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

合集下载

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分析

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分析

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分析作者:暂无来源:《乡村科技》 2014年第7期1.感染疾病。

仔猪在哺乳期间抵抗力很差,很容易生病,轻则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时导致死亡。

导致哺乳仔猪死亡的疫病较多,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链球菌病以及仔猪黄白痢。

哺乳期仔猪的胃发育不完全、消化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产生消化不良,非常容易发生生理性腹泻,也容易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害而发生仔猪黄白痢,在寒冷季节则易感染传染性胃肠炎。

生理性腹泻往往由于母乳过浓以及仔猪消化能力下降而导致。

仔猪黄白痢是中小型种猪场以及农户散养条件下最易发生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尤以仔猪黄痢危害最大,不但发病日龄小、治愈率低、死亡率高,而且猪场一旦发生仔猪黄白痢,就不易根除。

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发生于寒冷的冬季,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成年猪感染后死亡率较低,哺乳仔猪感染后则死亡率较高。

另外,还有一些疾病可从母猪传给仔猪,特别是由于炎热、分娩致使母猪虚弱、抵抗力低的时候。

2.母猪日粮搭配不科学。

由于经济投入少,有的养殖户以自产农作物作饲料,易使,母猪缺乏微量元素,从而造成产后无奶,导致仔猪因营养摄入不够而死亡。

3.母乳不足。

引发母乳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母猪营养不良、年龄偏大、患乳房炎或其他疾病等。

母猪少乳或缺乳时,仔猪易因饥饿而死,或因营养不良导致体质下降,最终发生衰竭或感染疾病而死。

4.管理不当。

管理不当易造成仔猪被冻死、压死、踩死、咬死等,多集中发生于产后l~2周内。

①压死或踩死。

哺乳仔猪被母猪压死或踩死的现象时有发生。

仔猪出生后,行动不灵活,反应较为迟钝,且又怕冷,常会钻进母猪腹下或垫草中取暖。

这时一些身体较肥、行动不便、年老耳聋及初产无护仔经验的母猪,常会发生压死或踩死仔猪的现象。

②冻死。

仔猪出生时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3~34 ℃,第1周适温为29~33 ℃,而大多母猪分娩舍内的温度都达不到初生仔猪所需的温度,特别是在冬季又无保温设备的情况下,舍内温度更低。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措施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措施

改进措施:根据诊断 结果,制定了一系列 改进措施,包括加强 饲养管理、改善环境 卫生、定期消毒、加 强母猪保健等。
实施效果:经过一段 时间的实施,哺乳仔 猪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生产性能得到明显 改善。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主要包 括
饥饿、寒冷、压死、踩死、打斗、疾病等。 其中,饥饿和寒冷是导致哺乳仔猪死亡的最 主要原因。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 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分析 • 哺乳仔猪死亡控制措施 • 哺乳仔猪死亡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
哺乳仔猪死亡是养猪业面临的重 大问题,对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 产生严重影响。
02
探究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旨在为 养殖者提供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提高养殖 效益。
案例二

实施过程
对哺乳仔猪实施疫苗接种、药物 预防、改善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措 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估 。
结论
该猪场实施的疾病防控措施有效 降低了哺乳仔猪的死亡率,且成 本效益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01
背景介绍
为了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某猪 场实施了一系列疾病防控措施。
02
03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哺乳仔猪 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且实施措施 的成本效益较高,整体效果良好 。
原因分析
对猪场哺乳仔猪死亡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包 括死亡时间、症状、治疗情况等,并对死猪 进行采样检测。
调查过程
经过检测,发现死猪均感染了病毒,且部分 死猪还存在细菌感染。同时,该猪场存在饲 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不良等问题,导致哺

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机能不完善 ,加上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 , 在保温条件差 的猪场 , 寒冷可冻死仔猪。 ( )母 猪母 性 较差 , 2 或产 后 患 病 , 环境 不 安 静 , 致 导 母猪脾气暴躁 , 加上弱小仔猪不能及时躲开而被母 猪压死或踩死 。 有时猪舍环境温度低 , 垫草太厚 , 仔 猪躲 在 草 堆里 , 或是 仔 猪在 母 猪 腿下 、 下 躺 卧 , 肚 也 容易 被母 猪压 死 或踩死 。
( )在 母猪 产仔过 多或 无力 哺育 自己所 生 的部 分或 3
全部仔猪时, 应将这些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 在 实践 中,最好将多余仔猪寄养给迟 1 2 分娩的母 ~d 猪, 为了使寄养顺利实施 , 可将被寄养的仔猪与收养 母猪 的仔猪合 养在 一个保 育箱 内一定时 间 。 ( )大量实践证明 , 4 仔猪生后 2 d内, ~3 每头仔猪 肌 肉注射补铁 10 5 m ,不但预防了缺铁性贫 0 ~10 g
( )初 生重 对 仔猪 死 亡 率也 有 重 要影 响 , 生 重 不 7 初
( )初 生 仔猪 不 具备 先 天 免疫 力 , 须 通过 吃初 乳 1 必
获得免疫力 , 应使其吃足初乳 。 ( )在 仔 猪 生后 2 2 d内 , 人工 固定奶 头 , 证 全 窝 应 保 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养 猪
哺乳仔猪死 亡的原 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杨 丽君 ,杨 颖
(. 1黑龙 江省 密 山市 畜牧局 ,密 山 1 8 0 5 3 0;2密 山市 富源 乡畜牧 兽 医站 ,密 山 1 8 0 ) . 53 0
DO 1 0 3 6 / . : .9 9J I 1 SSN.6 — 0 7.0 .10 9 1 71 6 2 2 1 1 .4 1
死亡 的也 占很 大 比例 , 这是 因为 初生 仔 猪 活动 能 力

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与防治

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与防治
娠 后 期 营 养 充 足 。淘 汰 有 咬 仔 恶 癖 的
仔猪在某些 应激条件下( 如拥挤 ,
空气质量不佳 , 光线过强 , 饲 粮 中缺 乏
主 要 有 以 下 原 因:一 是 老 年 经 产
母猪 , 体 质弱 , 听觉 差 , 行动不便 , 起 卧 时压死仔猪 ; 二是母猪产仔圈狭窄 , 母
满 足 仔 猪 对 温 度 的需 要 。
3 . 2 对假 死仔 猪及 早进 行 抢 救
病 死 疾 病 是 引 起 哺 乳 仔 猪 死亡 的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4 — 2 O
雪 等恶 劣 天 气 ,造 成 倒 塌 砸 死 砸 伤 仔
猪。 1 . 5 饿 死
母 猪配 种 . 要及时登记 , 推 算 预 产
日期
初 生 仔 猪 对 寒 冷 的 环 境 非 常 敏 感 .尽 管 仔 猪 有 利 用 糖 元 储 备 应 付 寒
2 _ 2 精 心 护 养 母 猪 2 . 2 . 1 加 强 妊 娠 母 猪 的 饲 养 管 理 。采
死亡的原 因 . 并提出相应对策 , 供 养 猪
户参考 。 1 R- 猪 死 亡 原 因 分 析
1 。 1 冻 死
1 . 4
砸 死
母猪舍为危圈 , 或搭 建 材 料 不 当 ,
遇灾害性天气 , 如台风 、 暴雨 、 冰雹 、 大

防治 措施
2 , 1 做 好 配 种 记 录
成。
1 . 8 病 死
3 . 1 做 好 防冻 保 温 仔猪 生长的最适 宜温度 : 1 —7日
龄 3 4 — 2 8 ℃. 8 —3 0 日龄 2 8 ~ 2 5 ℃. 3 1 ~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措施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措施

3.5 吃足初乳
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力,必须 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力。初乳含有大量 免疫球胆白,每100毫升初乳含免疫球 胆白7~8克(常乳仅含0.5克),初生仔 猪肠道上皮24小时内处于原始状态,免 疫球胆白很容易渗透进入血液。因此仔 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到初乳,获得免疫力。 实践证明,初生仔猪若吃不到初乳,则 很难育活。

1.6 初生重小
初生重对仔猪死亡率也有重要影响,引 入瘦肉型品种猪初生重 不足1千克的仔 猪存活希望很小,并且在以后的生长过程 中,落后于全窝平均水平。据Dammert等 对1000多头仔猪试验数据分析,初生重不 足1千克的仔猪,死亡率在44%--100%,随 仔猪初生重的增加,死亡率下降。
2 仔猪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分析
1.4 饿死
等及大欲乳催后 均寄于不头奶少 母 可养母振有措奶 猪 因不猪;损施或 母 饥成有所伤效无 性 饿功效产;果奶 差 而的乳仔产不且 ; 死仔头猪后佳通 产 亡猪数数食;过 。,
1.5 咬死
(
猪咬不姆象母良恶亡生咬物饲质 件
。伤是母;猪,癖;细耳质粮量 下仔
、 咬 死 寄 养 的 仔
仔猪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分析(续)
从仔猪死亡时间上分析,仔猪死亡与 其日龄有关。据Kurz和Emst(1987)调 查,在死亡仔猪中,第一周龄死亡占 82%,第二周龄占10%,第三周龄占4%, 第四周龄占4%。
3 避免和减少哺乳仔猪死亡的措施
3.1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采取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妊娠前期 在一定限度内降低营养水平;妊娠后期 (临产前1个月)在适当提高营养水平, 增加饲喂量(2.5—3千克/天),并可添 加油脂,还应保证常量、微量元素及维 生素的需要,从而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及对策

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及对策

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及对策哺乳仔猪阶段,最严重的问题是仔猪死亡率高,一般在10%左右,严重者在25%甚至一半以上。

仔猪出生后的前3天是最危险的时期,占死亡总数的60%~80%。

主要是由于仔猪初生虚弱、挤压、饥饿、疾病和寒冷等原因造成的。

根据死亡原因,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死亡率。

1.挤压母猪趴卧时,许多仔猪不能从母猪身下及时逃走而被压死,约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8%~46%。

当前越来越多的规模化猪场及农户,将待产母猪迁至特制的母猪分娩栏内分娩。

分娩栏设母猪躺卧区和仔猪活动区,两区用栅栏隔开,下面相通,可供小猪自由来往。

母猪在分娩栏内分娩,能有效地防止母猪踩压仔猪。

分娩栏的网床离地面20~40厘米,粪尿从网床的缝隙漏下,不污染乳头,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传播。

与地面产仔相比较,哺乳率和断奶体重可提高15%以上。

2.饥饿仔猪因饥饿死亡的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1%,初生重低于0.90千克的仔猪,生存机会较低。

因为它们的能量储备较少,难以与体重大、强壮的同伴竞争乳房周围的空间,如果得不到人为的及时护理,仔猪会在3天内死亡。

在分娩时和产后12小时内,要经常对母猪和仔猪进行检查,这样可有效地降低因饥饿而出现的仔猪死亡。

较大的仔猪也会因饥饿而死亡,原因有:一部分母猪泌乳量不足,不能满足全窝仔猪增长的需要;当仔猪错过一次或几次吃奶时,其他仔猪会很快吃完空乳头的奶。

有经验的饲养员会很快识别出挨饿的仔猪。

当窝产仔数较多时,会加剧竞争,死亡率也会增加。

当一头母猪的产仔数超过12头时,即使熟练的饲养员,也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3.并窝与寄养在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有些母猪产仔数太少,每窝三四头,甚至一两头;而有些母猪则产仔数很多,由于母猪乳头数的限制,难以哺乳全部仔猪;还有一些母猪产后无乳或者产后因病死亡,新生仔猪嗷嗷待哺。

遇到上述情况时,可用并窝与寄养的办法来解决。

并窝是指将两三窝较少的仔猪合并起来,由泌乳性能较好的一头母猪哺养。

新生仔猪死亡原因及防控措施

新生仔猪死亡原因及防控措施

发育迅速 , 1 0日龄 可 达 到初 生 体 重 的 2倍 以上 。 2 0 日龄 是 出生 时 的 4 . 5倍 。 6 0 日龄 为 初 生 重 的
1 5倍 以上 。仔猪 物质 代谢 旺盛 , 特别 是 蛋 白质 和
4 . 1传 染 性 胃肠 炎
由传 染性 胃肠 炎病 毒 ( T G E V) 引起 。 2周龄 以

般死亡率 0 . 1 %, 有 的猪 场 高达 2 %, 多 与
1 . 1 . 1 传 染性 因素导 致
主要 与疾 病 有关 .临床 常 见 的 乙型 脑 炎 、
断脐 后止 血不 当有 关 。
1 . 3 . 5保 温 不 当 新 生仔 猪对 温 度 要 求 较 高 , 产房 、 护 仔 箱 温
的营养 , 而 自身储 备 迅 速耗尽 导 致死 亡 。
1 . 3 . 2八字 脚 仔猪
发病率 6 . 3 %, 死亡率 1 . 9 %, 公 仔猪发病率高
于母 仔 猪 。两 前肢 和 两后 肢 向两侧 叉 开 , 因行 动 不便 抢不 t U g L 头, 造 成饥 饿死 亡 。
哺乳 仔 猪 的 生 理 特 点 主 要 表 现 在 生 长 发 育 快 和脏 腑 功能 的不 成熟 性 。 具 体表 现 在 以下几 个
供应 充 足 的营养 , 给妊 娠母 猪足 够 的运 动 空
间可 提高 胎猪 质量 , 降低产 前 、 产后死 亡 。
2 . 2加 强 围产期 管理
环不 良。 仔猪供氧不足导致死亡 。
1 . 2产 期 死 亡
产前 一 周减 料 ,产 后从 限饲 到 自由采 食 , 需 要有 一个 适 应期 ; 产 房 的卫 生 、 温度 , 以及 生 产 过 程 中人员 的护理 都 要按 制 度执 行 。出现 难 产 、 产

新生仔猪突然死亡 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的!

新生仔猪突然死亡 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的!

新生仔猪突然死亡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的!初生仔猪,是需要得到特别照顾的,无论是喂养上,还是平日里的管理上,都应更加留心。

有的猪场会出现有新生仔猪莫名其妙死亡现象,这个让养猪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现在行情这么好,实在是挺心疼的。

为避免初生仔猪突然死亡,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其发生的几个原因,且附有应对措施,供参考。

一、挤压仔猪初生后1周内,被压死的一般要占死亡总数的大部分。

这是因为初生仔猪不灵活,对复杂的外界环境不适应,对周围的反应能力差,加上母猪产后疲乏,行动迟缓或母性不强的缘故。

一般防压的措施:首先是保持产房安静,避免陌生人突然进入,引起母猪的惊恐,突然起立,压住仔猪;其次是剪除、剪好獠牙。

仔猪哺乳时往往由于尖锐的獠牙咬痛母猪乳头,造成母猪起卧不安,容易压死仔猪;第三是设置母猪限位栏或扣栏,可以限制母猪大范围的躺卧方式,母猪只能慢慢地伏卧,然后伸出四肢侧卧,这样使仔猪有个躲避的机会,以免被母猪压死;第四是给初生仔猪提供一定的保温设施。

当环境温度低时,仔猪往往挤到母猪身边取暖,在这种情况下,母猪很容易将熟睡的仔猪压死;第五是要及时维修产床。

有些产床的漏缝条缺损,仔猪一不小心夹住或陷下腿去,母猪躺卧根本没办法躲避,容易造成压死仔猪。

除非是在睡着的情况下,仔猪被压时会发出尖利的叫声,因此产房应有专人看管,夜间要值班,一旦发现仔猪被压,立即哄起母猪救出仔猪。

二、仔猪虚弱弱仔猪是出生时处于昏睡状的仔猪。

这可能是分娩持续时间较长、能量储备较低或遗传原因导致的结果。

这些仔猪通常吃不上初乳,因此容易饥饿而被母猪压死。

应将那些仔猪放在单独的乳头下面以利于吃奶。

三、饥饿在产圈中因饥饿死亡的损失占所有断奶前死亡数的21%。

许多因素导致个别仔猪饥饿。

1.初生重低(初生重低于0.90公斤)的仔猪生存机会较低。

因为在有限的能量储备消耗之前,它们不能和体重大、强壮的同伴竞争乳房周围的空间。

如果得不到及时护理,遇到寒冷的气候时,仔猪将在3天内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合理使用氯前列烯醇和催产素,调整产仔时间到白天,特别是夏天,以利于饲养人员的管理。

方法是在妊娠第112~113天凌晨肉注射氯前列烯醇2ml/头,最好在阴户周边注射。

注射氯前列烯醇后,可能需要经24小时左右分娩。

市场上的此类产品比较多,质量也大,需要仔细选购。

在出生4~5头仔猪后,可以注射催产素,加快分娩速度。

催产素剂量不能太大,一般每次20iu,没有开始分娩则不射,以免宫颈口不开放,而子宫收缩力太强,胎儿容易窒息、死亡。

产后注射催产素可以促进子宫内恶露的排放,减少子宫炎发生的机会在产后注射氯前列烯醇,除能增进恶露的排放外,并可促进泌乳。

2.2.3合理营养,防止母猪分娩体力不足,尤其是钙的补充。

能量不足和缺钙都可降低子宫的收缩力,造成产程延长、泌乳障碍。

夏程一般比其它季节的长,可消耗母猪更多的能量,而且仔猪活力低。

补充氯化钾、硫酸镁和硫酸钠以达到离子平衡,缓解热应激。

有机铬热应激的很好的微量元素,每吨料中补充0.2克铬即具有显著的效果。

当然,还有很多产品具有缓解应激的作用,可通过试验选用。

油脂油)代谢产生的热量低,而且在采食量低的时候可有效补充能量。

霉菌毒素对所有猪都有影响,有时母猪不表现任何症状,但可见仔猪八弱仔、外阴红肿等,因而,需要使用合格的原料,并尽可能选择好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添加足够的量。

2.2.4确保足够、清洁的饮水:夏季一般猪场水压力低,造成饮水量不足,导致采食量低。

水管埋在地下可保持温度,不致水发烫,为母猪降温。

2.2.5防止母猪便秘:母猪便秘可造成子宫炎、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原因是大肠内有大量的细菌内毒素,便秘母猪肠道蠕动缓慢,吸收这些毒素进入血液,诱发炎症反应。

此外,这些毒素具有靶向作用,引起乳腺炎并干扰催乳激素的产生和作用,降低泌乳量。

可适当纤维的浓度,或饲料中添加朴硝等物质,促进粪便排出。

3.分娩的管理
3.1实行接生制度:及时断脐、防止冻死、压死、弱死、饿死等。

用柔软的纸或毛巾擦干仔猪体表的液体,或用密斯陀或其它吸湿粉减少体热的散失。

断脐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断口用消毒药消毒后放入保温箱。

体重低于0.75kg的仔猪不计活仔。

及时抢救“假死仔猪进行人工呼吸或将“假死猪”浸泡在35-40℃温水中保温。

3.2合理寄养:弱小仔猪吃奶能力弱,或够不到比较高的乳头,需要调整到合适的母猪代养。

最好在分娩后24小时内完成寄养,寄养足够的初乳,没有能力吃的可以挤到奶瓶或碗里喂。

3.3为仔猪提供一个温暖、干燥、无贼风的安全生活区。

母猪的后躯潮湿、常有贼风,需要开启保温灯火电热板,诱导仔猪在保温箱息,远离母猪,以免被压死。

3.4固定乳头,尽早吃足初乳。

初乳的营养有别于常乳,除了营养浓度高外,还含有与母猪血清中效价相近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排粪,获得被动抗病力。

一般在出生后2小时就要让每头仔猪都吃到足够的初乳。

仔猪有吃固定乳头的习性,为使窝仔猪均匀健壮,提高成
在出生后2~3天,要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

4.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4.1.1出生24小时内剪犬齿和尾巴,防止咬母猪乳头、咬尾和互相咬架,影响哺乳和猪的安全。

剪牙工具必须锋利,而且要严毒,防止交叉感染。

剪牙时要特别仔细,以免损伤牙龈或者留下尖锐的牙刺,造成粘膜损伤。

断尾最好用电络铁,温度应保证伤口能够止痂,以免感染。

4.1.2防止病从口入:仔猪出生3天内,每次吃奶前用0.01%的高锰酸钾温水溶液或聚维酮碘溶液擦洗、按摩母猪的乳房、后躯,一则母猪乳房炎,二则预防仔猪黄、白痢。

4.2补铁、补料、防下痢
4.2.1及时补铁,防贫血:一般在仔猪出生3天内每头注射100~200毫克右旋糖酐铁;对生长较快的仔猪,或者腹泻严重的猪在10日应考虑第二次注射。

4.2.2及时补水:仔猪出生3~5日龄后就可在补饲间设饮水槽,补给清洁饮水,并稍加甜味剂,防止仔猪口渴时,没有清水,就喝脏尿,引起下痢。

4.2.3及时补料:补料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仔猪胃肠道发育,解除仔猪牙床发痒,降低断奶后吃料的应激。

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料,方干燥清洁的木板上撒少许乳猪颗粒料,让其强制吃料3~4天,当仔猪开始采食乳猪料时,便可采用料槽。

补料时,要尽量少添勤添,一般5~6次,防止饲料浪费;每天要把剩余部分舍弃,料槽清洗消毒后再用。

4.2.4在3~5日龄前后口服百球清或其它抗球虫药,可有效预防球虫性腹泻或混合感染造成的腹泻,减轻白痢发生的程度。

4.3过好断奶关母猪泌乳在3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那时单靠母乳不能完全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

而仔猪在补料10~15天全采食乳猪料,因此必须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促使仔猪大量采食,从而弥补母乳的不足,降低断奶应激。

4.3.1选择营养浓度高且平衡、适口性和消化性好的乳猪饲料,饲喂量逐渐增加,以免造成浪费和粪尿污染,并尽快适应肠胃功能,大采食量。

4.3.2降低应激反应的影响:断奶时,避开疫苗注射、转群、阉割等应激因素。

可在母猪转走后留养几天,但存在母猪传播疾病的风之,哺乳仔猪是猪场饲养的难点,将母猪饲养好,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可以产出更多合乎标准的健仔,并注意哺乳母猪的采食管理奶水的充足。

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温、干燥、无贼风是产房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

细心管理决定了哺乳仔猪的成活率,严格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