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杜牧,汉族,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多年为官。杜牧的诗 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 在晚唐成绩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 借问:请问。
5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 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 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 十分和谐美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域优美。本 诗从篇法来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 环境、气氛,是“起”;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同学们再见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 节良辰,便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故乡的兄弟,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登高时,他们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 跳跃,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是千古名句。
除夕之夜,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仰望天空的 一轮,不由吟诵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 演变成放鞭炮。
2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 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 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 人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故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共24张PPT)
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 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旧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解诗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独自远离他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加
倍思念远方的亲人。想象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 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解诗意
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暖”? 放鞭炮的热闹,长一岁的快乐,春风送暖,
图文对照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图文对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说你答
①我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 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我知道故乡的亲人都登高远眺,到处插着茱萸,只 少了我一人。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精读引领课
《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释诗题
元日:在古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即春节。古人过年要燃爆竹、饮屠苏、换新桃符。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 节。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 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 酒等,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避灾。
③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④新桃、旧符:指新桃符、旧桃符。古代新年时人们在大 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 邪。春联的前身。
解诗意
①忆:想念,思念。 ②兄弟:指故乡的亲人。 ③异乡:他乡,别人的故乡。 ④异客:作客他乡。
登高
插茱萸
放风筝
饮菊花酒
解诗意
《元日》的诗意: 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

2021年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课件PPT

2021年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课件PPT
7
知识讲解
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
Hale Waihona Puke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 声中,旧的一年过 去了,新的一年来 到了。
8
知识讲解
春风送暖入屠苏 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9
知识讲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 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 着新酿的屠苏酒。
10
知识讲解
每当
遇到
加倍,格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
想一想: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 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 植物,据说可辟邪。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 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带着茱萸,站在那高高 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千门万户曈曈日
初升时光亮而 温暖的太阳。
这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 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11
知识讲解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都是用新桃符替换 了旧桃符。
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 “除旧布新”的主题。
12
知识讲解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 一年到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为庆祝新春,人们总要拿 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
13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说一说:《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
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 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古诗三首》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古诗三首》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比较三首诗的不同之处
节日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诗中描写的 习俗 表达情感
我会写:
旧 符欲 魂借 酒 何牧兄独异佳
习俗(除去诗 中已描写的习 俗)
《古诗三首》作业单
春节
清明节
资料来源
重阳节
1.除了表格的记录方式,还可以有哪些成果记录 方式呢?
2.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牧顺着牧童的手指望 诗人在这重阳佳节,除了遥 去,他看到______________ 知 兄 弟 登 高 之 外 , 他 还 遥 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
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了魂一 样迷乱凄凉。我向人询问哪 里有酒馆,牧童远远地指了 指杏花村。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 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 亲人。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 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 了茱萸,唯独少了我一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 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以 七言绝句著称,诗的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 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部编版PPT4优秀ppt课件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部编版PPT4优秀ppt课件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佳节倍思亲。” 有一种情感叫亲情 有一种依念叫故土难离 历朝历代这些文人墨客 也好 征夫游子也好 无论他们奔走在祖国的 哪一方疆土 他们内心永远深深牵挂 着的都是亲人和故乡
我会说
• 思念若为一张奇妙的明信片,你想把 它寄给谁呢?以“思念”为主题说一说, 你想将你的思念给谁带去?
过儿子的电话,因此连吃饭、盛饭时非常的紧张,因此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担心接不到儿子电话的紧张状态,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爱和牵挂。②首先要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然后再
结合语境分析划线词语表现的人物的感情。“顷刻间”表示时间短暂,“绽放”让人想到花儿开放,结合语境分析,母亲整晚都在紧张地等儿子的电话,儿子的电话终于来了,母亲格外
再读感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唐·王维
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独在异乡为异客 人。
回忆共度的时光,

蹉跎岁月总相伴。
相聚的路虽遥远,
每逢佳节倍思亲 手足之情留心间。
兄弟啊,思念情深似海,

我们曾共度灿烂的芳华。
兄弟啊,看了万家灯火,
遥知兄弟登高处 思念汇成的歌只为你唱着。
兄弟呀,思念情深似海,

我们曾共度灿烂的芳华。
兄弟啊,看了万家灯火,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念汇成的歌只为你唱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诗文相融 我一个人,
在这别人的故乡里。 住的再久, 也不会是这里的主人。 重阳节又到了, 我的兄弟啊! 你在哪里? 想来你也像我一样,

《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PT课件

《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PT课件

叁 课文讲解
第一首
《元 日》
叁 课文讲解
知 诗人
王安石
(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 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 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 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叁 课文讲解
解诗题
元日
指农历正月初一。本诗是作者在“元日”这一天的 所见所闻。
叁 课文讲解
读诗文
元日 [宋 王安石]
叁 课文讲解
明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形容多

诗意: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旅途中的人走在远 离家乡的路上怀念着已故的亲人,心里哀伤、烦乱。
叁 课文讲解
明诗意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


诗意: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 地指了指杏花村。
叁 课文讲解
入诗境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书写指导:竹字头的两部分分 写在左右半格;“寸”横宜长, 竖钩有力。
贰 字词揭秘


结构:左右 部首:欠 组词:欲望 食欲 求知 欲造句:小明的求知欲很强。
书写指导:“谷”第四笔捺改 点,“口”小,“欠”捺舒展。
贰 字词揭秘
hún

结构:左右 部首:鬼 组词:魂魄 灵魂 鬼混 造句: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
贰 字词揭秘
xiōng

结构:上下 部首:口 组词:兄弟 兄妹 师兄 造句:孙悟空是猪八戒的师兄。
书写指导:“口”上宽下窄;“儿” 竖弯钩舒展,超出上部。
贰 字词揭秘


结构:左右 部首:犭 组词:独立 单独 独 创造句:小明能单独负责一方面 的工作。

三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 课件(共53张PPT).ppt

三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  课件(共53张PPT).ppt
9. 古诗三首
春 节
元 宵 节
端 午 节
中 秋 节
读一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三个节日?
元日
清 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把手 ,只见前面一片雨雾朦胧中,隐
隐约约有个被
。有村庄就有酒馆,就在酒
馆里,杜牧喝着酒,情不自禁地写下《 》这首诗。
读一读17岁的王维写下的有关重阳节的诗。想一想,“忆” 是什么意思?
忆:想念。
借助停顿符号,再读读这首古诗,想一想自己还有什么不理 解的词,问问身边的同学。
异:另外的,别 的。 异乡:他乡。 异客:漂流他乡 的人。
王安石写《元日》时,心情十分舒畅,杜牧写《清明》时, 心情又是怎样的?再读读古诗,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描述。
断魂,形容心 情十分哀伤,好像 失去了魂魄一样。
杜牧的《清明》被誉为“清明诗”的千古绝唱。诗人只用了 28个字就写清楚了清明节人们的哀思,尤其是这纷纷扬扬、连绵 不断的雨,似乎让本来悲伤的人更加悲伤,这样的景、这样的情, 交融在一起,分外愁人。
过年的时候,我们这里要看春晚、吃年夜饭、拿压 岁钱,宋朝人又是怎样过年的呢?
再读一读这首古诗,想一想,诗中写了过年的哪些 情景?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tú sū
春风送暖入屠苏。
tóng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朝开始出现用火药制成的爆竹,春节燃放爆 竹可以增添喜庆气氛,传说还可以赶跑一个叫“年” 的怪兽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状物 言志
万象更新 光明美好
悟 语
这首诗主要通过描写新年热闹、欢乐 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 政治的思想热情。放鞭炮,喝美酒,换上 春联过大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 传统节日。让我们珍惜合家团圆的时光, 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吧!
清明
【唐】杜牧
清明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
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 日子。我国古代在清明节这天除扫墓祭祖 外,还有荡秋千、踏青游春、放风筝、蹴 鞠等习俗。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 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 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 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课堂小结
《元日》这首诗将叙事与写景结合。通过对 “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春送暖的 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这 一天的热闹景象,流露出诗人在除旧迎新时无比喜 悦的心情。
jiǔ
借 问/酒 家/何 处 有?
mù 牧
童/遥
指/杏

村。
雨密而杂乱地下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诗意: 悲伤愁苦的样子。 清明节这天,下起了 纷纷扬扬的春雨,路上的 行人心情更加愁闷,好像 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 向牧童询问哪里
有酒家可以歇脚,他 指了指远处杏花盛开 的小村庄。
2. 能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 进而理解古诗。(重点)
3. 学习一组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感受节日的气氛, 传承祖国文化。(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方面,王安 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 践上别具一格,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 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元日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 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结构梳理
景 雨纷纷 清明
人 行人 诗人 牧童
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写 清明 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 了 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 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 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 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 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排理比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又要冒雨赶路, 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 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排理比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指:指向远方。 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 杏花村。
朗读古诗 了解重点词语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指屠苏酒。古代习俗,大年 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 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初升时光亮而温暖的太阳。
新桃,旧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 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灵 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现在则指春联。
读读古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 了怎样一幅画面?
结构梳理
爆竹 春风


“这是一首写 古代迎接新年 的即景之
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 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 节:点燃爆竹, 饮屠苏酒 , 开门迎新 , 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元日》是一首与( A A.春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有关的诗。
二、判断对错。
1.“桃符”的 “符”读fú ,不读hú。 (√)
2.“欲”的的拼音是yǜ。( )
×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爆竹声中 春风送暖 千门万户 总把新桃
曈曈日 一岁除 入屠苏 换旧符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日》,看到了 我国古代新年的风俗习惯,这节课让我们 继续去看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 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 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 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整体感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朗读古诗 了解重点词语
忆:想念。 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 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排理比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纷纷:细雨不停地下。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此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 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排理比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断魂:指心情惆怅。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 逝去亲人,伤心欲绝, 悲思愁绪。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到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 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为庆祝 新春,人们总要拿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说一说:《元日》一诗体现了哪些节日特点? 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 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 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识字方法
加一加:口+儿=兄 云+鬼=魂
字理识字: 酒 + 会意字。用水和粮食酿造的酒精饮品。
易写错

不要写成“攵”

巧记:左边谷右边欠 谷欠欲吃粮食。
mù 不要写成“欠”。

牧童 放养牲畜的儿童
点灯笼
识字游戏
屠苏 断魂 牧童 加倍 桃符
元日
整体感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5

日前后。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


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
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杜牧(803-825)字牧之, 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人 们把他与李商隐称为“小 李杜”。
整体感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元日:农历正 月初一,即节。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我会认 屠苏
hún
断魂
jiǔ
喝酒

牧童
xiōng
兄弟
bèi
加倍
我会写
旧 符 欲魂借酒 何 牧 兄 独异 佳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旧 符欲 魂 借酒
上下 结构
何 牧兄 独 异佳
朗读古诗 了解重点词语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排比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朗读《清明》这首诗的前两句时,要 读出细雨纷纷而下的凄凉感;读后两句的 时候,要注意“借问”轻声读,“遥指” 重读,“杏花村”读的要清晰。
互动课堂
大声朗读古诗《清明》: 1.用“ ”画出清明时节的天气。 2.用“ ”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在噼噼啪啪的 爆竹声中,旧的 一年过去了,新 的一年来到了。
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互动课堂
自行朗读古诗《元日》: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 2.想一想:诗中写到了哪些节日特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 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指由暗转明的 朝阳。
千门万户曈曈日
这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 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 “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 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意: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 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