晚4、根据太阳东升西落推断地球的旋转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始终不动5、不能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是()A.南北半球植物自然缠绕方向B.水流旋涡现象C.四季交替四、连线题:把地球自转模拟实验中的相关内容连线。

坐在转椅上的人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逆时针旋转的转椅模拟的是周围物体站在一旁的同学模拟的是地球自转限制视野模拟的是地球上的人五、实验题:昼夜交替现象的研究小明和小希用地球仪、手电筒来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被称为()。

A.对比实验B.假设实验 C.替代实验D.模拟实验2、波兰天文学家()提出“日心说”。

A.托勒密 B.哥白尼 C.伽利略 D.阿基米德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

4.在地球仪上的南极用红点标记,地球仪转动好多圈红点始终能被太阳(手电筒)照到,此时南极______(“发生”或“不发生”)昼夜交替。

5、昼夜交替,周而复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哥白尼2、白天3、244、自西向东二、判断题1、√2、√3、✘4、✘5、√三、选择题1、B2、A3、B4、A5、C四、连线题坐在转椅上的人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逆时针旋转的转椅模拟的是周围物体站在一旁的同学模拟的是地球自转限制视野模拟的是地球上的人五、实验题1、D2、B3、自西向东4、不发生5、地球自转。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观察大拇指(附评分标准)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观察大拇指(附评分标准)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不同的工具观察大拇指。
(1)用肉眼观察大拇指,告诉评委自己的发现。
(2)用放大镜观察大拇指,告诉评委自己的发现。
(3)用手持简易显微镜观察大拇指,告诉评委自己的发现。
供选器材
一个放大镜、一个手持简易显微镜
观察大拇指——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用肉眼观察大拇指(1分)
用肉眼观察大拇指,说出自己的发现(1分)
用放大镜观察大拇指
(1分)
保持大拇指的位置不动,在大拇指和人眼之间移动放大镜,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或者也可以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动,移动大拇指,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描述自己的发现。(1分)
用手持简易显微镜观察大拇指(3分)
1.将显微镜的物镜紧贴大拇指(1分)
2.眼睛紧贴显微镜的观察孔(1分)
3.慢慢调节旋钮,直至图像清晰,描述自己的发现(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
(一)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实验猜想: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测力计测得勾码的力为1N,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细绳穿过定滑轮吊住勾码,用测力计测得细绳上的力为1N,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二)探究动滑轮的作用
实验材料:动滑轮、细绳、勾码、测力计。

实验过程:1、固定细绳的一头,中间穿过挂了勾码的滑轮,另一头用测力计勾住,测得力为0.5N,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垂直测的勾码的力为1N,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实验仪器:支架,平衡尺,勾码
实验过程:
(1)某同学在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的右端翘起,他可以调节右端的螺母,使它向右移动,或者调节左端的螺母,使它右移动(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

(2)操作时,左10厘米的地方勾上10克的钩码,右边5厘米的地方需要勾上20克的钩码才能保持平衡。

3实验结论:
力臂越长,需要的力越小,也就越省力。

力臂越短,需要的力量就越大,越费力。

(四)实验名称: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器材准备:小车、木板、弹簧测力计、书本若干等
实验步骤:
1.提出假设: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2.进行猜想: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设计实验;
(1)保持不变的小车的重力、斜面的粗糙程度
(2)改变的量有:斜面的坡度
4.进行实验:
(1)第一次斜面下垫3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第二次斜面下垫上6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

(3)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五)轮轴是否省力?
实验材料:轮轴,测力计,勾码
实验过程:(1)用测力计垂直测得两个勾码的力为1N;
(2)用测力计钩住轮拉动勾码,测得力为0.5N。

实验结论:轮轴能省一半的力
(六)动手制作搭建“瓜皮桥”。

制作材料:西瓜皮、刀子、纸巾、重物、
制作步骤:
(1)把西瓜(或其他瓜)纵向切成两半,再横向切开。

( 2)把瓜瓤吃掉,留下瓜皮(拱形),每块按4~5厘米宽切下。

(3)在每两个小块之间夹一片纸巾,然后摆成拱形。

(4)在“瓜皮桥”上加重物,试一试它的承受能力。

结论:经过切割、重新组装的拱形能够承受更大的力。

(七)研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
问题:把纸折成不同边的桶形,竖直放,比较它们的承受力会怎样?
猜想假设:圆筒形的承受力最强。

实验控制量
保持不变的量:纸的规格、每一个重物的大小
改变的量:纸折成的形状
实验材料:A4纸、胶棒、书本。

实验过程:(1)把不同的A4纸卷成不同的形状,有圆筒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粘住的边是一样宽的。

(2)在纸筒上大同样的书本,看看哪种纸筒的承重力最强。

实验结论:圆筒状的纸承受力最强。

(八)、小亮家里有些品种极好的胡萝卜,他想大量繁殖这种胡萝卜,可是找不到好的办法。

请帮他设计实验,实现他的想法。

实验名称:用植物的根繁殖后代。

实验材料:胡萝卜、小刀、盘子、水
实验方法:把胡萝卜的头部切下一段,浸在盘子里的水中;当长出小芽之后,用小刀切下带芽的小块,埋入土中。

(九)、春天到了,能不能利用茎来繁殖植物呢?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名称:用植物的茎繁殖后代。

实验材料:一棵菊花、剪刀、一盆土、水
实验方法:从一棵健康的菊花的主茎上剪下一根枝条,将它插入一盆松软的土中,并及时浇水。

(十)、实验探究各种矿物的性质。

实验材料:各种矿物、放大镜、钥匙、小刀、玻璃等。

实验过程:(1)颜色不同:把赤铁矿和石墨在纸上划一下,赤铁矿是棕红色的,石墨色的。

(2)透
明度不同:冰洲石和小晶是透明的,方解石和白云母是透明的,田黄石和闪锌石是半透明的,褐铁矿和磁铁矿是不透明的。

(3)光泽不同:黄铁矿像金属一样,石棉像丝绸一样,水晶像玻璃一样。

(4)硬度不同,分别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玻璃测试,发现矿物硬度不同。

(5)形状不同:石英八面六角形,萤石是六个面的立方体。

(十一)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实验名称: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实验材料:一盒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两块塑料垫板。

实验过程:1、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把它们搓成大小不同的圆球,堆在一起,它们分别表示岩石中的不同成分。

2、把橡皮泥放在两块塑料垫板之间,
不断加压。

3、观察不同压力下橡皮泥的状态,我们会发现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变形变扁了。

实验结论:当地球表面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往往会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十二)、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请你设计实验来探究?
我把眼睛闭起来,让同学用两支铅笔笔尖轻触我的身体不同部位,我发现有的地方可以感到两个笔尖,有的地方感觉只有一个笔尖,我发现神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为什么用两个笔尖轻触身体不同部位,体验到的笔尖个数不同?
因为分布在全身各处的神经是不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敏感;有些地方分布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模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