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于丹感恩教育视频有感

合集下载

感恩教育观后感(15篇)

感恩教育观后感(15篇)

感恩教育观后感(15篇)感恩教育观后感1感恩教育观后感(一):因为有爱所以有期望;因为有爱所以有温暖;因为有爱所以有动力。

看完《感恩教育》,我懂得了要感恩并且我对“爱”这个字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爱就是最简单的爱,就是一种人性化的爱,但又就是最深的爱,最伟大的爱。

苏格拉底说过: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坠落为禽兽,而人的品德也必然提高。

百善孝为先“孝”字一向铭记在我心,于丹觉得: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

也许每人的意识里都有孝,但都没有被释放吧!论语里讲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也就就是说:孝心不在大小不分远近。

回想,每当我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总就是鼓励着我,让我不要气馁,给予我信心,使我努力前进;回想,每当天气变凉时,父母亲为了让我添上一件衣服而唠叨时,无非就是怕我着凉,感冒难受,耽误学习;回想,每当我想看电视时,母亲为了不让我看电视而唠叨时,无非就是怕影响我的学业,成绩下降;为什么此刻有很多孩子不快乐?因为有好多自我中心的孩子,会觉得给他的一切都就是本分,不给他的一切都就是亏欠。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很骄纵的小男孩,他认为别人的一切都就是就应惯纵他的,他只要好好学习他就就应就是自我中心,所以他每一天呢,都会因为不如意乱发好多脾气,有一天他爸爸把他带到后院的篱笆傍边对他说:“每一天都发脾气不好,这样吧你算一下发一次脾气就定一个钉子,看看你一天要发多少次脾气。

一天下来他看到篱笆上密密麻麻的钉子。

父母亲唠叨的一切事情,无不就是那颗爱女之心的体现,而我却辜负了那颗爱女之心。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孝敬父母吧!就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一个家,就是父母让我体会到了人间有情。

这次观看我也学会了要心存感恩。

感恩父母,就是父母给了我生命。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_共10篇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_共10篇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_共10篇《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1篇星期六上午7点15分,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少儿频道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节目。

于丹教授一开讲,我们就被她富有哲理的语言吸引了.讲座一共分为三部分: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如何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和自信,培养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给我印象最深的事第一讲,她用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给我们讲解了父母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就像大树给予那个孩子的爱一样无私而深沉,其实每一位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而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都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可是我们是怎么对待父母的呢?看完以后我陷入沉思:父母每天早上比我起得还要早很多,为的是给我准备一顿可口的早餐。

爸爸妈妈上班也很辛苦,可是一到家就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忙着做饭收拾,检查我的功课,给我洗衣服,安顿好我睡觉,才开始忙着备课看作业,有时候还要忙到半夜.。

....我最喜欢吃的西妈妈一定是最不爱吃的从来不肯往嘴里放一口。

想到这我的眼睛模糊了,爸爸妈妈为我做了那么多,我为他们做过什么呢?很少为爸爸端上一杯热茶,很少帮妈妈做一点家务,很少为姥姥捶捶背~我做的太少了。

今天的讲座让我感悟了很多,我应该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只有常怀感恩之情,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只有学会感恩,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2篇周六的上午,迎着光辉,接受了太阳的洗礼,我收看了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

这个讲座了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我的价值观与。

首先讲的是培养人的孝心,最让我的是田世国,一个捐肾救母的儿子,是2011年十大人物之一,他说: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我应该做的。

这就是一种责任!而我们孩子就应该背起这种责任,尽孝道.儒家孔子讲究一个仁字,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

[观后感]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8篇

[观后感]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8篇

[观后感]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8篇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一):这天,我在辽宁电视台公共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职责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我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

听完以后,我十分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职责心的孩子。

再看看我们此刻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我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之后,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十分普遍的例子,此刻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

孩子就就应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

所以我们能够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

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构成不了任何的职责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

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让人感动不已。

还有“感动中国”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感到震撼。

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父母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

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父母的品德和职责感?那么普通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职责的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职责感是如何构成的。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精选10篇)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精选10篇)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精选10篇〕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精选10篇〕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篇1今天,我看了于丹教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都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

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的呢?我们只知道索取,觉得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可我们又给了父母什么呢?同学们,你为下了班的父母端过一杯热茶,还是为父母洗过一次脚?记得民间有一句俗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连动物都懂得感恩的含义,何况我们呢?我们不仅仅只对父母感恩,对我们身边的同学,教师、朋友、和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特别是我们的教师。

教师您每天都在默默的奉献着,为班里的事情操心着,多累呀!您从来都没有抱怨过,我们还是总惹您生气,不好好学习。

教师您辛苦了!我们以后会好好学习的,不会惹您生气了。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可以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

要学会感恩去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每个人都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篇2那天听于丹的讲座,偶然想起这样一件事。

大概是在四五岁的时候,此刻想起来,大家在一齐的时候,姥爷就经常悄悄跟我说,你看,那里有这么多人,孔子说过一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么些人里头,肯定有能当你教师的人,你去看看,你觉得他们谁对人个性有礼貌,谁个性博学,谁做事个性敏捷,你去看看谁能当你的教师小孩子嘛,我就这样跑来跑去看,有的时候看到有些行为是好的,也有的时候看到的是不好的,就会跑回来问姥爷,说你看,有一个叔叔肯定不是教师吧。

然后姥爷就会告诉我说,这也是教师啊,因为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那么内自省”。

你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样好,这是教师;但是见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会不会跟他一样不好,所以这也是一种教师。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于丹讲座观后感1 今天早上,我匆匆忙忙的翻开电视机,收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于丹教授的讲座。

看了她的讲座之后,我感受颇深。

今天早上7:40,于丹教授开场了她的讲座。

这次讲座的三个主题是:第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第二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第三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

一开场,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言: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天天跑到一棵树下去玩,树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男孩长大了,他跑到树底下,说他想要钱,树把他的果子奉献给了他,树好快乐……一天,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间屋子保暖,树让他把他把他的树枝砍下来,树好快乐……过了很久,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艘船,环游世界。

树让他把他的树干砍掉,树好快乐……最后,他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

这件故事也许是虚构的吧,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道理是非常的深化:树就是我们父母,我们就是那个男孩,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爸爸妈妈;长大后分开了父母,经常不回家看望他们,难得回去一次,却是索取父母之时!难道我们就是应该向父母索取的吗?所以我们应该记住:爱是不能无限索取的,我们应该懂得孝敬父母。

过了一会,于丹教授又讲到:“她上大学的时候,曾和他的同学一起爬泰山,从凌晨开场爬起,就是为了看日出。

她不像其他同学呆在那里看日出,而是单独一人走后山的小路去看日出。

虽然上山的时候被密密麻麻的荆棘割出了许多道血口子。

但终究还是看到了日出。

于丹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阐述一个道理:首先,得学会让孩子去融入社会;之后,的学会让孩子自立、自强。

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美妙的人生,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开展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2 看完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

连动物都懂感恩的含义,感恩大自然。

海伦·凯乐的经典代表作《假设给我三天光明》作者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观念!在你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感恩父母,就没有新颖的氧气成分,就好比人类要是失去了那参天的大树,知道别人给你的爱是无限的,珍惜大自然零与造物主赐予的一切,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告诉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保护花草树木,感恩大自然中的所有的生物:鸦有反哺之义,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

于丹的讲座观后感(优秀10篇)

于丹的讲座观后感(优秀10篇)

于丹的讲座观后感(优秀10篇)于丹的讲座观后感篇一李乐山说,要家长看一个片子,写一篇观后感,是于丹的中小学人格教育,网上搜到了,片子长度约2个小时,仔细的看了一篇,收获很大,感受如下:人格教育与建立正人生于丹以精神补钙为切入,分别从寻找生命的快乐与尊严、唤醒内心的强大与力量、勇敢承担爱与责任、成就别样人生四个环节,讲述中小学人格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于丹认为,学生要注意培养工艺能力、挫折能力、职业能力三大能力,目的就是构建一个人的创造力、可能性和和谐人际关系,从而成就一个能发现世界的自己。

我认为教育是让孩子意识到我们是独一无二的领袖,而要做事先做人,通过正觉、正行为构建个人的正能量人格,成就自己正人生。

自己动手——创造力从学会付出开始。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好、乐,三个阶段,核心是乐,如何寻找到快乐?于丹认为从控制以自我为中心开始,构建让自己快乐的同时如何让他人也快乐的人格魅力。

孩子从学会自己动手开始,用创造力让被人幸福,这样的收获比付出更有意义。

比如鼓励让李乐山擅长快乐他人,比如为大家书写春联等方法,支持李乐山成长。

脚踏实地——可能性从不放弃开始。

为什么我们有时感到无力?于丹认为,我们要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不要成为草莓族,而优秀不在于外表的个性和光鲜,要在于内心的'坚韧态度,更是在于是否拥有在挫折中如何修复生命的能力,坚信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就有可能性。

学会爱——和谐人际关系从二个人开始。

为什么我们有时易走极端?于丹认为,是没学会爱,就无法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好的表达和好的内容一样重要,从确定两个人的和谐开始,构建更多人的人际关系。

让孩子勇敢的承担爱和责任,大人和孩子要和一起成长,学会互相爱。

改变自己最难,老师让家长看这个片子,因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做不到以上于丹老师讲的,我们又如何要求孩子做到呢?,我们大人就和孩子一起成长吧,付出、不放弃、处理好与每个人和谐关系。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第一篇:于丹感恩教化观后感于丹感恩教化观后感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须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于丹感恩教化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丹感恩教化观后感1 今日,我读了于丹的专题讲座,感受很深。

于丹先生在讲座中主要强调,我们的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同时,也应当懂得孝顺父母、敬重老师、关爱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在道德上得到发展,在智力和身体上全面发展。

于丹先生首先谈到了“孝道”。

孝道是中国文化传统所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道和孝道。

感谢你的父母,敬重你的老师。

孝道不仅是一种外在要求,也是一种内在责任。

然后谈谈“仁”。

仁爱就是学会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充溢爱心,善待他人。

这部三个字的经典名著说:“我不知道;在人类生命之初,人性是和善的。

性质相像,习惯相去甚远Rdquo意味着当人们刚诞生时,他们的天性和善,气质特别相像,但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每个人的习惯都会有所不同。

教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理解一个人的苦痛,与两个人共享,苦痛会削减一半。

相反,与两个人共享一个人的欢乐,欢乐会增加一半。

与他人沟通,多关切他人,使自己健康欢乐成长。

最终谈谈自食其力、自强不息和自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将干脆确定人生的轨迹。

儿童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学问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阅历和理解。

不要拘泥于规则和步骤,而是要学会在这个混乱和嘈杂的社会中找到有效的信息。

经过于丹先生的授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学习。

首先要学会成为一个天才。

假如他们不能成为一个人,即使他们的学习成果很好,他们也不会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当我想到自己时,有时我的父母督促我学习。

我总是太罗嗦了。

有时他们让我做我能做的。

我总是不情愿。

当我想到这一点时,我不禁感到特别内疚。

我不知道我的父母为我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苦痛。

我不懂感恩。

他们总是让他们生气和哀痛。

于丹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9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9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9篇人要懂得孝顺,还要仁爱。

对于于丹老师的讲座,我知道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人在社会、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准则。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丹讲座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于丹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一今天,我观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于丹老师用了生动的事例来教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懂得感恩,字字珠玑,话语中有着发人深省的道理。

其中于丹老师在讲座中说道:“我们中国的教育缺失了小学的工艺教育、中学的挫折教育、大学的职业教育”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挫折教育,这教会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如果父母只教给孩子知识,而不教给他如何面对挫折,那么他(她)遇到什么困难都选择放弃,最后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都是因为自己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太低。

有很多孩子(包括我)会觉得父母给他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满足他就是亏欠,所以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的父母不应该什么都满足我们,要像外国的小孩一样:如果想要钱就得自己赚。

只要我们中国的小孩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

这次的讲座很有教学意义,不仅教给我们人格教育,还有如何做人。

我很喜欢这个讲座。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二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频道播出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节目,我们学校给每位家长都发了一张节目预知单,并发了短信告知。

于是,爸爸和我准时坐在电视前进行收看。

于丹老师认为,“中小学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快乐和尊严。

于丹老师的讲述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

通过收看这栏节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很多快乐,比他掌握很多知识更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于丹感恩教育》视频有感
石河子市第五中学五(三)班李若愚
《于丹感恩教育》视频分为两个章节,第一章是《勇敢担当,爱与责任》,第二章是《成就别样的人生》。

看了《于丹感恩教育》视频后,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两则故事。

视频里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我记得上四年级时,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的。

这个寓言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跟一棵树是好朋友。

小男孩整天在树上荡秋千,摘果子,爬树干,甚至是发脾气在树上乱刻乱画,但是树却一点儿都不在乎。

每天他都盼望着小男孩来。

当小男孩长大成为一个少年时,他来到树下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对大树说:“我要上学,也要玩具,可我没钱,什么也没有。

”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果子摘了后卖掉,就可以买玩具了,而且不愁学费。

”孩子高兴极了,就爬上树把果子摘了。

以后孩子只会在每年秋天来摘一次果子,其余时间都没有来过了……
我们的爷爷奶奶和父母不正是像这棵大树一样吗?总是在不停的付出,而我们就像小孩只是从父母那里索取,很少回报。

听了这个故事,我要从现在开始在家里力所能及做些家务,帮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一些简单的事。

于丹老师还讲了什么是社会,并说明了怎样在社会中生活,她告诉我们,社会就将一锅煮开的水。

她还讲了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假如这儿有三锅烧开的水,把一个鸡蛋、胡萝卜和一堆干茶叶分
别放进这三个锅中。

一个小时后,打开第一个锅,发现里面的鸡蛋不论是蛋清还是蛋黄都从软软的变硬了。

这就像被社会煮硬的人,他们只会蛮干,不求别人帮助;第二个锅里的胡萝卜,原本是硬硬的,现在却变软了,这就是被社会煮软的人,心地善良,但又有什么用呢?第三种人呢?看看茶叶吧,原本又干又丑的茶叶,在开水中变得饱满了,美丽的叶片舒展开来,更重要的是它把一锅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浓浓的香茶。

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就是成功的,不仅是自己得到了发展进步,而且还影响了周围的人,改变了周围的环境。

看完后,我想: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啊,但是有很多小朋友都不太关心父母的辛苦,不为以后的路着想。

我想以后要懂得感恩,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也要有担当的责任,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