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物质的分类(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 分类的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 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
简单分类 的方法 单一分类 法 树状分类 法 交叉分类 法
分类一般步骤:
确定分类标准
选择分类方法
得出正确的分类
树状分类法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 钅(汞)
物质
混合物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一元碱
二元碱
弱碱:其他
多元碱
盐的分类
按阳离子分 按阴离子分 按组成分
钾盐: 钠盐 铵盐 钡盐
碳酸盐 硝酸盐 硫酸盐 盐酸盐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复盐
氧化物的分类
按组成元素分 按阴离子分
金属氧化物:CuO、Fe2O3、 Na2O 非金属氧化物:CO、P2O5、 H2 O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工业
金属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Fe、Cr、Mn
其他
无机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其他
酸的分类
是否含氧
含氧酸: H2SO4、HNO3、 H3PO4、H2CO3 无氧酸: HCl、H2S
提供氢离子 数目
一元酸:HNO3、 HCl
强弱
强酸:H2SO4、HNO3、 HCl、HBr、HI、HClO4
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3、HCl
二元酸: H2SO4
弱酸:H2CO3、H3PO4
不挥发性酸:H2SO4
多元酸: H3PO4
碱的分类
是否溶于水
可溶性碱:NaOH、 KOH、Ca(OH) 2、 Ba(OH)2、NH3· H2O 难溶性碱:Cu(OH)2、 Mg(OH)2、Fe(OH) 3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2.1 物质的分类(共19张PPT)

大超市有成千上万种 商品,为什么你能够 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 商品?
事先将商品按 用 途 编码分类
1、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分: 固态、 液态、 气。态
2、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如导电性
分 导体 、 半导体、
绝缘体。
3、根据物质的组成分: 纯净物、 混合物。
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
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
分类最重要的是要确定什么? 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如何确定? 相同点
分类标准是唯一吗? 不唯一
请同学们对“自己”进行分类, 并说明分类标准。
1.定义: 同一物质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看其类
别属性
2.优点:
信息较全面
交叉分类法
Na2CO 3 Na2SO 4 K 2SO 4 K 2C O 3
氧 化
BaO Fe2O3 Na2O CaO 两性氧化物:Al2O3
物 不成盐氧化物: CO NO H2O NO2
过氧化物: H2O2 Na2O2
小组讨论总结: 1.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2.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1.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除去CO、NO、H2O等)
2.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除去Mn2O7、Al2O3、Na2O2等) 3、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回忆初中学过的化学 反应类型有哪些? 能否按一定标准对这 些反应进行分类?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从反应物、生成物形式分: 置换反应
化学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
从反应物得氧失氧分:
还原反应
树状分类法:
1.定义:按同一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 方法。 2.优点:直观展现事物的从属关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如:Na2O、CaO、CuO、Fe2O3 例: CuO + H2SO4 CuSO4 + H2O
两性氧化物 和酸、碱反应都能生成盐和水的 氧化物 如:Al2O3
例: Al2O3 + 6HCl 2AlCl3 + 3H2O Al2O3 + 2NaOH 2NaAlO2 + H2O
人 教 版 化 学 必修一 2.1物质 的分类 (共34 张PPT)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人 教 版 化 学 必修一 2.1物质 的分类 (共34 张PPT)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3、盐
(1)概念 由金属(含铵根NH4+)离子和酸根组成。 (2)分类
人 教 版 化 学 必修一 2.1物质 的分类 (共34 张PPT)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按 化 学 性 质 划 分
人 教 版 化 学 必修一 2.1物质 的分类 (共34 张PPT)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成盐氧 化物
酸性氧化物 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第二章化学物质 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思考]
1、当我们进入商场时如何快速找到我 们需要的商品?
2﹑当你置身于图书馆或书店中,是怎 样找到你想要的书的?
3﹑当你去餐馆吃饭时,怎么点菜的?
商场
图书馆
餐馆菜谱
试想想,没有分类的世界的模样?
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 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1nm 1nm~100nm
单个分子 粒子集合体或 或离子 有机高分子
能
能
不均一、 不透明 不稳定
>100nm
许多粒子集 合体
不能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能否透 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H2SO4 HCl HNO3 H2SO3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分类一般步骤: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选择分类方法
确定分类标准 得出正确的分类
分类的一般原则:行之有效,简单易行。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共 34张p pt)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1 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共 34张p pt)
角色多重性
分类的角度 (标准)不同
前提
同一事物可同时 分属不同类别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 的方法
2.分类的方法
滤液
(淀粉胶体、 氯化钠溶液)
胶体
(淀粉胶体)
溶液
(氯化钠)溶液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渗析
一种提纯胶体方法
半透膜 水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观
直 分径 散组 质成 粒 能否透 子 过滤
纸
均一、透 明、 稳定
多数均一、透 明、介稳性
气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
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教学,知识性内容较为简单,故重难点落在了为学生建立起分类的思想上。
知识、能力、思想是体系的三个要素。
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的培养。
思想是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主线与旧教材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相比,在化学新课程与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按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3、HCl、 H2CO3
难挥发性酸: H2SO4、H3PO4
碱的分类:
按碱性 强弱:
强碱:KOH、NaOH、Ca(OH)2、Ba(OH)2 弱碱: NH3.H2O、Al(OH)3、Mg(OH)2、
碱
Cu(OH)2、Fe(OH)3
易溶:KOH、NaOH、 NH3.H2O 、Ba(OH)2
酸酐和它对应的酸中心元素的价态一致
根据KClO3 能否写出氯酸的化学式,根据 KMnO4能否写出高锰酸的化学式? 从下列氧化物找出氯酸和高锰酸的酸酐: Cl2O3 Cl2O5 Mn2O7 Mn2O3
酸的分类:
按酸性 强酸: H2SO4、HNO3、HCl
强弱: 弱酸:H3PO4、CH3COOH、H2CO3、 H2S
含氧酸盐 KNO3、KMnO4、FeSO4
…… 无氧酸盐 NaCl、ZnS、CaCl2
实践活动
1、对石油加工后的产物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2、自己选择熟悉的化学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液化石油汽
汽油
汽车发动机燃料
石 油
煤油
飞机、煤油炉燃料
产 品
柴油
柴油发动机燃料
及 其
矿物油
印刷用油墨
应 用
石蜡
各种化工原料
点燃
C+O2==CO2
2.C
高温
C+CO2==2C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讨论小结1:
金属单质
金属+O2/Cl2
氧化物/氯化物
金属+酸
盐+H2
1.单质
金属+盐溶液 新盐+新的金属
与氧气反应
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一化学必修一PPT课件物质的分类

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探究二
胶体
联想·质疑
?
交流·讨论
1.分散质 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2.分散剂 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中,
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3.分散系 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 统称为分散系。
4、几种常见的分散系
分类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 依据: 粒度大小进行分类。
分散系 类别
溶液
分散质 粒度大小
1nm
胶体
浊液
100nm
5、胶体的性质
⑴丁达尔现象 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能在胶体
中形成一条明亮的“光路”。
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
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
⑵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
电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 同种电荷。
… NaOH
(化合态)
盐酸盐 … NaCl
钠家族
硫酸盐 … Na2SO4
盐
碳酸盐 … Na2CO3 硝酸盐 … NaNO3
磷酸盐 … Na3PO4 硫化物 … Na2S
亚硫酸盐 … Na2SO3
交流·研讨
紫红色 Cu
单质
五 彩
黑色 CuO 氧化物
缤
红色 Cu2O
纷 的 铜
白色 CuSO4
化 合
蓝色 CuSO4·5H2O 盐 物
⑶聚沉:
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 下形成沉淀析出。(适用于液溶胶)
能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加热、加入某些盐、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6.胶体的用途:
(1)盐卤点豆腐; (2)肥皂的制取和分离; (3)明矾净水; (4)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5)水泥硬化; (6)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7)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_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结论: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空隙,浊 液分散质粒子则不行
3、主要特征:均一、较稳定,属于介稳体系。
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4、胶体的特性
⑴丁达尔效应: 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时,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阅读课本P27)
【实验2-3】 验证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是否发生 丁达尔效应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 盐 钾 盐 硫酸盐 碳酸盐
连线
• • • • • Na2SO4 KHSO4 NaCl BaSO4 NaHCO3
• • • • •
含氧酸盐 无氧酸盐 钠盐 硫酸盐 酸式盐
二、对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类标准
1、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类别把化学反应分为: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2、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电泳概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 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问题3.为什么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微粒带电荷的原因:表面积大,吸附力强, 吸附阴离子的带上负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上正电 荷。
问题4.为什么胶体具有介稳性? 【见课本28页】
(4)胶体的聚沉(阅读课本29页)
【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 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容易聚集
点燃 2CO + O2 = 2CO2
△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HCl + NaOH = NaCl +H2O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4、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表现为:化合价是否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联 系 文 章 的 主题 或作者 的情感 态度揣 摩词语 的含义 ,一般 分析具 有深层 含义或 特定意 义的词 语,点 明中心 或主旨 的词语 等依据 此法。
•
7.近 邻 行 星 各 行其 道,互 不干扰 ,能够 提供安 全的宇 宙环境 。第6题 ,行星 各行其 道,互 不干扰 能够为 地球提 供安全 的宇宙 环境;
•
8.日 地 距 离 适 中, 使得表 面温度 适宜, 有液态 水存在 ;体积 和质量 适中, 产生适 当的引 力,形 成稳定 的大气 层,具 有适合 生物呼 吸的空 气;地 球运动 周期适 中,有 利于适 宜温度 的形成 。
胶体的净化与提纯
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 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
【小结】: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微 粒直径
能否发生 丁达尔效
应
能否透过 半透膜
稳定性
溶液 < 1nm
不能
能 稳定
胶体
浊液
1 ~100 nm >100 nm
能
不能
不能
介稳定
不能
不稳定
实战演练
1.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
1.定义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 散系叫 胶体 。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定义: 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通路”的现象
原因: 胶粒对光的散射引起的
应用
鉴别溶液和胶体
树林中的丁达尔现象
电影院中的丁达尔现象
固液分离
科学探究
1.取一个小烧杯,加入50ml的蒸馏水。 2.另取一小烧杯,将淀粉胶体和NaCl溶液混合。将混合液加入 到鸡蛋壳内。 3.将此鸡蛋壳浸入蒸馏水中。 4.两分钟后,用两支试管各取烧杯中的液体5ml,向其中一支试 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观 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5.另取鸡蛋壳里的液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观察溶 液颜色的变化。
别是 ( B )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2.下列有关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 C )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C.牛奶 D. 碘酒
作业:课本29页 1、2、6
气溶胶
晨雾
烟
白 云
牛 奶
液 溶 胶
豆 浆 果 冻
固溶胶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定义:由(一或种多(种或)多物种质)中物质所分得散到到的另体一系种。
分散系
分散质: 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 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2、分散系的分类
(1)、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不同
分散质
分散剂
气
气
液
液
固
固
(2)、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二、胶体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2、分散系及其分类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 2.认识丁达尔效应和胶体的提纯。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 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烟 水 晶
有 色 玻 璃
பைடு நூலகம் •
1. 材料说 明了我 国重视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的建设 。
•
2.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是当代 中国精 神的集 中体现 ,是当 代中国 人评判 是非曲 直的价 值标准 。
•
3.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凝结着 全体人 民共同 的价值 追求, 是坚持 和发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的 价值导 向,又 是实现 中华民 族伟大 复兴的 价值引 领。社 会主义 核心价 值观促 进人的 全面发 展,引 领社会 全面进 步。
•
4. 开展“ 感动中 国年度 人物” 评选活 动有利 于加强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的建设 ;有利 于弘扬 中华民 族的传 统美德 ;有利 于培养 公民的 社会责 任感。
•
5. 我们要 “感动 中国年 度人物 ”学习 ,做一 个有担 当的合 格公民 。
•
6.天 体 上 存 在 生命 物质, 主要条 件包括 安全的 宇宙环 境和稳 定的太 阳光照 ,其次 还需要 天体具 备适宜 的温度 、适合 呼吸的 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