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欣赏4 《乐游原》

合集下载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乐游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乐游原 / 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赏析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但是已经快要落下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游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游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这⾸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的感受。

诗⼈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乐游原》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乐游原》原⽂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阳⽆限好, 只是近黄昏。

注释: [乐游原]长安附近的游览胜地。

[向晚]傍晚。

向,将近,将要。

[意不适]⼼⾥不舒畅。

[驱车]赶车,驾车。

[古原]指乐游原。

译⽂: 傍晚时⼼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阳啊⽆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简析】 这是⼀⾸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的郊原。

“向晚”指天⾊快⿊了,“不适”指不悦。

诗⼈⼼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阳⽆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阳下的景⾊⽆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限好”是对⼣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只是”⼆字,笔锋⼀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式的慨叹涵义是⼗分深的,它不仅对⼣阳下的⾃然景象⽽发,也是对⾃⼰,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对本诗素有不同看法。

有⼈认为“只是”⽆转折之意,⽽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伤感惋惜之情了。

 【篇⼆】⼩学三年级语⽂《乐游原》教案 ⼀、激趣导⼊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尘绝。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乐游原头春尚早,百⾆新语声卑卑。

”……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

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篇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乐游原》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4.不适:不悦,不快。

5.近:快要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篇二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作品介绍《乐游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06首。

原文乐游原作者:唐·李商隐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唐诗三百首之《乐游原 - 登乐游原》

唐诗三百首之《乐游原 - 登乐游原》

《乐游原/ 登乐游原》《乐游原/ 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及注释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赏析二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中小学必背古诗:《乐游原》 李商隐

中小学必背古诗:《乐游原》 李商隐

谢谢您! 再见!
古诗赏析: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 之感叹。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 好景不长。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 的美好啊!但是已经快要落下了。”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 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 帝国的感叹。这种美好事物即将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 在晚唐的每一个诗人身上,故而晚唐诗人的诗作比起盛唐总 少了那种英姿勃发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颓丧、含蓄委曲。如 同本诗,在带入李商隐所处时代之后,本是平凡朴实的语言, 却带着一种隐隐的失落感,毕竟那是中国甚至人类历史上最 繁盛的一个帝国,其衰败之境怎么可能不让人伤心?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 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 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 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 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 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 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 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 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 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 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 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 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 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 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 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 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 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 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 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唐诗赏析-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乐游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但是已经快要落下了。

”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

唐李商隐乐游原登乐游原赏析

唐李商隐乐游原登乐游原赏析

唐李商隐乐游原登乐游原赏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翻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赏析:玉溪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

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

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乐游原古诗

乐游原古诗

乐游原古诗乐游原作者: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文写作,诗作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注释】1.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 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 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 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 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 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 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登乐游原》
李商隐——《蝉》 李商隐——《春雨》 李商隐——《北青萝》 李商隐——《蝉》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登乐游原》
李商隐——《蝉》 李商隐——《春雨》 李商隐——《北青萝》 李商隐——《蝉》
李商隐——《筹笔驿》
李商隐——《登乐游原》 李商隐——《风雨》 李商隐——《韩碑》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理不痛快。 古原:指乐游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适向 晚 意 不
傍 不晚 太时 舒觉 畅得 。心 里
驱车登古原
就驾车去登乐游原,想把 烦恼消散!
夕阳无限好
看见夕阳多么美好啊,一 片金光灿灿!
只 是 时 黄 光 昏 终 将 究 近 短 了 暂 , 。 美 好
只 是 近 黄 昏
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 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想 把烦恼消散。夕阳多么美好 啊,一片金光灿灿!只是黄 昏将近了,美好时光终究短 暂。
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 ,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 合称“三李”。
乐游原地名由来: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 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 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
西汉初年,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
“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 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
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认识多一点 : 五言律诗
其实五言诗除了四句的绝诗外, 还有 八句的律诗。
五言诗
五言律诗
五言绝诗
适 限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词语解释:
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
李商隐——《筹笔驿》
李商隐——《登乐游原》 李商隐——《风雨》 李商隐——《韩碑》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
古诗赏析: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 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 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这近 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 阳是嗟(jié )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 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 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古诗赏析:
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 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 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 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 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 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 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 意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 值。
古诗赏析:
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 短暂的感受呢?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 ,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 的儿子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 重,王茂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 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 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唐)李商隐
诗人背景简介:
李商隐(约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原籍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曾受牛党令狐楚提拔,为巡官 。李商隐陷入派系之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 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晚唐诗 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
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
古诗赏析: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 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 ,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 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 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 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 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 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
古诗赏析: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 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 理,是李商隐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 能可贵的。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杨诚斋云:此诗忧唐 祚将衰也。 《删订唐诗解》:吴昌祺云:二句似 诗馀,然亦首选。宋人谓喻唐祚,亦不 必也。
名家点评:
《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销魂之语,不堪 多诵。 《玉溪生诗意》:时事遇合,俱在个中,抑扬尽致 。 《诗法易简录》:以末句收足“向晚”意,言外有 身世迟暮之感。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怆怀欲绝(末二句下)。 《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李义山《乐游原》诗, 消息甚大,为绝句中所未有。
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
)为名。”。
写作背景:
《乐游原》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 己的感受。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 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 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 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
古诗赏析:
傍晚时分,诗人郁郁不乐地登上长安的乐游 原,只见一轮红日西斜,显得无限美丽,于是情 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意谓夕阳纵好,可惜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其 中寓有诗人多少既赞赏而又惋惜的感情!清人纪 昀评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 ,谓之忧时事亦可。”此评很有道理,时至晚唐 ,中兴无望,诗人处于这样的时代,能不慨然兴 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