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3篇

合集下载

内蒙古旅游导游词

内蒙古旅游导游词

内蒙古旅游导游词
各位旅游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内蒙古,这片美丽的蓝天草原。

我将担任你们
的导游,为大家介绍内蒙古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首先,我们要来到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市。

这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召寺,是蒙古族喇嘛们的圣地。

我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老的宗教氛围,并欣赏
到壮丽的寺庙建筑。

接下来,我们要前往著名的赤峰市。

赤峰市是内蒙古著名的火山城市,这里有独特的
地质景观和丰富的矿藏资源。

我们可以参观特别的火山地貌,感受火山的力量和美丽。

然后,我们将前往包头市,这里有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我们可以参观包头钢铁公司,领略现代化工业的魅力。

同时,包头市也是内蒙古的骆驼之都,大家还可以体验
骑骆驼的乐趣。

接下来的旅程将带领大家来到内蒙古最著名的旅游景区——呼伦贝尔草原。

这里有壮
丽的草原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草原民俗活动。

我们可以体验草原牧民的生活,参加那达慕大会等传统节庆活动。

最后,我们将前往锡林郭勒盟,这里是内蒙古最大的牧区,有大片的草原和独特的蒙
古族文化。

我们可以参观牧民家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
蒙古族歌舞表演。

这只是内蒙古旅游的一部分,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等待我们去探索。

在旅程中,我将
向大家介绍内蒙古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大家能够在内蒙古留
下美好的回忆,享受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大地!谢谢大家!。

呼和浩特大昭寺导游词(精选3篇)

呼和浩特大昭寺导游词(精选3篇)

呼和浩特大昭寺导游词(精选3篇)呼和浩特大昭寺篇1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著名的玉泉井旁。

大召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完工于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宗教召庙。

大召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座北向南,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九间楼、厢房等建筑。

附属建筑有乃琼庙、家庙等。

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被称为大召“三绝”。

银佛即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像,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

此外,大召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巨幅唐卡、108部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也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景观。

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内最大的黄教寺庙,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

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宗教寺院。

由于召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所以当时也称银佛寺。

呼和浩特的召庙数不胜数。

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图召、五塔寺召、乌素图召、巧尔其召等。

大召有三绝:银佛、龙雕、壁画。

大召寺院建筑考究,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喇嘛庙形制,其余部分则是依照传统中式庙宇的式样而建,大殿内供奉有一座银铸佛像,所以又有“银佛寺”之称。

大召内还收藏有众多的文物,是研究蒙古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呼和浩特大昭寺导游词篇2大昭寺座落在拉萨市的中心,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同时也是藏汉团结友好的最有力的印证。

售票处的四们喇嘛精通英语、汉语、藏语及日语,且通晓佛法,妙语连珠,是西藏所有景点导游里最出色的。

普布的性格温和内向,是所有人里英语最好的,同时擅长很多藏族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喇嘛洞召导游词

喇嘛洞召导游词

喇嘛洞召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喇嘛洞召,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喇嘛洞召,藏语称“更丕乌素召”,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北边约 7 公里处的大青山中。

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藏传佛教寺庙。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神秘而古老的寺庙,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当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周围的青山绿树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而在这美景之中,喇嘛洞召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来到寺庙的山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朴而庄重的建筑风格。

山门的建筑造型独特,飞檐斗拱,彰显着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

走进山门,一条青石铺就的小路引领着我们深入寺庙内部。

喇嘛洞召的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

天王殿中,四大天王威风凛凛地站立着,守护着寺庙的安宁。

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核心建筑,殿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佛像。

佛像庄严肃穆,金光闪闪,让人感受到佛教的神圣与庄严。

周围的壁画精美绝伦,描绘着佛教的经典故事和传说,每一幅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

穿过大雄宝殿,我们来到了藏经楼。

这里收藏着众多珍贵的佛教经典和文物,是佛教文化的宝库。

这些经典和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佛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寺庙的庭院中,有一棵古老的柏树,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见证了喇嘛洞召的兴衰变迁,依然枝繁叶茂,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除了建筑和文物,喇嘛洞召的宗教活动也颇具特色。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六月十五等节日,寺庙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加。

在法会上,僧人们诵经祈福,信徒们虔诚朝拜,场面十分壮观。

此外,喇嘛洞召周边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您可以漫步在山间小道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怎么写喇嘛洞召导游词

怎么写喇嘛洞召导游词

怎么写喇嘛洞召导游词喇嘛洞召导游词范文1: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毕克齐北8公里的大青山中,汉名为广化寺。

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喇嘛洞,也称银河,原是一个普通的天然山洞,后因喇嘛叫僧人长在洞内修行和居住。

人们将这一山洞称为:喇嘛洞。

以后又把洞前修建的寺庙称为喇嘛洞昭。

喇嘛洞昭,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最早在内蒙古地区修行传播黄教的博格答察罕(即圣人,最高级的活佛之一)喇嘛,曾在喇嘛洞修行,明万历初年,他在银洞前修建了一座小庙,向外传播喇嘛教。

这座小庙就是最初的喇嘛洞昭。

明天启年间,博格答察罕在喇嘛洞圆寂,他的三个弟子又在此从修了小庙,并向南扩建新寺。

以后又经历历代不断重修,扩建,逐渐形成了一处殿宇众多,规模教大的喇嘛教寺院。

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庭正式命名为广化寺。

相传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达罕察是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大德。

他曾经游历了呼和浩特许多地方,最后选中了喇嘛洞。

纵观喇嘛洞的环境,当初博格达及其弟子在此传教,建寺,确实独具慧眼。

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游人莫不为其如画的风景所陶醉而流连往返。

喇嘛洞召导游词范文2:喇嘛洞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毕克齐镇北边约7公里处的大青山中。

东距呼和浩特市约34公里。

喇嘛洞召,俗称喇嘛洞。

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祥地之一。

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

始建于明万初历年间(15731620),由察罕博格达一世活佛主持兴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

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

喇嘛洞坐落在山谷内银洞山的南坡,由前后两寺组成。

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

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

另有阎罗君殿7间。

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

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

喇嘛洞召导游词

喇嘛洞召导游词

喇嘛洞召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喇嘛洞召,我是今天的导游,非常荣幸能为大家介绍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魅力的地方。

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北边约 7 公里处的大青山中。

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当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逐渐接近喇嘛洞召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围雄伟壮观的山峦。

这里的山形奇特,有的像卧佛,有的像罗汉,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走进寺院,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喇嘛洞召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藏两种建筑艺术的特点。

寺院主要由经堂、佛殿、僧房等建筑组成。

经堂高大宽敞,内部装饰精美,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佛教经典。

佛殿庄严肃穆,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展现了佛教的故事和教义。

在众多的建筑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大雄宝殿了。

它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斗拱,气势恢宏。

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等佛像,佛像金光闪闪,庄严肃穆,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喇嘛洞召不仅建筑精美,而且还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

这里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和宗教活动,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在法会期间,寺院里香烟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让人感受到宗教的神秘和力量。

除了宗教文化,喇嘛洞召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历史上,它曾经是蒙古地区重要的佛教传播中心之一,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寺院的后面,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这就是喇嘛洞。

传说这个山洞是一位高僧修行的地方。

洞中的空间不大,但却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洞壁上有一些古老的石刻和壁画,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仍然依稀可见,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沿着山间的小路漫步,我们可以欣赏到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

山上树木葱茏,绿草如茵,不时还能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

这里的空气清新,让人心情愉悦,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在游览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要随意触摸和破坏文物。

关于大召寺导游词范文(3篇)

关于大召寺导游词范文(3篇)

关于大召寺导游词范文(3篇)大召寺导游词1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

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的南部,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在明万历八年(1580 年)主持建筑。

属于藏传释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域仅晚于包头的美岱召。

大召寺蒙语俗称“伊克召”意为“大寺庙””,个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

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

由于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

大召寺的构筑气势威严凛凛回收了汉传寺庙的情势,首要构筑有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九间楼、经堂、佛殿等,个中经堂和佛殿连在一路,统称为“大殿”。

旅客进入山门后,沿着中轴线向前步行巡游,就可以游遍全寺。

大召寺在清代被尊称为“皇庙”,由于清顺治天子欢送五世赴京时,曾住宿在这里;康熙天子也在这里住过几日,并铸有“天子万岁”的金牌,供于大殿银佛像之前,现在殿内光泽很暗,必定要留意才气看到这块金牌。

为了示意对天子的敬重,从今这里消除了活佛的转世划定,成为了蒙古地域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寺庙的正殿也换成了黄色琉璃瓦。

大召寺中的银佛、龙雕、壁画等“三绝”不能错过。

大殿中一座由 3 万两纯银铸成的释迦牟尼像,建于万历十四年(1586 年),由尼泊尔工匠建筑。

昔时银像竣工时,三世索南嘉措曾亲临大召寺,为银佛进展了“开光法会”。

在银佛前,有两条雕在柱上,高约10 米金色蟠龙,这就是龙雕,是佛殿中的佳构。

布满经堂和佛殿四壁的壁画,用的是矿物质料,颜色至今不退。

大召寺导游词2密斯们、教师们,各位好!本日有幸伴随各人一路巡游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国度3A 级旅游区——大召,我感想很是兴奋。

我想几天的草原参观下来,热忱好客、能歌善舞的牧民们,必定让诸位体味了无穷的豪情;原汁原味、润滑爽口的奶成品,也必定令你们饱尝了蒙古族“白食”的绵软;而那闪耀的繁星、洁白的明月、广袤的草场、成群的牛羊,更是让列位走进了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天下。

大召寺导游词

大召寺导游词

大召寺导游词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

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

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大召寺,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大召寺导游词篇一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区——大召,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想几天的草原观光下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牧民们,一定让诸位体味了无限的激情;原汁原味、润滑爽口的奶制品,也一定令你们饱尝了蒙古族“白食”的绵软;而那闪烁的繁星、皎洁的明月、广袤的草场、成群的牛羊,更是让各位走进了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世界。

现在我们要游览的大召,则会让大家走向另一种深沉、古典、神秘与悠久。

大召,汉名“无量寺”。

蒙语称“伊克为”,意为“大庙”。

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

始建于朝万历七年(1579年)。

大召,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

清代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后,定名为无量寺,沿用至今。

大召,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宗教召庙。

是内蒙古旅游必去之地。

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召,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布局为“伽蓝七堂式”。

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厢房等建筑。

附属建筑有乃琼庙、家庙等。

寺院外面还建有环绕召庙的甬道及东西仓门。

大雄宝殿为寺内的主要建筑,采用了藏汉结合的建筑形式,整个殿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清代时,呼和浩特被誉为“召城”。

当里的召庙众多,难以数记。

民间有“七大召”、八大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之说。

大召居于明清著名的“七大召”之首。

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和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呼和浩特导游词

呼和浩特导游词

呼和浩特导游词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本店铺收集了呼和浩特导游词,欢迎阅读。

呼和浩特导游词【一】欢迎大家来到!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

独特美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名胜,绚丽多姿的蒙古歌舞,精彩纷呈的蒙古式摔跤,这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城内有大小庙宇50多座,东南部有华贵雍容的五塔寺、金碧辉煌的席力图召、气势轩昂的“银佛寺”大召、规模宏伟的北门外清真大寺、珍品云集的新华街东口博物馆、博大精深的“广化寺”喇嘛洞召……此外,在市郊还有昭君墓、乌素图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等雄伟庄严的庙宇。

呼和浩特的自然景致尤为迷人,“寒冷高原”辉腾锡勒草原、“夏日营盘”格根塔拉草原、“召河”希拉穆仁草原,绿草如茵,湖泊点缀,“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是久居闹市的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呼和浩特导游词【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里的“阴山下”指的就是呼和浩特。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呼和浩特,还有就是“塞外边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今天,我就是在对南北朝这首名诗的想象和解析中,到达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从来之前做的功课中,我了解到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公元16世纪,当地的王府与民宅常用青砖造房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称。

于是,当飞机达到呼和浩特上空的时候,我使劲从飞机的舷窗往下看,希望能够看到传说中的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3篇Model text of tour guide words by Lama in Hohhot
编订:JinTai College
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3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内蒙古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
2、篇章2:呼和浩特市导游词范文
3、篇章3: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文档
喇嘛召俗称喇嘛洞,呼和浩特西呼包公路(呼和浩特--包头)34公里处,土左旗毕克齐镇北部大青山山中,距毕克齐镇七公里。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喇嘛教发祥地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章1: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范文
喇嘛召俗称喇嘛洞,呼和浩特西呼包公路(呼和浩特--
包头)34公里处,土左旗毕克齐镇北部大青山山中,距毕克
齐镇七公里。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喇嘛教发样地之一。

它三面环山,前面为宽敞的洞沟,沟中清泉淙淙。

站在召庙俯瞰,东侧是铜山,西侧为狮子背,山上松柏茂盛,白桦挺拔,山峰怪石嶙峋。

在寺召的北面便是“银洞”,泉水裂石而出。

在严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在盛夏,山风习习,沁人心扉;春天,山杏野花争芳斗艳;深秋,霜叶火红,层林尽染,真可谓佛地
洞天。

就在这优雅迷人的仙境中,远在公元1576年前,博格达
察罕喇嘛以此为中心,广泛传播喇嘛救,在蒙古族群众中影响颇为深广。

后来他的一世徒弟就在洞前于明代万历初年(即公元1576年前)修建了这座喇嘛召。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又扩建。

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乾隆皇帝赐
名“广化寺”,意为“教化一切”,并赏给牒一百道。

公元1820xx年时广化寺有达喇嘛、德木齐、格速贵等僧众282名,仅次于呼和冶特市席力图召。

广化寺的建筑由前后寺组成。

因为后寺建筑在山腰,凿
石为洞,因而又取名为喇嘛洞召(召是蒙古语“寺”之意),人们也把它叫做“银洞”。

这里有建搂三层,塑有全寺最大的
坐佛,洞下石级共124级,其坡陡与黄山“天都峰”、“莲花峰”不相上下。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活佛骨灰的白塔数座。

前寺凡四重。

天王殿三间,供奉四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二层,每七楹,大殿25间,供弥勒佛等诸佛象。

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

二殿是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过海和观音菩萨。

另有十殿阎罗君殿7间。

各殿佛僧为黄铜铸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为其它召寺所少见。

喇嘛洞在解放前因年久失修,殿堂有些已破旧,树木也
多被砍伐。

原后殿有海棠二株,高10米许,果实繁盛,当系
数百年前所植。

近年来为了保存古物,进行了修缮,现仍不失为大青山
胜景之首,成为呼和浩特市附近的风景区之一。

故而游人慕名前往,络绎不断。

篇二: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庙作文
从大草原到响沙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
总算到了目的地。

我们经过“辛苦”的奔波,终于登上了沙漠的顶点,一
切事物尽收眼底。

我把脚丫子埋在暖烘烘的细沙里。

躺在沙子
上,我仿佛睡在白云上一样舒服。

我拿着那圆滚滚的彩球,跟老师同学在沙漠上走着,跳着,跑着,我梦想中的仙境出现了……不知是哪个同学想出来的鬼主意。

“来,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滑下去吧”。

于是,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溜烟地滑了下去。

你听,是那沙子发出的声音,其声如洪钟,又似飞机的轰鸣声,仿佛整个沙丘都在颤动,使我感到神奇无比。

当我们一起去问导游姐姐时,导游姐姐说了一个故事:“很久以前,这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喇嘛庙,正当千余喇嘛聚众诵经,击鼓吹号时,突然狂风大作,倾刻间,将寺庙掩埋在沙漠之中,这声音便是喇嘛们冤魂未散,至今仍在诵经、击鼓、吹号的声音”。

我知道这是传说。

科学才是真理,这奥秘就让我们来探
索吧!
篇章2:呼和浩特市导游词范文【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位于华北西北部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

北依阴山山脉,南濒九曲黄河,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外名城。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经过全市各族人
民5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建设成为一座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市容整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新型城市,成为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呼和浩特是国务院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留下了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早在50万年前就出现了被称作为"大窑文化"的人类文明的曙光。

战国时期,赵国在土默川始建"云中郡",写下了呼和浩特历史的第一页。

在漫长的历程中,几度兴衰,曾建立过"云中"、"盛乐"、"丰州"等城。

直到公元1572年,明代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在这里筑城、建庙,大兴土木,建成一座初具城市规模的"库库和屯",这就是发展到今天的呼和浩特的前身。

清代又在此基础上扩城屯兵开市,使呼和浩特成为当时南北商品交流的集散地。

呼和浩特现有土地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达83平方公里。

辖玉泉区、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武川县、和林县、清水河县和托克托县九个旗县区。

总人口243.7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02万,城区人口143.41万。

呼和浩特市区平均海拔高度1050米。

西部与草原钢城包头市毗邻,北、东部与乌兰察布盟接壤,南部与山西省为邻,西南部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

距首都北京520余公里,距
二连浩特内陆港开放口岸490公里,距准格尔大型能源基地不足100公里。

呼和浩特地处中温内陆地带,属西北大陆性气候,四季
昼夜温差较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8
度左右。

篇章3:呼和浩特市喇嘛召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喇嘛召俗称喇嘛洞,呼和浩特西呼包公路(呼和浩特--
包头)34公里处,土左旗毕克齐镇北部大青山山中,距毕克
齐镇七公里。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喇嘛教发样地之一。

它三面环山,前面为宽敞的洞沟,沟中清泉淙淙。

站在召庙俯瞰,东侧是铜山,西侧为狮子背,山上松柏茂盛,白桦挺拔,山峰怪石嶙峋。

在寺召的北面便是“银洞”,泉水裂石而出。

在严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在盛夏,山风习习,沁人心扉;春天,山杏野花争芳斗艳;深秋,霜叶火红,层林尽染,真可谓佛地洞天。

就在这优雅迷人的仙境中,远在公元1576年前,博格达
察罕喇嘛以此为中心,广泛传播喇嘛救,在蒙古族群众中影响颇为深广。

后来他的一世徒弟就在洞前于明代万历初年(即公元1576年前)修建了这座喇嘛召。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
年)又扩建。

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乾隆皇帝赐
名“广化寺”,意为“教化一切”,并赏给牒一百道。

公元1819年时广化寺有达喇嘛、德木齐、格速贵等僧众282名,
仅次于呼和冶特市席力图召。

广化寺的建筑由前后寺组成。

因为后寺建筑在山腰,凿
石为洞,因而又取名为喇嘛洞召(召是蒙古语“寺”之意),人们也把它叫做“银洞”。

这里有建搂三层,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下石级共124级,其坡陡与黄山“天都峰”、“莲花峰”不相上下。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活佛骨灰的白塔数座。

前寺凡四重。

天王殿三间,供奉四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二层,每七楹,大殿25间,供弥勒佛等诸佛象。

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

二殿是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过海和观音菩萨。

另有十殿阎罗君殿7间。

各殿佛僧为黄铜铸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为其它召寺所少见。

喇嘛洞在解放前因年久失修,殿堂有些已破旧,树木也
多被砍伐。

原后殿有海棠二株,高10米许,果实繁盛,当系
数百年前所植。

近年来为了保存古物,进行了修缮,现仍不失为大青山胜景之首,成为呼和浩特市附近的风景区之一。

故而游人慕名前往,络绎不断。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