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勘探历程--2012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胜利油田开发形势及对策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驱油剂加合增效理论 •稠油热化学驱油理论 •低渗透非达西渗流机理
3330 3355 3160 1946
年 产 油
•含水上升、自然递减有效控制,开发质量持续提升
综合 含水 %
95 90 85 8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低渗透油藏自七十年代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三个开发阶段
建产上产
(1970-1990年) •高丰度一般低渗透 •参考中高渗开发思路 •四点法井网 •300-400米井距
500
新增特低渗透储量越来越多,
成为产能建设主要类型
提出“万吨油工程”,采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
大型压裂: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单控
低速稳产
自然 递减 %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15 10 5 0
13.3 12.6 12.1 13.0 13.4 12.9 13.5 13.9 14.2 14.2 13.3 12.4 12.3 12.4 11.5 11.6
做大产量增长阵地
(二)稠
油:转换方式
优化开发
提升技术
助推产量保持稳定
力争实现增油稳定
(三)化 学 驱:创新突破
(四)海
(五)整
上:精细注采
装:拓展思路
有序开发
石油钻井工程PPT课件

井
安装
下油层套
生
井底
完
试油
管注水泥
产
完成
成
井口
石油钻井建井过程 第13页/共61页
主要内容
一、钻井的目的和意义 二、钻井的主要程序 三、钻井设备、工具和仪器 四、钻井的发展及趋势 五、钻井关键技术 六、钻井风险 七、钻井取得的成就
第14页/共61页
三、钻井设备、工具和仪器
1. 钻井设备 • 动力系统
定 井 位
候凝 安装 井口
二 开
拆卸 设备 成本 核算
地质 设计
下表 层套 管注 水泥
钻进 取心 测斜 电测井
钻井 设计
钻进 取心 测斜 电测井
下中 层套 管注 水泥
准备 工程
修公路 平场地 打基础 安装 下导管
试车
一 开
安全检查
试油
候凝 安装 井口
钻进
取心
三
测斜
开
电测井
中途测井
移
井口
油
候凝
交
完成
第11页/共61页
二、钻井的主要程序
4. 完井和试油 • 试油
对可能出油(气)的生产层,在降低井内 液柱压力的条件下,诱导油、气入井,然后 对生产层的油、气产量、水产量,地层压力 及油、气物理化学性质等进行测定,这一整 套工艺技术就叫试油。只有通过试油才能知 道油气层含油气情况。
第12页/共61页
第49页/共61页
五、钻井关键技术
2. 携岩技术
•将钻头破碎的岩屑从井底及时清除出去是提高钻 速,减少钻井事故的关键。 •在大斜度井中,由于岩屑在重力作用下落到井壁 下侧,影响钻柱的活动,增大了钻柱的摩阻扭矩, 还容易引起井下复杂情况。
简述油气田-勘探-开发

无机学说 油气 成因
有机学说
油气是在地质历史上由分 散在沉积岩中的动物、植 物有机体转化而成
二元论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1、油气的生成
通常把能够生成油气的岩石,称为烃源岩(或称 为生油气母岩),由烃源岩组成的地层为生油气 层。 烃源岩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大量地质和地球 化学分析结果,在一个沉积盆地(或凹陷)中, 从剖面上确定生油气层,在空间上划出有利的生 油气区,做出生油气量的定量评价,以便与圈闭 条件配合,分析盆地的含油气远景,为油气勘探 提供科学依据。
—
奥陶系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3、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 具有“满盆气、 半盆油”的特点
▲中生界石油资 源量85.88亿吨: 侏罗系14.92亿吨 三叠系70.96亿吨 ▲古生界天然气 资 源 量 11.2 万 亿 方
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气田分布
17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3、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已探明可采总量:油= 65.13×108t;气= 2.4646×1012m3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2、含油气盆地分布
120
盆地性质的分布特点
50
12000
100
探明石油储量(亿吨)
探明石油储量(亿吨)
60 40 20 0
60
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20
100 50 0
40
8000
10
20
0
海 湾 渤 松
盆地性质的分布特点
40
10000
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25000
30
100
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探明天然气储量占总储量百分比%
稠油热采基础知识PPT课件

1.蒸汽吞吐
加热降粘,改善流变性
1.蒸汽吞吐
相对渗透率变化
在高温润湿性试验中,普遍的规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 岩心润湿性由亲油转向亲水,由弱亲水转向强亲水。其主 要原因是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极性物质含量较多。
1.蒸汽吞吐
相对渗透率变化
随温度升高束缚水饱和度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端点值 120℃ 160℃ 200℃
10000 50 * ~150 * 150 * ~10000 10000~50000
> 50000
辅助指标 相对密度(20℃),g/cm3
开采方式
>0.9200
>0.9200 >0.9200 >0.9500
可以先注水 热采 热采
>0.9800
热采
*指油藏温度条件下粘度,无*是指油层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三、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1.蒸汽吞吐
✓ 注汽时,地层分为三个带: 蒸汽带、热水带和冷水带
✓ 非稳定渗流:包括流体渗 流、传热等过程
1加热降粘
4、岩石骨架 受热膨胀 压缩孔隙
6、乳化作用 提高波及体积
提高稠油 采收率
3、流体受热膨胀 弹性能量增加
5稠油高温裂解 蒸馏、稀释及 混相驱作用
四、稠油热力开采方法及筛选标准
蒸汽发生器
井口补偿器
蒸汽吞吐是先将 高温高压湿蒸汽注入 油层,对油井周围油 层 热加后加热带开热井蒸降汽采粘凝油,结。带焖井蒸汽换带
油层
隔隔热隔热热油油油管管管 井井下下井热下补胀补补偿偿器偿器器
热注汽采封封隔器隔器 井井下下井汽下汽水汽分水水分离分离器器离器 热注汽采注封汽封隔封器隔隔器 器
胜利采油厂
S3XR18
2004年热采方案新井 2005年南扩方案新井 2005年南扩补充方案新井
石油工程PPT课件

了解不同部位、不同油层的生产能力和开采特点。在钻完开发资料井以后,要进 行单层和各种多层组合下的试油试采、测压力恢复曲线等,并了解新区的生产能力和开 采特点。
第23页/共78页
2.开发资料井的部署原则 • 开发资料井的部署主要针对那些组成比较单一、分布比较稳定的主力油层组;
• 开发资料井的部署应考虑到油田构造的不同部位,使其所取得的资料能反映出不同 部位的变化趋势; • 开发资料井应首先在生产试验区邻近地区集中钻探,然后再根据逐步开发的需要, 向外扩大钻探。
在正式开发方案的实施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 提高渗透率较低、分布不够稳定油层的开发效果问题。
一个合理的开发程序,只是指导了油田上各开发层系初 期的合理开发部署,指导了油田合理的投入开发,为开发油 田打下了基础。但在油田投入开发以后,地下油水就处于不 断的运动状态之中,地下油水分布时刻发生变化,各种不同 类型油层地质特征对开发过程的影响将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工作, 以不断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
第10页/共78页
四、隔层及夹层 隔层及夹层对油气田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层系划分,分采分注。对
隔层及夹层的研究主要论述其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及性质。
五、油藏 对油藏要进行压力系统、流体性质、油水界面、油藏类型的研究,尤其对油藏
类型的研究更为重要。 六、储量
在建地质模型时,必须对储量加以说明,确定计算储量的方法和储量参数,还 要计算溶解气储量和可采储量。
第7页/共78页
二、构造
构造:组成地壳的各类岩石,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及其地质成因上的联系。构造地 质的任务,就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在空间上分布的形态、成因和规律。
岩石具有塑性,受力后可以弯曲褶皱形成褶皱构造;受力发生断裂之后可以产 生断裂构造;由于岩石物性的变化还可以产生岩性构造。研究构造不但要对其分类, 还要指出各构造的特征。
第23页/共78页
2.开发资料井的部署原则 • 开发资料井的部署主要针对那些组成比较单一、分布比较稳定的主力油层组;
• 开发资料井的部署应考虑到油田构造的不同部位,使其所取得的资料能反映出不同 部位的变化趋势; • 开发资料井应首先在生产试验区邻近地区集中钻探,然后再根据逐步开发的需要, 向外扩大钻探。
在正式开发方案的实施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 提高渗透率较低、分布不够稳定油层的开发效果问题。
一个合理的开发程序,只是指导了油田上各开发层系初 期的合理开发部署,指导了油田合理的投入开发,为开发油 田打下了基础。但在油田投入开发以后,地下油水就处于不 断的运动状态之中,地下油水分布时刻发生变化,各种不同 类型油层地质特征对开发过程的影响将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工作, 以不断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
第10页/共78页
四、隔层及夹层 隔层及夹层对油气田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层系划分,分采分注。对
隔层及夹层的研究主要论述其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及性质。
五、油藏 对油藏要进行压力系统、流体性质、油水界面、油藏类型的研究,尤其对油藏
类型的研究更为重要。 六、储量
在建地质模型时,必须对储量加以说明,确定计算储量的方法和储量参数,还 要计算溶解气储量和可采储量。
第7页/共78页
二、构造
构造:组成地壳的各类岩石,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及其地质成因上的联系。构造地 质的任务,就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在空间上分布的形态、成因和规律。
岩石具有塑性,受力后可以弯曲褶皱形成褶皱构造;受力发生断裂之后可以产 生断裂构造;由于岩石物性的变化还可以产生岩性构造。研究构造不但要对其分类, 还要指出各构造的特征。
油气勘探开发-勘探部分PPT课件

29
李庄子油田土壤和大气中汞蒸气异常
30
鄂尔多斯某区块地表地化直接勘探的异常
31
测井技术
测井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一 项工程技术, 测井技术采用声、电、磁、放射性 等物理测量方法,通常采用电缆将测量探头(下井 仪器)送入井筒内,在井中对地层的各项物理参 数进行连续测量, 通过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 释,得到地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 和度等参数。测井技术作为石油勘探、开发必不 可少的一个工程环节,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
1.地震勘探原理
10
11
地震勘探的三部曲
野外资料采集 室内资料处理 地震解释
12
13
2.三维地震
三维地震是将地震测网按一定规律布置 成方格状或环状的地震面积勘探方法。它能 大大提高地下共深度点的数量和更真实地给 出地下地质形态。
14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及作用
排列示意图
15
地震检波器
检波器外壳式样图
44
九十年代初,国产综合录井仪投入市场
45
46
钻井液温度传感器
47
测试技术
• 当勘探后发现了油藏圈闭,经钻探发现 了油气显示,测井确定有油气层后,需进 行中途或完井测试(又称试油、试气),以确 定能否产出油气、产量大小及油气水性质 等。
48
地层测试
地层测试又叫钻杆测试,国外叫DST(即Drill System Testing 的缩写)。
39
地
地质构造精过细井分构造析剖面 地层倾角
层
O2xm
O2yl 3f 3g
2z
3g 3c 3f
O2xm
3f 3c 3g
李庄子油田土壤和大气中汞蒸气异常
30
鄂尔多斯某区块地表地化直接勘探的异常
31
测井技术
测井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一 项工程技术, 测井技术采用声、电、磁、放射性 等物理测量方法,通常采用电缆将测量探头(下井 仪器)送入井筒内,在井中对地层的各项物理参 数进行连续测量, 通过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 释,得到地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 和度等参数。测井技术作为石油勘探、开发必不 可少的一个工程环节,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
1.地震勘探原理
10
11
地震勘探的三部曲
野外资料采集 室内资料处理 地震解释
12
13
2.三维地震
三维地震是将地震测网按一定规律布置 成方格状或环状的地震面积勘探方法。它能 大大提高地下共深度点的数量和更真实地给 出地下地质形态。
14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及作用
排列示意图
15
地震检波器
检波器外壳式样图
44
九十年代初,国产综合录井仪投入市场
45
46
钻井液温度传感器
47
测试技术
• 当勘探后发现了油藏圈闭,经钻探发现 了油气显示,测井确定有油气层后,需进 行中途或完井测试(又称试油、试气),以确 定能否产出油气、产量大小及油气水性质 等。
48
地层测试
地层测试又叫钻杆测试,国外叫DST(即Drill System Testing 的缩写)。
39
地
地质构造精过细井分构造析剖面 地层倾角
层
O2xm
O2yl 3f 3g
2z
3g 3c 3f
O2xm
3f 3c 3g
石油勘探基础知识ppt课件

☆ 钻井与完井
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方法
石油勘探就是根据石油地质学的油气田 的分布规律,采用各种先进的勘探技术与方 法寻找油气田的过程,达到探明油气储量的 目标。
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方法 1、地质法
地质法是以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藏学等理论为基础,对出露 在地面的地层和岩石进行观察、研究,综合分析目标区域的地质资料, 了解其生油、储油条件,对含油气远景作出评价,并指出有利的油气目 标区。
界面1是水平的,此界面的 反射波的传播时间是相同的,其 振幅极大值的连线(同相轴)就 是一条水平直线;界面2是隆起 的,此界面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在 各点上是不同的。界面埋藏浅的 地方,反射波传播时间短,反之 则长,反射波的同相轴就是弯曲 的,与界面2的形态相对应。以 此为基础,再综合其它物探方法 和地质、钻井等方面的资料,通 过分析、研究,就能够判断出地 下可能的储油构造。
井架底座
钻柱 钻头
井架
在这里,30ft 长的钻杆被一 根根加到钻柱上。这样钻 柱不停的被加长,可以不 停的朝地下钻进。
待用钻杆
石油勘探 地震勘探 2、地震勘探的工作流程
石油勘探 地震勘探 3、地震剖面
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阶段
区域勘探是在一般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进行的。任务是: 搞清区域地质结构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筛选出有利凹陷,评价 油气聚集的有利构造带,提出参数井位,为进一步开展的油气预探 工作做好准备。
圈闭预探是在查明了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概况,特别是生油和储集条 件之后,在有油气远景的二级构造带或局部构造圈闭上进行的。主要 任务:经过区域勘探后,对构造成藏条件进行对比评价,在选定的有 利构造或圈闭上进行以发现油气田为目的的钻探工作,探明圈闭的含 油气性,推算含油边界,提供评价钻探的对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查明地下构造的形态和断裂情况。发现油气藏后,还应取得油气藏有 关产量、压力、油气层性质等初步资料,并推断油气藏类型。
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方法
石油勘探就是根据石油地质学的油气田 的分布规律,采用各种先进的勘探技术与方 法寻找油气田的过程,达到探明油气储量的 目标。
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方法 1、地质法
地质法是以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藏学等理论为基础,对出露 在地面的地层和岩石进行观察、研究,综合分析目标区域的地质资料, 了解其生油、储油条件,对含油气远景作出评价,并指出有利的油气目 标区。
界面1是水平的,此界面的 反射波的传播时间是相同的,其 振幅极大值的连线(同相轴)就 是一条水平直线;界面2是隆起 的,此界面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在 各点上是不同的。界面埋藏浅的 地方,反射波传播时间短,反之 则长,反射波的同相轴就是弯曲 的,与界面2的形态相对应。以 此为基础,再综合其它物探方法 和地质、钻井等方面的资料,通 过分析、研究,就能够判断出地 下可能的储油构造。
井架底座
钻柱 钻头
井架
在这里,30ft 长的钻杆被一 根根加到钻柱上。这样钻 柱不停的被加长,可以不 停的朝地下钻进。
待用钻杆
石油勘探 地震勘探 2、地震勘探的工作流程
石油勘探 地震勘探 3、地震剖面
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阶段
区域勘探是在一般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进行的。任务是: 搞清区域地质结构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筛选出有利凹陷,评价 油气聚集的有利构造带,提出参数井位,为进一步开展的油气预探 工作做好准备。
圈闭预探是在查明了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概况,特别是生油和储集条 件之后,在有油气远景的二级构造带或局部构造圈闭上进行的。主要 任务:经过区域勘探后,对构造成藏条件进行对比评价,在选定的有 利构造或圈闭上进行以发现油气田为目的的钻探工作,探明圈闭的含 油气性,推算含油边界,提供评价钻探的对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查明地下构造的形态和断裂情况。发现油气藏后,还应取得油气藏有 关产量、压力、油气层性质等初步资料,并推断油气藏类型。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勘探
当一个地质圈闭经钻探后,有一口井获得了有 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气流,这就算是找到了一个油 田。但是,还必须进一步把这个油田的具体范围 和出油能力搞清楚。因此,在钻探过程中发现油 气之后,就应立即查清油层的层数、深度、厚度, 并要搞清油层的岩性和其他物理性质,还要对油 层进行油气生产能力的测试和原油性质的分析。 然后再进行扩大钻探,进一步探明圈闭含油气情 况,算出地下的油气储藏量有多少。这样,对单 独个油田来说,它的初步勘探工作就算结束了。
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就是考证地质历史, 研究地质规律,寻找石油天然气 田。主要要经过四大步骤,即:确 定古代的湖泊和海洋(古盆地)的范 围;然后从中查出可能生成石油 的深凹陷来;第三步是在可能生油 的凹陷周围寻找有利于油气聚集 的地质圈闭;最后对评价最好的圈 闭进行钻探,查证是否有石油或 天然气,并搞清它有多少储量。
石油勘探
(一)确定古湖泊古海洋的范围 前面已经讲到了,石油是在古
代的湖泊或海洋的沉积物中生成 的,油田也是在这里形成的。因 此,确定古湖古海(即古盆地)所在 及其范围当属是首要的。
石油勘探
确定古湖古海的地质依据, 主要是研究岩石和化石(古代 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 印模、痕迹等)。通过地质家 们的研究,现在地球上的岩 石种类极多,但最基本的可 以分为三大类。
石油勘探
在盆地内或一个圈闭上第一口或第一批探井应 该打在什么位置,这是要综合考虑多种资料以后 才能确定的。
其实,第一口井就找出油田来的可能性是比较 小的,如新疆克拉玛依因为旁边有黑油山可以看 得见,它就是第一号探井生油的。至于我国东部 在复盖区找油田,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庆油田的 第一口出油井是松基3井,说明在此以前至少已 有了两口空井; 油田是在打了近20口探井以后才发现的;任丘油 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任4井,在它以前,曾经有5 口以上的井落了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一、早期的艰难探索
(1955~1959年)
——从河北到河南再到山东西 部,期望发现海相第三系油田, 勘探失利
.
3
.
4
华1井
时间:1956年 位置: 河北南宫明化镇
沧县隆起南端 结果:井深1063米进下古生(大漏)
无油气显示 意义:建立 “明化镇组”
证实下古生界隆起
.
5
华2井
时间:1957年 位置:河南开封城东
胜利油田勘探历程
1
.
胜利油田勘探历程
一、早期的艰难探索(1955~1959年) 二、胜利油田的发现(1960~1962年) 三、第一个勘探高潮(1963~1975年)
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 四、勘探的低潮徘徊(1976~1982年) 五、第二次勘探和发展高潮,巩固发展我国第
二大油田 (1983~1995年) 六、持续稳定发展(1996~ )
② 发现沙河街组生油岩。
.
11
.
12
2、发现胜利油田--华8井
时间:1961年 位置:东营凹陷东营背斜构造顶部 结果:钻遇东营组油层 试油:日产油8.1吨(4月16日) 意义: ① 发现胜利油田(油气区)
② 建立“东营组”。
.
13
.
14
发现高产--营2井
时间:1962年9月23日, 位置:东营构造北翼 结果:钻遇沙三段中亚段高压油层
油田,当年探明1.5亿吨 ② 证实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凸起上也可
形成大油田 ③ 实现了沾化凹陷勘探大突破
.
27
.
28
6、建成全国第二大油田
1975年结束的第一个勘探高潮,共探明油田 32个,探明石油储量10.66亿吨
1978年产油1946万吨,建成全国第二大油田
.
29
四、勘探的低潮徘徊(1976~1982年)
开封坳陷南缘 结果:N以下进红层(初定白垩系)
无油气显示。
.
6
华3井:
时间:1958年 位置:河北馆陶
武城-馆陶凸起南部 结果:N以下P
无油气显示。 意义:建立“馆陶组”
证实古生界凸起
.
7
华4、6井:
时间:1958~1960年 位置:山东堂邑(今聊城市东昌府区)
高唐--堂邑凸起南部 两井相距约17km。 结果:华4井N/P,华6井N/Ek。 意义:华4井古生界裂缝见油气显示 证实古生界凸起
.
34
五、第二次勘探和发展高潮, 巩固第二大油田地位
(1983~1995—复式油气带勘探)
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促成第二次勘探 和发展高潮,石油储量、产量翻番,石 油年产量突破3000万吨,连续9年产油 3000万吨以上
.
35
1、新区勘探,发现以孤东、埕岛油田为代表的一大批
新油田 2、老区深化勘探,多个油田探明储量倍增 3、神奇的1984年 4、科技进步支撑勘探 ① 三维地震 ② 稠油热采 5、探明石油储量快速增长 6、石油年产量突破300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① 从简单背斜到“五忽”认识 ② 重新厘定地层划分和对比关系,确定主要断裂组 合关系和整体构造格局,构造面貌与60年代中期大相径庭。 与后来应用三维地震结合钻井资料编制的构造图,主体框 架基本相同。 ③ 22个断块的区划分方案沿用至今。
.
23
.
24
③ 突破了“正断层都是高角度断层” 的传统认识
.
.
31
.
32
3、原油年产量连续3年急剧下降 1978:1946万吨
1981:1611万吨 年均减111.6万吨
.
33
4、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 基本框架
① 地层统层,原沙二下亚段划为沙三上亚段 ② 编制了全盆地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分布图,正 式确定东营凹陷沙三上河流三角洲体系 ③ 认识到多油源、多层系多类型储集层、多油气藏 类型特点 ④ 总结二级构造带控制油气聚集,多种油气藏并存 规律
1、勘探认识的误区 2、年探井工作量和探明储量大幅度 降低 3、原油年产量连续3年急剧下降 4、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 基本框架
.
30
1、勘探认识的误区
“打扫房间”和“精查三小”
2、年均探井和探明储量大幅度降低
年均探井不足100口 仅探明利津、宁海、单家寺、义和庄、义北、套尔河等6个油田 合计探明储量1.95亿吨,年均2780万吨,为前14年的36% 其中:1978年净增 -3372万吨
初产555吨/天,当时全国最高产油井 意义:① 发现沙河街组高产Fra bibliotek② 命名九二三厂
.
15
.
16
“五忽”特征--对复杂地质特点的最初总结
油层忽厚忽薄 忽有忽无 忽上忽下 忽油忽水
油质忽稀忽稠
.
17
三、第一次勘探高潮, 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
(1963~1975年--构造油气藏勘探)
1、发现胜坨油田,促成华北石油会战 2、勘探东营凹陷中、北带 3、勘探东营凹陷南坡和惠民凹陷 4、详探开发东营凹陷中央带 5、重返凸起,发现孤岛和埕东油田 6、建成全国第二大油田
25
④ 建立了复杂断块油田早期滚动勘探开发基 本程序
整体部署,分批实施,断块交叉,
及时调整,逐步完善。
.
26
5、重返凸起勘探,发现孤岛和埕东油田
发现井:渤2井 位 置:孤岛凸起顶部 时 间:1968年 油气层:馆陶组,23层57米 试 油:初产油13.2吨/天 意 义: ① 发现胜利油区第二个亿吨大油田—孤岛
.
8
华5井
时间:1959年 位置:河南开封通许县底阁镇
太康隆起。 结果:N以下P
无显示 意义:证实古生界隆起
.
9
二、胜利油田的发现
(1960~1962年)
按陆相石油理论下凹找油, 发现胜利油田
.
10
1、发现生油岩--华7井
时间:1960年。 位置:山东商河县
惠民凹陷沙河街继承性背斜构造 结果:钻遇沙河街组暗色泥岩 意义: ① 建立“沙河街组”
.
20
坨11井获日产千吨高产
时间: 1965年1月25日 油层:沙二段--沙三上亚段 试油:初产油1134吨/天 意义:全国第一口千吨油井
.
21
2、勘探东营中北带
发现永安、现河、郝家、滨南、宁海、平 方王、尚店、广利等油田
3、勘探东营南坡和惠民凹陷
发现纯化、金家、临盘等油田
.
22
4、详探开发东营凹陷中央带
.
18
1、发现胜坨油田,促成华北石油会战
坨7井(原营5井)沙二段获高产油流 时间:1963年 位置:胜利村构造顶部东侧 油层:沙二段--沙三上亚段 试油:部分可能油层初产油36吨/天
(1964年补开全部油层初产油361吨/天)
意义:① 发现胜坨油田——大型构造油气藏 ② 中央批准华北石油会战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