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当代文化 皮埃尔·德梅隆

合集下载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雅克﹒赫尔佐格
2003 巴塞尔ICC,现代城联邦理工学院工作室
赫尔佐格&德梅隆生平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主要作品:
1989~1991 尼克拉工厂加建设和玻璃天棚 (瑞士) 1993 尼克拉厂房 (法国) 1994 戈兹美术馆(德国)
奥夫丹姆沃夫信号塔(瑞士) 1996~1998 多明莱斯葡萄酒厂(美国) 1997~1999 埃伯斯沃德技术学院图书馆(德国)
手段。夜幕降临后,他们的建筑往往产生强烈的效果,温和渐变的匀质光
透过建筑,强调了精心设计的表皮材料和纹理图案,好象一幅画。对匀质
光的追求使得他们的建筑往往有着规整甚至简单的平面,这样,建筑表皮
材料和肌理图案可以表现出细微的差别。室内没有眩目的强光,这种匀质
气氛的利用也可以突出表皮上的各种处理手法,比如丝网印刷,编织等。
东京PRADA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东京PRADA
夜晚的时候,光线从水
晶网格中跳跃而出,建筑 物的结构、空间和店内的 展示气氛一目了然。
总结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普利策奖的临时主席, J·卡特·布朗这样 评论道:“这是过去大家很难想象出的对建 筑表皮有着这样杰出想象力和鉴赏力的建筑 师。”
可以发现或发明什么技术把建筑带入生活。
他们痛恨“艺术史”、“风格”和“时期” 这样的概念,作
品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效果。
注重时尚,认为时尚是塑造我们的感觉的实践,并把时尚
作为自己建筑思想的源泉和动力,虽然如此,他们并不是随
波逐流地跟随时尚,他们通过材料的构思将时尚的内容翻译
成了纯粹的建筑形象。
:
设计方法论之建筑大师思想解读
地形:虽然它看上去没 有规律,但是事实上这 个几何体的六层建筑是 由东京的复杂分区和规 则法律所形成的。

赫尔佐格德梅隆“鸟巢”之前经典十作品

赫尔佐格德梅隆“鸟巢”之前经典十作品

赫尔佐格德梅隆“鸟巢”之前经典⼗作品雅克.赫尔佐格和⽪埃尔.德穆隆(德梅隆)Herzog De Meuron在成功中标北京08奥运“鸟巢”建筑后在国内名声鹊起,但实际上佐格&德穆隆早已是名声显赫的建筑⼤师级的⼈物了.....先将这两位⼀些"理性中却满载奇思"的建筑作品罗列⼀下吧:
巴塞罗那edficio⼤厦论坛, edficio Forum Building, Barcelona
德国慕尼⿊安联体育场、 Allianz Arena football stadium, Munich
东京Prada(普拉达)旗舰店
旧⾦⼭的德青年博物馆M. H. de Young Memorial Museum, San Francisco
伦敦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由废弃的bankside电站)Tate Modern, Bankside, London
明尼苏达州沃克艺术中⼼Walker Art Center expansion, Minneapolis, Minnesota
铁路信号控制中⼼在巴塞尔zentrales stellwerk
邦德⼤街伊恩schrager的40债券
1999年dominus的酿酒⼚,纳帕⼭⾕,加利福尼亚州Dominus winery, Napa Valley, California
2001年圣雅各布公园,巴塞尔St. Jakob-Park, Basel
⼿头这⼆位的资料还有不少,现整理出这些。

其实值得⼀提的还有很多碍于篇幅,以后会找时间将⼀些项⽬拿出来详细赏析!。

U型玻璃与U型玻璃建筑的美学意义

U型玻璃与U型玻璃建筑的美学意义

U型玻璃与U型玻璃建筑的美学意义作者:米家华,崔厚寅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3年第9期米家华,崔厚寅玻璃集透明、透光、冷漠、美艳、广遂、现代、虚渺等名词于一身,当玻璃建筑在世界各地兴起时,就如老子《道德经》中描绘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得到了体现。

玻璃起源于古代,发展于现代;是人工制造而又不失于自然之美;既冷峻坚硬又流光溢彩;虽是一个实在的实体,却又能折射出虚幻的实景:既有现代工业的勃勃性格,又有温馨可人的情调。

矛盾又统一的元素在和谐相融,这就是玻璃及玻璃建筑的魅力,是一种充满张力永远可塑和创新的神奇。

当今在建筑领域的建筑师们,一直关注对建筑材料的创新使用,他们认识到如果没有材料构建的建筑,只能存在于建筑师图纸上和海市蜃楼的幻景之中。

传统上建筑表皮担当了承重和围护的双重任务,包裹在建筑体块之外,表皮的所谓形是由体量来决定,表皮是为体量服务的没有自身的独立个性,在西方19世纪末的建筑,即便只是物质表面的装饰,也是“清教徒式现代主义建筑”,和我国一样跳不出秦砖汉瓦的模式。

现代建筑使表皮与支撑结构得到了分离,从而使表皮不被动因此就有了多样化。

同样也促使建筑师在表皮材料有多种选择的余地,同样也使建筑的造型上有多种突破和创新,更重要的使建筑师的智慧得到了发挥和升华的空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单就在玻璃这种材料的运用上表达了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的虚实转换。

所谓透明与半透明的差别在与透光与透视的这两个概念,既透光又透视的称为透明;那透光不透视(或透视模糊)的称为半透明。

在建筑师眼里透明是一种开放与包容,能够拓展建筑空间,能够通透的去洞察,正像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所说:“当我们把玻璃用在外墙时,我们可以把新的结构原则看得最清楚”。

然而在对于透明性的表现中,建筑也失去了许多丰富而微妙的品质。

很多传统不透明的材质,都是有质感的。

vitrahaus解析汇报

vitrahaus解析汇报

建筑分析、1总体分析A 区位B 设计理念2建筑师分析A 建筑师背景B 建筑师思想C 部分建筑师名建筑3建筑平面分析A 功能分析1家具展示 2 办公 3 布展分析 B 平面分区色彩标注功能区交通空间平面4 建筑立面分析A 结构和穿插B 交通空间立面5细部分析A 采光和通风B 色彩和材质C 屋型框架D 旋转楼梯及楼梯E 白天夜晚的区别建筑分析总体介绍项目 VITRAHAUS地址德国 VITRA GMBH ,CHARLESEAMES-STRASS,WEIL AM RHEIN 设计 2006年设计阶段 2006到2007建筑时间 2007到2008开幕日 2010年3月A 区位位于德国Weil am Rhein地区Vitra园区,一个当代建筑的新集群开始在这里兴建。

Zaha Hadid在这里实现了其第一个建筑结构,Frank Gehry第一个在北美之外的作品便是Vitra设计博物馆,Tadao Ando在这里完成了其第一个日本之外的建筑,Nicholas Grimshaw、Alvaro Siza和SANAA分别设计了一个制造工厂,除此之外,你还能在在Vitra园区找到RichardBuckminster Fuller、Jean Prouvé和Jasper Morrison的作品。

VitraHaus。

在紧挨着瑞士边界以及Vira巴塞尔总部的地方,这个世界著名的家具生产商在Weil am Rhein为其家庭系列产品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家”。

B 设计理念房屋圆形逐步堆积(本子上)建筑师分析A 建筑师背景(这个是插图)皮埃尔·德梅隆(Pierrede Meuron),瑞士人,世界建筑界大师级人物,2001年普利策建筑奖获得者。

1978年,德梅隆先生和赫尔佐格先生合伙建立了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

1997年正式采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名称。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是世界建筑界大师级人物。

他们形同一对双生子,直至在2001年共同获得普利茨克奖。

赫尔佐格的建筑表皮

赫尔佐格的建筑表皮

赫尔佐格的建筑表皮关键词表皮设计视觉生态功能摘要建筑表皮的设计是近年来建筑界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雅克·赫尔佐格和托马斯赫尔佐格关于建筑表皮的设计思想与作品,以期从两个方面来了解当代建筑表皮的设计。

1.建筑表皮设计的发展建筑表皮(surface)通常被理解为建筑空间的围护(enclosure),是建筑内外空间之间的交界,但建筑表皮与建筑外墙是有一定区别的,广义而言是人们通过触觉、视觉直接感受到的建筑表层,包括内部和外部。

建筑的表皮设计虽然是近年建筑设计的热门领域,但它并非新事物,而是古已有之。

散普尔(Gottfried Semper)认为原始棚屋中的围栏和编成的栅栏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空间围护,这些用来作为原始建筑围护的编织而成的墙体应当是最早的建筑表皮。

在原始社会时期,建筑表皮就发生了从单一空间围护结构到包含覆层的复合墙体的转换,散普尔认为建筑表皮是空间产生的基础,并强调了表皮的表现性而非物质本体性。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Leone Battista Alberti)曾尝试将建筑的母题以及其他母题以大理石镶嵌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将建筑的物体性转化为以表皮来组织的视觉秩序。

1923年,柯布西耶在其《走向新建筑》中提出了建筑的三个关键要素,即体量、平面和表皮,将表皮定义为“体量的外包,并能减小或扩大我们对体量的感觉”,之后柯布在其提出的新建筑五点中将建筑表皮扩展为“自由立面”。

正如柯布所写道的:“体块被表面包裹……建筑师的任务是使包裹体块之外的表面生动起来,防止它们成为寄生虫,遮没了体块并为它们的利益而把体块吃掉。

”此时作为自由立面的建筑表皮是服务于建筑体量的,并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在密斯1929年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中,内外界限被取消了,空间是自由流动的,建筑表皮作为空间围护的角色已经模糊,十字钢柱替其完成了承重功能,由此建筑表皮获得了绝对自由。

图表 1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图片来源于:/1271889481842/1282834463747/111688788/M_U1290653050060.JPG)1966年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将建筑问题分解为空间问题与表皮问题,指出在有限的空间创造之外,还有无限丰富的表皮创造的可能,后现代主义把独立于空间之外的表皮的意义提升至第一性的重要性。

奥夫丹姆沃夫信号塔

奥夫丹姆沃夫信号塔

文章来自:专筑网 转贴请注明出处奥夫丹姆沃夫信号塔
设计师: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
所在国家:瑞士
所在地区:巴塞尔
在铁轨边,挨着新铁路发动机仓库和18、19世纪建立的wolf-Gottesacker(公墓)的旧围墙,有一个高高的铜制的信号塔。

在六层的建筑中,主要是一些电力设备,用来控制火车站和铁轨的方向和信号,同时还有一小部分办公室和它们的辅助空间。

这个建筑的混凝土结构与外界是绝缘的,由相邻的20厘米宽的铜条所覆盖,这些铜条在某些位置是扭曲的,以透入阳光。

由于有这个铜条外壳,这个建筑形成了法拉第屏障,有效地保护了内部电子设备的工作安全不受外界干扰。

同时,它大胆地表现了这些物理特性。

与传统的工业建筑不同,它的尺度是开放的和不可测的(分层从外面无法认知),因此这个结构可以同它周围的铁路铁轨形成特殊的联系。

文章来自:专筑网 转贴请注明出处。

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

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

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作者:季莉莉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第05期摘要: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建筑设计作品以其创新的表皮形式为人们所熟知,他们通过对材料的颠覆性使用和对传统编织技艺的现代化演绎,从材料、建构入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编织”表皮。

通过分析建筑实例,揭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编织”表皮在注重表达美学的同时又兼顾建筑室内的物理性能和结构受力。

关键词:编织;美学;物理性能;结构受力一、“编织”概述(一)编织的概念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技巧,是将线性材料进行交叉排布组织的活动[1]。

编织最初源于人们在不断实践中所形成的“绳结”思维,而编织应用于建筑表皮时,却又是人类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森佩尔认为,建构缘起于编织,而绳结是人类最早的建构手段。

(二)现代建筑的编织形式1.网状法(1)平面网状法:其特点为网状曲率为零,构成的网格状单元平面多样化。

(2)曲面网状法:网状单元曲率不为零,构成的网格状单元为四边形、三角形、单元图案等,但四边形居多。

(3)网状折叠法:是平面网状法、曲面网状法的延伸拓展,折叠网面之间形成的褶皱与突变对比,打破了传统的观察视角,使建筑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张力。

网状折叠法的表皮特征为连续性、不规则性、异质性。

折叠平面单元多以三角形、四边形出现。

2.线状法(1)经线法:主要以经线方向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手法,以纵向构件排列构成主要纹理,横向水平构件多是起到连接或支撑纵向构件作用,强调纵向的肌理和韵律,弱化横向线条感。

(2)纬线法:主要以纬线方向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手法,以横向构件排列构成主要纹理,纵向水平构件多是起到连接或支撑横向构件作用,强调横向的肌理和韵律,弱化纵向线条感。

二、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编织”表皮分析现代建筑设计师中,不乏对“编织”表皮的探索,赖特曾把自己比喻成“织工”,他认为墙体是由砌块“编织”而成的,整体现浇的混凝土建筑很难成为令人信服的建构形式,因为它不宜表现构件间的交接关系,他创造了“织理性砌块”体系。

鸟巢水立方简介

鸟巢水立方简介

鸟巢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建筑,大型体育场馆。

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

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椭圆形,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4米的,高69米。

主体钢结构形成整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

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国家体育场工程按PPP(Private + Public + Partnership)模式建设,是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共同组建的项目公司,主要负责国家体育场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中信联合体出资42%,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政府给予58%的资金支持。

中信联合体同时拥有赛后30年的特许经营权。

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造价:34亿元人民币座位数量:固定80000个,临时座位数11000个设计者:瑞士皮埃尔·德梅隆,中国:李兴刚,德国:赫尔佐格“鸟巢”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公文有约收集)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

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很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埃伯斯沃德技工学院图书馆
TPT大厦 TPT大厦
设计思想
现代主义建筑,具有较高水平的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特征! 现代主义建筑,具有较高水平的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特征! 重视的是立面的真实表皮效果。 空间”转化到“表皮” 重视的是立面的真实表皮效果。从“空像皮肤和肌肉及 骨骼外, 骨骼外,还可以借鉴人类个体多样性和社会丰富性在感受上 的关系——就像人们用各自的衣服与身体展现了丰富, ——就像人们用各自的衣服与身体展现了丰富 的关系——就像人们用各自的衣服与身体展现了丰富,甚至 迥异的社会面貌。 迥异的社会面貌。
设计与当代文化
——皮埃尔·德梅隆 皮埃尔·
皮埃尔·德梅隆 皮埃尔 德梅隆
皮埃尔·德梅隆,瑞士人,世界建筑界大师级人物, 皮埃尔·德梅隆,瑞士人,世界建筑界大师级人物,2001 年普利策建筑奖获得者。因与赫尔佐格共同设计2008 2008年北 年普利策建筑奖获得者。因与赫尔佐格共同设计2008年北 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鸟巢”而尽人皆知。 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而尽人皆知。
皮埃尔· 皮埃尔·德梅隆
皮埃尔· 皮埃尔·德梅隆 1950年生于瑞士巴塞尔 年生于瑞士巴塞尔。 1950年生于瑞士巴塞尔。 皮埃尔·德梅隆与同是建筑大师的雅克·赫尔佐格, 皮埃尔·德梅隆与同是建筑大师的雅克·赫尔佐格, 他们都是瑞士人,他们上了同一所小学、同一所中学、 他们都是瑞士人,他们上了同一所小学、同一所中学、同 一所大学,他们创办了同一个建筑事物所。 一所大学,他们创办了同一个建筑事物所。 1978年 1978年,德梅隆先生和赫尔佐格先生合伙建立了一家 建筑设计事务所,1997年正式采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名 建筑设计事务所,1997年正式采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名 称。如今,这家事务所在全球拥有9个合作人和170名员工 如今,这家事务所在全球拥有9个合作人和170名员工 170 在伦敦、慕尼黑、巴塞罗纳和旧金山设立了分支机构。 ,在伦敦、慕尼黑、巴塞罗纳和旧金山设立了分支机构。
代表作品
中国国家体育场 日本东京Prada Prada旗舰店 日本东京Prada旗舰店 德国的杜伊斯堡的库珀斯勒德国当代艺术馆 德国的埃伯斯沃德技工学院图书馆 TPT大厦 TPT大厦
中国国家体育场
日本东京Prada旗舰店 日本东京Prada旗舰店 Prada
德国的杜伊斯堡的库珀斯勒德国当代艺术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