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PPT教学课件【完美版课件】
合集下载
《幽径悲剧》(ppt)课件

自知之明:指透彻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常跟“有、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藤萝的花朵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藤被砍后花朵仍绽放,给幽径增添美丽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
心无比悲痛之情。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无”连用)。 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微笑。
⑨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④美⑩被愚等氓毁闲灭,十视分可之悲,:发人当深思作。 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
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种天籁吧!
①花漠开史然 也:有无不声关音前心吗不?在例意的:样子历。 史上从来没有过;前所未有。
他所赠的好感我已经收藏了多年,早就增值了。
斛 (hú) 万斛 触 (chù) 接触
词语释义 ①漠然: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②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③凄清:形容凄凉冷清。 ④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⑤猬集:如刺猬的硬刺那样丛聚,比喻众多。 ⑥诛伐:讨伐。文中有“砍伐”的意思。 ⑦万斛:极言容量之多。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 五斗。 ⑧愚氓:愚民,愚昧之人。氓,民、百姓。
了作者对“愚氓”毁坏自然、毁灭生命的行径的痛恨。在
这里,作者
深感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的现象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呼吁社会群体强化爱美、护美的意识。
10.(上海中考,T23)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文中“十字架”比喻藤萝毁于愚氓之手对作者的博爱
之心所带来的巨大痛苦。作者“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 去”,表明他永远不能容忍愚氓灭美的悲剧,永不放弃揭 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也表现了一个倔强老人 矢志不移的决心。
正面描写:主要从视觉(“盘曲而上”“万绿丛中一 点红”)、嗅觉(“幽香”)、听觉(“嗡嗡的蜜蜂声”) 角度写了古藤萝的美。侧面烘托:①以“我”“根本分不 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衬托古藤萝的繁茂, 以“我”“顾而乐之”衬托古藤萝的迷人。②从命运方面 进行衬托,以其他藤萝被砍伐而仅存这一棵“成了燕园中 藤萝界的鲁殿灵光”,烘托这棵古藤萝的珍贵。
《幽径悲剧》ppt课件优秀课件

愚氓 世人
燕园中人
毁灭藤萝
争名于朝 争利于市
决不会注意 决不会关心 决不会伤心
对美 毁灭
对美 忽视 否定
这不 仅是 藤萝 的悲 剧,
更是时代悲剧、民族悲剧、人性悲剧
走进大师心灵深处
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身 为北大教授的季老却常常为一些 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 人?
2、“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样一个十字架,只有 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 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里 的“十字架”是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要背下去?
作者的感情 顾 而 乐 之 安 慰
留 恋
藤萝被毁后又是怎样的惨状?找出 描写的语言,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藤
形: 花朵--孤儿、吊死鬼
萝 声: 哭泣、哭泣、哭泣 之 情:(花)万分委屈、投诉无门 惨 情:(人) 极度痛苦、悲哀至极
惹起了万斛闲愁
作者的感情 痛苦
悲哀至极
催 藤萝 人 悲剧 泪
下
对比突出其悲
这里的十字架指的是“揭露悲剧、 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作者深感到社 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 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呼唤社会群体爱 美护美意识的提高,自己愿意承担起 呼唤人们重视美,保护美的责任,表 现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走进大师心灵深处
谴责愚氓灭美 关爱生命、敬畏生命 用实际行动爱美、护美
悲剧反思
请同学们想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是不是也 有类似的悲剧发生呢?(试举两例)
这里曾经一碧万顷 碧波荡漾……
而如今 湖水混浊,鱼儿死去……
这里曾经绿草如茵 牛儿满坡……
而如今 戈壁荒滩,枯木无语……
这里曾经林木遮天 生意盎然……
而如今 浓烟滚滚,满山荒芜……
幽径悲剧 (共25张PPT)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
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 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 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幽径之美,美在四时,美在湖山。
环境:一面……一面……
幽径四季 山上:春夏秋冬四时景物
赞 美
之美
之 情
湖中:绿叶接天.红荷映日; 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 于市,只能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 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五、探究悲剧的原因
藤萝被无情的毁掉了,作者伤心之极。 那么,更令作者伤心忧虑的是什么?
悲剧的制造者是谁,藤萝之美毁 灭的现实告诉我们什么?
人们的愚昧无知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 然环境逐渐毁灭。
幽径悲剧
季羡林
一生无数头衔,唯独喜欢“教授”这一称号。 一生精通英、德、印等多种语言,唯独热爱着祖国 的文字。 出生山东清平县,家境也十分清贫,唯独满腹诗书 之足。 就读清华,博得“四剑客”之一的美誉。 留学德国,二战的烽烟造就他成为东方语言大师。 回归祖国,执教北大。 文革间挨斗受批受尽凌辱,可从未放弃救世治学 之道。 十年磨一剑,译成了印度人都惧怕的《罗摩衍那》。 是他-------大力的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是他-------推动了东方文化的前进。
• 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 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 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感受藤萝之美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
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 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 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 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 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 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 在一团团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 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 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 我才清晰的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 之了。
《幽径悲剧》课件解读PPT精品课件

2021/3/1
10
幽径 美景 1—6
(1-2):幽径不可等闲视之
为
悲 春夏秋山上之美 剧
夏季湖中之美 蓄 (3-6): 幽径之美
势
冬天景象
美在“山上”、“湖中” 美在春夏秋冬
2021/3/1
11
划出描写藤萝之美的语段 和藤萝之悲的语段,再看看是 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2021/3/1
12
感受藤萝之美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2021/3/1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17
检测反馈
1、古朴美丽的藤萝 一夜之间就毁于愚氓之手, 让人欲哭无泪。在现实生 活中,类似“愚氓灭美” 的现象依然存在,你能举 例并谈谈你的感受吗?
2、请用你们的生花 妙笔拟一条公益广告词, 呼吁人们一起来关爱地球 上的动植物,共享美好生 活!
真善美 的化身
外 在 美
形: 盘曲而上 香:“蓦地”“扑鼻之香 声:“袭入耳内”的蜜蜂声 色:万绿丛中一点红
内 在
和:与大树和睦相处
美 善: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心
2021/3/1
13
幽径 美景
幽 径 藤萝 悲 之美 剧
藤萝 悲剧
2021/3/1
幽径的四季之美
形: 盘曲而上 色: “万绿丛中一点红” 声:“袭入耳内”的蜜蜂声 香: “蓦地闯入鼻官”
2021/3/1
23
谢谢大家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幽径悲剧》ppt课件

三、感受藤萝之悲(11-16)
读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 段,谈谈你的感受最深的语句。
四、感受藤萝之悲
读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 段,谈谈你的感受最深的语句。
五、感受作者之痛
燕园的这株藤萝,离我们家只有二三 十歩,就像我的邻居一样;它陪伴了我二 三十年,美丽着我来来回回的脚步,温暖 了我那颗受伤而孤独的心,它就像我的老 朋友一样。现在,这棵藤萝被无情的毁掉 了,我的心境如何? 请你找出作者感到痛心疾首的句子,来品 读一下。
幽径悲剧
季羡林
吊
死
鬼
一、初步感受悲剧
请同学们朗读文章,做好圈点批注 要求:1、划出能打动你的句子, 写出感受。 2、划出有疑问的句子。
一、初步感受悲剧
你认为课文描述的是什么样悲剧?
用一句话来概括出来。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 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
看。”
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
六、感受作者之痛
燕园的这株藤萝,离我们家只有二三 十歩,就像我的邻居一样;它陪伴了我二 三十年,美丽着我来来回回的脚步,温暖 了我那颗受伤而孤独的心,它就像我的老 朋友一样。现在,这棵藤萝被无情的毁掉 了,我的心境如何? 请你找出作者感到痛心疾首的句子,来品 读一下。
七、探究悲剧的原因
藤萝被无情的毁掉了,作者伤心之极。 那么,更令作者伤心忧虑的是什么?
平静和朴素,从容和慈爱,悲悯
与抚慰,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态度、生命态,成为我们的眼神和
表情,成为我们的手势和声音。希望
我们都能够用自己的爱心包裹这个世
界,互相体验爱与被爱的幸福。
性就越强烈。
二、感受幽径之美(1-6)
请同学快速阅读
课文,找出写幽径中
《幽径悲剧》PPT课件3 (共14张PPT)

悲剧就是美的毁灭
越是美的事物被毁灭越具悲 剧性。
合作探究,美点寻踪
幽径美 藤萝美 语言美
重点阅读1至6段,赏析幽径之美,划一 划,读一读,品一品描绘幽径之美的精 彩语句。 重点阅读7至10段,赏析藤萝之美,
划一划,读一读,品一品描绘 藤萝之美的精彩语句。
走进悲剧
幽径之美 古藤之美
层层铺垫
步步蓄势 一棵古藤之美
读故事,谈感受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赛场上, 激战正酣,突然,一只小鸟飞 入了赛场,被球击中落地而亡。 年青的网球手立刻停止比赛, 跪地捧起小鸟,流着泪为可怜 的小生命祷告。
进作者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 院务委员会主 席、中科院院 士、中国语言 学家、文学翻 译家,梵文、 巴利文专家。
一棵古藤的悲剧
感受悲剧
1 你知道悲剧的主角、见
证人、制造者分别是谁?
2 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读 一读,也可以谈谈你的感受。
思考悲剧
1 发现一下你的身边是否也有类 似的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2 发现一下你的身边是否有毁灭美的 愚氓,如果有,那么你想对他说些什 么。 3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为了人类与自 然的和谐,为了一切真、善、美, 我们应该怎么做?
潜心读文,自主学习
1读一读,用你喜欢的 方式 读课文。 2查一查,标出生 字词。 3想一想,本文主要写一个 什么悲剧。
挑战自我,展示风采
1读准红色字的字音
蜿蜒 懦者 潋滟 浩劫 惆怅 荆棘 悚然 愚氓 摇曳
攀附 虬干 诛伐
2 读一读,想一想每个部分写 什么,试一试给每个部分加个 小标题。
认识悲剧
写一写 以珍爱自然,维护真、 善、美为主题写一条 广告词。
幽径悲剧PPT课件

•
4、坚持者能在命运风暴中奋斗。
•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6、有志者事竟成。
•
7、耐心之树,结黄金之果。
•
8、百败而其志不折。
•
9、失败是块磨刀石。
•
10、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给你好处。
•
11、骆驼走得慢,但终能走到目的地。
•
12、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
13、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你认 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恰当吗?把你的 看法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说:“但是,我愿意 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一星级
课题是“幽径悲剧”,
你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
说说你的理由。
二星级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 你认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恰当吗? 把你的看法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三星级
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说:“但是,我愿意 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 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在座位上带感情地 放声朗读课文
并大胆地选择你喜欢的片断 为大家朗读
真情告白
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 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 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 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 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 说真心话。
•
青少年励志名言
•
毕业班励志格言
•
1、为了最好的结果,让我们把疯狂进行到底。
•
2、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4、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幽径悲剧》PPT课件

说说你的理由。
二星级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
你认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恰当吗?
把你的看法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三星级
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说:“但是,我愿意
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
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在座位上带感情地 放声朗读课文
并大胆地选择你喜欢的片断 为大家朗读
真情告白
幽 径
悲 剧
请阅读文中描写藤萝遭受劫难前后 的有关语段,按照你的理解为藤萝画一 幅“劫后图”,并配小诗一首。 (提示:小诗可为仿古诗或合作,选择以下星级课题中任一题, 明确分工后就这一课题进行研讨,并将 讨论的结果如实整理成条文的形式。
课题是“幽径悲剧”,你觉得这个题目 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你认 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恰当吗?把你的 看法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说:“但是,我愿意 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一星级
课题是“幽径悲剧”,
你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
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 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 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 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 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 说真心话。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来自《点拨》
1. 课文第3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山之美的? 【答案】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 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 在目”。
部分来自《点拨》
2.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古藤萝的美,而要先描写 幽径之美?
【答案】突出幽径藤萝,显出藤萝在幽径中的不寻 常地位,幽径够美了,但却不是给我印象最深的。 可以想见藤萝的美比幽径的美更给人以吸引力, 引起读者对藤萝的强烈兴趣。(为了更好的突出 古藤萝的美) (烘云托月)
部分来自《点拨》
3. 在第7自然段中,“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 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这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的作用,由幽径的各 种神奇的景象过渡到对古藤萝的描写,这一句一下 子显出了藤萝在幽径中不同寻常的地位,激起读者 对下文的兴趣。
部分来自《点拨》
4.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这棵藤萝的?有什么 好处? 【答案】既有侧面烘托,又有对藤萝的正面描 写。首先作者写了燕园中其他的藤萝,以烘托 幽径的藤萝是最有特色的,然后,作者通过大 量的正面描写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萝“盘曲而 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 点红”之色,“袭入耳内”的蜜蜂之声,可观 可听可嗅,使藤萝形象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 前。
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来自《点拨》
北大开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
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
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
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
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
时都胆战心惊。
5.闲情逸致: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例句: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
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6.月白风清:
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静。例句:西湖月夜,泛舟湖上,月白风
清,令人心旷神怡。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幽径悲剧》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典中点》
1. 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答案】这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部分来自《典中点》
2.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答案】第一部分(1—6):写幽径之美。 第二部分(7—10):写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写藤萝之悲。
二 写一写字形
qīqīng( 凄清 ) sòng rán(悚然)
围jiǎo( 剿 )
部分来自《点拨》
pān fù( 攀附 ) mì( 觅 )食 垂xián( 涎 )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潋滟:
水波荡漾的样子。
2.猬集:
如刺猬的硬刺那样丛聚,比喻众多。
3.万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
的样子。
毛骨悚然、胆战心惊辨析:
部分来自《点拨》
两者都形容害怕、恐惧。但“毛骨悚然”语意重。如:惨烈的
车祸发生了,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足以让每个交通参与者
警惕。胆战心惊可表示内心的害怕和恐惧。如:2014年年初美
国大部分地区的严寒致使建筑物挂上了巨大的冰凌,路人行走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 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1. 学习目标 5. 相关资料
2. 作者简介 6. 检查预习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7. 听读课文
8. 整体感知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1. 板书设计 12. 本课主旨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4. 拓展延伸 15. 教材习题讲解
16. 课后作业布置
1.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重点)
2. 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 式。(难点)
3. 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 理,人人都应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来自《点拨》
季羡林(1911-2009),北 京大学教授、作家、学者。著名 东方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从事东方学和印度学的研究逾半 个多世纪,在印度古代语言、中 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学 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研究 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 影响之深远是极其突出的,在国 内外享有盛誉。
21 幽径悲剧
散 文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 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 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 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 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来自《点拨》
内容上: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 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 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相结合;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激发读者的想 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方面:“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 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 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来自《点拨》
文章写于1992年,这一棵藤萝毁于写作时的“今年 春天”,“十年浩劫”已结束十多年,改革春风劲吹, 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 高,因而出现了愚昧灭美的现象。作者迫切地感到必 须努力实行科教兴国,迅速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和审 美素质,于是,怀着重大的使命感写下此文。
散文的特点
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一 读一读字音
wán
蜿蜒
yàn
潋滟
qiú
虬干
hú
万斛
部分来自《点拨》
qū
疾趋
yè
摇曳
jié
浩劫
méng máng
愚氓 流氓
魔法记忆之因义辨音法:与“流氓”有关读作máng, 与“民”有关读作m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