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骨髓瘤最新诊疗进展: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年版)

第2 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
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
MM 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
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
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 部分增加了嵌合
抗原受体T 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血清肌酐水平<177umol/L(2.0mg/dl)] 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血清肌酐水平≥177umol/L(2.0mg/dl)]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 年修订)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 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 部分增加了嵌合 抗原受体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文是对该指南分析解读,供同行学习
·标准与讨论·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
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
骨髓瘤专业委员会
通信作者: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
心1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4,Email:xjhrm@
【提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
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指南; 诊断; 治疗
一:临床表现
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害 “CRAB”症状 C——血钙增高 R——肾功能损害(轻链管型肾病,蛋白尿,肌酐清除率下降) A——贫血(常为单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伴白细胞、血小板减 少) B——骨病(骨痛、局部肿块、病理性骨折) 其他——免疫力下降、高粘滞血症、淀粉样病变等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解读参考答案(华医网国家1类5分)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解读参考答案(华医网国家1类5分)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解读国家I类5.0学分一、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治和管理1、MGCS的器官损害不包括(E)A、肾脏B、周围神经C、皮肤D、眼睛和出凝血系统E、嘴巴2、(A),骨意义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A、MGBSB、MGDSC、MGNSD、MGRSE、POEMS3、(A)是早期诊断MM重要的入组或排除标准A、血浆粘稠度和ESRB、核磁共振C、肾脏活检D、血浆粘稠度和超声检查E、以上都不是4、(B)是诊断MGRS的金标准A、血常规B、肾脏活检C、核磁共振D、尿常规E、超声检查5、MM早期筛查的三个阶段是(A)A、调查问卷,M蛋白鉴定,MM专科检查B、常规体检,M蛋白鉴定,MM专科检查C、调查问卷,常规体检,MM专科检查D、调查问卷,M蛋白鉴定,常规体检E、人口筛查,M蛋白鉴定,MM专科检查二、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1、除了已证实的疗效外,选择持续治疗方案不需要考虑(D)A、可耐受B、不良反应可控C、无累积毒性D、环境天气E、给药途径方便2、MM的治疗药物中属于免疫调节剂的是(D)A、苯达莫司汀B、马法兰C、硼替佐米D、沙利度胺E、帕比司他3、MM的巩固治疗大约需要(B)疗程A、4-6B、2-4C、2-5年D、6-8E、8-104、伊沙佐米应避免与(A)同服A、CYP3A强诱导剂B、来那度胺C、地塞米松D、沙利度胺E、安慰剂5、(A)指治疗后残留的肿瘤细胞,这些残留细胞最终导致疾病复发A、MRDB、PFSC、OSD、IRDE、CR三、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管理1、MM的化疗方案中DRD方案指的是(A)A、CD38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B、CS1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C、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E、卡菲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2、(B)是CNS-MM的主要诊断标志A、CD56的阳性B、CD56的阴性C、CD57的阴性D、CD58的阴性E、CD59的阴性3、(A)为HR-MM标准治疗推荐方案A、KRD-SCTB、Dara-KRDC、DRD方案D、ERD方案E、VRD方案4、(C)是CNS-MM的标准的放射学检查方法A、超声B、X光C、增强磁共振成像D、多普勒彩超E、核磁5、MM治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E )A、既往治疗B、疾病因素C、患者因素D、药物因素E、以上都是四、《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更新解读1、《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强调接受IMIDs药物患者需预防性(A)A、抗凝或抗血栓治疗B、抗凝或抗血小板降低治疗C、抗血小板或抗血栓治疗D、抗凝或抗病毒治疗E、抗病毒或抗血栓治疗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更新了骨病的治疗,推荐,强调局部放疗。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第1篇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生,血清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以及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鉴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复杂性与治疗难度,制定一套合法合规、人性化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治疗目标1. 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2. 控制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3.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1. 诊断评估1.1 完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等。

1.2 影像学检查:全身骨骼X线片、全身低剂量CT、MRI等。

1.3 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评估。

2. 初期治疗2.1 化学治疗:采用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或B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性调整药物剂量。

2.2 支持治疗:纠正贫血、改善骨痛、预防感染等。

2.3 骨病治疗:针对骨髓瘤骨病,给予双磷酸盐类药物,减轻骨痛,预防病理性骨折。

3. 持续治疗3.1 疾病稳定期:采用口服药物(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维持治疗,定期监测病情。

3.2 疾病进展期: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化学治疗方案,可考虑联合使用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

3.3 骨髓移植:对于年轻、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可考虑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 个体化治疗4.1 根据患者年龄、体能状态、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2 结合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筛选敏感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5. 生活管理5.1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2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5.3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提高患者免疫力。

大力推进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2020完整版)

大力推进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2020完整版)

大力推进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2020完整版)摘要2020年,新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MM)指南发布。

现主要针对MM初始治疗的一些要点进行阐述。

在当今大量新药问世的年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MM患者的首选治疗。

对于适合移植患者的诱导治疗,新版指南推荐以含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免疫调节剂及地塞米松的三药为主的方案,并强调了早期移植的优势、二次移植的地位及老年患者移植的适应证。

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的诱导治疗,除适合移植患者的方案外,也可选择马法兰联合新药的方案。

在维持治疗方面,推荐选择新药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至少2年。

一、新诊断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首选方案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初始治疗分为适合移植和不适合移植两大方向。

新版指南强调了即便在目前大量新药问世的时代,对于适合移植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仍然应作为首选。

同时指南强调了医生对患者整体治疗策略制定的重要性,强调对于拟行ASCT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一旦启动治疗,须告知移植的步骤和获益,使患者配合完成以ASCT 为主的整体治疗(诱导-ASCT-维持)。

为什么目前MM新药层出不穷、疗效显著,ASCT仍是大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回顾MM治疗发展的历程,MM的治疗大致经过了4个阶段,即传统化疗时代(1968—1999年)、第1代新药时代(1999—2012年)、第2代新药时代(2012年—)和单克隆抗体时代(2015年—)。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MP方案和VAD方案为代表的化疗开始了传统化疗年代。

但MP、VAD方案的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3%。

因此,国外研究者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细胞毒药物组合方案,希望进一步提高MM患者的疗效,但均未能如愿。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引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髓浆细胞,主要特征是骨溶解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过度产生。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既包括化疗和放疗,也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本文将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治疗方案。

化疗化疗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基础,主要用于控制疾病进展、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存期。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硼替佐米(Bortezomib):硼替佐米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抑制瘤细胞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周期调节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沙利度胺(Thalidomide):沙利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剂,通过抑制抗炎和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

•雷莫芦单抗(Lenalidomide):雷莫芦单抗是沙利度胺的衍生物,具有类似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对于造血干细胞的抑制较小。

•氟达拉滨(Fludarabine):氟达拉滨是一种核苷类似物,能够抑制DNA和RNA的合成,从而干扰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放疗放疗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主要用于控制局部骨病变和疼痛。

放疗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抑制细胞分裂和生长。

放疗一般针对以下情况进行:1.骨髓瘤骨病变引起的疼痛。

2.骨折和压迫性骨骼病变。

3.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和神经功能损害。

放疗常采用外部放射治疗(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EBRT)或内照射治疗(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局部放疗或全身放疗。

靶向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治疗得到了广泛关注。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来发挥作用,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帕立梅德(Pomalidomide):帕立梅德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具有抑制肿瘤增殖和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

•卡法替尼(Carfilzomib):卡法替尼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与硼替佐米类似,但对肿瘤细胞的毒性更强。

2020 ASH 多发性骨髓瘤AL淀粉样变性新进展

2020 ASH 多发性骨髓瘤AL淀粉样变性新进展

2020 ASH 多发性骨髓瘤/AL淀粉样变性新进展受COVID-19疫情影响,第62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将首次以线上形式于2020年12月5日-8日召开。

一年一度的ASH年会可谓是全球最顶级的血液学领域国际盛会,是全球上百个国家的上万名血液学专家获悉领域最新进展、交流学习的盛大平台。

今年ASH年会上在多发性骨髓瘤和轻链(AL)淀粉样变性领域将有哪些研究成果精彩亮相呢?1. CARTITUDE-1:Cilta-cel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的Ib/II期临床研究摘要号:177Cilta-cel(LCAR-B38M;JNJ-68284528)是一种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

在中国的LEGEND-2 I期研究中,Cilta-cel对患有R/R MM的患者产生了深度、持久的缓解,并具有可控的安全性。

本研究报告了来自Ib期的部分更新数据以及II 期的初始数据。

截至2020年5月20日,97例R/R MM患者接受了Cilta-cel治疗(29例Ib期,68例II期)。

中位随访时间为8.8个月。

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主要终点)为94.8%(95%CI 88.4–98.3),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率为55.7%(95%CI 45.2-65.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32.0%(95%CI 22.9–42.2),部分缓解(PR)率为7.2%(95%CI 3.0–14.3)。

所有患者的M蛋白水平均降低。

至首次缓解(第一次达到≥PR)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范围0.9-5.8;80.4%≤1.0个月),至大于等于完全缓解(≥CR)的中位时间为1.8个月(范围0.9-12.5;74.1%≤3.0个月)。

缓解深度随着时间而加深,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未达到(NR)。

在52例微小残留病(MRD)可评估的患者中,94.2%的患者MRD阴性(阈值为10-5)。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完整版)简介:本文档是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医疗团队提供的治疗方案指南。

本指南基于2023年最新修订,旨在为患者提供准确、全面和更新的治疗信息。

概述: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主要影响骨髓内浆细胞的增殖和功能。

本指南将提供多种治疗选择,旨在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存率。

治疗方案:1. 初次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特征,医疗团队可选择以下治疗方案:- 化疗:包括激素治疗、免疫调节剂、靶向药物等。

- 干细胞移植:可考虑自体干细胞移植作为高剂量化疗的辅助治疗。

2. 确认复发/进展:- 当多发性骨髓瘤出现复发或进展时,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前期治疗应答来进行调整。

- 新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

- 免疫治疗:包括刺激免疫反应和提高抗肿瘤免疫力。

- 继续化疗: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支持性治疗:-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支持性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旨在减轻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 支持性治疗包括:- 疼痛管理: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

- 骨密度管理:预防骨质疏松并减少骨折风险。

- 心理支持:提供患者与其家庭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结论:本指南旨在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医疗团队提供治疗方案指导。

但鉴于患者情况各异,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化特征和医疗团队的专业判断进行调整。

了解最新修订的治疗方案是保持患者疾病管理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李大伟,等。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指南。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3):191-203。

- 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IMWG)。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22;40(10):987-1023。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1,2],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每2~3年1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MM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3])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应完成基本检查项目。

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综合参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的指南[4],诊断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骨髓瘤最新诊疗进展: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
(完整版)
2020年10月30~11月1日,“2020骨髓瘤最新诊疗进展论坛(成都)”顺利召开。

大会邀请我国60多位骨髓瘤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会场,围绕国内外骨髓瘤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研讨。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糜坚青教授以“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为题进行了分享,医脉通汇总其精华,分享如下。

NO.1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现状
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已成为第二大血液恶性肿瘤。

随着我们对疾病的了解逐渐加深、早期诊断的实现以及体检的普及,目前骨髓瘤的确诊人数比以往更多,确诊患者的年龄也比以往更年轻。

目前,骨髓瘤仍不可治愈,糜教授表示,随着新药出现,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80年代,骨髓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仅有2年,经过30多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低危的骨髓瘤患者而言,中位OS可达8-10年。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骨髓瘤患者已经获得了明显的生存获益,但大多数患者最终都会复发。

而且,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多,复发间隙会
越来越短,预后也会越来越差,恶性程度也将越来越高(图1)。

数据显示,由于患者的脱落,大约15%-35%的患者无法进入下一线治疗。

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在一线更好的治疗患者,如何在二线、三线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图1
根据疾病生物学特性,骨髓瘤复发分为生化复发和临床复发。

一项临床研究(图2)将252例首次复发的骨髓瘤患者分为三组:生化复发组、无髓外病变的临床复发组和有髓外病变的临床复发组。

结果显示,生化复发组的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优于临床复发组。

另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图3),研究人员将207例骨髓瘤患者纳入分析,评估比较生化复发和临床复发的骨髓瘤患者在首次复发时接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结局,结果表明,生化复发即进行治疗的患者可降低37%的疾病进展风险。

图2
图3 NO.2首次复发治疗原则及推荐
如果患者复发时处于维持治疗阶段,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选用以不同于维持治疗药物作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复发时未处于维持阶段,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选择不同的三药联合方案(图4)。

图4
根据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指南推荐,对于可以耐受的患者,选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或达雷妥尤单抗的3-4药联合方案;对于具备移植条件的患者,可序贯ASCT治疗;如果患者6个月内复发,应尽量换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糜教授表示,在治疗选择有限的情况下,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是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

2020年NCCN指南对于复发/难治骨髓瘤的治疗推荐有三药方案与两药方案(图5)。

糜教授推荐三药方案,通过不同机制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

2020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也推
荐了多种三药联合方案作为复发/难治骨髓瘤治疗的选择。

糜教授强调,选用三药联合方案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案。

图5
接下来,糜教授通过最新的临床研究,介绍了几个目前治疗骨髓瘤的新药。

达雷妥尤单抗是一种靶向CD38的IgGκ单克隆抗体,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Phagocytosis,ADCP)以及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

如图6所示,该研究为探索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对比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的III期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的PFS明显优于硼替佐米+地塞米松(16.7个月vs 7.1个月)。

图6
伊沙佐米是一种新型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

糜教授表示,伊沙佐米更适合老年患者,2.3mg伊沙佐米联合10mg来那度胺用于80岁以上患者效果佳,患者可耐受。

如图7所示,该研究为探索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对比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患者的III期
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和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相比,患者中位PFS延长5.9个月(20.6 个月vs 14.7个月)。

图7
泊马度胺为新一代免疫调节剂,前期研究显示其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联合具有令人鼓舞的疗效。

如图8所示,该研究为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对比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相比,患者中位PFS延长4.1个月(11.2个月vs 7.1个月)。

同时,进一步分析显示,即使对于来那度胺耐药的患者,选用泊马度胺依然可以获得显著的生存获益。

图8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如图9所示,一项来自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的回顾性研究评估了首次复发后进行二次移植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疗效。

该研究共纳入564名一线接受移植后复发的患者,他们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传统化疗、新药治疗以及新药或传统化疗后序贯二次移植,观察终点为三组患者的总生存期。

结果表明,ASCT后首次复发的患者,接受二次移植的生存获益更大。

图9
NO.3多次复发治疗原则及推荐
对于多次复发的患者,治疗应该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让患者尽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

糜教授在这里提出了三点建议。

对于多次复发的患者,首先应该推荐患者进入合适的临床试验,尤其是CAR-T。

其次,患者可换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对于伴有浆细胞瘤的复发患者,建议使用含有细胞毒性药物的多药联合方案。

BCMA是理想的MM免疫治疗靶点。

B细胞成熟抗原(BCMA/TNFRSF17/CD269)是TNFR超家族的一种跨膜蛋白,在骨髓恶性浆细胞的表面异常过表达。

BCMA与可诱导增殖的同源配体APRIL结合,通过传递维持骨髓浆细胞存活的信号,促进恶性肿瘤细
胞的野蛮生长、凋亡逃逸。

目前国内外靶向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 (CAR-T)细胞疗法的相关数据如图10所示。

图10
最后,糜教授做出总结:多发性骨髓瘤作为一种具有复发特征的进展性肿瘤,绝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接受后线治疗。

回顾性分析显示,生化复发预后明显好于临床复发。

首次复发治疗目标是获得最大程度缓解,可选用3-4药的联合方案,含有达雷妥尤单抗、泊马度胺等药物的方案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多线复发的治疗目标是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缓解,各种新药的联合方案正在积极探索中,CAR-T细胞疗法的前景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